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政課教師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理直氣壯地抓好思政教育,為黨和國家培養明日之棟梁,民族之脊梁。
聚焦「嚴」字,配齊配強思政隊伍。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思政課教師是辦好思政課的關鍵所在,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專業素質能力是影響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切實引導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為此,教育部門一方面要嚴把選拔關,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讓有德的「能力者」脫穎而出,讓有才無德、有德無才、無才無德的「偽裝者」無影遁形;另一方面要嚴把培訓關,分階段「精準定製」培訓方案,培養「種子」教師,優化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用好「活」字,講實講好思政專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高。有些思政課得不到學生的好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個別教師做了照本宣科的「複讀機」。因此,教師只有練好「內功」,站好講臺,才能發揮思政課最大效能,讓學生在「拔節孕穗期」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祖國建設大業中。這要求思政課教師既要重學習善融通,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感受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矚目成就,為課堂教學注入歷史溫度和現實熱度,讓教學內容「鮮活」;還應重總結善創新,借鑑成功經驗,善用創新思維,運用沉浸式教學、專題討論、課題研究等配好「教學套餐」,使教學方法「靈活」,讓學生願意聽、聽得懂、有觸動。
做到「細」字,用心用情關愛學生。做好學生工作是思政教育的關鍵環節,應當突出「細」字,將思政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當前,五花八門的資訊爆炸式增長,學生思想愈發的多元化、嬗變化。「90後」「00後」學生有著相對獨立的社交群體,如何能夠更好地關注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顯得尤為重要,這就給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採取「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現實+虛擬」等方式,一方面,對學生思想了解要細,既要知曉學生的所思所想,又要以真心換信任,讓學生願意「接納」並敞開心扉;另一方面,對學生正面引導要細,改變「強壓式」「說教式」的傳統模式,摒棄「千人一面」的說辭,根據學生特徵進行分類引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受到洗禮。
思政工作無小事。要讓青少年茁壯成長,既要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更要從「心」出發,用心「澆灌」,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戴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