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寶寶出生後,對於家長而言,最欣慰的莫過於看著小傢伙一點點長大,聽他們奶聲奶氣的叫「爸爸媽媽」。
可有些寶寶,卻遲遲不肯開口,發音也含糊不清。有人會想,是不是舌根沒剪的緣故?畢竟,在我國民間,都有類似「舌根不剪,小孩說話不利索」的說法。尤其老一輩人,更是堅信不疑,認為舌根應該從就剪開。於是便有了以下這一幕:家長徒手給孩子剪舌根
可小孩不會說話,
真是因為舌根沒剪嗎?
家長私自給孩子剪舌根是不科學的做法,孩子舌根到底有沒有問題,需要到醫院檢查後才能診斷,家長不要相信民間偏方,從而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大多數孩子在 12~16 個月能說出 20 個詞,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說話時間有早有晚,推遲時間只要在半年內不必太心急。如果寶寶超過兩歲仍完全不會說話,甚至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考慮帶寶寶去兒童醫院檢查一下。
廣州天使兒童醫院劉天姣主任表示:兒童語言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如智力發育遲緩、感統功能障礙、交往障礙、構音器官異常、語言環境不適當等。具體原因應該結合臨床診療,若家長一心認為是沒剪舌根的緣故,只會耽誤孩子語言能力開發和恢復的最佳時期。
據了解,現今兒童語言發育出現異常的現象越來越多,可孩子說話有早有晚,怎麼就能知道是不是發育異常,要是知道晚了,是不是就來不及了?
孩子說話遲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社交的問題,影響到語言發展的孩子。
第二種不僅僅是語言發育落後,存在整體發育遲緩的孩子。
因此,下面這幾個不同月零的標準,可以做為參考:
寶寶語言是否發育異常的早期識別
剛出生的寶寶不會哭鬧。
2個月時對家人的聲音沒有反義,不會笑,或許是有問題。
4個月時不會發出聲音,不會模仿。
8個月時沒有開始學說話,對躲貓貓的遊戲沒有任何反應。
12個月時還不會說單個的字,不會對家人做手勢,點頭搖頭再見。
18個月時會使用的單詞不滿15格,不願或不會模仿其他聲音,只願說音節。
2歲時不能模仿單詞,不會聽指令。
3歲時還不會說短句子,不能自發與人溝通。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情況,那說明孩子的語言能力是落後於正常水平的,家長就應該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