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新冠病毒疫情依然沒有結束,各大水庫自然水域不是禁釣就是處於休漁期,可憐的釣魚人啊,無處下竿。面對當下不能釣魚的困境,釣魚人是否也應該思考些什麼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水庫禁止釣魚?
1、有些水庫是當地的飲用水源,為了保證安全,禁釣。
2、電魚、毒魚、網魚等違法行為猖獗,所以對水庫進行嚴格管制。
3、水庫被承包出去養魚,自然不準別人釣魚,但是這些年很多地方規定水庫是禁止被私人承包的。
除了上述三個原因,我想我們釣魚人也應該反省下自己的行為。我們在釣魚的過程中是否也存在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呢?
在這裡我以我們廣州平原縣的黃田水庫為例,說說這些年的變化。
黃田水庫,黃田水庫位於平遠縣中部河頭鎮內,距縣城大柘鎮22公裡。它是一個環境優雅的自然山水風景區。環湖四周,群山擁抱,綠樹滿山。
前些年隨著垂釣技術和競技釣法的提高、普及,黃田水庫成了釣魚人心中的天堂,鯉魚、草魚、鯽魚、鯪魚(土、泰、麥)、羅非等魚種應有盡有,成為釣友快樂天堂。每天上百的釣友把十斤,數十斤或更多的漁獲帶回家,成桌上美食。不過再多的魚也經不起釣友瘋狂轟炸,最後少數釣友把釣竿轉向禁釣的鰱鱅也成殺截對象,魚類資源迅速減少,釣友投放的大量魚餌,化學香精及塑料包裝物,因黃田水庫屬集雨面積小,大庫容的水庫,流量變化小,使得水質嚴重惡化,終於在2008年7月份爆發了藍藻事件。
當地政府發現問題後,引起高度重視,為確保下遊群眾飲水安全保護水質,在2009年3月採取了全面禁釣措施,並派出了專人的看管隊伍。也許黃田水庫留給釣友的是快感記憶,或許留給更多人的是痛苦!
像黃田水庫這樣的例子,全國並不少是個例,由此我也聯想到了關於釣魚人的幾個問題。作為釣友你對下列問題有何看法。
一、釣魚時有沒有亂扔垃圾?
說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一部分釣友會說些抬扛的話,什麼你沒扔過嗎?不要老說的自己很高尚!
說說最近我的一次野釣經歷吧。周末一大早,我們乘車來到離重慶10多公裡的關門山水庫。這是一個新型水庫,四面環山,山腰處處是桃林,桃林深處零零星星地分布著一些農家。漸近水庫大壩,我透過車窗放眼望去,真有一種進入了「世外桃源」的感覺。但一來到「人山人海」的水庫邊,先前的好心情就一下子消失殆盡。岸邊擠滿了釣魚人,幾乎每個釣位都有釣魚人丟棄的菸頭、罐頭盒、鉛皮、塑膠袋、酒瓶等垃圾,地上一片狼藉,慘不忍睹。為數量最多的是隨意丟棄的菸頭,粗略地數了數,有些釣魚人身邊的地上竟有20多個菸頭。我來時興致和興奮都沒有了。
這個水庫擔負著洩洪、保水灌溉、無公害養殖等幾大職能,長此以往,水庫的職能何以實現?
二、釣魚時會不會留大放小?
在漁業領域採用「留大放小」這一思想,起源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有關部門對捕魚業做出一項所謂「留大放小」的規定,即對捕獲的魚進行分類,凡重量達標的大魚留下,重量不達標的小魚則放歸大海。
在中國,古來就有好漢不打三春鳥的民諺,不乏竭澤而漁的典故,其宗旨就是為了保存住物種資源,使人類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這些年釣魚媒體倡導「留大放小」就是希望我們釣魚人在釣魚時能把握住自己,能釣而有度,儘量不傷害、少傷害魚類幼苗,切莫斷了魚的源頭。
不過,還是會看到有的釣魚人把釣到小魚直接扔岸上曬死,釣到幾百斤放生小鯉魚也全部拿走,用農藥藥蝦釣紅尾和翹嘴,造成水庫裡的河蝦絕種,最近又發現有些地方的魚已被線蟲感染。
我們釣魚為的是快樂,而放了釣到的魚會讓我們有一種保護自然造福子孫的自豪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靈魂得到淨化,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更偉大,而這些感覺會讓我們在享受釣魚過程的快樂之後享受到了更深層次的快樂,因此,除非有家人或者朋友需要吃魚,其餘的魚不管大小都應該放回去。
三、釣魚人是否有過偷釣的行為?
1、收費水庫野釣,但有管理員巡視收費。例如金海湖,官廳水庫等等,管理員一天巡視2-3次,收錢打票。願意開車這麼遠去釣魚的,不會因為一百塊費用而想辦法逃票的。偷釣者大多為本地釣手。
2、偷釣水庫鰱鱅,以我身邊的一位山東釣友為例,因當地大河水庫無魚可釣,想去距離泰安市約15公裡的勝利水庫釣魚。勝利水庫庫容約8000萬立方,魚的種類多、密度大,釣魚一般收穫比較理想。一打聽才知道,勝利水庫不讓釣魚。以前是收費50元釣魚一天,除鰱魚不準釣以外,其他隨便釣。為何現在不讓釣魚?原來據說,前些年一幫釣魚人為魚而漁,日夜駐守,專門偷釣鰱魚,使承包人損失慘重。承辦人不得已採取了禁釣措施。有魚不讓釣,釣魚人看著水庫干著急。你說釣魚人遇到這種情況煩惱不煩惱。
3、魚塘,偷釣別人承包的魚塘,這種人最可恨,偷釣魚塘的魚屬於盜竊他人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可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如涉案金額不多,且情節較輕,可雙方調解解決,在給予民事賠償後不予處罰。希望極少部分的釣魚人一定要引以為戒。
當下,僧多粥少,狼多肉少,釣魚人多魚越來越少,魚自然就越來越不好釣,想釣到魚就得越跑越遠,越跑越偏僻,往山旮旯裡鑽,往返舟車勞頓,各種耗費頗多,不符合低碳經濟,釣魚這項「高雅」運動最後早早晚晚也要變成「哥釣的不是魚,是寂寞」。
釣魚人要考慮的是如何能保持垂釣的持續性,讓我們子孫後代也能釣到魚、釣到大魚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不必去管某些水庫的管理層如何涸澤而漁,不管打漁電魚之流,我們只需要根據情況作出力所能及的事情,釣魚時不亂扔垃圾,臨走時清理釣位,在天然水域釣到魚做到留大放小,可以少拿兩條「大魚」回家吃,鄙視那種我既然花錢了就不管吃不吃得了都拿走,寧願放臭了扔垃圾箱的做法。更不要有偷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