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年如一日行進在創業路上,與教育行業有了不解之緣;他酷愛讀書,為了帶動更多國人坐下來靜靜地拿起一本書閱讀,他創辦了「有書」。如今,粉絲已近千萬。他就是有書共讀計劃創始人雷文濤。
開辦教育網站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當記者近日在有書一周年慶祝活動現場見到創始人雷文濤時,心裡還是有一個小詫異,他不是那種激情四射、口若懸河的外向開朗的青年人,也不是一站在臺上演講就停不下來的「勵志導師」,儘管他經常要跟讀者交流,經常要舉辦講座。他看起來很清秀、很內斂的樣子,然而,一說到創業,雷文濤打開了話匣子。
雖然沒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但不服輸的雷文濤在大學期間堅持每周都騎車去北大蹭課,正是這份堅持,讓雷文濤打開了視野,形成了開放的思考模式。
創業,始終是雷文濤心中的夙願,有著6年在線教育公司的任職經歷,為他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基礎。
2006年,雷文濤在經過了長期反覆的考慮後,決定辭職創業。當時他的兒子剛滿一歲,創業之路風險重重,雷文濤說:「我最感激的是愛人對我創業的支持。」
有了家庭的支持,雷文濤開始了他第一個創業項目:中華英才實驗室,這是一個教育類行業的網站,匯總了各種各樣考試的諮詢、輔導等服務。
「我希望把它做成一個互助學習的平臺,當然,一定是為參加各種資格考試的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的平臺。」在3年多的時間內,這個教育網站用戶最多時每天流量能達百萬。這是雷文濤賺到的第一桶金,他越來越享受創業路上為一件事而拼盡全力取得的獲得感。
隨後,雷文濤做過電商方面的項目、做了酒店團購的網站,由於投入巨大,利潤又微薄,很快以失敗告終。
「創業路上,最痛苦的就是煎熬,就是你在不斷尋找新的項目,不斷想著怎樣把它做好,在實際的操作中,又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這些都需要你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擊中國人痛點
雷文濤專業學的是計算機,性格內斂的他對書有一種強烈的痴迷。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國人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他一直思索著怎樣去破解這一難題。
另一方面,創業這幾年的積累,讓雷文濤對閱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意義不用多說了。我認為,閱讀應該是一種生活狀態,應該成為一種人們持續的有計劃的生活習慣,這樣人生才會更有樂趣。」
在長期與讀者打交道的過程中,雷文濤發現,有讀書意願的人很多,但是缺乏實際行動、難以堅持、且不知道讀什麼書的人佔大多數。
「從『坐而論道』到『起而行之』才是大多數人想要實現的目標。怎樣實現這個目標呢?多少個日夜的苦思冥想,當『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跳入我的腦海時,我立刻明白自己抓住了很多人想讀書但總沒有付諸行動的痛點。」雷文濤興奮地說。
2016年,很多人發現,他們的朋友圈似乎在一夜之間被一條「神」文案刷屏,無論是遠在國外還是近在咫尺的朋友,都在轉發這樣一條號召大家一起讀書的文案:「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
「正值辭舊迎新的時刻,很多人都在總結、反思,制定新年計劃,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實現了?人人都知道讀書好,但具體讀了什麼書?真正把時間拿來看書的人,又有多少?這是人們辭舊迎新要面對的問題。『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瞬間擊中很多人的痛點。」雷文濤說。
在「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這句文案的背後,雷文濤發起了「有書共讀行動」計劃。2015年底,有書共讀行動計劃正式上線。
「我們旨在幫助人們把讀書的想法化為具體的行動,通過書單推薦、早晚語音領讀、每周讀書筆記、群組交流等方式激發閱讀興趣,降低閱讀難度,讓讀者重新發現閱讀的樂趣,最終實現讀書的願望。」雷文濤激動地告訴記者。
在有書共讀行動計劃發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有書共讀的書友便從北京擴展到了廣東省乃至全國各地。而到了2016年2月份,有書隨筆功能上線第一天,就收穫了書友上傳的809條隨筆。
「有書」微信公眾號已積累近千萬粉絲
有書共讀的模式也受到了多名作家的支持,先後獨家採訪了於丹、馮唐等知名作家,作家大冰就表示,「我也是『有書』的讀者。」
一年的時間裡,「有書」微信公眾號已經積累了近千萬粉絲,成為新媒體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有書共讀APP更是達到了160萬的用戶,每天都有近20萬人在APP上閱讀打卡。
當「有書」的用戶超過500萬,「有書」開始提供「有書國學共讀」、「有書英語共讀」和「有書親子共讀」等細分類別的領讀服務,更好地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讓雷文濤欣喜不已的是,當「有書」發展遇到資金困難時,2016年6月,「有書」獲得梅花天使的投資。
在雷文濤看來,「有書」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人們需要培養的生活習慣。「『有書』致力於成為一家為人們服務的終身學習內容提供商,幫助有強烈讀書意願,但卻不知道讀什麼書,並且行動力和自制力都不強的人,在信息碎片化時代,能夠持續、系統且高效的獲取所需知識。」
今年10月,「有書」的創始人雷文濤被評為「第六屆書香中國·十大北京金牌閱讀推廣人」。
雷文濤告訴記者,閱讀需要正確的方法。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絕大部分人的閱讀水平其實停留在小學六年級水平。」
他解釋,「因為六年級以後,人們就不會刻意去訓練閱讀方法了。我認為,良好的閱讀方式應該是以一本好書切入,然後,去尋找與其相關的好書。用速讀去掌握書中涵蓋內容的基本情況,再通過精讀掌握更多的知識。」(記者 餘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