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女子的肖像》影評:深刻烙印在心底的容貌

2020-12-11 亦齊電影

劇情簡介

《燃燒女子的肖像》是一部2019上映的法國愛情劇情電影,由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拉·哈內爾、諾米·梅蘭特、瓦萊麗亞·戈利諾主演,故事講述在18世紀的歐洲女畫家瑪莉安,需要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千金小姐艾洛伊茲出嫁前的肖像畫,讓她遠在米蘭的未婚夫能在婚禮前看見妻子的容貌。於是瑪莉安假扮女僕,在白天悄悄觀察小姐的神韻和一舉一動,夜裡才借著燭光把她繪於畫布之上,而隨著交付作品的期限即將到來,她們兩人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受限於時代的動人情感

還記得在金馬影展看完電影之後,因為被片中美到幾乎讓人窒息的畫面給震懾,又對兩人那不被社會認同的愛情感到遺憾,出場毫不猶豫就投了5星滿分。入選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的《燃燒女子的肖像》,不僅受到影展場刊的高分評價推薦,以女同志愛情為主題的故事也讓身兼編劇與導演的瑟琳·席安瑪拿下最佳劇本,更成為主競賽之外的坎城酷兒金棕櫚的女性導演,如此亮眼成績讓本身就非常優秀的電影增添更多風採。

《燃燒女子的肖像》好看嗎?

過去曾以《水仙花開》、《女孩幫》入選坎城影展的導演瑟琳·席安瑪,一直都很擅長處理女性同志類型的電影,這次《燃燒女子的肖像》則把劇情聚焦在18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一座小島上,兩位才華洋溢的畫家瑪莉安與伯爵千金艾洛伊茲的女性身上,透過著名畫家之女瑪莉安受到夫人委託來暗中為小姐作畫,卻因為兩人朝夕相處而導致兩人逐漸被對方吸引的過程,呈現角色的心境轉變,還有女性在當時受到限制的情慾與自由。

因為姐姐在家族聯姻的婚禮前夕,趁著身旁僕人不注意朝著懸崖一躍而下,艾洛伊茲不僅內心深受打擊,母親也因此把她看得更緊,不讓她踏出大宅一步。而瑪莉安的到來,雖然代表著艾洛伊茲即將步上姐姐被迫嫁給未曾謀面男人的後塵,但另一方面,為了讓抗拒婚姻和自身命運,拒絕任何畫家為她作畫的艾洛伊茲不會對瑪莉安起疑,她也因此難得獲得外出散步透氣的機會。

屬於女性的故事

《燃燒女子的肖像》的故事幾乎只在那座小島上,甚至全片大部分時間也只有三位女性角色出場,但讓人驚訝的是,導演瑟琳·席安瑪卻能以如此小的故事格局,極為細膩地描寫兩位女孩的關係,透過她們是如何躲藏在自己建立起來的小小世界裡,短暫地不顧外界社會道德規範和禮教的束縛,呈現全片關於18世紀當時被整個大環境給壓抑的女性自主權,這個能夠被相當深度琢磨、探討的主題。

觀眾第一次在《燃燒女子的肖像》中見到艾洛伊茲時,她就像姐姐一樣穿過瑪莉安直直往懸崖邊跑去,所幸她只不過是難掩心中久未外出的興奮,不禁讓人為她捏了把冷汗。但也正是如此,儘管她全身幾乎包得密不透風,只露出一雙眼睛與些許金髮,我們依然能從她迷人的神情中清楚感受到這位女孩內心洶湧的情緒。

女性所面臨的限制與束縛

艾洛伊茲是一位嚮往著愛情與自由,卻註定要為了家族著想而被嫁到另一個家庭的女孩;瑪莉安雖然表面作為看似擁有創作與行動自由的畫家,但也同樣受限於性別,必須以父親的名義發表作品,而有趣的是,《燃燒女子的肖像》這次建立在過去傳統社會對女性壓迫之上的繪畫工作,卻因此讓兩個對現實感到不滿的靈魂就這樣聚在一起,使得她們在朝夕相處之下發覺自己內心對彼此的依戀。

一句:"我在獨處時體驗了你所說的自由,但也感受到你的不存在。"實在太過於浪漫、讓人難以招架,《燃燒女子的肖像》不禁讓我想到蒂莫西·柴勒梅德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只不過這次從女性角度出發,以肖像畫為主題,描繪了一段讓人賞心悅目的唯美禁忌之戀,這種從無到有,在多次眼神交換與試探後確定彼此的心意,在當時性別意識與對同性的情感受到束縛的時代才更加顯得無比可貴。

《燃燒女子的肖像》的特別之處

我喜歡《燃燒女子的肖像》透過鏡頭和畫面所帶出來的獨特氛圍,不像許多畫作和電影裡的女性時常作為一個"被觀賞"或"誘惑著"觀眾的存在,導演瑟琳·席安瑪從一位女畫家(女導演)的視角來講述這整個故事,讓兩位角色比起欣賞對方外在容貌,反倒更加強調她們之間的情感流動與內在魅力的展現,尤其在有著裸露鏡頭,卻一點都不色情的床戲裡更為明顯。

瑪莉安的每一次肖像畫都代表著她對艾洛伊茲情感的改變,從最初在偷偷觀察後為艾洛伊茲塑造出符合男性期待的形象,到繪製第二幅時,瑪莉安說:"當你害羞的時候會咬嘴唇,當你生氣的時候就不會眨眼睛。"而艾洛伊茲則響應:"當你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會摸自己的額頭,當你覺得難堪時會用嘴巴喘氣,當你凝視著我的同時,我也在凝視著你。"此時,不僅畫中的艾洛伊茲變成帶有堅定且充滿自信的眼神,兩人之間互相觀察與主客的變化也完全在這場戲中體現。

《燃燒女子的肖像》的代表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畫像等繪畫作品跟現代相片的差異,就是畫像除了有著繪畫者本身的個人風格之後,還藏有她對一個人的主觀印象與看法。因此《燃燒女子的肖像》利用畫像裡的人物形象細膩描寫她們從初識、愛意萌芽到確認彼此的關係,讓瑪莉安把她眼中艾洛伊茲繪在畫布上的同時,也以此呈現女性在社會束縛中難以見到的耀眼光芒,為整部片帶來相當豐富的層次和情感。

但即便如此,《燃燒女子的肖像》還是以與世隔絕的孤島、周遭洶湧的海洋、陡峭的懸崖象徵兩人內心的孤獨與整個大環境的壓抑,透過室內燭光與燃燒柴火聲呈現她們只能在這隱蔽於外界眼光的小天地享受這短暫的幸福。她們渴望著愛情,渴望能獲得屬於自己的自由人生,但就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奧利佛在最後跟其他女孩訂了婚,《燃燒女子的肖像》這段讓人心神嚮往的愛情在當時封閉保守的社會終究還是難以實現。

我們是愛情裡的詩人或愛人?

《燃燒女子的肖像》以希臘神話中奧菲斯到地獄拯救妻子,卻在關鍵時刻回頭導致她永遠被困在地獄的悲劇故事貫穿整部電影。瑪莉安當時把奧菲斯的"忍不住回頭"解讀成他是作為一位"詩人"而不是"愛人",但在兩人即將離別之際,艾洛伊茲卻用一句:"轉向我。"為整個故事做了不同的詮釋與升華,把這個回頭倒置成源自於"愛人的呼喚",比起跟著丈夫離開地獄,她選擇讓兩人的身影能伴隨這次回頭而永遠留存彼此的心中,艾洛伊茲同樣也是如此。

就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奧利佛最後跟其他女孩訂了婚,《燃燒女子的肖像》片尾也透過韋瓦第《四季-夏》裡頭以狂風閃電呈現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來點出瑪莉安在確認對方多年來仍舊不變的情感之後,終究還是在當代保守環境中留下無限遺憾的心情,只能隔著目光所及卻十分遙遠的距離,透過自己雙眼把她激動落淚的面容給記錄下來,在腦海中完成最後一幅肖像畫。

影評結論

整體而言,《燃燒女子的肖像》可能不會是最好,但絕對是今年最美、最能讓人細細品味的一部作品。全片透過繪製肖像畫的主題,以觀察者、被觀察者角色的置換與並存,不僅呈現她們兩人關係變化與對彼此的情感流動,片中幾個標誌性的角色表情如慈愛的微笑、尖銳的眼神、裙擺正在燃燒的對望,到最後激動地流下眼淚,不正也代表一位女性在當時從不被重視、獲得解放到最終必須壓抑自己的過程?電影讓觀眾情緒在兩人從無到有的情感中不斷堆疊,並在最後把我們從美好瞬間拉回現實,留下來的後勁比想像中還強烈許多。

相關焦點

  • 個人意見|《燃燒女子的肖像》:當你凝望愛情的時候,愛情也在凝望你
    瑟琳·席安瑪執導的新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成為本屆法國申報的最佳國際影片,錯過參與角逐的機會。在2019年的坎城電影節中,該片與《寄生蟲》共同入圍主競賽單元,獲得最佳編劇和同志金棕櫚兩個獎項。《燃燒女子的肖像》由瑟琳·席安瑪自編自導,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一名希望繼承知名畫家父親衣缽的年輕女畫家瑪麗安,獨自乘船來到一座孤島上的城堡。
  • 從心理學解讀《燃燒女子的肖像》:多看效應引發並推動的情感風暴
    《燃燒女子的肖像》是由導演瑟琳·席安瑪2019年拍攝的一部女性同志電影,被很多人看成是年度最佳。拿下了去年坎城影展「最佳編劇」獎、同志金棕櫚獎及7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燃燒女子的肖像》電影海報豆瓣評分8.7分。
  • 《燃燒女子的肖像》這是一部關於愛和遺憾的電影
    比如剛剛看完的《燃燒女子的肖像》,目前豆瓣評分8.7分(9406人評分),雖然評分人數不多,但目前的評分結果不算低,我個人覺得這九千多個評分的觀眾,絕大部分應該是女性,理由很主觀,只是單純的覺得一個男的,應該很少能夠耐著性子看完一部片長2小時,情感細膩但沒有一個男演員的電影。如果有,那他一定足夠文藝,足夠資深。
  • 你是我心底的烙印
    風雨人生,誰是你心中的烙印?給你一生難以忘懷的時光……青春歲月中,總有一個人在你的心上,明媚了你的歲月,如陽光般灑落很輕,但很暖。歲月漫長,來日可期,遇到的人,經過的事,都是我們的跋山涉水,想要看到的風光。與你相處的時光裡,我想和你聽一首歌曲,無論你在哪裡?我只想在這匆匆的時光裡,與你聆聽一首委婉的歌曲。
  • 《悲慘世界》影評:複雜社會所造就的難解矛盾
    強而有力的警世之作坎城影展評審團獎,打敗獲得許多觀眾好評的《燃燒女子的肖像》代表法國角逐2020奧斯卡最佳國際視頻,並成功入圍五強名單之中的《悲慘世界》,儘管最後不敵韓國今年在獎季大放異彩的《寄生蟲》,但這不僅沒有影響故事聚焦在警方上街巡邏的過程,讓整部片都處於相當緊繃狀態的精彩程度,也因為奧斯卡提名所獲得的許多關注
  • 那火光——《燃燒》影評
    電影《燃燒》由李滄東執導,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該片2018年在坎城電影節問世,一出場便轟動了整個影視圈,爭議聲,辯論聲層出不窮。那麼該片到底有著什麼獨特之處呢?劇情目標成為作家的青年李鍾秀(後用「鍾秀」代替),平日裡靠兼職養活自己。
  • 這些單詞都和燃燒有關係,你知道嗎?
    例如單詞brass黃銅,bronze青銅,brand烙印,bread 麵包,breath呼吸,brave勇敢的。這些無法cover的單詞讓我們懷疑br的含義是不是有盲點。其實我們的懷疑態度是對的。因為輔音字母br其實還有第二個含義。輔音字母br的第二個含義就是和燃燒,熱有關。
  • 肖像描寫
  • 男友罹癌去世 臺灣女子將其肖像刺在背後(圖)
    中新網3月29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桃園市民20歲綽號「米米」的女子和邱姓男友相戀2年半,但去年底男友因生殖細胞癌過世,米米為了紀念男友,3月23日生日時,將他的肖像刺青在背部。後來米米想將男友的肖像刺在背後,到中壢區雕釩刺青請師傅何釩幫忙,何釩一聽也嚇一跳,認為米米還年輕,要她考慮清楚。但在米米堅持下,花了4個小時,刺上男友肖像、男友愛車及2人一起看的櫻花。米米說,男友相當寶貝汽車,去年3月,2人開著愛車到拉拉山恩愛農場賞櫻。她說,這是她這輩子第一次看到櫻花,還相約今年還要再去,沒想到已天人永隔。「他好像一直在我身邊。」
  • 教師節快到了,來天津「小麥龍」,給老師留一份最美肖像照
    求學多年,每位老師與你的故事都會印在腦海中,但時光流逝,老師們最美時光的容貌,終會在記憶中逐漸模糊,終會離你遠去。你說,手機會記下一切精彩瞬間;你說,美顏濾鏡會濾掉你和老師臉上一切的不完美,但我要說的是,這才是最不完美的——今天你過濾掉的一道道眼紋、皺紋,將變成記憶中的一片片殘缺。
  • 影評|東京女子與東京男子
    這是一篇影評,作者是我多年未聯繫的高中同桌。
  • 肖像權下真正的「肖像」是什麼
    原標題:肖像權下真正的「肖像」是什麼   近日有群眾舉報鶴崗市興安區有礦難發生並被瞞報。新華社記者問詢前往採訪,卻不料在拍攝鶴崗市一位副市長時被嗆了一頓:「你們下車了,我在車裡坐著呢,你拍照片啥意思?我有自己的肖像權,我怎麼沒有資格要求你刪照片,你有什麼資格隨便拍我?」
  • 尋夢環遊記影評 死亡不是真正的離別
    《尋夢環遊記》影評     如果你打開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沒看過皮克斯出的 電影《尋夢環遊記》,下了班一定記得到電影院看!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米格踏入亡靈世界的時候,萬壽菊鋪成的花瓣橋從亡靈世界一直延伸到現實世界,亡靈城市像海市蜃樓一樣漂浮在空中,美輪美奐。可能我們所憧憬的天堂就是這般模樣吧,充滿著未知,仿佛死去就是另外一種活著,在比人間更美更值得的地方活著。     墨西哥人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
  • 邊上學邊創業的陳祖傑 給青春留下深刻的烙印
    邊上學邊創業的陳祖傑 給青春留下深刻的烙印 2019-01-02 11:53:50   來源:安慶新聞網
  • 年度最受期待的臺灣新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臺灣/2020期待了辣麼就的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已經在臺灣省上映了一個星期了!即使最後沒能夠走到一起,可你的名字卻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一旦烙印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 《如何寫影評》︱四個步驟教你學會寫影評
    寫影評是有章可循的,按照一定的章法,我們每個人都能寫出好的影評。多數作者寫不出好的影評,主要表現為:找不到合適的分析角度;論據捉襟見肘,難以服人,觀點失當或者根本沒有觀點。對於有興趣的初學者來說,《如何寫影評》是一本難得的初級階段指南。本書平實質樸,循循善誘的文風會幫助你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影評。
  • 影像為媒 時代為卷 | 招商蛇口定格深圳40年時代肖像
    感謝有你那些關於時代、關於影像、關於美好記憶的每一個瞬間,變得更加雋永而深刻 新聞發布會×【時代肖像】深圳拍攝計劃啟幕捲起灣區影像藝術澎湃之潮城市、社會、人物,在時代的洪流中歷經變遷;影像藝術,也在歲月的更迭中歷經思考和沉澱,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 美還是真實的藝術——丟勒的《母親肖像》
    1514年,丟勒的母親瀕臨生命的終結,丟勒如有預見性地為她繪畫了一幅肖像。在這幅木炭畫裡,我們看見的是一個母親飽經風霜的桑榆晚景。渾圓鼓突的雙眼,尖長的鼻子,緊抿的嘴唇,突出的顴骨,滿臉的皺紋,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丟勒只以簡率、粗獷的線條就勾勒出母親的全貌,尤其是暴起的青筋和消瘦的臉龐使人心懷憐憫。整幅畫線條交待清楚,明暗對比強烈,刻畫細緻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