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扁鵲、華佗、李時珍……這些古代醫書和上古名醫我們耳熟能詳,可是說起10月22日的世界傳統醫藥日,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國粹中醫,在今天的發展中遇到了瓶頸。
21日,本報記者探訪港城中醫圈了解到,現在大學課程偏重西醫,患者看病選擇西醫,甚至有年輕中醫師畢業5年還不能獨立開方。中醫處於傳承難、不重視、有誤解的困境中。
畢業5年多,還得聽師傅的
28歲的專科生肖海濤於2007年畢業於東北一所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專業,現在萊山區一家中醫診所裡工作,進一步學習中醫知識。
「幹中醫這個行業已有5年多時間,到現在我還沒有開方權。」肖海濤說,多數病症的大方向能把握,但具體什麼病,還很難確診。每當說起這事,肖海濤總會不好意思。
「上大學前,從沒接觸過中醫,學起來很吃力,學校安排的實踐機會又比較少。」肖海濤說,現在他回到煙臺跟著李師傅繼續學習,最令他苦惱的是,很難得到病人的認可。「在這一直幹著打雜的活,很少有患者願意找我看。」肖海濤說,有時師傅不在,病人見了他大多扭頭就走。
有時李師傅會考考肖海濤,每當這時,肖海濤總顯得有些膽怯,斷斷續續地口述方子,再跑過去看師傅是怎樣開方。出身中醫世家的李師傅,有40多年的行醫經驗,來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幾乎沒有歇口氣的工夫,即便師傅忙成這樣,也沒一人找肖海濤看病。
「心裡不是滋味吧?」李師傅開玩笑地說,他剛出道的時候,也是從打下手學起,經常一早晨來50多人看病,他打下手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就這麼鍛鍊出來了。「
醫學院21個專業,跟中醫相關的只有倆
打開煙臺某醫學院2012年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裡面有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藥學、護理學等21個本科專業,其中明顯跟中醫相關的只有中醫學和中醫學推拿針灸方向。
據煙臺某醫學院的一位老師介紹,中醫藥類大學會以中醫為主,醫學院類則是偏重西醫。不過,西醫專業裡也都有中醫課程。這位老師承認,現在很多醫院確實是需要學習西醫的醫生,但是作為學校不會完全迎合社會需求,還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主,他們學校今年新增的針對殘疾學生的推拿針灸本科就是中醫學方向,這在醫學類院校算是一個突破。
對於中醫發展的困境,煙臺市中醫院國醫堂主任中醫師蔡英齊也說,教育已經成為制約中醫發展的瓶頸之一,他上學那會兒中醫是必修課,現在很多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現在的教育為了學生就業,加大西醫課程的分量,中醫基本理論的教學沒有給以足夠的重視。蔡英齊說,有一些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連中醫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都答不出來。
市民認為中醫見效慢,醫生稱不一定
在採訪中很多市民認為,西醫治感冒見效比較快,但是這實際上是市民認識的誤區,對於多數感冒來說,中醫見效能快一些,並且副作用要小很多。
」吃了一服藥發完汗,第二天就感覺好了,用不用再開服藥鞏固一下?「一位患者詢問。21日上午,在東山幹休所附近的宏遠診所裡,中醫醫師劉士傑示意患者將胳膊搭在小枕頭上,開始為她號脈。沒一會劉士傑睜開眼睛說,不用吃藥了,這幾天注意,滿頭大汗不要立馬出去。患者說,中醫一服藥就好了,上次同樣的症狀,打了三天吊瓶呢。
劉士傑稱,中醫治病實際上是不慢的,只要辨症準確,治療得法,就能很快取得效果。疾病好得快還是慢,還跟病人的體質強弱有關係,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一般會好得慢一些,當然與醫生的技術也有關係。
看中醫衝著人去 中醫也要西醫配合
」看中醫衝人去看病,看西醫衝醫院去看病。「劉士傑告訴記者,這是多年來不變的規則。
劉士傑從事中醫臨床和教學40年,曾在解放軍第407醫院身兼多種職務。
」畢業後有不少同學都轉到門診或者婦科去了。「劉士傑回憶說,學中醫也要注重悟性,不然很難熬出頭,有很多有悟性的不等熬出頭就已經轉行了。
在劉士傑看來,中醫也要西醫配合。」不是中醫的水平不如西醫,而是現在的醫療環境容不得出一點點差錯,中醫也要做到『精準出擊'.「劉士傑說,來看病的人中,不少人拿著在其他醫院檢查過的化驗單。
劉士傑診斷的過程多是,先通過號脈確定身體不適的原因,隨後建議患者做相關的檢查並帶著檢查結果來複診,最終再對症下藥。」曾經有患者時常頭暈,幾服藥下去症狀不見好轉,建議他去做個磁共振,結果顯示是腦瘤。「劉士傑說,腦瘤很難通過號脈號出來。
中醫院改路線 多是中西醫結合
很多市民納悶為啥叫中醫院的醫院,裡面也有不少西醫科室呢?想找家純粹的中醫院為啥這麼難?
21日上午,蔡英齊稱,不光是煙臺市中醫院,全國各地的很多中醫院,大部分採取的都是中西醫結合的科室設置,如果是清一色的中醫,可能老百姓不認可。
蔡英齊說,中醫院小兒科以前全是中醫,但是很多煙臺市民一定要給孩子打吊瓶,認為好得快,」給他們用中醫或者土辦法,會擔心害怕好不了怎麼辦。比如咳嗽,一般吃糖漿就會好,但市民擔心耽誤了咋辦,這不是我們醫生能左右的。「 另外,隨著國家加大對珍稀藥用動植物的保護,對中醫藥的發展也有一定限制。蔡英齊稱,有一些中藥是從古代傳下來的,天然的藥效果好,像牛黃、麝香、冬蟲夏草等,這都是人工不能合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醫發展的瓶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