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中醫」號脈開方 醫院:傳統醫學領域尚屬首次

2020-12-22 搜狐網

  信報訊(記者王成旻 通訊員張梅珍)張秀珍女士去北京軍區總醫院看中醫,可給她看病的卻是一臺電腦。

  該醫院的大夫把一條布帶纏在張女士的手腕上,電腦不但測出她渾身無力、血小板減少等症狀,還給她開出了一張藥方。昨天下午,張女士告訴記者,經過檢查治療,她的身體已恢復了健康。

  給張女士看病的電腦叫「全自動脈象儀」,它是一種運用中醫手段給病人看病的職能電腦。「簡直就是把華佗裝進了電腦。」張女士興奮地說。

  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徐黎明告訴記者,纏在張女士手腕上的布帶上有三個傳感器,可把張女士手腕上的「寸脈」、「關脈」和「尺脈」反映出的人體信息傳送到電腦上;電腦根據人體脈搏的數據與資料庫進行對比,最後得出張女士的臨床症狀和體內的疾病;最後,電腦再根據資料庫內存儲的老中醫的藥方,給張女士開出了一服中藥。

  徐黎明說,脈象作為中醫傳統診斷方法,在臨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古至今,學者們對其進行過眾多的研究。但直到目前為止,中醫一般靠經驗辨別脈象指徵,憑感覺描述脈搏的表現,沒有從理論上形成一個客觀化、標準化的統一量化分析診斷方法。而「全自動脈象儀」以三部六病醫學為模本,集名老中醫眾家之長,使中醫脈象診斷客觀、規範、量化,避免了診脈過程中人為的感覺差異。

  前不久,徐黎明與課題組做過一次對比試驗。在封閉的一排診室中,5位著名的老中醫與脈象診療儀擺開「戰場」。當日掛號的68位患者分別接受了老中醫的診治後,科研人員運用脈象儀再對患者一一問診、把脈、開方。結果證實儀器所輸出的脈象、方藥、臨床表現與老中醫辨證施治吻合,診斷符合率為96.6%,總有效率為93.3%。

  「這在祖國傳統醫學領域尚屬首次。」徐黎明說,「全自動脈象儀」實現了臨床診療的一脈一方,一症一方、一病一方的全自動診療流程。「最重要的是它運行快、不知疲勞、攜帶方便,很適用於大專院校中醫教學,也可解決基層醫院中醫門診量大、患者病情複雜的治療需要。」

相關焦點

  • 煙臺中醫的窘況 專科生畢業5年還沒法獨立開方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扁鵲、華佗、李時珍……這些古代醫書和上古名醫我們耳熟能詳,可是說起10月22日的世界傳統醫藥日,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國粹中醫,在今天的發展中遇到了瓶頸。
  • 古人號脈就能判斷懷孕,為什麼現代卻要經過各種檢查?
    特殊時期去醫院不方便,那就在家試試吧。接連試了四五天,終於發現了兩條紅槓槓,笑笑「中獎」了!本打算現在家安養一段時間再去醫院檢查,可剛懷孕的笑笑卻發現見紅了,而且還時常肚子疼。沒辦法笑笑只得去醫院瞧瞧是怎麼回事,在醫院做了血常規、彩超、陰道等全面的檢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笑笑身體比較弱,需要在床上靜養安胎。一向樂觀的笑笑回到家後電話向我抱怨,沒想到懷個孕這麼麻煩,人家古代人就比咱們聰明,沒有這些檢測設備照樣能判斷出是否懷孕,還能根據孕婦的體質配製適應的安胎藥。
  • 現代科技與傳統醫學的完美結合,中醫經絡檢測斷症診病準確率達95...
    現代科技與傳統醫學的完美結合,中醫經絡檢測斷症診病準確率達95以上!,傳統的程序就是問問診、看看舌頭、摸摸肚子、號號脈,然後開出幾劑中藥,拿回家煎來喝。現在,在宜賓市第二中醫醫院治未病科,除了常規的中醫望聞問切外,還多了一項集高科技大成的經絡檢測方法。很多患者就是體會到了經絡檢測的好處,又帶著一家大小、親朋好友都來進行經絡檢測了。這套中醫經絡檢測有什麼用呢?中醫經絡檢測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快速檢測人體經絡臟腑氣血陰陽虛實的方法。臨床檢測結果與被測者的實際身體狀態的符合率可以達到95%以上。
  • 號脈,中醫的千年騙局?一個中醫人的良心解讀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診斷學》、《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國人,文君然。 昨天晚上,有讀者和我討論了一個問題。 這就是,中醫號脈,到底是不是擺擺樣子,充當騙人的幌子? 對這個話題,我想說點自己的看法。
  • 傳統醫學納入國際疾病分類 中醫正式進入世界衛生體系
    傳統醫學病證首次納入國際疾病分類  中醫正式進入世界衛生體系  臟腑系統疾病、外感病、八綱證、臟腑證等中醫病證名稱,成為國際疾病「通用語言」。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日前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章節。
  • 中醫究竟是怎麼號脈的?
    一提到中醫,我們不少人馬上會浮現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中醫給病人把脈的形象,三個指頭按在病人手上,凝神靜氣,然後就知道你身體有什麼病,你要注意什麼,再給你開個處方。真是太神奇了!中醫為什麼要用三個指頭而不是四個或五根指頭號脈呢?中醫究竟是怎麼號脈的?什麼時候號脈最好呢?《素問·脈要精微論》,就回答了這樣的問題。「脈要」就是切脈的要領,「精微」就是脈象的微妙變化。
  • 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 中國中醫科學院方面的消息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
  • 蘇州年內所有社區醫院都能代煎中藥
    到家門口的社區醫院看病,醫生開好方子,連抓藥、煎藥的麻煩也可以省去,到時候只要去社區醫院領取就可以了。蘇州從2013年試點的「虛擬中藥房」讓百姓看中醫、吃中藥變得方便許多。這項便民服務有望在今年年底覆蓋蘇州全市。
  • 遠志中醫首期「傳統醫學師承培訓班」招生簡章
    遠志中醫首期「傳統醫學師承培訓班」招生簡章為了幫助不具備醫學專業學歷的人員能夠參加醫師資格考試,完善中醫藥師承和傳承教育制度,根據國務院22號文件和衛生部52號令關於《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傳統醫學出師考核和確有專長考核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在晉城市衛計委的指導及各界中醫專家的支持下,晉城市中醫協會協同遠志中醫
  • 兩位「山東省名中醫」來金醫傳經送寶,培養基層中醫人才
    ,分享省級中醫診療理念與技術,實現傳統醫學繼承創新與中西醫協同優質發展。同時結合中醫臨床工作中的經驗和研究成果,診療和開方等實際案例,將中醫藥在臨床治療中發揮的優勢、特色療效與參會人員進行了分享和交流,授課內容豐富、觀點新穎,對提高醫務人員中醫診療的臨床應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 助力中醫產業現代化!德州聯合醫院與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籤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磊 通訊員 孫穎 夏夢為了給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系統、準確且覆蓋中醫醫療與預防保健各層面的技術服務,12月10日,德州聯合醫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就中醫健康數據融合標準與典型疾病診斷建模研究科研項目籤約。
  • 與其爭論西醫中醫,不如共同走出「囧樣」醫學困境
    1912年7月,以袁世凱為總統的北洋政府舉行教育會議,制定新的《壬子癸丑學制》,首次明確將中醫排除在正規教育系統之外。11月,當局又頒布《中華民國教育新法令》,醫學、藥學兩大學科各開設有數十門課程,中醫、中藥卻不在其中。雖然制定了法規,實際上,當時的醫學教育多是教會學校,缺乏現代醫學教育的基礎。1915年,曾有中醫界人士自行創辦中醫學校,並要求當局立案註冊。
  • 義大利大V體驗中醫號脈:科技賦能 助力「中藥+」走向新未來
    她表示,自己此前從未接觸過中醫,號脈的體驗讓她覺得很神奇也很特別,她今後將會關注中醫,希望嘗試通過中醫的方式調理身體。知嘛健康零號店推崇「用吃法決定活法」的新理念,將有機食品、本草元素融入人們日常飲食之中,通過將傳統中醫藥材作為原料加入食材中,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基於精準健康的體驗。知嘛健康零號店還將傳統中藥與西方食材相結合,吸引更多外國人關注中藥文化。
  • 患者可醫院開方藥店買藥
    患者可醫院開方藥店買藥  衛生部發布《處方管理辦法》:醫院不得限制處方外流,處方不得塗改  據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呂諾)衛生部12日發布的《處方管理辦法》要求醫院不得限制處方外流,意味著患者可持醫院處方,到價格相對便宜的藥店買藥。
  • 《中醫四大典籍》出版首發 首次合璧中醫經典
    《中醫四大典籍》出版首發 首次合璧中醫經典 2017-12-16》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曹洪欣和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傳統醫學中心主任武國忠主編的《中醫四大典籍》16日在京出版首發。
  • 成都老中醫迎戰「號脈驗孕」 第二輪測出孕婦
    最近,「號脈驗孕」挑戰在網上引起廣泛討論和關注,主動應戰的一位成都中醫呂即來率先進行了「號脈驗孕」測試——對媒體找來的5位志願者進行了診脈驗孕,第二輪才測試出懷孕者,即便如此,他還是表態說要繼續接受挑戰。   當天,媒體找來了5名志願者請呂即來進行診斷。這五位志願者中只有一位女士已經懷孕,另外還有3位育齡女性和一位男性。
  • 「紮根」南京的臺灣中醫師李哲宇:堅守對傳統中醫的信仰,做一名...
    也是在那時,他養成了一個延續至今的習慣:如果沒有桌子,他一律蹲在患者面前為其號脈。  對待傳統中醫:執著堅守信仰,  相信中醫能贏得患者認同  最近,南京市民程先生的右手臂一旦舉高就疼痛難忍,脫穿衣物都成了問題。為此,與李哲宇交往多年的他,頂著冬日的寒風專程前來拜訪這位年輕的中醫師。  診室內,李哲宇為程先生的雙手細細地號脈,並檢查了舌苔、眼瞼。
  • 中醫看病要看到人:看看片子是開不出藥方的!
    經常有病人在網上給老師發郵件,甚至把醫院的檢查片子也發過來,想請老師開方用藥。看看片子,開開藥方,對中醫而言是很草率的行為。網上有個學醫的,跟老師說,中醫不是最適合網絡會診嗎?老師反問他,何出此言?他說,中醫是經驗醫學,醫生只要經驗豐富,看看片子,還有檢查報告,不就都知道了嗎?
  • 平安好醫生推動網際網路診療新模式 中醫在線問診一人一方
    在最新一期的安徽衛視《健康大問診》中,平安好醫生中醫院長,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漆浩,為所有人揭秘了中醫線上問診的「新潮流」。 平安好醫生冠名的《健康大問診》,是一檔圍繞健康養生的知識節目,集結國內外優秀醫學專家,為廣大用戶提供專業且精準的健康養生乾貨。 鍾南山院士也對這次中醫在新冠病毒預防、治療、康復病程中的積極效果表示認可,中醫藥可以起到緩解病症、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 同濟醫院證實中醫針灸治療偏頭痛科學有效,入選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教授領銜全國7家醫院開展的《針灸用於無先兆發作性偏頭痛預防的RCT研究》入選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該研究證實,中醫針灸治療偏頭痛科學有效。傳統手針是一種古老的鎮痛技術,又稱針刺療法,是將針刺入特異性穴位後,採用手指捻轉、提插、按壓、彈刮針柄等多種傳統手法誘導,從而獲得「得氣」,發揮對疾病的治療作用。這項技術沿用至今,其療效經過了2000多年的臨床檢驗。然而,當傳統手針的臨床療效採用現代循證醫學檢驗時,卻難以獲得令人信服的臨床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