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這個指標無疑是與公豬、母豬有關的,可公豬一輩子見不到母豬怎麼辦?筆者外出學習期間,茶餘飯後談談豬,業內知名養豬技術專家告訴我「公豬一輩子見不到母豬是最好的,豬的最大威脅就是來源於豬本身。」這話乍一聽有些奇怪,怎麼回事?
出於疾病防控的考慮,豬只之間的交叉感染是很可怕的,尤其後備公豬、母豬作為豬場「發動機」,可不能生病。豬場對於疾病防控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公豬這一塊,為了保證公豬群體健康以最大限度提高公豬的生產潛力,滿足市場高質量精液的供應,滿十月齡後備公豬精液用於配種!由於自然交配效率低,成本相對較高,成功率也不高,現在規模豬場倡導的都是「人工輸精」,不相愛,不相見,不相念。不單單是「配種」,控制公豬體重、母豬限位欄、育肥豬催肥等等都是體現不出動物福利的,當然沒有對錯之分,我國生豬真的是「悽悽慘慘戚戚」!
據了解,國外大多數是採用特製的仿真母豬陰道進行採精,通過清洗、消毒、添加潤滑劑,調節溫度和壓力,模仿出母豬的陰道內環境,讓爬跨採精臺的公豬自行射精,有優點也有缺點!豬友們,你家的公豬能夠見到母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