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不會說話,奶奶懷疑是沒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2020-12-20 糯豆包媽媽

「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老人的話都是口口相傳的生活智慧,但這些經驗需要我們,去進行甄別和檢驗其正確性,不能盲目地相信。

就拿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來說,不少老人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都建議「剪舌根」,認為對孩子學說話有好處

寶寶1歲還不開口說話,奶奶怪沒「剪舌根」,醫生攤手:回家去吧

同事王蘭的寶寶已經一歲多了,現在只會說寥寥幾句話,經常還模糊不清,說話的能力,比同齡的小朋友差了一大截。

婆婆一直抱怨說:當初孩子生下來,不聽她的「剪舌根」,這下好了,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說話。

看著這種情況,王蘭決定帶孩子去看醫生,不放心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奶奶跟著也一起去了醫院,到了醫院,醫生問清楚孩子的說話情況之後,檢查了一下孩子的舌頭等發育情況

「醫生,孩子現在這樣,是不是當初沒有『剪舌根』啊,小孫孫不會說話可怎麼辦啊!」,旁邊奶奶搭話道。

「孩子舌根沒問題,估計是沒有語言環境,回家多和孩子說話。」醫生的回覆讓奶奶啞火了,只能聽醫生的話,回去好好陪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老人口中的「剪舌根」,指的是什麼

據相關資料,「剪舌根」以前就有,現在仍是一種針對新生兒語言功能異常的簡單手

簡單地來講,某些嬰兒天生舌系帶過短,進而就會導致嬰兒的舌頭,不能正常進行屈伸的生理功能,這就需要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剪短嬰兒的舌系帶,幫助嬰兒快速恢復基本的語言功能

但有人就提出疑問了,難道所有的孩子在出生之後,都需要經歷一次「剪舌根」的小手術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需要醫生根據診斷標準,來判斷嬰兒發育狀況是否需要手術來決定。

家裡寶寶說話太晚,爸媽不要急,看看有沒有這些情況?

1)病理因素——身體存在缺陷或疾病

有的寶寶因為沒體檢,耳朵等部位存在缺陷並沒有被檢查出來,後面發育跟不上自然語言能力會有所限制,所以到達月齡的孩子,爸媽一定要帶去參加體檢才行。

2)環境因素——沒有學語言的環境

很多寶寶一歲多還不會說話,是因為家裡面缺乏語言環境,每次爸媽都習慣,靠著寶寶動作來照顧寶寶,自然學說話的速度更慢一點兒。

想要孩子開口說話,可以試試這幾個技巧

1)爸媽和孩子多語言交流

爸媽作為孩子身邊時刻待命的親子老師,雙方配合好,一起來和孩子做語言方面的交流溝通。孩子最開始不會,爸媽們可以從口型和感受發音等方面,來幫助孩子去感受發音的魅力。

2)帶孩子練習「看圖說話」

可以購買一些動物圖片,然後根據上面圖片表示的內容,來幫助寶寶練習發音。比如說常見的動物卡片,就可以寶媽指著圖片教寶寶認識動物的同時,也學會了一些發音的技巧,有利於加深寶寶的記憶

3)親子活動體驗語言環境

爸媽可以創造一些親子活動的機會,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的大環境中,幫助寶寶去感受語言環境和氛圍。

感知和學習是寶寶接觸我們所處世界的最好的能力,只有通過和世界的不斷接觸和融入,寶寶才能夠獲得更快速度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家娃是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呢?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1歲不會說話,奶奶拿剪刀要「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有一個一歲的寶寶不會說話,奶奶拿剪刀要「剪舌根」,醫生卻說:回去吧,這種情況治不了。到底孩子是怎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小玲家的孩子一歲大了,但是卻跟一般的孩子不太相同,大部分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能夠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甚至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彙。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奶奶擔憂是沒給娃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小沈是一個1歲寶寶的媽媽,她的孩子長得很可愛,一雙眼睛圓溜溜的,樣子很俊俏。 來到醫院後,孩子的奶奶一直在旁邊說,都怪小沈不聽自己的,自己早就說應該帶孩子去剪舌根,偏偏不聽,才讓孩子到現在還不會說話。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奶奶擔憂是沒給娃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小沈是一個1歲寶寶的媽媽,她的孩子長得很可愛,一雙眼睛圓溜溜的,樣子很俊俏。才讓孩子到現在還不會說話。這時候醫生說話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剪舌根,如果沒有經過檢查就貿然去剪,反而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 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
    導讀: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說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給出解釋
    如今,很多孩子的父母為了可以繼續在職場上拼搏,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帶,但是由於很多孩子的爺爺奶奶已經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後,而且也比較迷信。一旦孩子哪裡不對勁,他們為了儘快讓孩子恢復健康,他們就容易聽信一些民間療法。小露是一個事業心比較重的人,在生下孩子三個月後就重返職場。
  • 孫子1歲還不會說話,奶奶:都怪沒剪「舌根」,當場被醫生揭穿
    舌頭分為舌體和舌根,在舌體下方與下顎相連的一條「線」,通常情況下被我們稱之為舌根。尤其是在老一輩兒的時候,剛出生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要剪舌根的,而現在陋習漸漸解除。王女士的孩子如今已經一歲,別的寶寶早已經會喊爸爸媽媽,而自己家的孩子卻一天只知道傻笑,一個完整的詞不會說。
  • 孩子1歲還不會說話,奶奶說要剪舌根,醫生:與這沒關係
    也正是因為這一個原因,所以很多時候經常會和老一輩的育兒觀點發生衝突,老人埋怨年輕人不聽話,不聽經驗教訓,而年輕人則埋怨老人什麼都不懂還胡說。劉女士剛生兒子小遠的時候,婆婆就說這孩子的舌根太短了,要把孩子的舌根剪斷,以後說話好。但是劉女士覺得這樣的說法過於荒謬了,更何況自己的兒子健健康康的,醫生都說沒什麼問題,也就沒對婆婆說的話多加理會。
  • 想要寶寶說話早,就得「剪舌根」?看看兒科醫生的專業看法
    由於舌頭靈活性不夠高,他們學說話的速度大多不如正常孩子。由於病因非常明顯,再加上有人通過剪舌根的方式治好了寶寶,人們這才熱衷於「剪舌根」。舌系帶過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小兒疾病,發病率在千分之4左右。※孩子發音不標準,是舌系帶的緣故「舌頭不靈活,怎麼可能發音準確?」劉奶奶將自家孩子吐詞不清全都歸咎於「小時候沒剪舌根」,這都是兒媳的責任,是她那時候不讓剪的。對此,兒媳萱萱相當不服氣,「哪有剪孩子舌根的?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引發婆媳大戰,檢查後醫生說:我這治不了
    寶寶出生後,對於家長而言,最欣慰的莫過於看著小傢伙一點點長大,聽他們奶聲奶氣的叫「爸爸媽媽」。可有些寶寶,卻遲遲不肯開口,發音也含糊不清。有人會想,是不是舌根沒剪的緣故?畢竟,在我國各地,都有類似「舌根不剪,小孩說話不利索」的說法。尤其老一輩人,更是堅信不疑,認為舌根應該從就剪開。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引發婆媳大戰,檢查後醫生說:我這治不了
    寶寶出生後,對於家長而言,最欣慰的莫過於看著小傢伙一點點長大,聽他們奶聲奶氣的叫「爸爸媽媽」。可有些寶寶,卻遲遲不肯開口,發音也含糊不清。有人會想,是不是舌根沒剪的緣故?畢竟,在我國各地,都有類似「舌根不剪,小孩說話不利索」的說法。尤其老一輩人,更是堅信不疑,認為舌根應該從就剪開。
  • 2歲男童不說話,姥姥說是沒剪「舌根」惹的禍,醫生聽後直搖頭
    導讀:2歲男童不說話,姥姥說是沒剪「舌根」惹的禍,醫生聽後直搖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2歲男童不說話,姥姥說是沒剪「舌根」惹的禍,醫生聽後直搖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一歲多還不會叫人,奶奶偏要給孩子「剪舌」,醫生怒斥:胡鬧
    從孩子一出生時,就少不了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毛病」。不過隨著寶寶的長大,這些毛病都會逐漸消失,但有些病情就得需要寶媽及時送醫了。不管寶寶遇到了哪種情況,最好不要相信老一輩所說的民間方法。思思是一名事業心比較強的人,所以在生完孩子休完產假之後,便回歸到了工作崗位上。所以寶寶就交給孩子的奶奶照看。
  • 一歲寶寶還不會說話,奶奶偷偷要給孩子剪舌根,寶媽當場發飆
    有的孩子可能到了一歲多的時候,還不會說話,這可愁懷父母了。小琴最近就是因為孩子說話的事感到煩惱,因為孩子現在都已經一歲過幾個月了,還是什麼話都不會說。小琴和家裡人平時都一直有在教孩子,但是孩子連最簡單的單字發音都說不標準,對此小琴很是頭疼想著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 寶寶說話晚是沒有剪舌根麼?醫學上這樣解釋,老人們請住手
    ,簡直是如坐針氈,老一輩人認為是沒剪舌根,真是這樣麼?案例一歲半的俊俊遲遲不會說話,這讓俊俊媽急壞了,孩子的奶奶在一旁說道:「都怪剛出生時沒有把舌根減掉,現在可好,說話不利索,連爸爸媽媽都喊不出來。」即使要做矯正手術,也必須由專業的醫生操刀剪,千萬不可在家中自行動手,萬一引發感染可就成大問題了。
  • 老人:「舌根沒有剪,說話不利索」,孩子說話早晚,跟什麼有關?
    在一些偏僻的農村有很多小孩一出生就被剪掉了舌系帶,也就是舌根。甚至沒有被剪舌根的孩子會被老一輩人念叨,說舌根沒有剪,以後說話就不利索,影響交流。難道就因為以前一些老話就要把孩子的舌根剪掉嗎?阿蘭的婆婆雖然是農村來的,但思想比較開放,不像過去那樣「重男輕女」,在她生下女兒後,一家老小都非常喜歡。婆婆更是高興地來照顧她坐月子,於是她就很放心地讓婆婆來帶寶寶了。在寶寶一歲多時,她與婆婆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因為寶寶還不會說話,即使比較單一的稱呼都說得不利索。
  • 奶奶瞞著家人,給新生寶寶割「舌系帶」,結果孩子再沒開口說過話
    奶奶瞞著家人,給新生寶寶割「舌系帶」,結果孩子再沒開口說過話小時候我家不遠處住著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女孩,可大家都叫她「啞子」,因為她從小就不會說話。安安的奶奶是一個傳統的農村婦女,雖說文化不高,但帶過的孩子卻不少。自詡育兒經驗豐富的她,就勸媳婦兒,孩子這樣漏奶她知道咋治,是舌系帶短,給孩子切一下就好了,而且說給孩子剪舌根一定要趁早,還說以前都是他們自己在家給孩子剪,過兩天舌頭就正常了。
  • 寶寶2歲不會說話,婆婆竟叫醫生剪一刀:別讓你的無知害慘了孩子!
    2歲不會說話,婆婆竟叫醫生剪一刀!局長昨天剛好聽閨蜜說,她的寶寶2歲多了,不僅話少,還不怎麼會說話,含糊不清。每當這時,婆婆就拿出剪刀,比劃著說:「都是因為沒給他剪舌根導致的,剪了就會說話了!」閨蜜一方面怕婆婆亂來,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以後語音發育真的會有影響,於是請假帶去醫院檢查。
  • 寶寶2歲不會說話,婆婆竟叫醫生剪一刀:別讓你的無知害慘了孩子
    「把小狗說成小鬥」「把烏龜說成烏堆」「把飛機說成灰機」……常聽一些媽媽說,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到底是怎麼回事?局長昨天剛好聽閨蜜說,她的寶寶2歲多了,不僅話少,還不怎麼會說話,含糊不清。每當這時,婆婆就拿出剪刀,比劃著說:「都是因為沒給他剪舌根導致的,剪了就會說話了!」閨蜜一方面怕婆婆亂來,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以後語音發育真的會有影響,於是請假帶去醫院檢查。
  • 1歲寶寶仍不會說話,婆婆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簡直瞎胡鬧
    小寧是新晉「職場媽媽」,寶寶已經1歲了。平時公司、家庭兩頭跑,難免力不從心。為減輕壓力,她與丈夫就跟婆婆商量,問她能不能過來幫忙,婆婆欣然前往。三代人住在一起,磕磕碰碰在所難免,特別是育兒方面的問題,一家人討論的時候隨時都有可能「一觸即發」。不過多數時候小寧都會在不傷害寶寶的前提下,向婆婆妥協。
  • 【天使科普】孩子說話晚,家長徒手剪舌根!差點耽誤了治療
    畢竟,在我國民間,都有類似「舌根不剪,小孩說話不利索」的說法。尤其老一輩人,更是堅信不疑,認為舌根應該從就剪開。於是便有了以下這一幕:家長徒手給孩子剪舌根 家長私自給孩子剪舌根是不科學的做法,孩子舌根到底有沒有問題,需要到醫院檢查後才能診斷,家長不要相信民間偏方,從而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大多數孩子在 12~16 個月能說出 20 個詞,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說話時間有早有晚,推遲時間只要在半年內不必太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