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高新區鳥瞰圖,臺灣高科技園坐落其中。
臺灣高科技園開園儀式。
東莞臺灣高科技園打造廣東沿海腹地產業集聚、低碳高效、科學示範的國際一流園區
東莞臺灣高科技園寫進省黨代會報告是對我們的巨大鼓舞,東莞將堅持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招商、高效能產出的要求建設東莞臺灣高科技園,重點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戰略新興產業,使之成為東莞加快科技與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和實現高水平崛起的重大發展平臺。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 袁寶成
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現在利用的是臺灣的概念,但將來面向的是全球,先把臺資概念做起來。引入臺灣高科技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臺灣高科技的實力,臺資企業在東莞有四千餘家,臺灣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出口帶動型戰略。臺灣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大陸的市場也越來越大,其設計研發中心也非常強,現在東莞也在打這個主意,想利用臺灣的這種機制,實際上這與臺資轉型的路子也是一樣的。
5月的嶺南大地驕陽如火,繁花似錦。昨日(13日),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在廣州勝利閉幕。
黨代會召開期間,東莞一行13人的代表團頗為引人注目。這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團人數少,更因為東莞是廣東省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前沿陣地,由外向型經濟發展起家。在過去的五年中,東莞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衝擊,但始終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這次黨代會報告對東莞多有提及,其中明確提出:堅持科學開發,從容建設,高水平打造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以及廣州中新知識城、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等重大合作平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三次到訪松山湖指導工作,親自會見臺灣高科技企業代表團,並推動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的規劃與建成使用。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0年底開園,如今已近兩周歲的東莞臺灣高科技園正有條不紊地開展園區規劃、招商引資、低碳發展、項目建設等各項事業。東莞市當前正在全面開展「三重」建設,松山湖作為東莞唯一的高新區身兼重任,而被稱作松山湖「園中園」的東莞臺灣高科技園正不斷深入和加強莞臺兩地合作,並已經在生物醫藥技術、IC設計產業中形成了新的突破和格局。
正是基於東莞特殊的經濟結構和當前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東莞臺灣高科技園未來的發展將更加值得期待,也正朝著打造成為廣東沿海腹地產業集聚、低碳高效、科學示範的國際一流園區而不懈努力!
寫入黨代會報告臺灣高科技園未來任重而道遠
這次,東莞臺灣高科技園能寫入省黨代會報告,並不意外。
最近,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會見廣東省政府顧問、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和東莞市政府顧問、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的動議人宋濤時說,東莞是傳統產業集聚區,也是投資傳統產業的臺商集聚區。松山湖高新區給他的印象很深。如果松山湖與臺灣方面合作發展成功,也將是東莞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
眾所周知,東莞是外向型經濟產業重地,臺資在東莞的經濟進程中擁有傳統優勢,而臺灣的高科技起步早,還曾被譽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如果在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能與有實力的臺商繼續深化合作,吸引有產業優勢的臺商來粵投資,無疑就相當於找準了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脈絡。能把這件事做好,不但對東莞來說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對廣東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會產生戰略帶動作用。
上個月,松山湖高新區專門召開了落實東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媒體見面會,當時明確提出要以臺灣高科技園為載體,加速推動產業高級化,力爭把臺灣高科技園打造成一個具有濃鬱臺灣特色、高科技含量和高環境質量的國際一流園區。去年,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已採用國際招標的方式進行城市形象及空間形態設計。當下,臺灣高科技園又啟動場地平整、道路綠化以及科技載體建設,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
回頭來看,其中一些舉措與本次省黨代會報告中的精神不謀而合。當前,東莞市正在加快「三重一大」建設,通過以引進重大項目、重大發展平臺和重大科技專項為契機,全面推進東莞的產業轉型升級,使東莞的產業格局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不過,東莞當前的情況不容樂觀: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全省排名倒數第一。這是東莞自改革開放以來,遇到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要說東莞沒壓力,顯然不可能。但用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的話來說:「數字不是關鍵,關鍵是透過數字能看到什麼!」
徐建華分析認為:「像汪書記報告中所說,如果產業升級做不好,我們很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因為我們的勞動力成本不如人家,做低端不如周邊的地區,但要做高端,像東莞,原來的產業層次又比較低,高端進不來,要騰籠換鳥,『大鳥』、『壯鳥』進不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經濟下行,是市場和產業現實情況綜合作用的結果。
徐建華表示,接下來東莞經濟工作的重心就是推進產業高級化,「過去東莞產業一直比較低端,滿天星鬥,缺乏明月。」近幾年,東莞市都一直積極響應省裡的號召,在「雙轉移」和「騰籠換鳥」等方面走在前列。松山湖產業開發區自2010年9月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以來,就力求打造成為東莞乃至珠三角的「科學發展示範區」和「轉型升級引領區」,當前,東莞市已經步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松山湖高新區應當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時肩負更加艱巨的使命和責任,「園中園」臺灣高科技園更是任重而道遠。
招商引資綠色低碳做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示範園區
2010年11月21日,位於松山湖國家級高新區東部、總面積約6.8平方公裡的東莞臺灣高科技園正式開園,這是東莞市面向臺灣高端產業的主題園區,也是粵臺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和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示範園區。
臺灣高科技園開園當天,聯勝項目的啟動更是為建設者們增強了信心。總投資逾百億元、首期投資37億元的東莞聯勝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是首家入園企業,該公司的主要合作夥伴是全球知名的美國蘋果公司,它專門為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系列電子產品提供更加輕薄的面板技術支持。
東莞市政府顧問宋濤介紹說,聯勝項目有望在2012年下半年規模生產,屆時每個月將生產出300萬片iPAD平板電腦的觸控面板,佔到全球iPAD平板電腦觸控面板產量的一半。除了為蘋果公司供應觸控面板之外,聯勝還是諾基亞、摩託羅拉等品牌的供應商,規模化生產以後的年產值可達到百億元。
眼下,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綠樹成蔭,道路寬敞。新竹路,臺北路……每一條街道都是由臺灣的城市來命名的,就在新竹路旁,一棟建築面積約7.7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已然漸成規模,這就是已經吸引了近10家企業意欲入駐的臺科產業園項目一期(臺灣高科技園中的子項目)。這裡的景致絕不遜於臺灣新竹科技園,臺灣的企業家們在這裡投資,絲毫不會有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濃鬱的臺灣氛圍,待到投資興業的各大企業競相落戶時,臺灣高科技園必定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為引進臺灣大企業集團加入臺灣高科技園建設,提升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檔次,儘快形成國際城市的氛圍,並利用臺灣大企業集團的資源協助招商,松山湖管委會還確立了與臺灣大企業集團共建臺灣高科技園的發展策略。
在招商引資方面,宋濤表示將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和節能環保之路,對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政府產業政策的企業將不予考慮,並將始終堅持以下的招商策略:一是更加集中精力抓重點,把招商重點放在IC設計和生物醫藥方面;二是更加注重長遠目標,不追求短期招商引資的量,重視招商資源和渠道的積累,為引進高品質項目作長遠的打算;三是更加注重集約招商,調整臺灣高科技園規劃,把更多的土地資源用於引進總部型、研髮型的企業和高端服務業,將有限的工業用地用於引進高品質大項目;四是更加注重平臺招商,通過搭建核心平臺,集聚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加速產業發展;五是更加注重合作共贏,深化引資服務,實施捆綁招商,通過共建、推動示範應用和幫助開拓市場等方式引進大企業和高端項目。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管理局積極落實宣明智推薦的「八大項目」。目前,水資源回收系統項目已經在松山湖註冊投資,並正在積極推廣試點;全球一動4G網絡項目已與松山湖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協助宏齊科技已與東莞本地LED燈具公司開展業務接洽;電動汽車及智能公交等項目也在積極籌劃。創新生物醫藥中心已取得突破,總體的建設構想逐步完善,相關提議得到省主要領導的支持,部分臺灣新藥項目開始落戶園區。近期將重點打造動物實驗基地、臨床藥物試驗基地和產業投資基金的「兩個平臺一個基金」。
看準世界前沿領域努力發展生物科技和IC設計
溫家寶總理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產業大發展的世紀,我國更需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這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加速成果孵化,加快產業化步伐。對這個問題,早一點認識,就早一點主動。
謀定而後動。東莞臺灣高科技園正尋求在生物科技產業方面有所作為、有所突破。
首先,積極推動生物科技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已與臺灣富鑫創投、臺灣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以及宣明智等多家機構和投資人洽談,探討共同設立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金。目前,已與富鑫創投、聯電集團及進洲投資等臺灣投資者達成明確意向,共同設立前期規模為1000萬美元、遠期規模為3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
其次,搭建兩岸產業交流平臺。與臺灣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生物技術中心等機構緊密聯繫,頻繁互訪,共同組織「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合作會」,作為兩岸產業交流合作的平臺,松臺生物產業交流的良性機制已經初步形成。
再者,推動平臺建設。組織臺灣生技企業考察團與松山湖實驗動物基地交流對接;幫助實驗動物基地擴大影響、做大做強;利用特殊渠道,推動實驗動物基地加快完善相關審批手續。積極爭取省、市支持,推動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建設臨床藥物試驗基地。
生物科技產業厚積薄發,東莞臺灣高科技園也已經著手另一高端新型產業市場。宋濤說,東莞佔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用量的60%,但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東莞市現在還沒有一家在業內叫得出名的IC(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或稱為集成電路設計)設計企業。
目前,中國的集成電路市場已經位居全球首位,幾乎任何電器設備都離不開IC設計,但國內的設計能力只能滿足這個市場20%的需求。對進口的過度依賴制約著IC產業的整體發展,東莞的相關企業也一直無法改變受制於人的狀況,而IC設計則是IC產業的龍頭。
宋濤說,國內的現狀是,生產製造已經非常龐大了,但設計能力不足,東莞尤其如此。如果設計的問題解決了,產業方面的其他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為加速IC設計產業的落戶發展,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管理局開啟「四駕馬車」:
一是制定力度領先的扶持政策。制訂了《關於促進東莞松山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該政策在IP、EDA、MPW、光罩、測試等項目上給予IC公司力度強、涵蓋廣、審批快的政策;
二是儲備IC產業高端人才。經該局聯絡和組織,管委會與臺灣交通大學正式達成人才培養合作,將為留學臺灣交通大學的大陸研究生提供獎學金,2011年底已順利與首位博士生籤約,現獎學金已發放到位。同時,管委會與臺灣最大的IT考試認證機構臺灣電腦技能基金會達成合作,將整套引進該基金會的考試認證機制;
三是完善松山湖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簡稱ICC)功能。強化ICC的孵化功能,增強與國內外IC企業及行業組織的交流,主動走出去開展交流對接和招商推廣等活動。
四是參展辦會聚集資源。2011年7月組織首屆松山湖中國IC創新高峰論談,創造IC設計企業與整機廠商直接交流對接的機會,藉此擴大園區影響力,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以來,已經聚集合泰半導體(東莞)有限公司、東莞晶宏半導體有限公司、東莞市泰鬥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IC企業,同時盛群半導體等一批知名的IC設計公司表達了明確的入園申請。IC設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東莞臺灣高科技園已經做好準備,並期望通過各級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產業為契機,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全面開啟科技園新的建設時期,為松山湖在國家級高新區中贏得先機,為東莞「三重」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為粵臺經貿合作和兩岸經濟發展發揮先驅帶動作用!
來源: 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