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我們一直在強調母豬在養豬場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非洲豬瘟時代,掌握母豬就是掌握了整個養豬場的印鈔機。所以做好母豬的產後護理工作,就是掌握著養豬場的經濟命門。
養豬人一般比較注重母豬分娩前和分娩中的疾病防治,而母豬的產後護理飼養管理和身體調理工作往往做的不到位,致使母豬的健康恢復速度較慢,甚至影響下一胎母豬的繁殖性能,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養豬人注意。科學管理母豬能夠極大的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進而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益。
要提升母豬的生產效益,就必須要從母豬產前到產後做足準備工作,以免因工作不到位造成豬場生產效益低下,我們先從母豬產前工作準備著手開始。
母豬的產前準備工作
1.提前一周進入產房。母豬至少要在產前一周提前進入產房,進入產房後要給母豬做清洗,並且使母豬產房保持乾淨,這有利於仔豬出生後的健康成長。
2.注意保持產房溫度。一般來講,母豬產房溫度保持在18℃~22℃比較合理,如果高於24℃母豬就會出現採食量減少的現象,如若溫度過低則容易被疾病找上門。合理的控制產房溫度,夏季可以開天窗潑冷水,冬天則可以在產房放置保溫燈供暖。
3.檢查待產母豬乳房。小豬營養的最直接來源是母乳,保障乳頭的正常對小豬生長發育至關重要。一旦母豬出現發炎腫脹或萎縮現象,必然會影響母豬的哺乳。同時還要檢查母豬有效乳頭數量,為小豬出生後寄養提供依據。
豬場育種員建議我們,繁殖性能優秀的母豬做種豬一般不超過四胎,但同樣繁殖性能較好母豬也不是作為一次性使用的,需要合理最大化利用,這就涉及到母豬產後的護理工作到不到位的問題,母豬產後護理不到位必然會影響豬場經濟效益。尤其是當下非洲豬瘟隱患還存在,母豬就更顯得金貴。
母豬產後的護理工作
1.防止母豬產後感染。產後母豬處於虛弱的不良狀態,如果產房環境衛生不到位,極易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引起母豬產後子宮炎、陰道炎等疾病。為防止類似情況出現,母豬在產後需要加強飼養管理。
2.母豬產後餵飼管理。母豬在分娩時消耗了大量的體力,體液損失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母豬產仔後,給母豬飲用足夠的1%溫鹽水。母豬剛分娩半年內不宜餵食,首日可以餵養紅糖麩皮水,第二日開始餵養飼料0.75kg,以後每日逐漸增加0.75kg,直至7日後可以自由採食。
做好母豬產後護理工作,主要是做好母豬防感染和科學飼餵工作,幫助母豬儘快恢復。做好母豬的產後護理工作,決定著母豬繁殖壽命,養殖戶切莫顧頭不顧尾,畢竟掌握母豬,就等同掌握了豬場的印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