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探月宇通助威 見證中國航天歷史時刻

2020-12-16 新華報業網

  11月24日凌晨,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承載著人類進一步探尋月球秘密的美好願景,奔向浩渺的太空。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在世界航天的舞臺上書寫了月球探測的新篇章,也邁出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新步伐。

  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內核驅動,而這種不懈奮鬥、一往無前的精神,也印刻在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客車製造品牌宇通客車作為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媒體官方用車,全程保障發射任務,並見證了這一中國航天史上的重大歷史時刻,綻放自主品牌高光時刻!

  作為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宇通不斷開展技術革新,提升品牌實力,以創新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引領中國製造升級發展。宇通與嫦娥五號的合作,是中國兩大重要科學技術的精彩碰撞,彰顯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巨大飛躍。

  「嫦娥五號」展現中國航天力量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邁出了我國航天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2007年,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圓滿完成繪製全月球的三維立體地圖,2010年,嫦娥二號順利發射,獲得解析度1.3米的虹灣三維影像,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升空,實現中國首次月面軟著陸,成功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2018年,嫦娥四號實現了在月球背面的登陸。

  歷經13年發展,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繞、落、回」中最後一項月壤取樣返回的項目,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

  科技為箭成就中國製造卓越品質

  嫦娥五號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數個「第一」,展現了中國航天品質的卓越水平。而宇通作為客車行業領軍企業,也素以高標準進行自我要求,此次宇通能夠榮幸為嫦娥五號發射提供服務保障,就是宇通品質再獲權威認可的有力註腳!

  如果說嫦娥五號代表著中國航天科技的新高度,那麼宇通客車代表了中國客車技術領先水平。

  據了解,嫦娥五號將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取樣,首次從月球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難度相當於無人版的「阿波羅計劃」。而宇通,在無人駕駛領域也取得矚目成就,其完全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明星產品小宇2.0,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是業內首款支持無安全員運營的自動駕駛巴士。宇通還結合城市交通運營管理的需要,建設集「聰明的車、智慧的路、智能站臺、無人場站、自動充電、雲控平臺」等六位一體的智慧出行系統,先行一步,為未來城市真正實現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踏出關鍵步伐。

  負責運送嫦娥五號的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採用氫氧發動機,是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使用的氫燃料具有無毒無汙染的優勢。同樣,宇通自2009年便研發了第一代氫燃料客車,截止目前,宇通已研發了第四代氫燃料客車,產品涵蓋了8到12米公交、9到11米公路產品,宇通氫燃料客車已經在鄭州、張家口、張家港、山東廊坊等地批量投運。

  質量高於一切,成敗繫於毫髮。以高、精、尖著稱的航天品質是中國探月工程成功的基石,宇通也和中國航天一樣,「不把市場當試驗場,要把試驗場當市場」,宇通試驗場上的這句話蘊含了宇通客車對自身產品品質的態度與要求,而宇通也憑藉高標準的產品品質,演繹了客車行業的「宇通傳奇」。

  承擔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媒體服務保障重任的宇通T7,歷經三輪、持續11年的研發攻關和驗證,最終以創新科技和世界品質,迅速獲得市場認可,為中國自主品牌贏得驕傲,成為展示中國製造實力的重要一員。

  執著研發創新成就中國民族品牌標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推進航天事業發展,中國一直遵循自主研發的基本方針,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航天人秉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貢獻」的精神,一往無前,持續攻關,使我國的航天技術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航天大國的地位不斷得到鞏固。

  發展歷程中,宇通在科技研發的道路上一直執著前行。宇通每年將營業收入的3%-5%作為研發經費,建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客車安全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電動客車電控與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發創新平臺,承擔46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參與制定123項國家和行業標準,擁有2117項有效專利。

  長跑的耐力成就爆發的速度和高度,宇通以篤定的信念潛心研發,在產品創新、生產製造和服務水平的全生態鏈上持續自我突破,不僅成就了自身的穩健發展,也有力助推了中國民族客車品牌佔領國際客車行業的舞臺。

  與時代同行,彰顯中國製造力量。宇通以向航天品質看齊的高標準進行自我要求,堅持科技創新實現產品持續升級,有力推動了中國客車技術和製造水平的向上攀升,向世界展現出中國客車技術的強大實力和值得信賴的國際化形象。未來的宇通,將繼續以中國航天人為榜樣,學習並弘揚中國航天精神,以創新為支撐,以科技為兩翼,全力助推中國「交通強國夢」的達成!

相關焦點

  • 甌江時評 | 探月夢 航天夢 中國夢
    甌江時評 | 探月夢 航天夢 中國夢 2020-11-27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學而思網校邀你共同見證!
    從此,我們距離揭秘月球,地球甚至整個太陽系歷史更近了一步。而在這背後,是一代代航天人才不懈努力的成果。面向著無限可能的未來,航天人才的培養也成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五」將怎樣攻克難關,順利返程?11月28日,北大學長俞伯勳與資深數學老師洪然,將在直播間為大家揭秘~中國探月logo縮寫CLEP,原來這樣解釋美國和俄羅斯(前蘇聯)是世界上首先啟動探月的國家。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 探月日記 | 看「嫦五」背後的故事
    這是「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是建設航天強國的新路標,這也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太空飛行器控制技術的新高度——12月17日凌晨,在502所GNC系統智能自主指揮下,嫦娥五號返回器打完一個大大的太空水漂後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嫦五歸來
  • 「長五」送「嫦五」蓄勢待發!這些航天工程名稱你能分清嗎?
    「長五」送「嫦五」蓄勢待發!這些航天工程名稱你能分清嗎?2020-11-18 15:33:23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11月17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垂直轉運成功,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胖五」發射成功,「嫦五」成功奔月,你知哪些大學再立新功嗎?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開始歷時23天的探月之旅。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立項啟動以來,歷經16年終於贏得了收官之戰。
  • 8位「英文小達人」,受邀見證「胖五」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長五」送「嫦五」,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實現新的突破。在親眼見證成功發射的人群中,有一群小學生們高聲歡呼,他們是在2020年「中華少年說」英語演講活動中層層突圍的全國8強,受邀共同見證這一高光時刻。作為一群從英文演講活動中「突圍」的孩子們,純英文的流利溝通自然不在話下,觀看完發射之後,孩子們難以抑制激動之情,爭先恐後地用英文分享著自己在發射場的所見所得。
  • 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今天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前排右三)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視頻| 「嫦五」載土而歸,沒想到第一個找到的竟然是它?
    視頻 | 「嫦五」載土而歸,沒想到第一個找到的竟然是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4分鐘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通過「嫦五」看大學:這13所大學功不可沒,都是工科名校
    哈工大是我國航天領域出力最多的高校之一,參與了探月工程等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中的14項,攻克了很多航天領域難題。 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嫦五總設計師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嫦五副總設計師等
  • 一圖帶你看懂中國探月工程
    月球具有可供開發利用的各種獨特資源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從那時起「嫦娥家族」的兄弟姐妹們就開啟了探月新徵程△「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留下的第一行「印記」探月工程都有啥任務?
  • 嫦五隻帶回了土特產?揭開登月大三步戰略序幕,東風飛彈更將受益
    歡迎嫦五回家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帶著月球的「土」特產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區域。這一落,中國終於實現了十幾年前吹下的「牛」,而且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取得圓滿成功。嫦五真正的意義何在?不過,如果你以為堂堂大中華的目標僅僅是這2公斤月壤的話,那不得不說你的目光也太短淺了。其實嫦娥五號帶回來的不僅僅是月壤,它帶給中國航天的是無盡的希望。因為,繞落回的三小步,只是為中國月球計劃三大步戰略做技術儲備,而且通過嫦五返回器的技術驗證,我國的東風飛彈將會變得更快更準。
  • 超級V5,胖5送嫦5飛天探月——講給寶貝聽的探月故事(1)
    飛天探月一直是中華兒女千年的夢想,在2004年,中國無人探月計劃正式立項,命名為「嫦娥工程」——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每期完成不同的任務。16年來,在無數航天英雄的辛勤努力下,當初定下前兩期的任務都已成功完成,現在只剩下最複雜,難度最高的第三期——「回」。
  • 這套嫦五「帶貨」日曆請收藏→
    這套嫦五「帶貨」日曆請收藏→ 原標題: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今天下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
  • 「嫦五」回家 英雄凱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付毅飛)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了隆重歡迎活動。五院院長張洪太、黨委書記趙小津等領導,院綜合管理部門及京區各單位共5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中國探月工程授權發行「中國第一探月寶璽」
    圖為「中國第一探月寶璽」正式面向公眾展示。新華網記者 底東娜 攝  11月20日,在「嫦娥三號」即將發射之際,由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嫦娥公司)主辦的「中國第一探月寶璽」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  探月工程是國家標誌性重大工程。
  • 獨家專訪丨「人民科學家」葉培建:「嫦五」任務有多難?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嫦五」任務為什麼如此複雜?奔月「挖土」有何必要?有人採樣與無人採樣哪個更難?嫦娥系列探測器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講述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歷程。
  • 「嫦五」回家!萬萬沒想到,第一個找到它的竟然是…
    歷經23天嫦娥「挖土」歸來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一起來看看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地面處置紅外影像畫面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點擊播放 GIF 6.4M這趟旅程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嫦五」執行的多個任務都是中國首次嘗試出發容易回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