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海實現非併網風電與海水淡化技術「聯姻」

2021-01-15 中國經濟導報網

  張紅平 付雷 / 文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到今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到 220萬立方米/日以上。

  作為世界上少有的1萬噸非併網式風電海水淡化產業化示範基地,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發展有限公司利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生產製造的核心產品,即,微電網技術構建的集成系統(專利號:Zl201420209235.7)——非併網風電淡化海水示範項目,經過國家專業機構科技成果評估和鑑定,技術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目前,新能源企業豐海已建成萬噸級非併網風電海水淡化示範工程,成功實現了日產萬噸淡水規模,為深入推進我國新能源海水淡化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推廣應用 前景廣闊

  微電網技術構建的集成系統,採用較小容量的蓄能設備和高水平的控制技術,達到為海水淡化設備提供穩定電源、使海水淡化設備穩定工作的目的。

  這是一項風能海水淡化與新能源技術相結合的成功,它使智能電網走向微型化。缺電和儲能技術一直制約清潔能源併網,微電網的連接作用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微網的存在能使用戶與供電商保持緊密的聯繫,為電力的智能調節和節能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微網建設項目已經啟動。豐海根據萬噸非併網海水淡化工程的設計、運行經驗,積極開展模塊化、貨櫃化微網成套系統的研發,不用依賴電網直接利用風能、太陽能,進行清潔能源發電,並且結合海水淡化裝置,供水供電,非常適合推廣應用於用水難、用電難地區,在為企業創造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帶動周邊區域經濟攀升。

  創新採用非併網風力發電裝置,以風力發電為主,儲能系統為輔,柴油發電機為備用微電網技術構建的集成系統,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能源。採用2.5MW永磁直驅風機,突破了MW級大型風機只能併入大電網而不能併入微電網的技術難題,建立了海水淡化反滲透機組能耗分級管理模型和不同環境下的數據分析方式。採用3臺儲能變流器(PCS)並聯控制技術,基於U/f 的對等式下垂控制,對等式控制,無主從之分,實現「即插即用」的功能,且多個PCS並聯共同支撐負荷運行。

  技術成果應用前景廣闊,提供合格淡化水的同時,還能為海水淡化技術、裝備等領域提供良好的產業示範、應用平臺,及為培訓提供實習基地,以此提高我國海水淡化的整體實力等。目前,豐海重點建立了海水淡化產業基地,為提高新能源淡化海水產業園區在海水淡化裝備製造等方面水平和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水淡化裝備製造企業等,組建聯盟,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

  重大突破 跨越發展

  截至2014年底,我國風電超過1億千瓦裝機總容量,取得了全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較高水平。風電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新能源開發,風電大基地建設是國家推進、支持的重點。

  作為世界上少有的1萬噸非併網式風電海水淡化產業化示範基地,新能源企業豐海正在向風電新能源產業鏈進軍,據了解,豐海開發的飲用純淨水已流入市場,在北京、上海等全國一線城市,建立了以「海露」為註冊商標的瓶裝純淨水配送站點,海露還走進了全國一些超市、和具有國際級別的會議場合。

  這標誌著作為一家國有企業成功轉型融入市場、以及為技術產業鏈形成和發展都奠定了堅實可靠的基礎,更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鋪平道路。近年來,我國約有幾十家全產業鏈風能製造業和開發投資商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其成功上市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技術創新與產業鏈發展上面表現明顯。

  海露瓶裝水容量為350ml,有天然小分子團活性水,有利於人體吸收,且蘊含天然礦物質,有利人體健康,這是豐海實施技術創新戰略,深入研發,突破瓶頸,通過實現兆瓦級非併網風電與萬噸級以上大容量海水淡化技術最佳結合,而開發成功的自主產品。非併網風電淡化海水示範項目能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可日產10000噸/日淡水,促進形成「海露」飲用純淨水強有力的生產能力和產品開發規模。

  集研發、生產、銷售和全國示範推廣海水淡化集成專業企業豐海,較好地將產品生產建立在新能源開發、利用基礎上,不僅創立了自主、優質品牌產品,而且有力促進了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風電能源產業,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但還存在著技術、裝備總體水平,相比世界上技術先進的其他國家有較大落差的缺欠,尤其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集成式創新,突破傳統瓶頸,使技術與新能源的開發找到更多更好的集合點,才能更多更好地將新能源開發利用,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任務。非併網式風電與海水淡化技術結合,是海水淡化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突破,特別是建成萬噸級非併網風電海水淡化示範工程,為全國風電產業發展的肌體注入新血液,也為深入推進我國新能源海水淡化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風採】許衛國:在海水淡化的創新之路上永不止步
    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利用新能源淡化海水,探索解決人類飲用水短缺的世界性難題」,這是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發展理念,也是許衛國堅定不移的信念。 就這樣,他帶著專業的海水淡化技術走進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有限公司。迎接他的第一個任務,是建成1萬噸非併網風電海水淡化示範項目。該項目在國內尚屬首例,國際上也沒有先例可循,按照什麼思路來建?怎麼建?一個個難點問題擺在他面前。一頭扎進項目的研究中,他帶領研發團隊收集翻閱大量資料,結合自己的考察經歷,為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
  • 2019年歐洲海上風電項目併網數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01、歐洲國家海上風電的發展情況相關閱讀:《歐洲海上風電報告2019》執行摘要!2019年全年歐洲10座電場共計502臺海上風電機組實現併網,裝機容量淨增3,623 MW。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除此以外,中國古代還有兩件傳說中的海水淡化神器:海井和定水帶。1265年左右,我國宋代著名詞人周密編寫了《志雅堂雜鈔》一書,其中描述了海井。這個海井很神乎,「如桶而無底,非木非竹,非鐵非石……以大器滿貯海水,置此井於中,汲之皆甘泉也。」1697年左右,清初進士董含寫成筆記小說集《三岡識略》一書,其中記錄了定水帶。
  • 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倩)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中國風電裝機躍居世界首位 併網瓶頸待解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偉勳 繼2009年風電新增裝機位居全球首位後,201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也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風電國家。不過,受風機併網、限電及風況等因素的影響,2010年中國風電的發電量只有500億千瓦時,仍低於美國。此外,中國有相當一部分風機吊裝完成後不能及時併網,也影響了風電效率和效益水平的提高。從2005年開始,中國風電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風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廣東省到2030年底將建成投產約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海上風電的併網及消納問題將成為廣東省迫切的問題。當前廣東省擬在近海深水區進行柔性直流以及海上風電制氫的探索,在水深35-50米之間的海域共規劃海上風電場址6個,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制氫技術有望解決海上風電消納問題,並加速廣東省海上風電成本降低,進入平價上網時代。
  • 行業發展形勢嚴峻,風電企業盼望併網時間適當延遲
    來源:中國能源報▲建設中的萬安高山嶂風電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國新能源企業尤其是風電的發展帶來極大地影響,風電投資企業面臨多重壓力,既要及時抓好復工復產又要為年底的併網節點加緊衝刺。目前,國家電投集團江西電力有限公司新能源發電分公司已投產新能源裝機74.46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57.4萬千瓦,在建風電46.6萬千瓦。「若要保住補貼電價,40多萬千瓦的裝機年底前必須併網。在這40多萬千瓦的項目中,有把握年底併網的大約佔60%,經過努力可能實現年底併網的大約佔20%,還有20%難度極大。」
  • 全國最大風電供暖示範項目首颱風機併網
    12月20日01點58分,東方能源(河北公司、雄安公司)山西靈丘縣40萬千瓦風電供暖示範項目(一期、二期30萬千瓦)首颱風機順利實現併網發電,標誌著全國最大、山西省首個風電供暖示範項目風場部分正式投產。該項目分為供熱站和風電場兩部分,供熱站已於2018年10月投產供熱,風電場2019年4月開工建設。
  • 國家能源集團實現海水淡化蒸汽熱壓縮器技術國產化
    國務院國資委6月4日發布消息,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研究院「海水淡化用高效TVC優化設計與工程應用」項目近日順利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技術鑑定,項目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蒸汽熱壓縮器(TVC)是低溫多效蒸發海水淡化系統中的重要設備,可以大大提高低溫多效蒸發海水淡化裝置的造水比,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研究院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高性能TVC的設計方法,並在大型低溫多效蒸發海水淡化工程中成功應用。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分析
    摘要:當前,水資源短缺是各國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通過海水淡化能夠有效緩解水資源不足問題。本文對海水淡化技術進行簡單介紹,對傳統技術優點與缺點進行簡單闡述,並簡單分析海水淡化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最後,簡單介紹核能、風能以及太陽能等新型淡化技術。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促進我國海水淡化工藝發展,以提高人們用水質量。
  • 中建三局二公司河南地區首批風電項目完成併網
    近日,隨著太康風電項目最後的X09機位通電入網,中建三局二公司在河南地區首批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併網,正式投入使用。太康、新蔡風電項目分別位於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馬頭鎮和駐馬店市新蔡縣陳店鎮,裝機容量為50MW,均配置19臺遠景2.65MW-141M型號機組。
  • 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思 12月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河南長垣豫能風電項目100MW風電場工程成功併網
    河南長垣豫能風電項目100MW風電場工程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12月19日19時55分,隨著「#16」號風機葉片在天空中緩緩劃出優美弧線,河南長垣豫能風電項目100MW風電場工程成功併網。長垣豫能風電項目總裝機100MW,安裝25臺4.0MW容量風電機組,塔筒高140米,葉輪直徑長156米。  項目建設過程中,全體參建人員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克服了土地規劃變更、送出線路受阻、搶裝潮導致設備供貨緊張等重重困難,在設計、施工、廠家、監理、電網、公司各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合作下,順利實現當年開工建設當年併網發電的目標。
  • 併網難的光伏和風電≠垃圾電
    併網難的光伏和風電≠垃圾電 作者:anish Wang 發布時間:2017-05-08   來源:無所不能
  • 河南12月份近96座風電項目擬投產併網 合計約430萬千瓦
    從河南能源監管辦獲悉,2020年河南全省擬投產風電項目152座,裝機容量770萬千瓦左右。其中,12月份項目投產比較集中,將近有96座合計430萬千瓦左右風電擬投產併網。河南能源監管切實加強清潔能源發電併網監管,及時與電力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溝通,全面掌握河南省新能源發電項目和送出線路工程建設和質量監督情況,組織省調和18個地調部門、以及全省90多座擬併網風電項目負責人,召開風電項目併網運行管理視頻會議,對項目建設安全管理、機組併網運行管理、發電許可證辦理等提出要求,督導電力項目業主單位認真履行安全主體責任,電力調度部門依法依規實施併網管理和提供併網服務,
  • 紐約時報:外企蜂擁分中國海水淡化蛋糕
    美國《紐約時報》10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為領先海水淡化產業不惜遭受損失 斥資26億元、高高聳立在海邊的天津北疆發電和海水淡化廠是一個科技奇蹟
  • 能源局:一季度全國新增風電併網容量394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稱,據行業統計,2018年1-3月,全國新增風電併網容量394萬千瓦。到2018年3月底,全國累計風電併網容量達到1.68億千瓦。1-3月,全國風電發電量9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全國平均風電利用小時數592小時,同比增加124小時。
  • 海水淡化能解救焦渴地球嗎
    150個國家都搞海水淡化 現代意義上的海水淡化技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發展起來的,彼時人類的工農業發展和人口增長進入快速模式,淡水供應日漸緊張,以至於部分沿海城市也嚴重缺水。水資源危機對海水淡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等更高效的淡化技術,先後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
  • 山東將統一配置海水淡化與利用 加快淡化海水進入城市供水管網
    ,山東各地將明確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牽頭部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未來我省將把淡化海水作為非常規水源,納入沿海地區水資源統一配置,同時加快推進淡化海水進入城市供水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