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業第一豪門華夏基金的股權問題終於柳暗花明。
昨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產權交易機構掛牌轉讓所持華夏基金51%的股權,公司在華夏基金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49%,首次掛牌價格不低於75.63億元。
按照證監會的相關規定,如果中信證券未能在7月1日以前規範華夏基金的股權問題,那麼華夏基金將面臨著更為嚴厲的監管懲罰,此前華夏基金已經被暫停新產品發行資格。
從南方日報記者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這51%的股權將會被5家公司「分食」,中信證券仍將相對把握著控制權。
華夏基金估值為148億成立於1998年4月的華夏基金註冊資本為2.38億元,它是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的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基金公司。
儘管暫被叫停新股發行資格,但2010年年底華夏基金總資產依然高達32.43億元,總負債7.48億元,淨資產24.96億元,營收34.08億元,淨利潤10.06億元。2010年底華夏基金管理的基金資產淨值規模為2248億元,市場份額為9.05%,保持行業第一。
根據資產評估報告,採用收益法評估後華夏基金100%股東權益的價值為148.30億元,採用市場法評估後的價值為154.43億元。此次評估以收益法的評估結果為最終評估結果,評估值較公司2010年淨資產的增值率為494.15%。
招商證券最新報告評論稱,基金公司國際通行評估方法為「價格/資產管理規模」,照此測算,華夏基金的評估係數為6.6%,在近兩年基金業發展規模較遲緩的環境下估值不算低,體現華夏基金較強品牌和盈利能力,符合市場預期。
普信、蘇寧等或分食作為基金第一豪門的華夏基金,其51%的股權動向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根據中信證券公告,華夏基金股權掛牌轉讓時,視情況進行適當拆分,數量不超過5份。
「華夏基金管理層希望保持對公司的控制,因此提出多家分散接盤的計劃,不希望每一家持股比例過高」,有知情人士向南方日報記者透露,預計將有5家公司「分食」。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有美國普信集團、蘇寧電器、重慶國投、中金公司和長江電力等5家公司均對華夏基金的股權感興趣,但這部分股權最終花落誰家,如何分配還要等待最終的掛牌交易結果。
在這些潛在股東中,擔任華夏基金海外投資顧問的美國普信集團較為確定。資料顯示,普信集團是美國最大的共同基金和401(k)養老金計劃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中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首批選定的境外投資管理人之一。截至2010年3月,普信集團管理的資產達到4190億美元。
中信證券輕裝上陣如果華夏基金的股權問題可以順利解決,也意味著困擾著中信證券的最後一個監管障礙將被掃除。
「此前,中信已經完成了中信建投證券股權的轉讓。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將完全符合同業競爭、基金公司等方面的要求」,中金公司分析師王松柏表示。
華夏基金2010年淨資產25億元,實現淨利潤10億元,佔中信證券2010年淨利潤的8.8%,如果剔除中信去年出售建投的非經常性損益,佔總利潤比例為13%左右。
據招商證券測算,如果不考慮一次性投資收益,轉讓華夏基金股權對中信證券2011年的淨利潤的影響為-5%。如果中信從下半年開始按49%的比例計算持有華夏權益,不考慮投資收益,2011年的每股收益為0.67元,對2012年和2013年的影響分別為-10.4%和-9.6%。
但從長遠來看,股權問題解決後,華夏基金未來發展不再受到限制,也有望提升中信49%的權益未來的盈利水平。招商證券分析師洪錦屏稱,「隨著監管障礙的清除和H股的發行,中信證券將邁入國際化擴張的新徵程,近期板塊調整是買入良機」。王松柏給予了中信證券17元左右的目標價。
昨日中信證券收報12.24元,微跌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