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聖誕、永遠聖誕。本來聖誕對於很多法國人來說,已缺乏新鮮感;然而一個令法國人越來越疑惑的事,卻在年復一年地出現在聖誕夜:聖誕老人似乎改換了住址,從東方而來……
法國人變窮
不久前法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證明,法國社會的支柱中產階級正處於危機之中。他們的收入正在劇減,他們的社會地位正在動搖,他們對法國經濟的支撐正在崩潰之中……
法國中產階級指的是月收入在1143歐元之上、3429歐元以下者,他們佔到法國總人口的50%。說中產階級面臨危機,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激烈衝擊下,法國中產階級中的絕大部分的收入正在下滑,僅一部分(佔人口中的8%)有望擠進資產階級的行列。而所謂資產階級,今天在法國,是指月收入超過3429歐元的人,他們佔總人口不到3%。除去這3%和50%的中產階級,剩下的就是低收入人口,月收入不到1143歐元。而其中多達13%的人月收入不到666歐元。
以房價為例。巴黎一平方米的房價平均為6000歐元,折合人民幣六萬元。而租金也同樣相當高,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月租金也要達到2200歐元左右。如果以日常生活用品來看,巴黎市家樂福超市一公斤西紅柿大約平均價為1.8歐元,一根黃瓜1歐元,一公斤柿子2.8歐元,一公斤牛肉,最差的部位,也要8至10歐元!而豬肉則很少能夠找到3.5歐元一公斤以下的了。由此可以想像一下這13%月收入在666歐元以下者是如何生活的。難怪很多法國人抱怨,他們的購買力在不斷下降,生活水準也在下降。顯然,法國物價自從法郎變成歐元以來,確實大漲而特漲……
中國貨價格低
然而法國國家統計局卻不這麼認為:據其統計的數字,今年法國全年的通脹僅1.1%。然而去問問任何一個法國人,其感覺與國家的統計差異實在是太大了。這一差異來自何處呢?
來自中國!而這一點,法國從政治家到記者,沒有一個人會向老百姓誠實地承認這一絕對的事實!
讓我們來看一看近年來(從1998年至今年)究竟哪些商品價格暴漲,以至於百姓怨聲不絕;而又究竟是哪些商品價格暴跌,以至於統計數字認為通脹極低:
上漲的商品--天然氣和汽油:50%;汽車修理:34%;社會和醫療保險:28%;蔬菜、魚和肉類:21%;房租、教育和郵政支出:20%;麵包和穀類:15%;報刊:13%;雞蛋和奶類:12%;酒類:10%……
暴跌的商品--計算機類:下降80%;數位照相機和攝像機:58%,電視機等聲像產品:52%;電話:18%;家用電器:13%……
一個明顯的事實,即下降的商品幾乎都是因為「中國製造」;而無法從中國進口的一切,則幾乎都在上漲。下降最多的計算機類,已鮮有非中國製造的了。據法國連鎖大商店Fnac介紹,現在除了蘋果和東芝計算機等極少數品牌仍然有自己的組裝工廠外,其它計算機,包括臺式和筆記本,幾乎都是中國組裝或製造。於是其價格降幅也就最大。數位相機和攝像機也同樣。法國近年來飛速發展的DVD產業,更是應該感謝中國。中國製造的DVD放映機,價格甚至比在法國購買一張DVD碟片還要便宜。其它家用電器方面,現在也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
與此同時,凡不能從中國進口的東西,包括房價(近三、五年上漲80%);汽油和天然氣(35%);連一張電影票五年來也漲了21%,從8歐元漲到今天的9.8歐元!難怪很多法國人「進不起電影院」。
一漲一降,自然形成一個巨大的反差。於是便出現通脹統計與百姓感覺之間的天壤之別。事實上,統計中的通脹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國商品造成的價格下降所「欺騙」了。而法國平民百姓則是通過每月接到的房租、水電等帳單和每周到超市購買食品時來體驗物價的漲幅的。
MP3受歡迎
購買力下降加上日常生活用品價格暴漲,已經實際造成法國人生活質量和水準的下降。法國一份專門調查消費者動向的雜誌《六千萬消費者》曾報導,很多法國人放棄了汽車,不再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不再外出度假……
一漲一跌的社會現象,在聖誕期間的法國則越來越明顯。聖誕夜一是吃,二是禮。法國人聖誕節的主要食品如鵝肝醬、生蠔等都在漲價。而像魚子醬這種高檔品就更是漲得離譜:今年市價是一公斤魚子醬售價六千歐元!顯然,中國不生產這一切,降價的可能性等於零。
而聖誕禮物就不同了。今年聖誕禮物大熱門與往年差不多,主要是MP3。MP3是真正做到了物美價廉:一個能夠播放上千首歌曲的MP3也就50歐元左右。最便宜的甚至不到30歐元。而目前在市場上的MP3中大多數都是中國製造。不久前,法國電視六臺在一個專題節目中採訪了很多商店和網絡購物的顧客和營業人員,各方均不得不承認,來自中國的商品,特別是MP3,吸引了大批法國顧客。儘管法國媒體拚命地貶低中國製造的「質量」,但事實上物美價廉還是「不可抗拒」的。節目還特別採訪了一位法國大學生,他自辦了一個購物網站,專門銷售來自中國的沒有品牌的MP3。儘管時不時會有因質量問題退貨的現象,但他說,品牌機同樣會有耳機不響、電池不能充電……等現象。兩者相比,中國製造並沒有質量特別差的地方。事實上,他的小公司正在贏利。而之所以能贏利,他自己也認為,「因為法國人沒有更多的閒錢」。
「中國製造」緩解社會危機
在最近《巴黎人報》的一次民意調查中顯露,目前多達48%的法國人在擔心一件事:將來自己有可能會因經濟衰退而最終「流落街頭」,這是一個驚人的比例。那麼多人擔心自己的未來……事實上,「中國製造」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法國社會危機的總爆發。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法國政治家和媒體不但不從這一方面來告訴老百姓自己的問題所在和真實情況,相反,將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商品描述成「造成法國人失業的原因」,以此將法國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向外轉移。這是最拙劣、但同時也是最有效的「轉移視線、推卸責任」的手法。不過,這種手法從十九世紀以來就如此,且從來沒有失靈過…… (來源:香港《文匯報》 文:鄭若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