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費勁,說話不清,可能是舌頭出問題!

2020-12-20 丁香媽媽

爸爸媽媽們平時在家肯定都愛觀察孩子的身體,小手小腳是否有勁,皮膚是否有光滑長小疙瘩,但多半你沒有觀察過孩子的小舌頭。

今天丁香媽媽請到了兒科醫生孔令凱,跟大家說說孩子舌頭隱藏的大秘密。

孩子是 「W 形舌」就要注意了

「舌頭有啥好觀察的?是看有沒有長小疙瘩嗎?」很多家長都會納悶。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張照片。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看出區別了麼?第一圖片的舌頭是呈 U 形,而第二張舌頭的形狀,更像一個 W 字母,或者一個倒著的心型。

如果孩子的舌頭吐出來是 W 形就要注意了,這意味著孩子的舌尖被舌頭的筋所牽扯得厲害,也是俗稱的「舌筋短」。

舌筋是用來幹嘛的?

圖片來源:見水印

舌筋的學名叫做舌系帶,就是上圖舌頭正下方那個細長的黏膜組織,用手捏一捏,薄薄的,有微微的痛感。

它就像一個「帶子」一樣,將舌頭和口底連結在一起。

出生前,舌系帶是舌頭向前長的生長的標誌,舌頭就沿著系帶向前生長。出生之後呢,起到固定舌頭在嘴巴裡面的作用,一般來說,舌系帶的作用可有可無,長一點也無所謂。

但如果舌系帶太短了,會限制舌頭的運動。

舌系帶過短的影響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舌系帶如果長得短,就像前面說的「 W 形舌」一樣,會導致舌頭向前伸,向上抬、向下伸困難,主要影響有兩種:

1. 影響吃奶

以前我常被產科叫去會診,說媽媽餵奶時疼的厲害畏懼哺乳,讓我們過去給新媽媽宣教母乳的好處,堅持餵養。

在觀察媽媽餵奶後情況後會發現,有時孩子吃奶吃不好不是媽媽們嬌氣,是孩子舌系帶短的問題。小傢伙們吃奶時,那真是「使出吃奶的力氣了」,咬的媽媽直哭。

正常餵奶時,寶寶的正確銜乳姿勢是用舌頭墊在牙床上吸奶,可是孩子舌系帶短的時候,有時會伸不長,墊不上去,導致牙床直接咬媽媽乳頭。

圖片來源:etseatspeech.com.au

孩子吃到的奶越少,他們就越用力,媽媽就越疼,越不敢喂,產奶越少……如此惡性循環,最後很有可能就沒法堅持。

需要說明的是,寶寶舌系帶過短絕不是哺乳疼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還是因為新媽媽掌握不好餵奶姿勢,究竟那種原因為主,需要醫生幫忙判斷。

延伸閱讀:餵奶乳頭疼?看過這張圖片就知道怎麼做了

2. 影響孩子說話的發音

很多人都覺得,孩子說話晚或者說不好,是因為舌系帶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說,舌系帶短不影響孩子說話的早晚,只是對某些詞語有影響。

比如,舌頭受限制太厲害時,會對一些需要把舌頭上抬到上鄂或者上門齒的發音也有影響,例如 t,d,sh,ch 等,如果發現孩子對這些發音有問題時,要考慮舌系帶的問題。

但大部分時候,咱們發音時舌頭不會向前伸太長,不會向上翹太高,一般舌系帶短,也不會影響發音,如果孩子出現大舌頭等表現,建議先請言語訓練師或者言語康復師先評估下是否是舌頭的問題(比如我舌系帶非常好,但是我也分不清平翹舌音)。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怎麼判斷舌系帶過短?

目前,還沒有舌系帶過短的統一定義,也沒有統一的診斷方法,大家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大體上區分下:

舌頭向前伸時,越過下門牙(下中切牙)小於 2 mm,最典型的W 型或者心型:

圖片來源:網絡

舌頭向上抬時,沒法夠到上牙槽,或者成 V 型:

圖片來源:calderonpolanco.com

新生兒沒法讓其伸或者抬舌頭,可以看外觀,如果舌系帶都到舌尖了,則是舌系帶短:

圖片來源:calderonpolanco.com

舌系帶過短,要不要剪?

很多家長擔心舌系帶過短會影響孩子說話,諮詢我要不要給孩子剪,就像剛才說的,目前舌系帶過短的定義尚沒統一,造成的影響也沒有定量化。

所以,是不要要切舌系帶,什麼時候切好,還真沒有絕對的說法。在此我給出大家兩點參考:

1. 6 個月以內的寶寶

經母乳餵養師診斷後,明確沒有餵養姿勢等問題,明確是舌系帶短導致的影響吃母乳,目前建議是切舌系帶的。一般都不麻醉,或根據舌系帶的類型,由醫生診斷後決定是否麻醉,幾分鐘就切完,基本不流血,切完就能吃奶。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不影響母乳的,因為其影響發音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並且隨著孩子的舌頭逐漸生長,舌系帶過短的問題會逐漸改善,所以不建議切。

如果家長就是完美型的,ok,那就切吧,反正寶寶也不會感覺很痛苦。

2. 4 歲後的孩子

如果孩子長大說話後還明顯的有發音的問題(具體看孩子說話情況,一般 4 歲後),首先建議請言語訓練師或者言語康復師評估孩子的情況,如果明確沒有其他問題,那可以切。

最後,對於完美主義的家長,或者真的很心急的家長,建議和外科醫生詳細討論,根據孩子舌系帶過短的程度、是否有纖維化等,確定好哪種麻醉方式、手術方法等等,畢竟,咱們心裡有底,孩子也不慌。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本文經由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馬學梅審核

相關焦點

  • 寶寶的舌頭出現這樣的「圖案」,父母千萬別大意
    過年後,老同學相聚,聽說我一直在做育兒工作,一個老同學便像我諮詢,他家的寶寶兩個月了,可不太會吃奶,現在他媽都跟著著急,感覺寶寶使勁了啊,怎麼就是不太出奶呢,看著孩子記得哇哇哭,媳婦也上火,這可怎麼辦呢?孩子不會吃奶?
  • W型舌寶寶吃奶異常怎麼辦?
    當我們張開嘴翹起舌頭的時候,舌頭下方與口腔連接的那根像筋一樣的東西,就是舌系帶了。俗稱舌筋。正常的寶寶在出生時,舌系帶一邊連接口腔,一邊連接舌尖下方,隨著年齡增長,舌系帶慢慢向舌根退縮,這時候孩子才能把舌頭從嘴裡伸出來。
  • 寶寶說話發音不清?家長快檢查孩子舌尖是不是「W」形狀的
    不到4歲的薇薇說話總是把「老師」說成「老西」、「警察叔叔」說成「警擦嘟嘟」。起初爸媽只是覺得孩子這樣說話挺萌的,除了好笑也沒有當成一回事。可是漸漸地薇薇媽媽就發現,這好像不是萌不萌的問題,無論她怎麼糾正,女兒即使認真按著自己說的來發音,但依舊還是表達不清楚。
  • 快看看寶寶舌頭,如果是這個形狀必須警惕,會影響說話!
    最近後臺有位媽媽留言說:寶寶出生幾天就發現吃奶困難,明明奶水充足,卻吃不進嘴裡,乳頭也被孩子咬的的生疼。哺乳方法、哺乳姿勢都換了還是沒用,孩子吃不上奶影響發育媽媽只能幹著急,直到醫生診斷後才知道,完全和媽媽沒關係,是寶寶口腔出了問題(舌系帶過短)。
  • 寶寶說話這麼「萌」,或是舌系帶出問題
    讀起來起來確實軟萌又可愛,讓人第一時間想到了可愛的寶寶。不過,如果我跟你說有的孩子都五六歲了,甚至上小學了,說起話來還是這發音,你會怎想?肯定是會懷疑孩子的舌頭出了問題,事實還真就是如此。這種情況多半是孩子出現了「舌系帶過短」的問題。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如果寶寶已經到了兩周歲左右,但是仍然發不出「L」的音,說明寶寶的舌頭存在一定的問題。>家長可以在寶寶的上嘴唇塗上奶液,然後引導寶寶去舔,如果寶寶無法舔到,而且舌頭看上去一點都不靈活,那麼寶寶說話不清晰的原因就找到了。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出現一個變化,都會讓家長高興好幾天,尤其是寶寶牙牙學語的時候,特別的可愛。但是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寶寶不會發「L」的音,比如會把姥姥說成「腦腦」,六會說成「右」,臉會說成「眼」,雖然寶寶的這種發音很可愛,但是說明寶寶的舌頭有問題,家長要重視起來。
  • 【天使科普】舌系帶太短,孩子說話不清,要不要剪?
    但他們可能忽略了, 孩子話講不清楚, 可能是與舌系帶過短有關係。 舌系帶過短是指表現為小寶寶舌頭不能伸出口唇外,舌頭不能伸出口外,舌尖不能上翹,導致寶寶語言表達不清晰,尤其是影響捲舌音和舌顎音的發音。
  • 寶寶說話不清楚、流口水、吃東西費勁,看看是不是口肌問題
    寶寶三歲了還在流口水?說話也不清楚?咀嚼食物慢,吞咽費勁?這些可能都和口肌功能有關係!在日常接觸的很多諮詢家長中,我們發現很多父母對口肌功能的了解很少,不知道口肌功能對寶寶語言發育的重要性,今天藉機科普一下。假如寶寶智能發展正常、理解能力又不錯,卻遲遲都未開口說話,家長的確會十分擔心。
  • 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大舌頭」發音並不好笑最近,有一位寶媽網上留言,跟我們說起她的困擾:「兒子到了上幼兒園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幼兒園,因為去了人家不收,3歲半了,他仍然吐字不清晰,發音也不標準。老師聽不懂他的話,不明白她的需求該怎麼辦呀?」
  • 寶寶老是「吐舌頭」,可能是生病的信號,家長一定要重視
    過了一會兒,醫生告訴蘭蘭,寶寶舌苔白厚,有輕微便秘現象,可能是因為積食引起的,寶寶胃部發脹,反胃難受,所以才會出現吐舌頭的現象,回家注意飲食,開點藥調理一下就行了。其實,寶寶在生活中吐舌頭是很常見的,那麼除了腸胃問題,還有哪些情況會讓寶寶有這種行為呢?
  • 孩子說話不利索,舌頭不靈活,小心是舌系帶過短
    有些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紀,可能也會咿咿呀呀地說話,但是過了好長時間,說話還是一如既往地咿咿呀呀,吐字不清。 有些大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太小,吐字不清正常;也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生活的語言環境不好,導致孩子吐字不清,都寄希望於孩子年齡稍大點,就可以解決了。
  • 3歲男童說話大舌頭,張開嘴後,醫生都傻眼了
    可是,在快兩歲的時候,小新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當時小萍覺得有點不對勁,可是婆婆說:有的孩子本來就是說話晚,而且說話晚的孩子是貴人語遲,越晚越聰明,讓小萍不用擔心。所以小萍也就沒有把這件事兒放心上。後來小新兩歲多的時候終於學會說話了,但是說話一直不是很清楚,有時候大人都聽不懂。小萍起初以為是年齡還小,等長大點就好了。
  • 寶寶說話發音不標準?別著急,很有可能是家長的問題
    有人說孩子一天一個變化,意思是指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每天都會有新變化,家長看到寶寶的這些變化,會感到特別高興,尤其是看到寶寶學會說話的時候,會有種幸福的感覺。但是有些家長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寶寶說話時口齒不清,發音不標準,不管怎麼糾正,這個問題始終存在。家長會感到很著急,擔心寶寶會一直這樣,但其實這件事並不能怪寶寶,很有可能是家長的問題。
  • 寶寶吃奶時「不安穩」,總是扭來扭去、吃得久…是在傳遞9個信號
    或者媽媽母乳流量是一陣一陣的,寶寶在不容易吸到奶的情況下就極易「手腳並用,使出吃奶的勁」。如果奶瓶角度不當會壓到舌頭,使寶寶喝不到奶,所以最好將奶瓶以45度角輕輕放到寶寶嘴裡,瓶底位置要高過奶嘴的位置,這樣可以防止空氣進入而導致嗆奶。
  • 孩子說話不清,是因為舌系帶太短?要不要剪?立馬告訴你!
    當寶寶翹起舌頭時,你會發現在舌頭底下有一條連接舌頭和口腔底部的薄條狀組織,這就是舌系帶。 舌系帶過短的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 ● 銜乳不佳,舌頭裹不住奶嘴,影響吃奶。 ● 舌尖不能碰到上牙齦,舌頭清潔牙齒困難。 ● 咀嚼功能受影響,寶寶多會直接吞食。
  • 2、3歲的孩子,說話含糊不清,有可能是「舌系帶短」
    導讀:2、3歲的孩子,說話含糊不清,有可能是「舌系帶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寶寶說話晚,可能跟食物有關,這種食物孩子少吃,影響說話和出牙
    孩子一般兩歲說話就很清晰了,但是表妹家的孩子到了三歲半,還要不清字,說話還不夠清晰。周圍的親人都很著急,不知道孩子哪裡出現了問題,於是急急忙忙去醫院帶著孩子做個各種檢查。寶寶說話晚,可能跟食物有關結果哪都沒有問題,後來檢查完身體又去掛號兒科醫生,醫生讓孩子張開嘴,看看了看孩子的口腔,發現孩子的牙齒發育不像三四歲的孩子,說明孩子咀嚼能力發育得不好,從而影響了語言能力。
  • 天熱,寶寶不願意吃奶?5招解決寶寶夏季「厭奶」問題!
    寶寶正在長身體,最讓媽媽焦心的事情,莫過於寶寶不好好吃奶。天氣越來越熱,這個問題似乎越來越突出。每次看著寶寶已經很餓了,趕緊給餵奶或者餵奶粉。還沒吃多少,已經滿頭大汗了,寶寶也明顯有些不認真,而且有點煩躁,因此不得不停下來,先給寶寶擦擦汗接著再給喂。
  • 寶寶說話不清楚,大舌頭,別擔心,掌握這些方法,讓孩子好好說話
    剛剛學說話的寶寶,大家都知道經常是吐字不清,叫爸爸,會說成「發發」,叫媽媽,會說成「饃饃」,讓人哭笑不得。好些爸爸媽媽就好奇了,這是咋回事?其實,這是因為寶寶的構音器官還不夠成熟,還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們多多和寶寶說話,教寶寶了,注意,一定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這樣寶寶才能發出準確的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