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六大銀行的動作不斷,除了一塊關閉貴金屬新開戶業務,更在12月14日同步發公告:從明年1月1日開始,定期不到期提前取的話,統一按活期結算,取消了靠檔計息,其實之前中小銀行已經先行整頓了一撥。看到不少網友留言,對這一塊完全還是不清楚的狀態,在之前的視頻裡我也推薦過大家存類似靠檔計息的產品,不過隨後網際網路智能存款和靠檔計息產品陸續被叫停,如果之前沒上車的,還是蠻可惜。
今天的文章內容比較簡單通俗,主要適合經常到銀行理財的客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1.取消靠檔計息有什麼影響?2.喜歡到銀行存定期的客戶,面對新變化怎麼存利息會更高?3.銀行定期存款未來的趨勢會怎麼樣?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取消靠檔計息有什麼影響?
對客戶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利息可能會變少。靠檔計息的意思是:比如你在銀行存了10萬元5年定期,年利率4%,那麼5年後可以拿2萬元利息。那麼,如果2年後就取呢?銀行可能給你按年息2%結算,你還可以拿4000元利息,雖然不多,但畢竟你沒存夠時間。這就是靠檔計息,白話說就是沒存到期也給利息,但是沒約定的高,存的越久利息越高。而現在取消靠檔計息後,存2年的利息就只能按0.35%(有的銀行比這個還低),差不多能拿700元,這中間的差距還是不小的。當然了,對於沒有存這種產品的客戶來說,實際上是沒影響的。
如果在政策出來之前,已經存了,現在沒到期的客戶怎麼算呢?
答案是,以支取日為標準。
也就是2021年1月1日前支取,靠檔計息。之後取,按活期。所以,如果有朋友當時是按照5年頂格存,但實際上隨時可能支取的客戶,建議在明年之前提前取,還可以拿點利息,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存相應的期限。
有人可能會說了,銀行這麼做不算違約嗎?當時說好的事情。
這就涉及到最終解釋權的問題,其實在去年央行就下發了監管文件,要求中小銀行整改靠檔計息的產品,這次6大行集體發聲,必然也是監管的要求,所以銀行完全可以拿存款合同:遇到監管政策調整時,銀行有權更改存款方式和利率來應付客戶。說這個的意思並非是要為銀行開脫,雖然從現實看,以存款當日為界限可能更人性化。但這種要求,加上最近金融領域出現的各種風險來看,監管層明顯已經意識到金融風險越來越大,不能留太多的緩衝時間,各種政策也是密集出臺。
所以,對我們老百姓來說,下一步錢怎麼存才安全,才能拿更多的收益才是重點。
定期怎麼存利息才更高?
靠檔計息的產品沒有了,那麼,有什麼類似的替代產品嗎?目前來看,最接近的產品是可轉讓存單。
其實,這相當於一種變相提前支取。比如你存了5年期限,2年之後如果找銀行取,只能按照活期來算。但是如果這個存單可轉讓,你就可以把他掛到銀行的交易平臺上,就像在閒魚上賣東西,只要有人願意買,你就可以脫手。
舉個例子來講,10萬元存了2年的存單,掛104000元,買家就付你104000,剩下的3年買家繼續持有,到期的利息和本金也回到買家手上,大概類似於買賣記帳式國債。目前不少銀行的理財產品和銀行存單都是支持這種轉讓的,這模式和靠檔計息非常類似,只不過交易的對手從銀行換成了另外一名客戶。這看起來是三方受益的事情,銀行可以長期使用資金,客戶利益不再受損。
但是,這種可轉讓市場同樣面臨著監管的風險。國家取消靠檔計息的目的就是降低資金成本,化解金融系統風險,可轉讓市場和靠檔計息在這方面的作用恰恰是類似的。不過既然現在有這樣的產品存在,抓住就是了,至於監管什麼時候來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除了可轉讓存單,很多中小銀行的存款同樣可以存,前段時間各銀行網點都貼上了存款保險的標籤,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50萬以內存款保險的制度,小銀行是允許倒閉了,但無論小銀行多麼小,他們50萬以內的存款比6大行的理財還是要安全幾萬倍。至於怎麼存,我在之前的文章都有寫過,感興趣的可以往前翻,現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好產品還有不少。
最後,聊一聊銀行存款的未來趨勢。
利率會越來越低,甚至是沒有利息。我們都知道金融是經濟的晴雨表,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貸款的人賺不到錢,哪裡來的錢給存款人利息呢?90年代我們國家坐高鐵前進,存款的利息10個點以上,2020年我們的GDP增速估計在2%左右。即便疫情結束,想回到10%的增速短期內也是不可能的。央行上個月發布的中國貨幣報告顯示,我們的M2還大量依賴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如果流動性進一步萎縮,商業銀行的利潤會進一步壓降,甚至對不少中小銀行來說,某些銀行存款就是賠本賺吆喝,加上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他們的日子很難過,這些因素也會壓著他們降息。
另外,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這是我們的一個重大戰略,但是數字人民幣是不計息的,這對依賴銀行定期的客戶來說,是個不怎麼好的消息。
最近還有一個消息,11月的CPI是負的,不少人聽到這個消息歡欣鼓舞,錢終於不「毛」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營銷號也亂炒作,但是還是有人敢說真話的,樓繼偉的一個講話說到了問題的真相,疫情之下,各國央行都在印鈔票,但是老百姓卻越來越買不起東西了。
為什麼?
因為錢沒到普通老百姓手上,富的人越來越富,窮的更窮了。富人拿到錢後會去多買白菜,多買豬肉嗎?不會,他們會去買樓,會去投資,會去搶買菜大媽的工作。所以,拿豬肉拿麵粉拿CPI衡量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沒有太大意義,我們手裡的這點錢即便抵禦了吃喝的通貨膨脹,但抵得過房子醫療教育養老成本的上升嗎?
這其中最吃虧的,就是只會做銀行定期的人,不但賺錢的時候最難,錢生錢的時候也拿最低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