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很多剛入幼兒園的寶寶,正經歷著各種考驗,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集體生活,第一次開始社交等等,可以說,寶寶到了陌生的環境,從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都牽動著父母的心。
幼兒園的大數據統計,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是,寶寶話都說不清楚,遇到困難問如何有效和老師溝通。
很多寶寶說話不清楚是剛入幼兒園孩子的常見現象。這也是特定年齡階段語言發育規律。
分析原因:
1、舌系帶過短
剛出生的寶寶,舌系帶常常長到舌尖或者接近舌尖,2歲後,舌系帶才會發育趨於正常,也就是遠離舌尖,所以,很多寶寶舌系帶短,這是正常的發育規律。
舌系帶短會怎樣?舉個例子,我們對著張口,觀察一下發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後音時,舌系帶和舌尖的變化。你會發現,舌頭的靈活度受舌肌和舌系帶控制。舌系帶在發育過程中,也會有先天缺陷,舌系帶強直、舌系帶過短等情況。
2、舌肌的問題
舌是我們最靈活的器官之一,它掌控著進食和說話的重要功能,幫助我們完成各種精密複雜的運動,如吸吮,攪拌、咀嚼、吞咽、發音等。
每個人的舌頭髮育都不一樣,舌頭過大、過小、過扁寬、過厚、舌系帶過短、舌肌力量不足等,都因人而異,如果舌肌出現問題,一定會影響吐字和發音,特別是舌面音、舌根音影響明顯。像很多聲母「L、T、K」等,都會發不準。
3、錯誤的發音方式和語言習慣。
語言的發育受家庭語言環境的影響,父母或直接看護人的語言習慣對幼兒影響很大,特別是某些方言習慣,在形成幼兒語言習慣中,起著誘導作用。
關於舌頭影響語言的誤導
1、舌系帶短不短誰說的算
在舌的發育過程中,舌系帶會逐漸向舌根部退縮,所以在嬰幼兒時期,一般舌系帶過短,可不必急著做矯正手術,可觀察到2歲以後,再確定是否真的為舌系帶過短。
2、舌系帶的作用
只要孩子說話不清晰,就帶著孩子去醫院要求割舌系帶。發音不清的原因有多種,如先天性唇裂、顎裂、牙齒缺失、舌系帶異常、發聲器官運動不協調、大腦發育障礙等都可引起發音不準。
大舌頭怎麼訓練
舌操是語言障礙矯正,功能訓練裡的一個重要環節,活舌操是能鍛鍊舌肌的口腔操,堅持日久定會巧舌如簧,口齒清晰流暢。
一是對舌頭的控制訓練,二是發音訓練。首先說一下發音訓練,針對自己發音不清晰的某個或某幾個音系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家庭訓練可以採用以下幾個方法:1.聽錄音,模仿正確的發音。2.自己練習並錄音。3.收聽錄音與正確的發音進行比較。至於舌肌訓練,網上可以搜到很多舌操教程,可作為參考。
唇舌操只是說語言矯正的一個功能訓練之一,真正的矯正師在訓練時,會結合其他發音內容訓練,並不斷通過觀察訓練中發音的錯誤,進行及時調整,同時還要一些器械配合,對口腔內某些肌肉進行強化訓練等。
寶寶馬上開學了,據大數據統計,父母最擔心孩子去幼兒園的問題,1、寶寶營養夠不夠。2、寶寶生病了怎麼辦?3、寶寶生活遇到困難,說不清楚怎麼辦?4、寶寶收到欺負,會和老師講嗎?與其擔心孩子,不如加強寶寶的自立能力,那麼首要的就是要解決寶寶說話的問題,畢竟語言才是走入社會的第一社交工具,是保護自己的強有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