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不會說話,婆婆竟叫醫生剪一刀:別讓你的無知害慘了孩子

2020-09-21 媽媽網


「把小狗說成小鬥」

「把烏龜說成烏堆」

「把飛機說成灰機」

……

常聽一些媽媽說,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到底是怎麼回事?

局長昨天剛好聽閨蜜說,她的寶寶2歲多了,不僅話少,還不怎麼會說話,含糊不清。

每當這時,婆婆就拿出剪刀,比劃著說:「都是因為沒給他剪舌根導致的,剪了就會說話了!」

閨蜜一方面怕婆婆亂來,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以後語音發育真的會有影響,於是請假帶去醫院檢查。

見到醫生後,婆婆便迫不及待數落閨蜜:「我說了八百遍要給孩子剪舌根,你們就是不聽,現在要來醫院了吧!」

醫生聽後急忙勸道:

「孩子現在還沒發育完全,說話含糊、發音不準可能不是舌根的問題。而且也不是什麼人都要剪舌根的,沒有專業人士精準的判斷就去剪,會出事!

長久以來,這個錯誤的觀念一直在誤導家長,認為孩子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只要剪了舌系帶就可以糾正。

舌系帶過緊,的確會牽制舌頭的活動,影響發音和吐字,但是影響孩子發音的原因有很多,不是簡單的「切一刀」就能搞定的。

01發音不標準有三大原因

孩子吐字不清、發音不標準,被稱為「構音障礙」

一般來說,構音障礙可分為:器質性構音障礙、運動性構音障礙和功能性構音障礙。

01

器質性構音障礙

完整的發音過程像一場演奏會,需要顎、齒、舌、唇,鼻以及藏得更深的氣管和肺等共同參與。

只要其中一個器官掉鏈子,如唇顎裂、舌系帶過短,或者所有器官彼此間配合度不足,就會導致發音不標準。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來改善。

舌系帶過短的判斷方法

△ 舌頭不能正常伸到口外,舌頭向上翹起,不能接觸上唇;

△ 舌頭向外伸時,舌尖呈「V」型、「W」型,或者又厚又方;

△ 舌頭在嘴巴裡不能靈活地左右移動。

平時媽媽還可以試試讓孩子做「吐舌頭」的鬼臉,或者讓他伸舌頭舔雪糕。如果存在困難,就帶去口腔科看看是不是舌系帶的問題。

02運動性構音障礙

說話發音是一個複雜的口腔活動,和寶寶口腔動作的協調性有著密切的關係。

如果寶寶因為腦癱,顱內出血等疾病原因導致口腔肌肉、舌頭、聲帶等器官運動不協調,那麼他講話就會不清晰。

這種情況需要諮詢專業醫生,通過按摩,協調訓練等康復治療進行改善。

03功能性構音障礙

從嘴裡蹦出的每一個音,都會用到不同的嘴型、不同的舌位,所以標準發音也是一門技術活。

如果寶寶沒掌握控制舌頭、氣流等發音技巧,就不能正確發音,如把「g」「t」發成「d」,把「n」發成「l」等。

這種情況下,需要爸爸媽媽做好榜樣,正確發音,為寶寶提供各種學語言、用語言的機會,或者通過語言治療師為寶寶定製專業的語言訓練計劃。

02

割舌系帶十有九誤

美國執業言語-語言病理師陳臻曾在採訪時說過,絕大多數口齒不清並非舌系帶的問題,而是發音部位和方法的問題。

發音訓練是治療這類問題的不二法門。

割舌系帶治療口齒不清的誤區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舌系帶要短到限制舌尖抬舉的程度,才會影響發「d」「t」「n」「l」等舌尖音。

有些小朋友雖然把「哥哥」說成「的的」,但他們還是能夠用舌尖抵住上齒齦,發出「d」等舌尖音的。

這說明孩子的舌尖抬舉沒問題,不需要割舌系帶,只需要訓練舌頭抬舉,就能誘導出舌根音「g」。

有的孩子因為說話少,容易把舌尖前音「z」「c」「s」(用舌尖抵住上齒背,來完成發音)發成了舌尖後音「zh」「ch」「sh」(舌尖上翹,抵住硬顎,來完成發音),給人含著口水發音的「大舌頭」印象,治療方法是通過訓練將舌尖調整到牙齒後面發音。

在陳醫生經手的近300例兒童口齒不清的病例中,只有1例和舌系帶有關。

可見舌系帶短並不是影響寶寶發音的主要原因,盲目「切一刀」對寶寶發音並沒有太大幫助。

03什麼情況下需要割舌系帶

01

影響嬰兒餵養問題

胎兒在子宮內沒有過多的口腔活動,很多新生兒出生後都有舌系帶短的現象。

但出生後,隨著吃奶、咿呀學語等口腔活動的增多,舌系帶會越來越松,一般到了2歲左右,舌系帶才會遠離舌尖。

寶寶舌系帶過短,多數是暫時的生理現象。

所以當寶寶沒有明顯的餵養問題時,爸爸媽媽先不要著急處理,等孩子大一些再去專業口腔科醫院進行檢查。

糾正舌系帶手術對寶寶來說相對無痛、低風險,較小嬰幼兒一般可以在門診由外科醫生或口腔醫生完成,所以有餵養障礙的寶寶可以儘早手術。

02

幼兒4歲後仍發音不準

4歲後,如果寶寶因為舌系帶過短出現一定的發音問題,且能較好地配合檢查及手術後護理,家長可以跟醫生一起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制定手術方案。

但並不是切了舌系帶後寶寶就能馬上說好話的,對於部分發不好的音,家長還需要配合進行相應的語言訓練。

較大的孩子特別不配合時,可能需要全身麻醉。但一般情況下,在口腔門診實行局部麻醉就可以了。

總結:

不是所有舌系帶短的孩子都需要挨刀,只有當寶寶因為舌系帶過短而導致餵養障礙,或因為舌系帶牽制不能正確發音時,才由醫生衡量利弊看是否需要手術。

04發音不準還跟這些事有關

01

輔食太過精細

很多媽媽覺得寶寶沒長牙,輔食太硬咬不了,影響消化,就一直給寶寶吃米糊、爛面,甚至到了1-2歲還在吃肉泥。

這些方便吞咽的食物,剝奪了孩子口腔肌肉鍛鍊的機會。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會導致運動性構音障礙,說不清楚話。

所以給孩子吃輔食,一定要循序漸進,該吃什麼看年齡。

02

心有靈犀一點通

很多媽媽都為自己足夠了解孩子而自豪,很多事情不用孩子開口媽媽就能領會到。

比如,孩子指著門,媽媽就知道孩子想要出去溜達;孩子指著水,媽媽就馬上把水遞給他……

孩子不需要開口也能滿足所有需求,那孩子哪裡還有說話的動力呢?

媽媽要學會看破不說破,讓孩子學會開口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開口,才能快速get到說話的技巧。

03

孩子還小,多說無益

有媽媽覺得,孩子還那麼小,說太多TA也聽不懂,索性就讓他自己在一邊玩,只要不哭不鬧就好了。

自己是省事了,孩子卻失去了語言輸入的量,僅靠他拉長耳朵去聽別人談話,接受的語言有限,又怎麼能開口說話呢?

媽媽不僅要多跟孩子說話,還要藉助繪本提高孩子詞彙量,即便孩子現在不理解,但有外部語言的刺激,也有助於語言的開發。

04

不糾正孩子的發音

「球球、的的(哥哥)、鬥鬥(小狗)」,當孩子用萌萌的娃娃音說出這些詞彙時,很多媽媽不但不糾正,反而自己也使用上了。

發錯音、說疊詞是小寶寶語言發育初期的正常現象,如果媽媽一直不糾正,錯誤的說話經驗就會不斷積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語言的進一步發育和對事物的認知。

教孩子說話要有技巧,要用標準讀音跟寶寶說話,要對物體進行準確的描述,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如籃球就說籃球、足球就說足球,而不是用球球代替。

這期的媽媽調查局就到這裡了,希望看了這篇文章後,所有媽媽都能用更專業的方法糾正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讓我們的寶寶不用再白挨一刀!


相關焦點

  • 寶寶2歲不會說話,婆婆竟叫醫生剪一刀:別讓你的無知害慘了孩子!
    2歲不會說話,婆婆竟叫醫生剪一刀!局長昨天剛好聽閨蜜說,她的寶寶2歲多了,不僅話少,還不怎麼會說話,含糊不清。每當這時,婆婆就拿出剪刀,比劃著說:「都是因為沒給他剪舌根導致的,剪了就會說話了!」閨蜜一方面怕婆婆亂來,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以後語音發育真的會有影響,於是請假帶去醫院檢查。
  • 一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偷偷要給孩子剪舌根,寶媽當場發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為人父母,最高興的莫過於孩子開口叫自己爸媽的時候,當孩子開口說話,這都能讓全家人高興一整天。但是也不是多有的孩子都會在固定的年齡開口說話。
  • 1歲寶寶仍不會說話,婆婆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簡直瞎胡鬧
    老人帶孩子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有的時候甚至會強迫年輕的父母按自己說的做,影響家庭和諧的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小寧是新晉「職場媽媽」,寶寶已經1歲了。平時公司、家庭兩頭跑,難免力不從心。為減輕壓力,她與丈夫就跟婆婆商量,問她能不能過來幫忙,婆婆欣然前往。
  • 寶寶一歲多還不會叫人,奶奶偏要給孩子「剪舌」,醫生怒斥:胡鬧
    思思的婆婆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是十分的妥帖,孩子也十分健康活潑,對此思思也是比較感激婆婆的付出。轉眼間孩子已經一歲多了,思思每次讓寶寶學叫「媽媽」,可是孩子就是不肯叫人,這讓思思開始起了疑心。其他同齡的孩子都會說話了,可是自己的寶寶卻連最基本的爸爸媽媽都說不清楚。
  • 寶寶1歲不會說話,奶奶拿剪刀要「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我們常用口吐蓮花來形容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很強,許多家長也很關注孩子表達能力的培養,甚至會把小小年紀的孩子送去演講班學習。有一個一歲的寶寶不會說話,奶奶拿剪刀要「剪舌根」,醫生卻說:回去吧,這種情況治不了。到底孩子是怎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
    想到自己要上班,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於是就把一直住在農村的婆婆接了過來照顧孩子。看到婆婆對關於孩子的事情都特別耐心而且自己與婆婆也相處得不錯,小露也就放心把孩子交給婆婆帶。很快,孩子就已經一歲了,小露的婆婆看到其他孩子在學說話了,但是自己的孫女卻連基本的"爸爸"、"媽媽"都還不會叫。
  • 寶寶1歲不會說話,奶奶懷疑是沒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寶寶1歲還不開口說話,奶奶怪沒「剪舌根」,醫生攤手:回家去吧同事王蘭的寶寶已經一歲多了,現在只會說寥寥幾句話,經常還模糊不清,說話的能力,比同齡的小朋友差了一大截。婆婆一直抱怨說:當初孩子生下來,不聽她的「剪舌根」,這下好了,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說話。
  • 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
    導讀: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1歲還不會說話,奶奶說要剪舌根,醫生:與這沒關係
    但是劉女士覺得這樣的說法過於荒謬了,更何況自己的兒子健健康康的,醫生都說沒什麼問題,也就沒對婆婆說的話多加理會。一轉眼,孩子已經1歲了,但是仍舊不會說話,劉女士也有一點著急了,尤其是婆婆,更是十分不滿意。「我就說要剪舌根吧!現在孩子連個媽媽都不會說,要是當時剪了現在也不至於是這樣!你偏不聽,這下好了!」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引發婆媳大戰,檢查後醫生說:我這治不了
    可小孩不會說話,真是因為這個原因嗎?朋友小張的女兒今年1歲半了,聲帶沒有問題,卻一直不會說話,只是發出一些單音節,因此,家裡時不時就會爆發「戰爭」。有天,家裡又吵了起來,婆婆:「孩子快2歲了都不會說話,當初我讓你剪舌根,你不聽我的!」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引發婆媳大戰,檢查後醫生說:我這治不了
    朋友小張的女兒今年1歲半了,聲帶沒有問題,卻一直不會說話,只是發出一些單音節,因此,家裡時不時就會爆發「戰爭」。有天,家裡又吵了起來,婆婆:「孩子快2歲了都不會說話,當初我讓你剪舌根,你不聽我的!」小張被婆婆說的不厭其煩,女兒的情況也著實讓人揪心,後來還真的和婆婆帶女兒去了醫院。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奶奶擔憂是沒給娃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小沈是一個1歲寶寶的媽媽,她的孩子長得很可愛,一雙眼睛圓溜溜的,樣子很俊俏。 來到醫院後,孩子的奶奶一直在旁邊說,都怪小沈不聽自己的,自己早就說應該帶孩子去剪舌根,偏偏不聽,才讓孩子到現在還不會說話。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奶奶擔憂是沒給娃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小沈是一個1歲寶寶的媽媽,她的孩子長得很可愛,一雙眼睛圓溜溜的,樣子很俊俏。才讓孩子到現在還不會說話。這時候醫生說話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剪舌根,如果沒有經過檢查就貿然去剪,反而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 老人:「舌根沒有剪,說話不利索」,孩子說話早晚,跟什麼有關?
    在一些偏僻的農村有很多小孩一出生就被剪掉了舌系帶,也就是舌根。甚至沒有被剪舌根的孩子會被老一輩人念叨,說舌根沒有剪,以後說話就不利索,影響交流。難道就因為以前一些老話就要把孩子的舌根剪掉嗎?阿蘭的婆婆雖然是農村來的,但思想比較開放,不像過去那樣「重男輕女」,在她生下女兒後,一家老小都非常喜歡。婆婆更是高興地來照顧她坐月子,於是她就很放心地讓婆婆來帶寶寶了。在寶寶一歲多時,她與婆婆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因為寶寶還不會說話,即使比較單一的稱呼都說得不利索。
  • 寶寶2歲不會說話是智商低?育兒專家:跟家長關係大,別折騰孩子
    小宋的孩子一直到2歲還不會講話,就只知道喊一個「媽媽」,連「爸爸、奶奶」都不會說,這讓全家非常著急。由於孩子從小是小宋帶的,加上她只有初中學歷,這讓老人產生了這麼一種想法:孫子這麼笨,是不是遺傳媽媽的?
  • 孩子一歲多還不會叫「媽媽」,家長急了,奶奶:沒「剪舌」的緣故
    孩子一歲多了還不會叫人,家長著急了小蘭是個事業型的女強人,結婚第三年事業有了一定才要了孩子,即便如此,孩子出生沒半年小蘭就有風風火火的回到了職場,將孩子交給了婆婆幫忙照顧。時間一閃而過,一轉眼婆婆幫忙帶孩子快一年了,但小蘭這幾次回家卻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兒子一歲多了還不會叫人,同齡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小蘭的兒子卻連最基本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喊不清楚。小蘭和婆婆都很著急,倒是婆婆給出了一個方向,「應該是孩子出生沒有剪舌根,才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吧,給孩子把舌根剪了就好了。」
  • 2歲萌娃發高燒,奶奶做法害娃差點變「腦癱」,醫生:無知害了娃
    孩子免疫力差,天氣一轉涼,各種感冒發燒就找上門。面對孩子哭鬧,寶媽一慌神,就容易病急亂投醫,走進一些誤區。2歲萌娃發高燒,奶奶做法害娃差點變「腦癱」,醫生:無知害了娃劉女士的寶寶一歲多,每到換季,就容易感冒發燒,去醫院也花了不少錢。
  • 婆婆幫忙帶寶寶,寶寶3歲只會叫爸媽,醫院檢查醫生卻說沒事
    小陳就是因為想繼續工作,所以休完了產檢之後,就把孩子交給了婆婆,讓婆婆在家裡幫著帶孩子,而老家離市區很遠,可是,孩子都已經三歲了,要上幼兒園了,卻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陳一直跟婆婆說,讓婆婆多教孩子說話,並且買了很多學說話的書,可是婆婆只是口頭上答應,其實並沒有當回事兒,回去一看那些書都積了很厚的灰塵。婆婆說,農村都不用教的,慢慢的都會說話了。小陳真的是非常的惱火,又十分的著急,畢竟寶寶已經長大了,同齡的孩子都會說話了。
  • 寶寶臍帶晚剪2分鐘會受益一生?醫生:別拿你的無知害了寶寶
    前些天在帖子上看到一位寶爸在分享自己剪臍帶的事,他說當自己看到寶寶順利出生的那一刻,緊張又興奮。當醫生讓他剪臍帶的時候,他擔心寶寶和老婆會疼,遲遲不敢下手,事後他還問了自己老婆感覺疼嗎?他老婆想了一會兒說,這點感覺和生孩子的痛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 孫子1歲還不會說話,奶奶:都怪沒剪「舌根」,當場被醫生揭穿
    尤其是在老一輩兒的時候,剛出生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要剪舌根的,而現在陋習漸漸解除。王女士的孩子如今已經一歲,別的寶寶早已經會喊爸爸媽媽,而自己家的孩子卻一天只知道傻笑,一個完整的詞不會說。一家人可謂是操碎了心,不知道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現在孩子的奶奶還開始抱怨寶媽:「都怪你,我就說孩子剛出生要剪舌根,非不讓剪,現在好了,隔壁家的孩子都會喊爸媽了,咱家的孩子就只知道傻樂。」孩子媽聽了之後,心裡也十分不是滋味,但是他卻依然堅信,孩子不會說話,完全不是因為剪舌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