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 賀俊 通訊員 陳勇)兩地教師根據對教材的不同理解,選用不同的教學資源,同備一節課,進行了獨具個性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展示。12月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教學活動在武漢市第二十中學進行,該校與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實驗高中教研互學,兩校教師「同上一堂課」,呈現了一堂堂別具風採的「模範課」。
兩校教授合影
兩校各有5位教師「同臺獻技」,涵蓋了高中語文、歷史、政治、化學和地理五門學科。雖然教學方法各異,但兩地教師均進行了精心準備,採用不同的構思和教學切入點發揮各自特長,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好地詮釋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內容的有效影響。
武漢市二十中老師李嵐和舟山南海實驗學校老師應施青,先後在錄播室同上了化學課《二氧化矽和矽酸》。楚天都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兩位老師分別利用平板和白板,與學生們展開互動。李嵐一開始就拋出了《沙子變晶片》,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沙子與高端晶片的對比,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從而認識矽元素。
「湖北高一學生今年開始實行新高考,浙江是全國較早推行新高考的省份,他們的經驗對我們有很好的借鑑意義。」武漢市二十中校長汪玲表示,同課異構的教學交流活動,為武漢和舟山兩校教師搭建了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也能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兩校今後還將繼續加強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