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級驅逐艦
剛剛下水不久的新型萬噸驅逐艦, 給人最為直觀地感受就是一個「大」 字。這個字的背後含義深邃。所謂的「萬噸大驅」 究竟有多大?目前並無權威的官方說法。但按照外媒的臆測, 該艦將是有史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除航母外,最大噸位的主戰水面艦艇, 也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噸位的驅逐艦之一。
055級驅逐艦CG圖
055滿載排水量不但將052D遠遠地甩在身後, 而且超過美國的「提康德羅加」 級巡洋艦、韓國的KDX3「世宗大王」 級驅逐艦,日本的「愛宕」 級驅逐艦以及俄羅斯的「光榮」 級巡洋艦, 與DDG-1000「朱姆沃爾特」 級驅逐艦相差不大。當然, 噸位不是決定一艘戰艦優良與否的首要標準, 但噸位本身仍然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大噸位的艦體不僅可以安裝更多的艦載系統, 給艦員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間, 更意味著它的遠航適應性、抗波性非常強悍。這對於一支立志走向遠洋的海軍來講可謂意義重大。要知道, 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不是單一艦種、單一機種, 甚至是單一兵種能夠支撐起來的, 這實際上需要一個綜合的、合成的作戰能力。
美軍DDG-1000驅逐艦
按照海軍通行的量化標準, 就是綜合作戰半徑有多大,即情報通訊保障能到什麼樣的範圍, 各種兵力,包括航空兵力、水面艦艇兵力等能夠在什麼樣的範圍內執行合同作戰行動, 海軍術語稱其為綜合作戰半徑。 至於我們正在建設的遠洋海軍需要具備一種什麼樣的綜合作戰半徑才能滿足需求, 則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萬噸大驅」 的出現與之密切相關。
事實上, 在官方的正式通報中, 將 「萬噸大驅」 稱為 「中國海軍從遠洋存在到遠洋打擊戰略性跨越的重要一環」這是大有深意的。 我們現在的經濟是一個外向型經濟, 我們對海上的交通線、 對海外貿易的依賴程度非常高, 建設一支以航母編隊為核心的遠洋海軍, 其終極目的是為海外貿易提供有效的保護。然而, 中國航母編隊未來必然要面對遠洋作戰任務, 但配套水面艦艇噸位過小的短板卻不容忽視。護航艦艇噸位過小, 意味著遠洋自持能力、火力和選擇靈活性不足。對此,054系列護衛艦在「遼寧」 號航母編隊中的「無奈」 就很能說明問題,雖然該型艦種綜合性能均衡且造價經濟實惠, 但受限於艦種在設計之初就明確的作為一種原本的「 基地兵力」 的任務劃分,054系列護衛艦並不適合遠洋作戰。現有的航母戰鬥群在編制上也因此是「跛腳」 的。
遼寧號航母編隊
而"055"則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研製的。萬噸級的體量決定其遠洋自持性更好、火力更強大,將其編入航母編隊,把目前擔負這個任務的052D型飛彈驅逐艦作為次級護航艦艇搭配使用,騰出來的054系列護衛艦去擔負本來就該做的近海防衛任務,不僅會讓本來就很重的護衛任務有所緩解,還將使航母編隊力量得到大大的升級。
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
而且055最重要的的是後期升級的潛力,軍艦可以理解為一個裝載了各種裝備、設施、武器的大箱子, 只要箱子夠大、夠結實、整體設計優良, 電子裝備、武器裝備甚至是動力設施都可以在後續使用中進行升級, 更不用說是軟體系統了。 以美國最著名的 「宙斯盾「驅逐艦 「阿利·伯克」 級為例, 從1991年首艦「阿利· 伯克」 號下水算起至今已有近30年了, 「阿利·伯克」 級為了適應時代發展,不斷融合新興技術, 在原型艦的基礎上先後發展了 Flight I、Flight IA、Flight II、Flight II A、Flight 3等多種型號,在上層結構、防護能力、武器裝備、軟體系統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更新, 其最新型的Flight 3型相對原型艦可以說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以此比之, 大驅之「大」 不僅「大」 在當前,更是「 大」 在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