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高級顧問、中國刊授大學創始人楊宗參觀我校「崢嶸歲月稠」校史圖文展
在建校25周年校慶之際,我校高級顧問、原刊授大學創始人楊宗及其夫人李麗瑜蒞臨我校參加校慶典禮,並於5月16日下午在校董事長宋興航的陪同下參觀了「崢嶸歲月稠」校史圖文展,並對圖書館進行了實地考察。楊宗先生及其夫人李麗瑜參觀校史圖文展 「崢嶸歲月稠」校史圖文展圖文並茂,分六個篇章:起步創業篇(1991—1993年)、廣開學路篇(1994—1999年)、創新發展篇(2000—2005年)、內涵發展篇(2006—2010年)、轉型跨越篇(2011—2014年)、展望未來篇(2015—2020年)講述了我校從1991年開始白手起家
-
中國著名大學校史之最---夜讀各校校史有感
老夫昨夜無聊,到中國所有著名大學的網站上看了一下大學的校史,發覺有一些收穫,這裡發表一下成果。 一、校史最值得驕傲的:北京大學「成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成立之初即為中國最高學府」、「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統轄全國所有學堂」、「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立大學」 不知道大家看了上段有什麼感覺,我感到北大成立的校史透露著一種「正統」和「官.本.位」。
-
濰坊學院校史館開館及校史、畫冊首發迎建校65華誕
一座校史館、一本校史和畫冊濃縮著學校65年風雨發展歷程,也匯聚起濰坊學院人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的強大精神力量。除前言、學校簡介和結語外,校史展主要包括印象濰院、親切關懷、繼往開來、創新發展、桃李芬芳、追求卓越六大部分,濃縮了學校65年的發展歷程。 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一行行文字,濃縮了學校65年的發展歷程。每一幅圖片都展現出濰坊學院師生和衷共濟的精神風貌;每一件文物都記錄下濰坊學院師生艱苦奮鬥的堅實足跡;每一行文字都詮釋著濰坊學院師生追求卓越的高遠志向。
-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吳潔瑾 2016-04-06 09:14 來源
-
新邵縣:吹響採集《中小學校校史》信息集結號
紅網時刻7月24日訊(通訊員 劉紀新)為繼承和發揚教育的優良傳統,7月23日上午,《新邵縣中小學校校史》信息採集啟動儀式在小塘鎮教育督管辦舉行,標誌著新邵縣吹響了採集《中小學校校史》信息集結號。歷史是過往,也是傳承,校史是學校發展軌跡的真實記載,編寫校史是為了回顧歷史,傳承精神,展望未來。
-
苗懷明:我們需要與學校名聲匹配的校史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雖然如今各類校史就數量來講已很不少——幾乎每所高校,不管是百年老校,還是新建的學校,都有一本印刷相當精美、字數也很不少的校史。《圖說浙大:浙江大學校史通識讀本》當下就校史編撰的現狀來看,校史的寫作更需要強調每所學校的治學傳統和人文精神,突出每所學校的學風和個性,不管這所學校是綜合性院校,是師範類院校,還是理工科院校。
-
關於校史研究的一點體會和認識
後來離開校史組後,出於專業興趣和對校史的感情,在從事其他研究工作時,還時不時想到校史研究,也常常關注新的成果和研究動態。下面我就談談對校史工作理論基礎的一點認識和思考。具體來說有兩點,一是「跟上」,二是「擴大」。核心就是怎樣把「文化自信」「接地氣」等思想跟校史研究工作結合起來。「跟上」就是更新理論基礎,但「跟上」的前提是「擴大」,即理論更新和視野拓展分不開。
-
僅有校史豈配稱名校
一、 校史是否悠久並不是萬能的通行證每一個高校一樣,希望有一個悠久的歷史來鍍金,都嫌自己短,不怕長。每個院校都希望自己有個百年校史,在榜上的志得意滿,未上榜的翹首以盼。百年的發展歷史為我們的高校打下堅實的基礎,給予了他們非常充足的底氣,但是大浪淘沙,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各個高校能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是僅僅百年校史都可以保證的。
-
上海海洋大學舉辦「回眸校史守初心,學習『四史』擔使命」國情校史...
上海海洋大學舉辦「回眸校史守初心,學習『四史』擔使命」國情校史知識競賽 2021-01-07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裡學「四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許天穎)一堂以「大學與大地」為主題的「四史」教育公開課日前在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開講,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董維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葛笑如聯合授課,通過生動詳實的校史史料與人物故事,在校史中串聯起「四史」,為在場師生鋪展開一幅大學與大地的歷史長卷
-
馬爾他大學校史簡介
學術簡介大學擁有十四個學院,多個學院和中心以及表演藝術學院。圖書館大樓佔地5,000至6,000平方米。整個主圖書館,分支機構和研究所的藏書量為一百萬冊。該圖書館訂閱了60,000份電子期刊,308種印刷期刊標題和一系列電子書。
-
百年校史大學的悲歡離合
一、百年校史不是萬用通行證悠久歷史是喜聞樂見的鍍金,只嫌短,不怕長。各大高校的滿百之心,向來急切。未得到的翹首以盼,在榜上的志得氣盈。百年校史為高校發展打下基礎,在底氣上給予加持,但大浪淘沙之下,能否保持實力竿頭日上,可不是百年名頭能作保證的。百年大學聽起來像是珍貴的稀有物種,但實際情況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
燕山大學校史陳列館開館
8月11日上午,在燕山大學「建校溯源百周年、獨立辦學一甲子」校慶日倒計時30天之際,燕山大學校史陳列館開館。燕山大學黨委書記趙險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玉國共同為校史陳列館揭牌>作為學校百年校慶獻禮工程的燕山大學校史陳列館位於東校區圖書館
-
郭建榮:北大校史園地的耕耘者
郭建榮作為北大校史園地的耕耘者與堅守者,累計整理校史資料上千萬字,為北大校史的修纂與保存作出了積極貢獻。郭建榮認為,學習更重要的在於自己,老師只能起引導作用。他引用了毛澤東主席的一句話來解釋——「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當時還是一名大學生的郭建榮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去聽各種各樣的講座。「不要以為這些和我們無關,就去無視一些東西。
-
清華大學校史編輯委員會2014年度會議召開
清華大學校史編輯委員會2014年度會議召開 清華新聞網1月28日電 (通訊員 王向田)1月27日上午,清華大學校史編輯委員會2014年度會議在校史館召開。校黨委副書記、校史編委會主任鄧衛,學校老領導方惠堅、賀美英、張思敬、黃聖倫、莊麗君、胡顯章、葉宏開、孫道祥等校史編委會委員和特邀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校史編委會副主任張再興主持。
-
【校史】曾益奮先生回僑中談校史
譬如,據校史資料記載,當時學校在政府支持下,於今天的美昌裡、桂馥裡一帶興修宿舍,解決僑生的居住難題。對於經濟拮据的僑生,也給予減免學費的優惠。曾先生的父親是著名的「振盛興批局」創辦人曾仰梅先生,因此對這段歷史他非常熟悉:「最初幾年,海外有僑批來,僑批局人員直接來到學校,直接進教室認學生」,「為防止冒領錯領,學生自報姓名後,還需左右兩三個同學幫忙佐證,僑批局人員才能算做確認其身份,交付僑批」,曾先生指著校史組拿出的1957年僑批收發登記薄進一步解釋道,「但交了批,也就交了錢,海外的錢數,少則十幾元,多則論千,實在太過招搖。」
-
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大學校史簡介
水產養殖系系電氣工程和信息技術系經濟學和商業經濟工程處海事處大眾傳播系科藝和恢復簡介和任務杜布羅夫尼克大學是克羅埃西亞最新的大學。它成立於2003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但也有數十年的現代高等教育。通過其計劃,組織和技術設備,杜布羅夫尼克大學可以躋身於非常現代化的教育機構之列。
-
南郵紅色校史主題班會助學「四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張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本學期,南京郵電大學在大一年級中廣泛開展紅色校史主題班會,其中有30多場班會申報現場觀摩。通過遊戲通關、創作沙畫、排演微話劇、擊鼓傳花等大學生喜愛的形式,把了解紅色校史作為學習「四史」的入口,培養大學生的歷史素養,以史為鑑,築牢理想信念。
-
中山大學校史陳列館開館,在這裡看百年中大歷史
南都訊 記者賀蓓 通訊員陳詩詩 王凱蕾 8月30日下午,中山大學校史陳列館在南校園格蘭堂舉行開館儀式。中山大學校史陳列館共分為「中山手創」「人民中大」「勇立潮頭」「奮進一流」四個部分。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生動呈現了中山大學近百年的歷史。據悉,陳列館後續將對全校師生、社會各界人士開放。
-
廣西師範大學原創校史話劇《楊東蓴》成功上演
圖為廣西師範大學原創校史話劇《楊東蓴》演出現場。葉君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10月15日電(謝婷婷)「山彎彎,形似雁,雁落獨秀夢久遠」,10月12日晚,當旋律優美的主題曲《雁山謠》響起,廣西師範大學原創校史話劇《楊東蓴》如約而至。 原創校史話劇《楊東蓴》既是廣西師範大學「校慶日」的保留節目,已連續三年上演,更是如今廣西師範大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個創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