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日報最新消息,北京市高考評卷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首次不分文理數學卷每題都有滿分,語文已經出現滿分作文!
對於廣為關注的作文題,專家組給出的評價是「主題大小恰當,形式不拘一格」。以兩道大作文題為例,今年依然考查了議論文和記敘文,第一題側重理性思辨,第二題側重感性體驗。適合不同類型的考生,既完成了對考生學科關鍵能力的有效檢測,更讓考生以各種語文能力,表達自己對具體問題的獨特思考,對生活世界的人文關懷。
2020高考北京卷作文題——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
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當今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有一條信息,或引發了你的感悟,或影響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奮,或使你愧疚,或讓你學會辨別真偽……
請以「一條信息」為題,聯繫現實生活,展開聯想或想像,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據評卷專家介紹,今年高考作文已經出現滿分。有考生將每一顆星所組成的服務全人類的「天網」,與神州大地上每個迥異的個人共同譜寫宏大中國故事巧妙地聯繫起來一樣,這其中最優秀的作文,都體現了立意高、認識深的特點。這些作文結構合理,語言流暢、富於表現力,乃是本次考試中的佼佼者。
「作文因為佔分比重大,所以評閱很謹慎。」語文評價組專家組張彬福笑言,「我們很重視作文中的創新。目前已經出現的滿分作文,不僅具有很好語文能力,同時也兼具創新思維。」
山東高考一點通7月18日最新公布:目前山東也已經出現了滿分作文。
2020高考全國新高考Ⅰ卷(山東用)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人們居家隔離,取消出訪和聚會;娛樂、體育場所關閉;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學校開學有序推遲;公共服務場所設置安全「一米線」。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
城鄉社區幹部、志願者站崗值守,防疫消殺,送菜購藥,緩解燃眉之急;醫學專家實時在線,科學指導,增強抗疫信心;快遞員頂風冒雨,在城市鄉村奔波;司機夜以繼日,保障物資運輸;教師堅守崗位,網上傳道授業;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傳遞溫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山東用的新高考全國1卷語文作文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好寫,但真正寫好不容易。疫情是很多考生練習過的素材,但作文要求聚焦於「疫情中的聯繫和距離」這一關係之下,還是希望考生能有辯證的思考,能結合個人的觀察和體會來談。
山東作文閱卷首先是由專家確定樣卷,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作文評分準則,制定評閱的細則和標準,做好組員培訓。所謂樣卷就是較典型的試卷,有優秀作文,也有不符合題意的作文,有記敘文、議論文,也有抒情散文和實用文體,樣卷是每位閱作文的老師必須熟悉掌握的。
作文打分也是雙評,同時還有仲裁等環節,以保證每一份每一分都是合理的評判。作文的質檢非常嚴格甚至是更嚴格,質檢組會通過每日平均分曲線、標準差曲線、評分跨度閾值等指標全面監控每一位老師。
2020年高考語文考試落下帷幕,備受矚目的2020高考語文11道作文題,已全部揭開神秘的面紗,很多學生和家長紛紛討論作文的難度和題目的內容。今年的作文題,看起來簡單,其實難度大大提升。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語文學科,有很強的綜合性。它考的是積累,是語感,是閱讀速度,是鑑賞與綜合分析能力。這些,不是靠一兩天突擊而成的。
長期高品位的閱讀,才是提升語文能力的「法寶」。
部分高考作文題如下:
(上下滑動查看)
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全國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2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託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全國III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
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全國新高考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徵、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面孔」是全球熱播紀錄片裡充滿家國情懷的杜甫,是用中醫藥造福人類榮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是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是快遞小哥在寂靜街巷裡傳送溫暖的雙手……也是用各種方式共同形塑「中國面孔」的你和我。
走過2020年的春天,你對「中國面孔」又有什麼新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
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上海卷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江蘇卷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浙江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新高考時代敦促我們重新思考語文的意義和寫作的意義。過去多年來流於範式的寫作將成為閱卷場重點打擊的對象,高考對考生能力的考查也將越來越嚴格。
除此之外,閱卷場上的技術變革超乎人們的想像,也將為考生帶來更加人性化的保障。
人工智慧讓高考閱卷進入 3.0 時代
從紙質化、平面化閱卷到網絡時代的電腦閱卷,我們曾經歷過一次巨大的飛躍。而如今,我們已進入高考閱卷 3.0時代,即機器將對主觀題,例如語文作文進行評閱。研究人員解釋了這套度量標尺是怎麼做成的:在閱卷過程中,機器採用機器學習的方式訓練,訓練的數據來自專家評閱大概 500 到 1000 份試卷,機器在學習專家評閱模式以後生成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對大部分試卷形成有效處理和覆蓋。但是遇到特別與眾不同的試卷時,機器還是會挑出來交給人工處理。
機器評分的效果如何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語文作文機評與最終報導一致率達到 95%,英語作文機評與最終報導分一致率達到 92.31%,兩者均達到或略高於現場人工兩評的一致率,這說明機評具有很高的評分準確性。
機評還有一點比人工做得好,那就是篩錯。在 2017 年的高考閱卷中,北京考區一位考生在作文中大篇幅抄用了閱讀題中的材料,而北大附中的閱卷教師並沒有發現。最後,是機器在閱卷中篩選出了這份試卷。
閱卷場對考生靈氣與個性的保護
劉慈欣在小說《詩云》中提到,外星來的神一樣的文明發現自己無法寫出李白一樣的詩句,於是惱羞成怒,生成了所有可能的詩句——但是他並不能判斷哪首詩「更好」。這對於人工智慧來說,也是同樣的問題。
有專家認為,機器給閱卷確實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在評閱作文時,也存在一些隱患。機器不能評的,恰恰就是李白那樣大白話似的詩。比如像「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的詩。如果用機器來閱卷,李白這樣的詩是不是會被評為三類文?因此,專家提出要謹慎而積極地推進人工智慧閱卷。這樣的擔心是合理的,但換一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機器無法判斷,或許恰恰就能篩選出充滿靈氣的作文。而越是千篇一律的作文,得分將越低。
孔慶東教授提到,2017 年北京卷作文題中「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一題,凸顯出了考生一個共同的問題——缺乏想像力。考題要求考生描繪的是 2049 年的中國,結果不少考生寫道:那一天祖國道路寬闊,高樓大廈林立,我坐著高鐵去這去那兒。孔慶東教授說:「現在中國不就這個樣子,30 多年後祖國還這樣嗎?閱卷場看重考生的創造性與想像力,考生務必對此有所準備。」
再來回顧閱卷組長對於今年高分作文的要求及評價,我們發現,重要點仍是如此,這些對於2021/22屆考生很有啟發性!
語文評價組專家組張彬福笑言,我們很重視作文中的創新。目前已經出現的滿分作文,不僅具有很好語文能力,同時也兼具創新思維。
有考生將每一顆星所組成的服務全人類的「天網」,與神州大地上每個迥異的個人共同譜寫宏大中國故事巧妙地聯繫起來一樣,這其中最優秀的作文,都體現了立意高、認識深的特點。這些作文結構合理,語言流暢、富於表現力,乃是本次考試中的佼佼者。
不拘一格降人才
語文閱卷要保護有個性的語文人才。例如 2004 年高考北京卷有一道「微寫作」考題,要求考生寫一段抒情文字或詩歌,紀念自己的 18 歲,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採。
有考生寫了一篇《奠·18 歲》:「18 歲是一場苦難,太多的歡笑伴著淚水;18 歲是一次災難,靈感急迫地迸發,卻炸得我軀體皮開肉綻;我小心地將你度完,猶如葬花,將你掩埋,千萬別再來找我,從此你我都平安。」據說這段文字開始評分極低,層層上報,閱卷老師們都很謹慎,因為雖然文風悲觀,但文採出眾。最後孔慶東老師慧眼識才,為它評出高分。孔慶東老師認為:我們希望看到陽光少年,但有一些憂鬱的眼神,也不是壞事,這也是少年的一種。
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說道:「有 15% 的孩子從出娘胎開始,就喜歡語文,喜歡寫作,但是我們的教學如何把這 15% 的蘿蔔拔出來呢?」考試作文正是為了將這15% 的蘿蔔拔出來。那麼作文考場所排斥的,必然就是那些不具備自己個性、缺乏想像力的作文。因此,如何讓作文具備自己的個性,將成為2021高考備考的關鍵。
其實大家都知道,要想寫好作文,要想語文拿高分,廣泛閱讀必不可少,六個可以幫助你學好語文的好習慣供大家參考。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好課堂上用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娛樂化的淺層次閱讀是無效的。
一位語文名師曾經說過:
學語文不閱讀,再多的刷題和應試技巧也救不了你!沒時間閱讀怎麼辦?爭分奪秒,見縫插針。歐陽修善於利用「三上」的時間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鄭板橋讀書則利用「舟中、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
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一旦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不用家長督促,他們自動會抓緊一切時間閱讀。
不但要閱讀,還要有效閱讀。做讀書筆記是有效閱讀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閱讀批註。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於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
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
a.摘抄、摘錄;
b.做卡片;
c.提要鉤玄;
d.寫讀後感。
讀書要養成勤查詞典資料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辭典。
朗讀背誦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朗讀、背誦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通過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文句的優美、漢語音的韻律,都能被體會出來。背誦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複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牢記於心。
要學好語文,還要學會分享。現在網際網路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動和探討的平臺。
網際網路是雙刃劍,人家用來打遊戲、刷視頻,學霸卻可以用來讓自己的閱讀水平突飛猛進!
語文考試的大頭是寫作,也是今後孩子一生必備的生存技能。
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勤寫!
比如,堅持寫日記就是學好語文的最重要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日記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存知識。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寫得簡單,語言也不一定通暢,但堅持寫下去就會逐漸提高。
寫作和閱讀一樣,一旦形成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更是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出口。
今天,語文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拉分王」的今天,作為一個語文人,我非常擔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閱讀缺乏深入研究的命題者、缺乏整本書閱讀指導經驗的老師,加上一部分恨鐵不成鋼的家長,攜起手來,給孩子布置成堆的「必讀書」。
這些「必讀書」必定會衍生成堆機械的「必做題」。我們的孩子們,又會陷入新一輪的題海之中。
久之,閱讀,將成為他們新的夢魘。
急功近利,隱性殺手。閱讀這件事,真的需要慢慢來。不要指望讀了一本書,馬上掌握所有的閱讀策略;不要指望讀了一本書,馬上就提高成績;也不要指望通過一次寫作指導,就像作家那樣文採飛揚。
閱讀,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就像葡萄酒需要慢慢發酵一樣,教師、家長、學生,以享受閱讀的姿態沉入閱讀,簡單一點,好玩一點,放鬆一點。如此,閱讀者的每分每秒,都是豐厚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