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
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探測器是如何再入返回地球?帶回的月球樣品又將如何使用?未來中國還會探索哪些星球?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嫦五」歸來,「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探測器是如何再入返回地球?帶回的月球樣品又將如何使用?未來中國還會探索哪些星球?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嫦五任務新聞發言人解讀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也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探測器是如何再入返回地球?帶回的月球樣品又將如何使用?未來中國還會探索哪些星球?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五」回家 英雄凱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付毅飛)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了隆重歡迎活動。五院院長張洪太、黨委書記趙小津等領導,院綜合管理部門及京區各單位共5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中國焦點面對面:「十四五」規劃的涉僑表述釋放何種信號?
(中國焦點面對面)「十四五」規劃的涉僑表述釋放何種信號?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 題:「十四五」規劃的涉僑表述釋放何種信號?「十四五」時期,海外僑胞如何更好參與到中國建設發展中?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華僑華人研究和僑務理論研究專家張春旺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偶遇「玉兔」、貼暖寶寶、換迷彩服 「嫦五」返程「萌點」多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從降落到被送離著陸區,細心的網友在「嫦五」返程中發現許多「萌點」,在17日「刷屏」中國社交網絡。
-
迎新年,「嫦五」凱歸捷報傳(詩詞五首)
田園/韓忠芳/李輝民/萬希文一、七絕 賀「嫦五」勝利返回文/田園嫦五攜捎特產歸,上天攬月顯神威。目標圓滿喜來賀,科技興華煅錦輝。二、七絕 祝賀嫦娥五號凱旋文/善澤九天攬月圓成夢,嫦五蟾宮畫彩虹。攜帶星辰回大地,返程巧遇兔兒萌。2020/12/17——作者善澤(韓忠芳),黑龍江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月退役後到吉林一汽輕型車廠工作,現退休居吉林市。
-
「嫦五」回家!萬萬沒想到,第一個找到它的竟然是…
網友們紛紛驚呼這是嫦娥帶著玉兔回來了嗎搜救回收大隊找到嫦娥五號返回器手快的網友果斷送上祝福歷經23天嫦娥「挖土」歸來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一起來看看
-
看宇宙星辰裡的航天「硬」科技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收官星」成功發射,完成全球組網。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提供的千餘臺發動機在二十年間布下了漫天北鬥星辰。為了幫助「嫦五」成功探月返鄉,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了107臺大大小小的發動機持續接力,為其搭建了76萬公裡的天梯。
-
復旦大學國獎獲得者盤志嫦如何煉成?自律使她自由!
他經常在實驗室和學生面對面交流,並親自帶學生做實驗。胡老師安排給盤志嫦的研究是開發具有贗電容特性的水滑石二維材料,一開始實驗進展並非如設計方案當中那樣順利,盤志嫦在實驗當中獲得了一種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均未知的新物質。沒有相關的參考文獻,無法知道所合成的是什麼材料,實驗難以再進行下去。盤志嫦曾經將實驗得到的樣品扔掉並打算開展新的課題研究。但是眼前的困難並沒有讓她半途而廢。
-
這套嫦五「帶貨」日曆請收藏→
這套嫦五「帶貨」日曆請收藏→ 原標題: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發射、環月、著陸、歸來……歷經23天的長途跋涉,嫦娥五號此次「出差」雖然辛苦,卻收穫滿滿。
-
通過「嫦五」看大學:這13所大學功不可沒,都是工科名校
現在距離嫦娥五號攜帶「月壤」歸來已過十天,這一壯舉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個採集月壤成功歸來的國家。這一壯舉是我國無數兢兢業業的科研人才共同努力的結果,也多虧了我國大學培養出了這些優秀人才。下面我們就通過「嫦五」看大學,看看是什麼樣的大學培養了這樣優秀的團隊!
-
嫦五小姐姐「月宮」挖寶滿載而歸,四個激情時分,精彩不容錯過
12月17日,世界一片沸騰,各大平臺都被嫦五小姐姐回歸地球的消息刷了屏。從11月24日自中國文昌發射場出發,歷時22天21個小時零29分鐘,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既定挖寶使命並帶著2KG的不世之珍順利返回地球。
-
五組數字,看「長五」如何送「嫦五」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五」送「嫦五」有哪些看點?我們通過幾組數字,來感受一下此次發射的震撼。
-
除了「玉兔」,還有這群可愛的小朋友,在歡迎嫦五回家!
除了萌萌的「玉兔」外,在全國多個小學裡,也有這麼一群可愛的小朋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歡迎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談笑凱歌還,孩子們歡慶嫦五回家 在近日舉辦的「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小朋友們拿出各自擅長的「才藝」進行展示,或是腦洞塗鴉,或是載歌載舞,或是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講……來表達自己對嫦娥五號凱旋的自豪和驕傲。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智庫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做出權威分析。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智庫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做出權威分析。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中新社記者:美國對華戰略基調的根本癥結在哪裡? 陳文玲:美國的這種戰略轉向,有三個原因。 第一,中國追趕得足夠快。
-
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在新世紀進入新階段,把深空探測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對月球的探測也成為焦點,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它正式始於2004年,採用「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經取得了數次任務的巨大成功。 在此之前,成功從月球帶回樣品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前蘇聯。
-
中國焦點面對面:香港如何再出發 林鄭月娥權威回應
中新社香港10月19日電 題:香港如何再出發 林鄭月娥權威回應 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 日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香港與深圳一河之隔,經濟發展枝幹相持,深圳這40年迅速崛起與香港息息相關。深圳的「生日大禮」會對香港的發展有什麼積極影響?香港將如何抓住新的改革開放機遇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