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面對面:「十四五」規劃的涉僑表述釋放何種信號?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國焦點面對面)「十四五」規劃的涉僑表述釋放何種信號?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 題:「十四五」規劃的涉僑表述釋放何種信號?

——專訪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2020年對海外僑胞而言是不同尋常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多重因素疊加使海外僑胞的生存發展環境趨於複雜。此種背景下,如何看待「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涉僑表述和習近平總書記10月汕頭考察講話釋放的信號與意義?「十四五」時期,海外僑胞如何更好參與到中國建設發展中?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華僑華人研究和僑務理論研究專家張春旺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想必您已經關注到了「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的涉僑表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上個月在汕頭考察時的講話。您如何看待相關表述所釋放的信號?

張春旺: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華僑華人的廣泛參與和熱情支持。據統計,(改革開放40年來)華僑華人投資的總額佔外商投資總額的60%,實踐證明,華僑華人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他們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資源和獨特優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同樣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團結奮鬥,需要海外僑胞參與和支持。這個參與和支持不是單向的,而是多維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國與世界各國共贏發展的背景下的參與和支持。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沒有變,中國的僑務政策、(僑務工作的)原則也沒有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十四五」規劃涉僑的有關論述清楚地表明,中國的僑務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堅定的。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華僑華人研究和僑務理論研究專家張春旺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中新社記者:海外僑胞是發展祖(籍)國和住在國關係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他們雖然身在海外,但心繫家鄉故土。在您看來,海外僑胞應該如何處理好與祖(籍)國、住在國的關係?如何促進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

張春旺: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始終十分重視海外華僑的生存和發展,在萬隆會議前後,中國就陸續與有關國家展開談判,著重解決華僑雙重國籍問題,倡導、鼓勵華僑加入當地國籍,成為當地公民,效忠住在國。華僑如果選擇中國國籍,必須遵守住在國法律,不能參與當地政治活動。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多次重申這一僑務政策沒有變。改革開放後,陸續又有很多人選擇出國,選擇加入當地國籍,成為外籍華人。外籍華人首先必須效忠住在國,在此基礎上,他們出於戀祖戀鄉的情結、出於傳承中華文化、出於自身事業發展等(原因)保持與中國的聯繫,我們是讚賞的,實際上這也是國際移民的通用規則。現在,世界上大概有70多個國家都設有僑務工作機構,主要職責就是加強本國與他們海外移民的聯繫。華人作為中國親戚,他們在有利於住在國、有利於自身事業發展、有利於中國的前提下,搭建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橋梁,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外經貿往來,參與國內經濟建設等,我們都歡迎。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相通的,世界好,中國才會好,華僑華人的生存發展才會好。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共同促進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為實現「十四五」規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資料圖:2020年1月30日,多批海外瓊籍華僑華人捐贈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分別由泰國、日本運抵海南海口。圖為工作人員搬運募捐的醫療物資。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中新社記者:我們知道,新冠肺炎疫情下,海外僑胞承受著很多壓力。當國內疫情暴發之時,他們中不少人四處奔走、捐款捐物。如今海外多國正面臨新一波疫情,海外僑胞除了面臨生活難題和事業發展困境,還會遇到諸如種族歧視等問題,生存發展環境趨於複雜,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張春旺:疫情暴發初期,國內疫情防控物資非常短缺,海外華僑華人採購了大量抗疫物資,積極運回國內。這其中,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也發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對國內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華僑華人身處海外,需要得到雙重認同,一是需要得到國內民眾的認同,同時他們也希望得到住在國民眾的認同。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使海外僑胞的生存、發展、經營等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特別是有很多僑胞從事餐飲業、零售業、旅遊業等,受到的衝擊更大。(有些人)把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使一些國家的民眾對華僑華人產生了誤解、歧視和偏見,甚至發生人身攻擊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華僑華人的表現是令人欽佩的,他們像支援國內抗疫工作一樣,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大量捐款捐物,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規定,他們的感染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同時,他們面對偏見、歧視行為表現了極大的理智和克制。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逐步好轉,我相信海外僑胞在疫情防控當中也一定能夠做到以下幾點:抱團取暖、加強相互幫助。僑團之間、僑胞之間加強信息溝通,相互之間給予幫助,這也是華僑華人的傳統;抓住機遇,把自己生產經營恢復和當地經濟恢復計劃融合在一起,渡過難關;根據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尋找新的商機,實現轉型發展;堅持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面對歧視攻擊行為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堅持平和的心態,積極主動地繼續參與、支持當地防疫工作,增加與其他族裔之間的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更好融入當地社會。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華僑華人研究和僑務理論研究專家張春旺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中新社記者:我們以上談到了華僑華人在疫情下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思考。那麼,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回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的涉僑表述等內容。您如何看待中國當下重申僑務政策的意義?

張春旺:我剛才講了,黨和國家的僑務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堅定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實施,增強了華僑華人搭乘中國經濟發展「順風車」的信心,同時也為華僑華人住在國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提供了更多機會和選擇。我認為,華僑華人不僅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資源和獨特優勢,同時也是住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和獨特優勢。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華僑華人一定能夠發揮融通中外、聯結中西的優勢,在促進中國與住在國共贏發展的過程中展現更多更大作為。

資料圖:2019年6月14日,為期四天的2019世界僑商項目與商品博覽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啟幕。圖為浙江青田僑鄉進口商品城歐洲館。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中新社記者:在您看來,中國在「十四五」時期需要從哪些方面進一步著手努力,以更好凝聚僑心僑力?

張春旺:涉僑部門應該加強調研,充分了解海外華僑華人回國來華創業的需求,優化國內營商環境,為他們回國(來華)發展提供更多選擇。要加強涉僑立法工作,推進現有涉僑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在全社會營造知僑、愛僑、護僑的氛圍,更好凝聚僑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僑鄉文化的建設和保護。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的講話不僅對海外僑胞對國家(家鄉)建設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保護建設僑鄉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僑鄉是海外僑胞維繫與祖(籍)國關係的情感紐帶,是他們根和魂的所在,加強僑鄉文化的建設和保護更有利於增進華僑華人與家鄉的感情。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華僑華人研究和僑務理論研究專家張春旺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中新社記者:規劃建議全文中還指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其中指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等。您如何看待目前海外僑胞對中國開放發展的參與度?其中在哪些方面尚存在改善的空間?

張春旺:現在,中國經濟已經與世界經濟緊密相聯。2019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中國已經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其中海外華僑華人的貢獻功不可沒。現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互利共贏發展新局面,同樣離不開華僑華人的參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華僑華人眾多,現在國內有的企業、機構開展海外投資、援助的項目,考慮華僑華人熟悉當地的優勢不夠,他們投資的項目和援助的項目沒有考慮與當地華僑華人的投資相銜接,今後應該加強統籌,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的作用。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月18日,在中國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比利時華僑華人在比南部最大城市列日歡慶新春。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攝

中新社記者:最後一個問題,為更好實現參與中國「十四五」時期建設發展,您認為海外僑胞自身需作出哪些努力?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張春旺:「十四五」規劃是我們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第一步。實現「十四五」規劃,需要海外華僑華人的參與,也為海外華僑華人的事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臺。我們特別歡迎海外華僑華人在嚴格遵守住在國法律和國際慣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事業發展回國(來華)投資、創新創業。建議他們要切實了解新發展理念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使自己的投資項目、事業選擇更加符合國內的發展需要,實現共贏發展。(完)

相關焦點

  • 在榕臺胞臺企關注「十四五」規劃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蔣雅琛  高質量發展、新發展格局、新型基礎設施、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在榕臺胞臺企近來都在關注「十四五」規劃這個重大議題。新的五年發展有哪些亮點?通過一場宣講,市委宣講團深入講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臺胞臺企了解「十四五」劃重點。
  • 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
    要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十四五』時期開好局、起好步。」信號三:再次同提「六穩」「六保」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 十九屆五中全會定調「十四五」規劃 提出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曾多次參與國家五年規劃編制工作,他向《中國新聞周刊》提到,「十四五」規劃作為進入新發展階段後的第一個規劃,既要突出為現代化建設鋪路的時代特徵,也要緊密結合當前的國內外形勢。
  • 十四五規劃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十四五和十三五規劃區別
    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五年計劃」,自「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總體上連貫至今。回顧五年規劃的歷史,能夠描繪出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探尋到中國經濟的內在規律。因此,要全面深刻理解「十四五」規劃建議,就有必要在歷史的維度中進行比較。
  • 政治局定調2021經濟工作,釋放八大信號,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
    要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十四五」時期開好局、起好步。信號三:再次同提「六穩」「六保」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 兩岸企業家熱議「十四五」合作新機遇
    「十四五」成為會議熱頻詞,兩岸企業家暢談規劃建議中釋放的利好信號。多位參會臺灣企業家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時期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將為廣大臺企臺胞帶來重大機遇和利好,希望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科技、醫療、基建、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 電商產業「十四五」規劃解讀
    因此,必須科學判斷中國經濟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從而正確確定中國經濟在「十四五」期間的增長目標與速度,而作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的電商產業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將比以往更加活躍。「十四五」期間,中國的電子商務模式將面臨革命性發展,綜合性電商與專業性、區域性電商的競爭並存,平臺型電商與直銷型電商交相輝映,線下服務體系將更加完善,線上線下壁壘逐漸消失,基於大數據的精準電商獨佔鰲頭,服務型製造領域將走進電商時代,現代服務業融入個性化電商服務,同時,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利用電商成為自由職業者。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嫦五歸來
  • 六大重點工作,釋放八大信號!政治局定調,中國經濟明年這麼幹
    一、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都提出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目標
  • 「十四五」規劃建議未提「計劃生育」,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
    2020年11月3日,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向界面新聞分析,《「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到的生育政策相關內容,屬於原則性、方向性的意見,具體的規劃內容,隨後各個部門和各級政府還會進一步明確。
  • 「十四五」規劃或將放開人口生育限制 二胎概念股有哪些?(附股)
    10月19日訊,除了近期市場已有預期的能源政策外,中信證券預計人口政策等產業政策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其認為可以關注「十四五」主題中市場認知相對不足的品種,包括人口政策相關的母嬰板塊子行業。  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秦培景表示, 「十四五」規劃或將放開人口生育限制,並配套鼓勵措施。
  • 專家最新建言:「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規劃如何銜接
    主播君的話青年人才如何成長、如何做好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職業教育又該如何完善……近日,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召開「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專家研討會,一起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五大信號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五大信號   摘要:就在
  • 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 集中解答中國發展熱點問題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李京澤)中國社會科學院27日在北京召開「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如何理解「十四五」規劃?怎樣看待中國發展?與會專家對此進行解讀與回應。解讀:創新何以居中國現代化建設核心地位?
  • 華西策略: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政策紅利
    從內部環境看,我國時處「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既要鞏固建黨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果,也要為建國一百年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的基礎,具有繼往開來的裡程碑意義。 「十四五」規劃是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未來3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
  • 【「十四五」規劃】南開大學啟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廣泛徵詢...
    左圖:掃碼填寫「十四五」規劃編制建言獻策調查問卷  右圖:掃碼查看南開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詳情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日前,南開大學正式啟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誠邀廣大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我為南開『十四五
  • 「十四五」規劃為青年發展開拓新賽道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再次吹響號角,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 海外網評:「十四五」規劃,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密碼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近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十四五」時期的重要性,並在多個方面進行規劃和部署。
  • 「『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召開
    11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國際合作局承辦的「『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出席會議並以「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題作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原副院長、社會政法學部主任李培林等作專題發言。
  • 繃緊調控這根弦、完善政策工具箱 房地產座談會釋放什麼信號?
    原標題:繃緊調控這根弦、完善政策工具箱,房地產座談會釋放什麼信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座談會上強調,堅定不移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謀劃好「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