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蜘蛛俠!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2020-12-24 前瞻網

變身蜘蛛俠!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Evelyn Zhang • 2019-12-27 10:16:59 來源:前瞻網 E2728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科幻電影《蜘蛛俠》中,這個超級英雄靠著一根蛛絲在空中自由飛蕩,一邊在林立高樓間高低穿梭一邊制敵的場景讓人大喊過癮。這樣高能的「蛛絲」或將很快面世,並且應用在實際生活的各個領域。

據報導,細菌正在幫助製造出工程蜘蛛絲,其強度和可拉伸性與蜘蛛吐出的拉力絲相比。拿一磅工程蜘蛛絲和一磅鋼絲相比,會更重,但是同時更堅韌。

數十年來,工程師們一直在嘗試用轉基因細菌、酵母菌甚至羊奶來合成合成物,但始終未能達到目標。

但比較具有挑戰性的部分是,「蜘蛛絲」的遺傳信息是一長串重複的DNA。那些先前測試過的生物的細胞機制隨機地改變或砍掉了這種序列。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將重複的DNA精確地分成了幾部分,然後將每個重複的片段插入到大腸桿菌中。這些較小的碎片不太可能在細菌內進一步改變,然後每個微生物都按照遺傳指示生產短絲。研究人員在每根鏈的末端添加了一個化學標籤,該標籤將各個纖維粘合在一起。

所得材料的行為類似於拉鏟絲。測得其抗張強度或抗撕裂強度為1.03吉帕斯卡,與天然生產的拉鏟絲相同。工程拉鏟絲的韌性為每立方米114兆焦耳,而蜘蛛絲的韌性約為100兆焦耳。工程化的真絲股線可以在斷裂前拉伸18%,與天然拉絲線相同。

實驗室用放大鏡展示了這種堅固的原料(頂部、底部橫截面),它是由大腸桿菌生產的蜘蛛絲股線,與蜘蛛絲一樣堅韌而有彈性。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合成生物學家Fuzhong Zhang說:「我們現在可以利用細菌生產出與自然一樣性能優異的東西。」他於4月2日在美國化學會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年會上介紹了這項研究。

這種新型人造蜘蛛絲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助下開發的,其用途包括為太空人在火星上製造堅硬材料的方法。Zhang表示,這種物質可以用於設計用於醫學或紡織用途的更堅固的材料,例如耐衝擊的織物或外科縫合線。

該團隊正在致力於通過工程細菌的生產來擴大工藝流程,這些細菌能夠生產完整的絲線,而不只是片段。

蛛絲比在強度媲美鋼鐵的同時、韌性又優於凱夫拉(Kevlar),屬於自然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材料之一,

無獨有偶,我國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遵峰教授團隊,近日也傳來了在這一領域獲得的重要進展。該團隊使用水凝膠纖維成功製備出了新型超強韌「人造蜘蛛絲」,它強度高、慢回彈、可重複伸縮,未來或將用於高空緩降等多領域。日前,介紹該成果的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據了解,他們通過摻雜二價離子並加捻,獲得一定的捻度,極大地增加了水凝膠纖維中聚丙烯酸的強度,從而使這種新材料獲得了與天然蜘蛛絲幾乎相當的力學性能。

目前,除了上述提到的細菌、水凝膠作為原材料,國內外的科研團隊已經利用蛋白纖維、超分子水凝膠纖維、碳納米管複合纖維等各種方式成功地複製或是部分複製蜘蛛絲的機械性能。無論哪種方式,一旦科學家們成功提升合成蛛絲在分子水平上的性能,無疑又是新材料研究上的一大突破。超強韌的工程蜘蛛絲製成救生網、球拍網、高空緩衝繩、醫療材料、機械線纜、防彈軍衣……應用空間和案例簡直豐富得超越想像。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以非蛋白製法研獲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觀察者網 訊) 在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人造蜘蛛絲的規模化生產又近了一步。 11月22日,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遵峰教授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影響因子12.19)上發文,稱他們研究出了一種人造蜘蛛絲,這種絲的機械性能與天然蜘蛛絲相當,其強度高、慢回彈、可重複伸縮,在能量耗散和減震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未來可用於救生、高層逃生繩、直升機懸梯、降落傘繩索等多個領域。
  • 日本開發出高抱水性人造絲纖維
    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新近開發出將人造絲抱水性提升28%的纖維。其原理是將源於天然高分子的「sacran」(具備超級保水能力的多糖類物質)揉合到人造絲中。
  • 改造天然蠶絲,就能做出強度匹敵蜘蛛絲的新型纖維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儘管人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人造纖維的強度仍然無法匹及天然纖維的強度。近日,美國科學家利用天然絲纖維為原料,成功製備出比天然絲纖維硬幾倍的新材料,而且形狀和結構複雜多樣。他們把這種新材料稱為「再生絲纖維(RSF)」。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塔夫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天然絲纖維是指由蠶、蜘蛛等昆蟲分泌出來的天然蛋白纖維。蜘蛛絲是已知的最硬材料之一。
  • 揭秘八大醫學靈感:模仿蒼蠅耳朵製成助聽器(組圖)
    例如,科學家可以研發出一種一端模仿軟骨的彈性,另一端模仿骨骼硬度的假肢。除了它們的功能性以外,這些韌性材料跟目前用金屬或者陶瓷製成的假肢不一樣,既硬又軟的特性,對周圍的組織是有益的。  由於嵌入了一種纖維網,這種新穎的材料能保持堅硬狀態,不過當它遇到水時,把纖維禁錮在一起的化學鍵就會斷開,水被蒸發掉後,它又會恢復原樣。研究人員希望有一天能用這種材料取代金屬製成的植入性神經電極,因為生物高聚物電極接觸到潮溼的神經組織時,會變軟,避免對脆弱的大腦造成破壞。
  • 科學家新研發的自愈抗菌凝膠由病毒製成
    據外媒報導,廣泛存在的噬菌體是感染和殺死細菌的病毒。現在,科學家已經創造出一種自我修復的水凝膠,幾乎完全由這些病毒製成。它可能在醫學和其他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結果是一種類似明膠的水凝膠,在切割時可以自愈。只有一毫升的物質含有大約300萬億噬菌體。通過修改它們的DNA,可以調整病毒以攻擊不同類型的細菌或其他目標。更重要的是,凝膠應該能用於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
  • 徒手停火車 蜘蛛俠的蛛絲真的有這麼厲害?
    比我們目前已知並應用的所有天然絲和人造絲的斷裂強度都要大。拿同樣粗細的蜘蛛絲和鋼絲進行拉伸試驗,扯斷蜘蛛絲所需的能量比扯斷鋼絲所需的能量要足足大上100 倍。以我國特有的十字園蛛為例,有研究表明,當它的蛛絲達到和鉛筆一樣粗時,甚至可以拉住一架自重180噸、正以每秒80米速度降落的波音747飛機!
  • 俞書宏院士:受「藕斷絲連」啟發纖維狀螺旋水凝膠細菌纖維素纖維
    【背景介紹】水凝膠的高水含量和生物相容性使人們可以探索它們在許多生物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用途,例如傷口敷料,表面塗層和組織工程。但是,與某些承重組織(如韌帶和肌腱)相比,水凝膠有限的機械性能(例如強度和韌性)阻礙了水凝膠材料,特別是水凝膠纖維作為結構生物醫學材料的使用。
  • 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
    >doi:10.1002/advs.202001066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dvanced 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特殊的方法,其或能精準控制水凝膠的沉積,水凝膠由水溶性的聚合物組成,通常在實驗中用於支持細胞用於治療性的目的,同時水凝膠還能模擬細胞外基質,即機體細胞所處的天然環境。
  • 嘉欣絲綢(002404):A股唯一仿生絲標的 紡織行業迎來顛覆
    超級仿生蜘蛛絲憑藉其性能優勢可靈活運用於軍工、生物醫學等領域,有望成為紡織行業下一個風口。  A股唯一仿生絲標的  公司投資者調研紀要中顯示,公司投資的超絲科技,主要研發家蠶蜘蛛超級仿生絲,通過家蠶和黑寡婦蜘蛛的基因組合改良家蠶絲的性能,開發蛋白質絲纖維全新材料,目前技術上已取得突破。公司計劃先從服裝材料應用開始,逐步推動仿生絲產品市場化進程。
  • 人造纖維有哪幾種 人造纖維的優缺點
    人造纖維的優缺點,人造纖維是利用一些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或者它們的衍生物當做原料,經過溶解再造後多製成的紡織溶液並且再製成紡制纖維所形成的一種面料類型,它的應用在現代社會中是比較廣泛的,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天然的纖維原料可以運用,而且天然纖維成本也非常高,竹子,木材和棉絨都是它的原材料。
  • 科學家打造新型水凝膠材料,耐用性可與人體膝蓋軟骨相比擬
    在《高級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的最新論文中,杜克大學材料科學家Ben Wiley介紹了團隊所開發出的最新水凝膠材料,能夠像自然軟骨一樣承受拉力、重載等外力,卻不會隨時間流逝而磨損。
  • 國際市場上蘊涵商機的纖維品種
    2.2  聚乳酸(PLA)纖維  聚乳酸(PLA)纖維是採用可再生的玉米、小麥等澱粉原料,經發酵轉化成乳酸,再經聚合、熔融紡絲而製成的。PLA纖維在土壤或水中,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CO2 和水,隨後在陽光的光合作用下,又會成為澱粉的起始原料。由於這是個循環過程,很多專家把PLA纖維稱為"21世紀的環境循環材料"。
  • 人造絲是什麼成分?人造絲是合成材料嗎
    人造絲是什麼成分?人造絲是合成材料嗎 2017-05-27 09:27:26 來源:全球紡織網 人造絲是什麼成分?人造絲是合成材料嗎?
  • 從慈母手中線到人造纖維:我們穿的是什麼?
    人類為滿滿足穿衣的需求,開始了纖維的探索歷程。1891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斯·克洛斯(Charles Frederick Cross)和愛德華·比文(Edward John Bevan)以棉纖維為原料,製成了纖維素黃原酸鈉溶液。這種溶液在酸的作用下,能重新析出纖維素,如果用很細的噴頭把纖維素黃原酸鈉溶液噴出的液柱,引入酸的環境,就能獲得纖維細絲。人造纖維的歷史從此開啟。
  • 粘膠人造絲是什麼面料行業 粘膠人造絲好嗎 粘膠人造絲工藝流程
    粘膠人造絲是什麼面料行業 粘膠人造絲好嗎 粘膠人造絲工藝流程 2017-12-25 14:01:43 來源:全球紡織網 粘膠人造絲是什麼面料行業?
  • 人造絲和人造棉有什麼區別
    在紡織行業市場中,原料則分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化學纖維和人造纖維,而原料中的前三者皆屬於天然化合物,通俗的講就是需要人們花時間種植收割,需要花長時間而得。因此,便出現了化學纖維以及人造纖維,亦說白了就是人們使用知識製造而得的產物,大大的減少了種植的時間。而小編則為大家介紹人造纖維中的兩種普遍紡織原料,人造絲和人造棉,盤點各自特點以及區別。
  • 水凝膠3D列印可快速生成複雜脈管
    人造功能性組織的最大障礙之一,是無法製造出複雜的脈管系統將營養物質運送至人體組織中。此外,人體器官中還包含獨立的脈管網絡,例如肺中的氣管和血管以及肝臟中的膽管和血管,這些相互滲透的網絡在物理上和生物化學上是相互纏繞的,結構本身與組織功能密切相關。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由美國萊斯大學的喬丹·米勒和華盛頓大學的凱利·史蒂文斯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水凝膠3D列印技術。
  • 蠶寶寶吃了石墨烯之後 竟吐出了「超強」絲
    報導稱,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給蠶寶寶餵食石墨烯或者單壁碳納米管後,其吐出的蠶絲更加結實強韌。這種含有碳納米材料的蠶絲可應用在耐久防護織物、可生物降解的醫學植入物及環保型可穿戴電子設備中。被高科技「加持」的蠶寶寶吐出的「超強」蠶絲,或許只有蜘蛛俠噴射的蛛絲能媲美。那麼,好奇心帶來了一串問題:加了石墨烯的桑葉,蠶寶寶們吃得慣嗎?「超強」蠶絲有多強?
  • VOA 慢速 | 蜘蛛絲新材料
    直到最近,改進的技術才讓科學家得以迅速研究蜘蛛的遺傳物質或DNA,and producesynthetic spider silk in large amounts. Until recently, scientists had tofirst cut the glands' DNA into pieces.並大量生產人造蜘蛛絲。直到最近,科學家們還不得不先將絲腺的DNA切成碎片。
  • 使用更友好:科學家打造出用水凝膠製成的生物標記感應隱形眼鏡
    據外媒報導,雖然大家已經聽說過可以監測身體狀況的隱形眼鏡,但這種隱形眼鏡通常是由非傳統材料製成。然而現在,一種新型的隱形眼鏡跟人們在普通商店購買的隱形眼鏡一樣都是由相同的水凝膠製成,這可能使它變得更加用戶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