Nat Biotechnol:可注射的海綿狀凝膠促進T細胞再生

2020-12-20 生物谷

2019年2月19日訊/

生物谷

BIOON/---骨髓移植,也稱為造血

幹細胞

移植,是治療侵襲性疾病(比如

白血病

和多發性骨髓瘤)和感染(比如HIV病毒感染)的挽救生命的方法。這種過程需要將來自匹配供體的造血

幹細胞

輸注到患者體內,從而「重置」血液和免疫系統。

免疫細胞由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

幹細胞

分化而來。為了治療這些疾病並阻止患者的身體對移植細胞產生免疫排斥,患者需要接受涉及給予化療和放療的強化預處理(intensive conditioning)。然而,這種預處理方案也顯著破壞了骨髓中正常細胞的功能,因此破壞了它們再生免疫系統的能力,包括產生T細胞的能力降低、導致長期的移植後免疫缺陷,增加機會性傳染病和免疫併發症(比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風險。

圖片來自Harvard University。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注射的海綿狀凝膠,可增強骨髓移植後的T細胞產生,從而增加了免疫系統中的這些關鍵組分的數量和多樣性。這種生物工程支架(即海綿狀凝膠)可在骨髓移植的同時注射到皮膚下,從而有助於在接受移植後恢復免疫系統。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2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injectable bone marrow–like scaffold enhances T cell immunity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聯合主任David Scadden教授說,「T細胞群體缺乏和功能障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挑戰,特別是在移植情形下。我們的研究證實一種簡單易用的現成的解決方案能夠增強

幹細胞

移植後的T細胞再生。」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生物工程教授David Mooney說,「我們證實在體內構建細胞工廠的想法可用於

再生醫學

幹細胞

環境中。」

之前關於在骨髓移植後重新激活免疫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胸腺的功能,其中胸腺是T細胞產生所必需的器官。Mooney、Scadden和他們的團隊著重關注骨髓---它是造血

幹細胞

的家園---並設計了一種方法來讓遷移到胸腺中並在那裡最終產生新的T細胞的細胞增殖。這些稱為共同淋巴祖細胞(common lymphoid progenitor)的細胞是在骨髓中產生的。

Scadden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構建一種像骨髓一樣的小環境來增強這些細胞的產生,這些細胞就像製造T細胞的鑄造廠的入門產品。」

利用Mooney實驗室在用於提供細胞指導性線索的生物材料開發方面的開拓性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具有允許細胞進出的大孔的海綿狀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兩種內置的蛋白:第一種蛋白招募外部細胞,第二種蛋白促進T細胞祖細胞(T-cell progenitor)產生。第一種蛋白稱為骨形態發生蛋白2(BMP2),招募局部的細胞並促進它們變成骨細胞。一旦這種凝膠類似於血管化的骨髓,第二種蛋白就促進生活在這種生物工程支架中的造血

幹細胞

產生T細胞祖細胞。

當這些研究人員在接受造血

幹細胞

移植的小鼠中測試這種生物工程支架時,他們發現相比於沒有接受這種支架注射的小鼠,接受這種注射的小鼠更快地產生T細胞。

論文第一作者、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前博士後研究員Nisarg Shah說,「我們還發現我們不僅提高了在造血

幹細胞

移植後這些T細胞形成的速度,而且還增加了所形成的T細胞類型的多樣性。因此,我們不僅在改善T細胞的數量,而且還潛在地改善病原體識別和保護的廣度。」

這些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植入這種生物工程支架的小鼠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率顯著降低,其中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供者細胞攻擊患者的健康組織和器官。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血液與骨髓移植學系小兒科教授Bruce Blaza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項研究的前景是令人興奮的。造血

幹細胞

移植的一個主要限制是受者不能夠快速地產生T細胞來發起針對外來抗原的免疫反應。通過使用一種基於生物材料的冷凍凝膠支架,Shah、Mooney和Scadden提供了一種解決這種障礙的途徑:提供一種可移植的三維系統和關鍵配體用於招募支持細胞和誘導T細胞譜系命運和分化,從而改善小鼠或人類細胞植入後的T細胞恢復。」

接下來,這些研究人員的目標是擴大這項研究的規模,使得它適用於臨床環境。Scadden說,「最終的目標是將這種海綿狀凝膠變成醫生能夠開處方和使用的產品。」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教授Robert Lange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是一項非常好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這些作者們開發了一種易於給藥的新型凝膠,與此同時,在造血

幹細胞

移植後,它具有增強T細胞再生的能力。我希望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工作,這可能成為一種對患者有用的治療方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Nisarg J. Shah et al. An injectable bone marrow–like scaffold enhances T cell immunity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9, doi:10.1038/s41587-019-0017-2.

相關焦點

  • ...大學孫飛《Sci.Adv》:可注射的光響應水凝膠顯著促進體內軸突再生
    基於此,香港科技大學孫飛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金屬定向組裝His6標記的蛋白質來構建可注射的光響應水凝膠。B 12依賴的光受體蛋白CarH C可以通過氨基末端的His6-tag與過渡金屬離子絡合,在加入輔助因子AdoB 12後進一步進行溶膠-凝膠轉變,從而形成具有明顯可注射性和可光降解性的水凝膠。這種可誘導的相變使細胞和蛋白質易於包裹和釋放。將修飾有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Zn 2+配位凝膠注射到損傷的小鼠視神經中,可延長細胞信號轉導時間,並促進軸突再生。
  • 《Science Advances》可注射光敏水凝膠,遞送神經保護蛋白
    B12依賴的感光蛋白CarHC可以通過氨基末端His6-tag與過渡金屬離子絡合,添加AdoB12後可以進一步經歷溶膠-凝膠轉變,從而形成具有明顯可注射性和光降解性的水凝膠。可誘導的相變進一步使得細胞和蛋白質的容易包封和釋放成為可能。將注射有白血病抑制因子修飾的Zn2+配位的凝膠注射到受傷的小鼠視神經中,導致延長的細胞信號傳導和增強的軸突再生。這項研究說明了設計可注射生物材料的有效策略。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可注射水凝膠及其於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水凝膠已經成為最有前途的可注射生物材料之一。水凝膠可以滿足多種臨床需求,例如藥物與細胞的遞送、組織修復與再生、生物黏附和免疫調節。由於水凝膠通常是通過前體溶液的交聯來實現「溶膠-凝膠」轉變,因此可以將其設計為可注射的生物材料,而不損害其原本的功能。
  • 3D列印可注射水凝膠複合材料可用於各種生物醫學應用
    去年夏天,曼尼託巴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導電的3D列印自我修復水凝膠材料的新方法,使其具有機械穩定性,同時有物理和化學性。使用雙筒注射器的可注射「A + B」水凝膠的示意圖,其在注射期間或之後通過共價鍵交聯。3D水凝膠是通過化學共價鍵,物理相互作用或兩者的組合交聯的親水性聚合物網絡。
  • Mater|一鍋法原位凝膠體系製備IPN水凝膠用於組織再生
    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人工關節替代治療方法,自體軟骨細胞的植入用於關節軟骨的再生已成為一種有效且無創的治療方法。為了使細胞植入療法獲得高治療效果,需要將植入的軟骨細胞轉化為具有高彈性和減震特性的原始透明軟骨而不是纖維軟骨。目前,需要製備一種支架材料能夠用於關節軟骨組織再生,並且能為軟骨細胞提供良好的培養環境。
  • 《自然·材料》微/水凝膠激活適應性免疫反應,促進傷口再生癒合
    他們論述了微孔退火顆粒(MAP)支架是可流動的,原位交聯的,由微凝膠結構單元組成的微孔支架,先前已證明可加速傷口癒合。為了在支架降解之前促進更廣泛的組織向內生長,旨在通過將交聯肽的手性從L-胺基酸轉換為D-胺基酸來減緩MAP降解。
  • 《生物材料》李海燕/陳漢輝:海藻酸鈉凝膠調節吞噬細胞皮膚再生
    儘管已有研究報導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可以調節巨噬細胞的極化,從而有利於組織再生,但炎症反應的作用,尤其是巨噬細胞在生物物質刺激的組織再生中的關鍵作用尚不清楚。據報導,生物活性玻璃(BG)和含有BG的水凝膠能夠促進硬組織和軟組織的再生。但是,尚未完全闡明巨噬細胞在由BG增強的組織再生中的關鍵作用。
  • 《大分子快訊》混一混硫醇-炔酮動態共價雙交聯可注射自愈水凝膠
    【背景介紹】當前,有兩種通用方法可在水凝膠纖維或聚合物鏈之間產生動態相互作用以構建可可注射自愈水凝膠:非共價鍵(例如,氫鍵,離子鍵,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動態共價鍵(例如硼酸酯,席夫鹼和二硫鍵)。到目前為止,只有幾種類型的動態共價鍵(DCB)化學能滿足構建可注射自愈水凝膠的要求。一方面,某些DCB僅在惡劣條件下才可逆,從而阻礙了它們在水凝膠中的應用。例如,Diels–Alder反應通常僅在高溫下可逆,腙形成和交換需要在酸性環境。另一方面,儘管某些DCB可用於自愈水凝膠,但前體或預聚物的合成步驟過於複雜,可能會限制其應用。
  • 清華生物醫學工程系開發出可注射組織再生新技術
    清華生物醫學工程系開發出可注射組織再生新技術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杜亞楠教授實驗室最新開發了一種可注射幹細胞3D微組織再生療法,可極大促進基於幹細胞治療的組織修復和再生效果。
  •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DOI:10.1016/j.mtcomm.2020.101149具有理化功能的可注射自組裝凝膠已廣泛用於遞送化學治療劑,以增強抗腫瘤作用。然而,對生理功能性凝膠遞送系統的探索相對較少。
  • 再生膠海綿鞋底低成本配方
    在眾多的再生膠產品中,輪胎再生膠和膠鞋再生膠價格最低了,因此從理論上講是最能降低橡膠製品成本的選擇。但是輪胎再生膠與膠鞋再生膠由於在性能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膠鞋再生膠,只能生產一些低檔橡膠製品如海綿橡膠。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
    可注射的生物可降解自癒合水凝膠由於其易操作、副作用低、高的藥物包埋率以及可控的藥物釋放能力等優點,在腫瘤局部治療中受到了很大關注。但是,目前報導的大多數自癒合水凝膠缺乏自我降解的實時損示蹤監測能力以及腫瘤微環境響應的降解治療特性,同時其生物活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 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3秒讀懂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濟南血管瘤醫院在線為大家講解,海綿狀血管瘤是在出生時,即出現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稱為靜脈畸形。血管損害一般發展較慢,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顯。大多數靜脈畸形呈海綿狀,故名。病變除位於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可發生在黏膜下,肌肉甚至骨骼。
  • 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
    【3】Sci Transl Med:華人學者開發納米纖維-水凝膠複合材料促進軟組織再生doi:10.1126/scitranslmed.aau6210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凝膠,這種凝膠注射到實驗動物體內時,可以讓新的軟組織生長從而取代失去的組織。
  • 德州農工大學:骨界面組織再生的空間控制模板化水凝膠大孔支架
    腳手架化學和物理特性的空間控制可以利用材料指導的策略,其中再生僅靠這些特性來指導,而沒有外源性生長因子的指導。指導性支架性質的實例包括形態,疏水性,化學性質和模量。允許這些特性的靈活空間布置的策略將代表界面組織工程學的重大進步。已經研究了層狀支架以再生骨科界面。這些通常是通過機械附著,粘合或冷凍乾燥合併離散的支架而製備的。
  • 麗珠蘭再生注射(REJURAN Healer)讓肌膚年輕十歲
    REJURAN Healer麗珠蘭再生注射通過打造對細胞有利的生長環境,從根本上改變肌膚環境,刺激肌膚恢復彈性,改善肌膚現狀,沒有副作用,深受愛美人士喜愛。  REJURAN Healer麗珠蘭再生注射的最主要成分是多核苷酸(以下簡稱PN),能夠有效的改善皮膚內部結構,促進肌膚再生,讓肌膚從內而外煥發活力,術後肌膚能夠快速達到一種穩定狀態,從而有效的解決皮膚暗沉、皮膚損傷、皮膚細紋等問題,讓愛美女士重新煥發青春活力。
  • 天津大學劉文廣、王瑋團隊研發塗抹型導電水凝膠貼片
    梗死後的心肌再生能力有限,雖然現代醫學已經開發許多治療手段,但是臨床效果都不盡理想。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可注射水凝膠和心臟貼片兩種不同的策略被廣泛的應用於重建梗死後的心肌功能。天津大學劉文廣教授、王瑋副教授團隊針對心肌節律性跳動的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功能化可注射凝膠體系用於心肌功能重建(Biomaterials 2018, 160:69-81;Biomaterials 2017, 122: 63-71.),其中塗抹型導電水凝膠貼片可改善心肌功能。塗抹型導電水凝膠貼片成果於2018年4月24日在線發表於 (Adv. Mater. 2018, 1704235) 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再生能力差,其損傷康複目前是國際性的醫學難題。近期,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A new neutrophil subset promotes CNS neuron survival and axon regeneration」,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
  • 索邦大學《Macromolecules》特定於拓撲的可注射粘性PNIPAM水凝膠
    在這種情況下,可在體內轉化為水凝膠的可注射溶液可用於特定的應用,例如生物活性劑和活細胞的靶向遞送,生物印刷以及微創組織近似等。  一種可能性是基於含有可聚合官能團的單體或聚合物溶液的可注射製劑的原位化學(共價)交聯。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具有類似特徵的人類免疫細胞系,可促進神經系統修復。促進神經保護和再生的一種潛在策略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局部免疫反應。當人體出現炎症時,中性粒細胞就會奔赴「戰場」,吞噬細胞和細菌。儘管過度活躍的中性粒細胞活動在多發性硬化症、視神經脊髓炎、阿爾茨海默病和中風的情況下會加劇炎症損害,但是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這也可能是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