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我到底該做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
但凡是做過私人教練的,恐怕都躲不過這個問題吧?
來,咱們首先了解一下兩者的概念。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既可以理解為「有氧運動」:
1:在有氧的狀態下。
2:多關節運動。
3:全身50%以上肌肉群參與。
4:連續不間斷,保持20分鐘以上。
無氧運動:
無氧運動是指人體肌肉在無氧供能代謝狀態下進行的運動。但日常中我們所認為的無氧運動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狀態下高速劇烈的運動。
綜上,無氧運動通常不能持久(也有會員問過我:真正意義上的無氧運動,是不是應該憋著氣練?今天,我說一下哈:不是!應該說:憋著氣的可以叫無氧運動,但,無氧運動不是必須憋著氣……)
這就是兩者的概念,你說,這能用一刀切的辦法來回答這個問題嗎?顯然是不能的。那為什麼經常有會員問這樣的問題呢?
其實,這說明近十多年健身行業推動大眾健身還是有很大成效的,越來越多的專業概念正在向更多人傳播,例如:在很多朋友的心裡,有氧運動=減肥運動,暫且不論對不對,健康的概念和方向都是積極的。
問這種問題的朋友,也正說明自己缺乏對運動的認識,無論你從有氧還是無氧開始,都是可以的,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問題是,你的身體素質決定你的訓練負荷的起點,訓練的負荷和頻率決定你的結果,這才是關鍵,而不是教練幫你選擇一個「運動概念」!健身運動畢竟不是古金梁筆下的武林絕學,教練也不是山洞裡的掌門大師,一見面便能:頭頂頭、掌対掌,不是傳你凌波微步,就是教你如來神拳……
如果沒有運動基礎,確實是需要稍微深入一點去了解健身,不然,是避免不了要走些彎路的,堅持不住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剛開始健身的會員,都是一腔熱血的,但是,真拎著傢伙事兒來了,多數人第一件事兒就是「陷入選擇困境」!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多數會員進健身會所之前都希望各種設備越齊全越好,女生希望各種操課越豐富越好,別人有的設備咱得有,別人沒有的設備咱希望有……可是,動真格的了才發現,基本都不會用啊,更別說知道是啥作用了?設備越多,選擇反而越麻煩……買私教課吧,各種情況,未必所有人都會消費;不買私教課吧,卡都已經買了,接下來怎麼辦呢?新人通常會有幾種操作模式。
社交達人型新人:少數性格外向點兒的新人,會跑到老會員哪裡,認識幾個訓練痕跡明顯的「前輩」,順便蹭點兒經驗。
太極宗師型新人:大多數新人還是會採用太極楊露禪偷拳的精神,離遠觀察別人怎麼練,然後比葫蘆畫瓢。
不管不顧型新人:愛啥啥、愛誰誰,所有設備來一遍(這種情況特別像大學一個同學,發燒感冒自己拿藥,因為自己也不懂什麼寒症還是熱症,他的辦法就是買好多種治療感冒的藥,一起吃,用同學的話就是:這個不治那個治,到醫院檢查半天,還不就是這幾種藥嘛……)。
快速撤退型新人:愛面子、心裡內向的會員,不擅長於陌生人溝通,也不會使用設備,鍛鍊完缺乏交流,在酸痛期就停止訓練的也大有人在。
新人入手,最寶貴的是不是選擇那種厲害的技能,而是保持「興趣和熱情」!至於運動的結果,我真心建議你忘記這個事兒,如果你決定了把運動融入你的生活,你放心,無論健康還是體形,你都會越來越好。
健身會員新人寄語:
如果你工作多年,但,有規律的運動還要追溯到校園時代,我中肯的建議你:朋友,別急!無論你選擇了什麼運動,你首先應該提高的是你的心肺功能,心肺能跟上,你的運動負荷就能上來,運動密度也能跟上,你的運動成績會更加容易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有氧和無氧是個概念,運動的核心是「動」!你可以學習社交達人多交朋友、也可以像「太極宗師」一樣悄悄的觀摩別人。其實,你完全可以直接諮詢教練,就算你不消費,也會告訴你的,絕大多數的健身教練,無論水平高低,熱情都是飽滿的,敬業態度都還是比較端正的。
歡迎你加入健身行列!
放下口號雞湯,重新理解健康,這裡是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健身知識專欄。
NO:3 . 感謝關注、更多原創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