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2020-12-18 陽光語言矯正

「大舌頭」發音並不好笑

最近,有一位寶媽網上留言,跟我們說起她的困擾:「兒子到了上幼兒園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幼兒園,因為去了人家不收,3歲半了,他仍然吐字不清晰,發音也不標準。老師聽不懂他的話,不明白她的需求該怎麼辦呀?」如他把「車」讀成「特」,把「飛」讀成「灰」,給他糾正了還是改不了,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

「大舌頭」發音也不萌萌噠

一看到這位媽媽的留言,很多網友都紛紛發表意見,說這就是「大舌頭」,大舌頭的發音有很多不準的現象,比如動物園裡有:大西幾、小兇許、小腦斧、梅發怒、小福泥、小海疼、發福蝶、大雞居、大飛囊、強勁怒、大蟒鞋、小白去、大帶許、大你魚、大窮貓…… ……,有的網友還解釋,凡是以上動物名字叫錯的孩子,說話時,舌頭幾乎不抬起來,如果自家寶寶也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寶寶的舌系帶過短?

看來這位網友對語言障礙稍有了解,至少知道是哪方面的原因,其實大舌頭只是我們對一種錯誤發音現象的比喻,大舌頭並不是真的舌頭大,而是舌部作為發音器官出了問題,舌系帶只是其中一個可能出現的原因,另外還可能舌肌或會厭等出現異常導致的。

有一種孩子出現「大舌頭」的機率很大,那就是從小斷奶晚,輔食添加晚,而且只吃精細糯軟食物的孩子。

舌頭為什麼這麼重要?

口腔有很多重要的發音器官,如舌、會厭、軟硬顎、牙齒、唇,有人說口腔是語音的「麥克風」,是發聲的「揚聲器」,很多聲音,之所以出現細微的差別,都是口腔的各種發音器官精細調節完成的。

這些器官的運動發育是否健康,都需要鍛鍊,而幼兒時期的進食習慣,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鍛鍊。天天給寶寶喝稀的,吃軟的,那麼牙齒就缺少咀嚼,舌頭就缺少攪拌,漸漸的就會導致肌肉力量不足,靈活度差。

為什麼會造成發音不準呢?

我們每個發音都需要氣流通過口腔,然後由肌肉控制微調,比如舌根音「K」「G」「H」,需要舌根發力控制氣流,力量不到位,這三個音就會混淆不清,「哥哥」說成「嘚嘚」,「瓜瓜」說成「哇哇」,「看看」說成「暗暗」,gk音是舌根與軟顎共同作用於氣流,對氣流產生阻礙發出的音,這兩個音的區別在於一個送氣一個不送氣,完成這個動作一定需要舌根和軟顎部位的肌肉參與。

所以當孩子出現類似「大舌頭」的發音現象後,不僅要找舌系帶的原因,還要看看是不是生活中父母撫養時,過於精細,給寶寶的發音器官造成「用進廢退」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寶寶吃奶費勁,說話不清,可能是舌頭出問題!
    今天丁香媽媽請到了兒科醫生孔令凱,跟大家說說孩子舌頭隱藏的大秘密。孩子是 「W 形舌」就要注意了「舌頭有啥好觀察的?是看有沒有長小疙瘩嗎?」很多家長都會納悶。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張照片。第一圖片的舌頭是呈 U 形,而第二張舌頭的形狀,更像一個 W 字母,或者一個倒著的心型。如果孩子的舌頭吐出來是 W 形就要注意了,這意味著孩子的舌尖被舌頭的筋所牽扯得厲害,也是俗稱的「舌筋短」。舌筋是用來幹嘛的?
  • 寶寶大舌頭 家長怎麼辦?
    導語: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的,比如說話大舌頭。作為家長肯定很著急,越是著急越不能打罵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刺激。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才能糾正好孩子說話大舌頭的問題呢?下面小編帶你看看怎麼辦。
  • 寶寶說話「大舌頭」別擔心,2招輕鬆糾正
    剛開始學說話的寶寶,總覺得有點大舌頭,吐字也不是很清晰。有些家長就好奇了,這是為什麼呢?有時候還特別的擔心,怕是先天性的呢。其實不到1歲的寶寶,說話發音不清晰,不是啥大問題,主要還是寶寶的構音氣管發育還不是很成熟,沒有掌握好發音的方法而已。
  • 寶寶說話晚,可能跟食物有關,這種食物孩子少吃,影響說話和出牙
    寶寶說話晚,可能跟食物有關結果哪都沒有問題,後來檢查完身體又去掛號兒科醫生,醫生讓孩子張開嘴,看看了看孩子的口腔,發現孩子的牙齒發育不像三四歲的孩子,說明孩子咀嚼能力發育得不好,從而影響了語言能力。其實,現實生活中,爸媽寶爸總是害怕孩子吃壞東西,讓孩子光吃特別柔軟的食物,時間長了孩子的咀嚼發育受到障礙,最後導致出牙慢,有的甚至十個月才出一顆牙齒,最終導致說話不清楚。因此,特別柔軟的食物,家長就不要經常給孩子吃了,特別是孩子三歲前,會造成孩子說話晚出牙晚。
  • 寶寶說話不清楚,大舌頭,別擔心,掌握這些方法,讓孩子好好說話
    剛剛學說話的寶寶,大家都知道經常是吐字不清,叫爸爸,會說成「發發」,叫媽媽,會說成「饃饃」,讓人哭笑不得。好些爸爸媽媽就好奇了,這是咋回事?其實,這是因為寶寶的構音器官還不夠成熟,還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們多多和寶寶說話,教寶寶了,注意,一定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這樣寶寶才能發出準確的話音。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娟娟每天都要上班,婆婆在家裡照顧寶寶,看到寶寶發音不準,婆婆覺得很有趣,而且還經常學寶寶說話。結果寶寶現在說話更不清晰了,婆婆總是說寶寶年紀小,等長大之後就好了,可是娟娟還是有所擔心,別人家的寶寶說話都很清楚,自己家的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呢?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口齒不清的小寶寶前兩天,我吃過晚飯之後在寶媽群裡和大家聊天,娟娟在群裡說,她家的寶寶現在一歲半了,雖然會說話,但是說的特別不清楚,尤其是帶有「L」的音,怎麼教都不行,寶寶就是發不準這個音。2、舌頭不靈活有些小寶寶舌頭特別不靈活,無法把舌頭捲起來,家長可以在寶寶的上嘴唇塗上奶液,然後引導寶寶去舔,如果寶寶無法舔到,而且舌頭看上去一點都不靈活,那麼寶寶說話不清晰的原因就找到了。
  • 快看看寶寶舌頭,如果是這個形狀必須警惕,會影響說話!
    最近後臺有位媽媽留言說:寶寶出生幾天就發現吃奶困難,明明奶水充足,卻吃不進嘴裡,乳頭也被孩子咬的的生疼。哺乳方法、哺乳姿勢都換了還是沒用,孩子吃不上奶影響發育媽媽只能幹著急,直到醫生診斷後才知道,完全和媽媽沒關係,是寶寶口腔出了問題(舌系帶過短)。
  • 孩子說話大舌頭?別急,大舌頭訓練派上用場
    一開始家裡人都以為這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正常表現,所以大家都沒有重視,但沒有想到隨著時間的發展,孩子說話不清楚、吐字不清晰的情況非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變得更加嚴重了。這下明明的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醫生告訴他們,孩子這是大舌頭。
  • 孩子說話不利索,舌頭不靈活,小心是舌系帶過短
    有些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紀,可能也會咿咿呀呀地說話,但是過了好長時間,說話還是一如既往地咿咿呀呀,吐字不清。 有些大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太小,吐字不清正常;也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生活的語言環境不好,導致孩子吐字不清,都寄希望於孩子年齡稍大點,就可以解決了。
  • 孩子說話不清楚,可能和三個「舌頭」有關
    教孩子說話是件大事兒,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很早就能叫出「爸爸、媽媽」,但是很多父母在教孩子發音時,發現孩子不會說或者說錯,重複教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孩子仍然再錯再重複。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發音不準」?很多父母都會從孩子的舌頭找原因。可是卻忽視了其他原因。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居然是「吃」出來的,父母要注意!
    中國有句古話「貴人語遲」,很多老人認為寶寶說話晚,是一件「好事」。其實不然,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最著急的自然是爹媽了,一天到晚的換著法的教孩子說話,但是效果卻一直不明顯,這可把家長給愁壞了。面對這種情況時,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自身的問題,認為孩子天生就是笨。
  • 寶寶總愛吐舌頭,除模仿玩耍之外,還有幾種病理因素要重視
    但任何情況太過頻繁,都可能透露著不尋常,寶寶總愛吐舌頭,除模仿玩耍之外,也有少許情況是發育出現異常的信號,學會區分很要緊。不夠長,舌頭就沒辦法伸出來,也就做不出吐舌的行為,會影響哺乳以及發音。因此,當寶寶向你吐舌頭,正說明他舌頭髮育很好。3、飲食溝通信號小寶寶還不會說話,但他們會用不同的方法向家長表達想法,吐舌頭就是常見的飲食溝通信號。吃飽時:他會伸出舌頭把乳頭或奶嘴推開,如果此時仍堅持喂,寶寶就會哭鬧,這是在向大人示意他吃飽了,不想再吃。
  • 寶寶說話咬舌頭口齒不清,關舌系帶什麼事?
    幼兒園的大數據統計,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是,寶寶話都說不清楚,遇到困難問如何有效和老師溝通。很多寶寶說話不清楚是剛入幼兒園孩子的常見現象。這也是特定年齡階段語言發育規律。你會發現,舌頭的靈活度受舌肌和舌系帶控制。舌系帶在發育過程中,也會有先天缺陷,舌系帶強直、舌系帶過短等情況。2、舌肌的問題舌是我們最靈活的器官之一,它掌控著進食和說話的重要功能,幫助我們完成各種精密複雜的運動,如吸吮,攪拌、咀嚼、吞咽、發音等。
  • 寶寶喜歡吐舌頭,這該怎麼辦?
    新生寶寶吐舌頭,爸媽第一次看到一般都是又驚又憂,驚的是這麼小的寶寶就會做這樣的動作,實在是太可愛了!憂的是小寶寶才剛生出來怎麼就吐舌頭了,是不是哪裡不正常呀?一、 吐舌頭是新生寶寶生理髮育的自然階段寶寶吐舌頭一般都為正常現象,家長不用太過於擔心。
  • 3歲男童說話大舌頭,張開嘴後,醫生都傻眼了
    可是現在眼看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小新說話還是含糊不清、異常吃力,而且越來越像大舌頭。小萍心想孩子連話都說不清怎麼能上學呢?再看看小區裡別人家同齡的孩子說話都很清楚,小萍才意識到真的不對勁兒了,連忙帶小新去醫院檢查。到了醫院後,醫生聽了小萍的介紹後,讓小新把嘴巴張開。等小新把嘴巴張開之後,醫生都傻眼了,醫生說「孩子的舌頭有問題。」小萍緊張地問道是什麼問題?
  • 大舌頭,影響正常說話,幹擾了正常生活
    在語言發育的階段,除過孩子極易可能出現的口吃之外,還有一種語言問題也極易出現,這就是大舌頭。在醫學上一般將大舌頭稱作是吐字不清或者發音不清,但是在民間,為了簡易方便就叫做「大舌頭」。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問題,大舌頭不止出現在兒童身上,很多成年人也會出現。
  • 寶寶經常流口水,很可能是身體出了這些毛病,家長要重視
    過了一會兒,給寶寶擦嘴的時候,小美發現娃嘴角出了很多小疹子,而且嘴周圍的皮膚特別紅,她趕緊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這個是口水疹,寶寶口水分泌的酸性物質比較多,腐蝕了嬌嫩的皮膚,就出現了這種現象。小美很驚訝,流口水竟然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其實,不單單是口水疹,家長發現寶寶流口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身體有沒有出現這些問題。
  • 舌頭尖和舌頭圓的寶寶說話早晚有區別?別錯過語言發育萌芽期
    文/奶球(原創,歡迎轉載分享)有些地方的老一輩有這樣一種說法:舌頭尖的寶寶說話早,能說會道,舌頭圓的寶寶說話晚,笨嘴笨舌,難道真的是這樣的嗎?媽媽開始專門騰出時間教七月學說話,可越是著急,七月越是沉默不語,大多數時候七月都是只有動作,指指點點,卻不願意開口。媽媽聽老人們說,會不會是舌頭有問題,就仔細查看七月的舌頭,舌頭尖尖的,沒有問題,媽媽又帶七月去測了聽力,一切正常。
  • 寶寶愛吐舌頭背後的真相,原來是這樣啊
    ,肉呼呼的小舌頭,說不定還會給爸爸媽媽變個魔法,吐出來幾個小泡泡。新生寶寶是不太吐舌頭的,一般來說,寶寶會吐舌頭一般在出生後3、4個月左右開始,有的寶寶更早些,在2個月左右大就會吐舌頭了。其實,對這時的寶寶來說,吐舌頭就好像玩玩具一樣,當慢慢興趣對象越來越多,轉移了,就不那麼頻繁地玩伸舌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