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華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學生和外省學生的真正差異在哪裡?

2021-03-01 上清北

北京的孩子,考入清華北大後和其他地方的學生相比,有沒有水平上的差異?

一篇前兩年前發表在知乎上的文章對這個問題進行非常有針對性的回答,前段時間此文又火了起來。文章的作者畢業於清華,來自陝西。不少圈內的朋友讀完這篇文章,都說寫得比較真實,部分觀點可能存有爭議,但值得一讀,且令人深思。

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招辦老師讀完這篇文章和清北君分享了這樣的「讀後感」:

「這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教育的問題是什麼?應該是成長的自覺需要和人格的完善。但現在的教育異化為一種淘汰和篩選的工具,大學的層次、上什麼樣的專業成了社會分層的最重要依據,讓教育承載了過於沉重的負擔,而偏離了本質。我始終覺得,我們的社會和家長重視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出於被淘汰的恐慌。因此,重視程度高、投入大、資源多的地區和家長在競爭中勝出是必然的。」

上清北教育再次分享這篇文章,期待引發更多見仁見智的對話和爭鳴。


我想我有必要開宗明義地講一下,我只是陳述我這些年的見聞。我老家在農村,初中就讀於一家小縣城中學,高中來到省會城市,大學考到北京,大學期間還輔導過學生,我親身體驗到了中國各個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在教育資源上的差異。

至於社會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討論範圍之內。所以如果你覺得我描述的現象不公平,那也請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說的不公平遭遇的實際經歷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還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聲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贊同我的回答等同於維護這個制度,謝謝。

本文中提到的北京學生,特指就讀於清華北大的北京學生。

作為一個外地考生,我曾經一廂情願地以為,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額多,所以北京學生比起我們一定弱爆了,你們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來陝西我分分鐘考死你啊。呵呵,老子來清華了,你們就等著給我們墊底吧。

結果實際上,北京學生的表現整體上是比較優秀的,而且實際上名牌大學裡比較容易墊底的是小縣城學霸……


小縣城教育條件落後,學霸為了考入名牌大學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要多於京滬大城市學生,興趣愛好、視野就遜色了。

別的答案、評論裡有不少人質疑才藝的作用,並且玻璃心地認為我說大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展自己的才藝,所以素質更高更應該被錄取。才藝最重要的價值不是拿來比較考核,才藝最大的作用是豐富學生生活,讓人快樂起來。

我說小縣城學霸容易缺少發展個人才藝的機會,不是說他們素質低人一等,而是他們太容易把考第一當作自己唯一的愛好了,但是當他們到了強手如林的名牌大學,第一名離他們遠去之後,太難找到生活的樂趣所在了。

評論區裡有種觀點很有趣,意思是說「從落後地區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天賦上自有其過人之處,所以……」。這句話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來的實際觀察,對來自教育相對落後的地區考入名校的學生而言,這種想法帶來的負面作用遠大於正面作用。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傑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學時代神話將會延續,而是從獨立完成每一次作業、跟上每一堂課開始做起。

而他們的普通,並不是徹底的泯然眾人,而是在優秀環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確有許多人沒有完成從「英雄」到「凡人」的心態轉變而墮落。但只要堅持下來的人,最終取得的成就還是不錯的,但是在他們所比較的環境來看,他們取得的成績依然是「普通」的。

而北京學生的優勢在哪裡?

視野、才藝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我就不說了,只說學業。

北京在基礎教育上的優勢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時候難以想像的。

我曾經在北京一家教學機構長期輔導高中生參加物理競賽,也帶過多年的家教,北京優秀的中學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而且我發現,儘管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額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卻很少有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經驗來講,儘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遠高於外省,但是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老北京而言,清北還是那樣遙不可及。

我甚至可以講,清華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額,多數被那些早些年通過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後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認識的北京同學,大多數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職於北京的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學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後留在北京繼續發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學生家長這個群體相比外地學生家長這個群體,在教育程度上的優勢是不斷擴大的。

清華北大純理科專業的學生,有不少因為就業的壓力選擇當中學老師。

我當年在做物理競賽的時候,老師把很多題目講的繞,而我吃透這些題目後就非常簡潔直白的做了出來。我在給我的學生講的時候,學生就會覺得這題目原來這麼簡單直接。

其他的答案、評論裡反覆提到一個事實,就是北京高考題難度比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訓練的題目,難度絕對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較高的老師往往把難的東西講解的很簡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為自己學的東西很簡單。

學習好的學生不是刻意教出來的,但是往往是薰陶出來的。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父母、老師薰陶出成績好的學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學習最頂尖的學生是非常強的。而且近年來的趨勢是北京最優秀的學生選擇直接出國,而不是上清華北大。

最後,我對那些即將進入清華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別是小縣城的考生說:你們的確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們多出來的努力並沒有用在學習新知識上,只是重複性的訓練以求少犯錯誤而已,而你們將來的北京同學,有不少已經在大學的課程上走了很遠很遠了。

我的父親當年在陝西的一個農村讀書,而他的高中數學老師,是西北大學數學系的教授。

我父親這代人,在高考之後很快就嶄露頭角。

而我父親這代人在考學的時候,城鄉二元制是很森嚴的,農民是農民,幹部是幹部,許多來自農村的優秀的孩子,因為急於擺脫農民身份,加之信息閉塞,報考的志願往往嚴重低於他們的水平。很多本來學習非常優秀的學生,誤打誤撞成了小縣城的中小學教師。他們憑藉紮實的功底,創造了落後地區基礎教育的第二波奇蹟。我清楚地記得,我初中的時候一個中年化學老師,做初中數學競賽題,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輕的數學老師都要熟練。

但是這第二波奇蹟,也在逐漸離我們遠去。因為小縣城出現這樣優秀的老師會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學挖走,而且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紀。

以陝西為例,曾經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在各個城市、縣城是比較平均的。但是這些年,清華北大在陝西的招生名額日趨被幾所超級中學壟斷,而周邊的小縣城,年級第一能考個西安交大就謝天謝地了。

而那個小縣城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是以無數優秀的知識分子,被迫紮根在基層從事基礎教育為代價換來的。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恐怕再也不會發生了,所以奇蹟之後,再無奇蹟。

相關焦點

  • 外地清華學子的自白:北京學生和外省學生的差異
    到底是什麼,讓中國最牛的學生感到悲哀。或許,人也有著自身的宿命吧。小鎮做題家在985 FIVE的標題下,大批985學生自詡為廢物。歷經高考難關,拼殺了千萬人馬,他們脫穎而出。身為天之驕子,這批大學生卻沒有了前輩們的驕傲。在時代的波濤之下,他們感慨自身的脆弱。他們不是北京人,不是上海人。而是一幫小鎮"做題家"。
  • 北京「最奇葩」211大學,本地學生不想考,外地學生搶著要進
    北京「最奇葩」211大學,本地學生不想考,外地學生搶著要進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名牌大學有很多,光是985、211大學就有34所,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在別的省份,能擁有一所985大學,已經是很了不起了,有的省份連一所985大學都沒有,就像山西省和河南省
  • 北京「最奇葩」211大學,本地學生不想考,外地學生搶著要進
    ,而且給到本省的名額多,也利於學生以後的發展,學生如果分數一般,都是優先選擇省內大學,可是這所大學卻打破了傳統,那就是北京的這所211大學,本地學生一般不願意報考,外省學生是搶著報考,被稱最奇葩大學。,北京體育大學是國家體育總局直屬大學,是體育類院校中的王牌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並且奪得了奧運會的很多獎項,被體育生稱為學習的聖地,學校佔地面積75.5萬平方米,裡面各種訓練設施是應有盡有,在這裡學生能接受到最專業的教育和訓練,畢業生進入到社會都是深受認可。
  • 北京中小學不能開除學生 外地生借讀須建學籍
    本報訊(記者張靈)昨天,市教委頒布了新修訂的《北京市中小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制定於1990年的舊辦法同時廢止。新辦法擴大了義務教育階段允許借讀的學生範圍,明確規定,外地生在公辦校和民辦校就讀都應有學籍。此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為學生辦理退學,中小學在對違紀、違規學生處罰時不得再使用「開除」。
  • 北京的學生考北大清華為什麼有優勢?原因你一定想不到
    最近在看竇文濤主持的一個訪談節目,很多年以前的了,在談到高考時,也和嘉賓談起了為什麼北京的孩子那麼有優勢?我們的專家是這麼回答的。第一:北大清華之所以在北京招生學生更多,是因為要回饋北京人民。但北大清華是中央財政撥款的,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用的是全國納稅人的錢,不是北京人民的錢,理應在全國各地招生人數一樣,為什麼單單在北京招的學生多呢?
  • 哪怕能上清華北大,也不願意把孩子送進衡水中學?
    說實話,如果衡水中學真的能把每個學生都培養得考上清華北大,恐怕衡水中學的門檻非被家長們踢破了不可。至于衡水中學的學生與北京等城市學生的綜合素質問題,我建議大家看一看《一個清華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學生和外省學生的差異》這篇文章。
  • 清華北大等多所北京高校在北京擴招,外省招生名額縮減,紛紛炸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北京的教育和外省的教育出現了斷層,北京教育遠遠領先其他省份,導致北京越來越多的學生出國留學,自然也不會去參加高考了。大家都知道,北京一直都堅持自主命題,高考題目難度可以說是全國最簡單的。而且如果擁有北京戶口,清華北大等985、211學校還會降低門檻低分錄取。考的簡單,招生人數還多得不像話,簡直是令外省考生羨慕嫉妒恨。
  • 清華學生背景調查,驚醒中國家長:好教育就是拼爹
    數據顯示出, 隨著家庭收入水平的下降,進入頂級高校,諸如清華、北大的比例逐漸減低。 中國和美國一樣,金字塔頂尖家庭中孩子佔盡優勢! 富二代還不夠,還是學霸。超過70%清華學生來自省重點高中。
  • 700分不能上清華北大,四川、山東學生別委屈,北京學生太容易?
    700分不能上清華、北大,四川、山東、江蘇學生別委屈,北京學生太容易?隨著一年一度高考大戲的結束,出成績、報志願就成了大家關心關注的焦點。有沒有過本科線、自主招生線,有沒有可能衝擊北大、清華等名校,成了家長和老師心中的牽掛。然而,同一個分數並不一定能考入同一所學校,甚至在有的省份這個分數可以上「雙一流」學校,而在另一個城市這個分數連上個普通的本科院校都難。
  • 北京這所211,外地學生眼中的好大學,本地學生卻不願上
    北京這所211,外地學生眼中的好大學,本地學生卻不願上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好大學數量極多,也適合學生發展,在每年高考中,北京的大學都是比較受歡迎,不僅受當地學生歡迎,外地學生也是搶著報考,可是,這所大學是一個例外,作為211大學,本地學生卻不願報
  • 北京戶口學生就容易考清華北大嗎?聽聽北京學生是如何分析的
    北京戶口學生就容易考清華北大嗎?聽聽北京學生是如何分析的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這樣的話語,北京戶口的學生上清華北大就是小菜一碟,要遠比其他省份容易得多,事實真的就如人們所理解的那樣嗎?聽聽北京學生是如何分析自己考清華北大的現狀的吧。首先,在這裡要明白的就是,清華北大招生每年都有固定的名額給到每個地方,這就是說如果給到北京市100個名額,那麼北京市就只能是有100個人可以上清華北大,這個是固定的,並不是說成績達線了就可以直接上清華北大,相信看到這個現實你就不會說北京戶口的學生更容易考上清華北大了。
  • 當北大清華的學生只想找北大清華的學生
    但是我注意到,在中青報的這篇報導裡,一位接受採訪的人,強調:自己是一個從縣城考進清華,所以想找一個背景類似的。「我們都是從縣城考上清華的,背景底色是一樣的,更有話題,能聊得來。」也就是說,假如真正存在一位北大清華的同學,只想在北大清華的範疇內找對象,那麼支撐他或她這一信念的,不是優越感,更可能是心虛或焦慮。怎麼理解呢?01在婚戀當中,什麼條件叫好,什麼條件叫合適,本來是一件很「自由心證」(隨便借用一個法學術語)的事。同時,慕強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習慣。
  • 在外省通過會考的學生,來北京需要再考嗎?北京教育考試院這樣說
    繼2018年10月份北京市公布首批積分落戶人員名單,獲得北京積分落戶後,子女的入學和升學全部按照北京市戶籍對待。因此也帶進一批高考復讀生。那已經在外省通過了,來北京還需要再考嗎?為此木子聯繫了北京高招辦諮詢此問題,據工作人員告知,在外省市高中畢業,回北京參加高考的考生可辦理會考成績轉入,進行北京市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認證,即不用再次參加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
  • 「最憋屈」的211大學,本地學生看不上,外地學生卻搶著報考
    「最憋屈」的211大學,本地學生看不上,外地學生卻搶著報考現在各大省份的一本錄取基本結束,二本的錄取工作已經開始,現如今國內的大學還是很多的,很多大學也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有的大學影響力很大,有的大學知名度很高,還有的大學畢業就有鐵飯碗,考生們需要在形形色色的大學中選到自己最適合的。
  • 如果「全國一張卷」,北大清華會不會被一兩個省學生包了呢?
    如果「全國一張卷」,北大清華會不會被一兩個省學生包了呢?又到了每年的高考季,每到高考季的時候,有關高考的話題就層出不窮。其中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就是「全國一張卷,統一錄取」。有很多網友說,如果全國都考一張卷,然後按照成績排名在統一錄取的話,清華和北大會被他們的省來包攬。因為他們省的學生特別刻苦,教學水平高。但是往往這樣的言論出現,都會被其他比較理智的網友懟回去。
  • 清華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都去了哪裡?名校的學生果然不一樣
    清華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都去了哪裡?名校的學生果然不一樣大部分學生畢業都是到社會上找工作,可是,在畢業找工作的人群中卻很少發現清華北大畢業生的身影,難道他們不用找工作生存嗎?當得知他們畢業後的歸屬,名校果然是不一樣,不是普通人能比擬和想像的。
  • 為什麼大部分廣州學子,甚至廣東學子,很少報考外省的大學?
    為什麼大部分廣州學子甚至廣東學子很少報考外省的大學?廣東考生高考填志願,不僅會考慮學校、專業、城市,更重要的一點:儘量不出廣東讀大學。一方面是廣東經濟發展好,機會多,家長不願意子女去外地,而且北方的飲食氣候難以適應,畢竟在本地人眼中除了廣東就是北方。
  • 外省戶籍生能考上海大專嗎
    據不少數據顯示很多人會產生那麼一個疑問,外地生是否可以考上海大專?如何在上海就讀大專,上海大專對於外省市戶籍的學生而言,需要什麼條件,按照實際的看法是否可以直接考上大學?初中生如何才能直接考上海學校呢?
  • 外省回津考生的最佳轉學時間
    天津高考真正的優勢在於地方保護和獨立招生計劃形成的高錄取率,而不是一張卷子這麼簡單。其次,來天津考試,最容易被忽視但最有可能成為陷阱的,恰恰是那張獨立命題的卷子。若是論難度深度,天津卷並不如全國卷、江蘇卷那麼高深,但若是論稀奇刁鑽,天津卷絕對獨領風騷,加之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大量的文字邏輯陷阱,使得那一類刻苦但呆板的優等生很難馬上適應,初來乍到的外地考生的第一次考試都會在自己的基礎上出現一定幅度的成績滑坡,這就是所謂的水土不服。什麼時候來天津最好呢?
  • 北京娃400分上清華 外地要700分?誤會了 清華招生真相一看便知
    隨著高考成績塵埃落定,報志願又成了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這件事可真是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孩子一生!不知從何時開始,每年到高考報志願時,清華、北大這兩所頂級學府就會被推到風口浪尖。總有人會在這時站出來指責:北京考生400分就能上清華、北大!外地考生就是打醬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