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社區視角 | 基於本體OScore的Inclusive Pool信用貸 嘗試打破...

2020-12-14 金色財經

(本文來自社區成員投稿)

最近馬老師在外灘金融論壇直言「當鋪思維嚴重,害了很多企業家」的言論引發了不少共鳴,這種「當鋪思維」其實就是以資產抵押為信用發放信貸,企業沒有固定資產抵押就無法獲得貸款,這也確實是當下傳統金融體系信用要素失衡的外在表現。

而一直以顛覆性自居的 DeFi,折騰了這麼多月,各家 DeFi 借貸項目的實現邏輯也都大同小異——基於資產超額抵押的借貸服務模式,遠遠沒有信用因素引入其中,DeFi 「當鋪思維」相比傳統金融體系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時正因如此,在 Compound、Aave 這些賽道老手面前,後起之秀們即便在 TVL 和 APY 上有較為出色的表現,一時也難以抵消老牌項目的先發認知優勢,所以 DeFi 「當鋪思維」的破局,或許也會是新發展的破局

Inclusive Pool,玩法全新的 DeFi 「信用貸」

最近在 Flash Pool 的 TVL 基本穩定在1.5億美元以上且 APY 收益與一眾同類借貸平臺毫不遜色的背景之下,Wing 倒是另闢途徑,嘗試打破 DeFi 項目中的「當鋪思維」——不再依賴純超額抵押的借貸模式,而是將信用因素尤其是一整套完善的信用機制引入傳統 DeFi 借貸項目,推出了基於本體 OScore 信用評估系統的 Inclusive Pool,試水無抵押的 DeFi 信用借貸。

Inclusive Pool 的信用設計是基於本體生態,選擇引入本體上的自我主權信用評估系統 OScore,也算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本體在身份、數據方面的深厚積澱,從公開信息來看機制設計也是相當完善。

OScore 本身是依託 ONTO 跨鏈數據錢包管理用戶名下基於不同協議的資產,然後通過本體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將對應數字資產持有者的鏈上數據及行為進行360度評估,進而生成每個人的 OScore 分,這一點就很像區塊鏈世界的「芝麻信用分」。

通過上圖這些最能代表用戶特性的鏈上資產狀況與行為數據等因素,每一名用戶的 OScore 分值就可以測算出來,Inclusive Pool 的信用要素風控機制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的:

Inclusive Pool 根據每名用戶的 OScore 分值,在借款層面對每名用戶認定資格認定與劃分,然後不同層級的用戶在利息、資金使用率等方面也就享受了不同的優惠。

相比之下,Aave 前不久也曾推出的「無抵押信用貸」,不過更像是套了個「無抵押殼子」,並沒有類似本體 OScore 這樣成體系的信用評分機制來支撐——在 Aave 的設計中,一個用戶如果沒有抵押資產但希望能夠申請貸款,必須要找到一個願意為其債務進行擔保的擔保方,並支付擔保費用和承擔擔保義務。

也即 A 用戶可以將自身的借貸信用授權給 B 用戶,從而 B 用戶可以申請到無抵押的貸款。但一旦 B 用戶違約,系統將會清算 A 用戶的抵押資產,且整個過程都採用了線上智能合約+線下法律合約的形式:

雙方之間的擔保條款將由法律智能合約平臺 OpenLaw 生成最終的法律合同,該合同將會得到當地法律機構的認可,一旦被擔保方違約,擔保方可以訴諸於法律,維護其經濟利益。

所以不管怎麼看,Aave 通過所謂「信用授權(Credit Delegation)」實現的無擔保貸款,都會更像傳統金融裡的擔保貸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抵押信用貸款。

甚至嚴格意義上對比的話,基於 OScore 去中心化信用體系的 Inclusive Pool,像是基於芝麻信用分高低而給每名用戶分別授信的借唄,依賴於每名用戶的個人信用;而 Aave 這種就完全是依附於「主卡」的「信用卡副卡」了——主卡將自己的信用額度授權給「副卡」,追根溯源,仍是有抵押借貸的模式,並未有效提高資金利用率。

Inclusive Pool 信用貸的「信用」設計

而 Inclusive Pool 這種相比激進的「個人信用直接影響借貸」的嘗試,無疑需要一個完整的事前多方維度評判、事後失信懲戒有力的完備「區塊鏈徵信體系」,參照芝麻信用分體系的諸多評判維度,可知這僅靠鏈上信息其實很難做到完善。

因此為了保證這套信用體制評判維度的準確和完善,Inclusive Pool 除了依靠鏈上的資產狀況和行為數據外,也覆蓋到了鏈外的信息查詢,並根據信息確認用戶類型:

- 個人是否實名認證 

- 是否為 OScore 違約用戶

- OScore 分值認證

這樣也算打通了鏈上鏈下數據,構造了更完整的個人信用畫像,在目前的 DeFi 信用借貸甚至區塊鏈項目中,對比起來暫時應該是思慮最為周全且實踐步伐走得最遠的一個。

其中 Inclusive Pool 這套信用借貸機制的懲戒設計處理也比較靈活,一旦用戶發生違約行為,前期會有一個1天的寬限期,寬限期內日利率為0.8%,如果寬限期內仍未履行約定義務,那麼基於實名認證的違約用戶就會被列入 OScore 具有隱私保護設計的違約名單。

在這個過程中,罰息每日0.1%,不計複利,只有當用戶返還違約金額和罰息後,一周後才可以從違約名單中消除,而違約名單本身也是3年後自動消除。這套「懲戒」和「黑名單」機制也最大程度提高了用戶的違約成本,倒有點像帶有隱私屬性的「鏈上失約人(老賴)名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 Inclusive Pool 借、貸、保各個池子中的分配比例為40%:30%:30,相比Flash Pool的45%:45%:10%,Insurance pool 的分配比例提升明顯。

這同樣不同於在 Aave 的保險設計——Aave 是唯一的保險資產,用於通過拍賣為所有其他資產投保,在 Inclusive Pool 中,各幣種都以自身為保險資產,互相風險隔離。雖然截至目前為止,運行已有一個多月、資金體量上億美元的 Flash Pool 一次也未出現過需要保險賠付的極端情況,但 Inclusive Pool 的穩妥設計使得用戶的資金安全保證也更進一分。

總之,區塊鏈圈子裡向來都是嗅覺敏銳的人最能抓住機遇,對於圈子裡一直觀望的無抵押信貸,在 Inclusive Pool 這種有意思的全新解決模式推出後,有哪些可以把握的玩法或機遇?

Inclusive Pool 的新玩法中有何機遇

像有了芝麻信用分做支撐而急速膨脹的支付寶信用場景一樣,最直接的,引入類似芝麻信用分這類的信用體系後,相比 Compound、Aave 這些還是傳統模式的 DeFi 項目,在 Inclusive Pool 中普通用戶一直看似無用的鏈上資產狀況和行為數據就能夠發揮信用槓桿的作用,憑藉個人分值的高低不同程度地降低抵押率,貸出資產的靈活性會增大。

也即同樣本金在 Inclusive Pool 中可抵押借貸的資產可能就會高於其他同類產品,大大提高了用戶的資金利用率,甚至在額度方面也可以打破 Compound 這類超額抵押的限制。

像我個人,如果自己的「鏈上芝麻信用分」足夠高,那我不僅可以抵押8個比特幣獲得8個比特幣的額度,甚至可以抵押8個比特幣獲得10個比特幣的額度,實現超額抵押,這樣就可以以自己的鏈上綜合信用為槓桿,打破「超額抵押」的限制。

這套信用機制的具體作用以下圖為例,單利率層面,信用高低導致的利率極差就高達0.02%/天,對於資金量需求中上的借貸用戶而言無疑極具吸引力。

而根據公開的設計細則,Inclusive Pool 目前設有借出池、貸入池、保證金池,其中借貸品種為 USDT/USDC/DAI,抵押品種為 USDT/USDC/DAI,保證金池接受 USDT/USDC/DAI。

也即 Inclusive Pool 目前的設計基本是圍繞三家主流穩定幣做信用借貸等服務,作為首個引入信用因素的 DeFi 借貸項目,在首先為行業試吃這第一口螃蟹時,相對而言低價格波動的穩定幣確實是最合適的選擇,並且穩定幣的借貸也是目前 Compond、Aave、Wing 這些平臺的主要借貸需求。

不過也可以預見,一旦 Inclusive Pool 正式開放,對我們普通參與者而言都意味著自己的鏈上數據的價值不在沉睡,後續隨著基於 OScore 的信用體系效用的驗證和完善,大概率會如同 Flash Pool 的發展軌跡一般:

藉由 Wing DAO 社區治理機制,通過「集中提案-投票執行」的節奏快速進行前期完善升級,其他諸如(ERC20)比特幣、以太坊這些主流數字資產乃至 UNI 這種創新資產都會逐步地被補充到 Inclusive Pool 生態之中,這樣的話作為用戶憑藉信用貸出資產的可選擇性就會相當高了。

這裡 Wing 先前推出的 Flash Pool 應該最有話語權,作為和 Compound 一般的傳統借貸模式的 DeFi 項目,Flash Pool 進展算得上突飛猛進,幾乎用一個月的時間走完了同類平臺數月甚至數年的路。

同樣一直在關注或使用 Wing 的朋友應該最清楚,短短一個月內,Wing 前後進行了7輪社區投票治理,具體內容涉及 UNI、SUSD 等創新幣種的火速上線和貸款利息手續費率等參數的調整。從這一點上來說,Wing 團隊的執行力還是槓槓的,社區集思廣益協作治理,迭代效率上比較保證。

當然,大家作為「DeFi 科學家」,耕作收益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不過根據之前 Wing 推出的 Flash Pool 的表現,早期撿漏的概率應該很高——Flash Pool 在以太坊外一眾其他公鏈 DeFi 借貸項目的對比中知名度雖不太高,但其中 SUSD、DAI 這類穩定幣,最近的(WING)APY 已經相對穩定地保持在10%上方。

在目前各借貸平臺穩定幣收益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能夠持續保持在10%以上的收益水平無疑還是頗具吸引力的。主流幣種之外,像 UNI 等創新幣種的上線節奏也很及時,(WING)APY 收益率最高時也有30%以上甚至更高,整體而言收益率在在一眾借貸平臺中也屬於頭部。

目前來看,Inclusive Pool 的信用機制設計,在已經或多或少有「信用貸」考量或嘗試的一眾 DeFi 項目中,確實走的步伐最激進,也算是 DeFi 打破「當鋪思維」的排頭兵,至於最終能不能做成類似「區塊鏈世界中的借唄」那般信用借貸的革命性產品,接下來可以好好觀察一番。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相關焦點

  • DeFi陷超額抵押困局, Inclusive Pool如何率先用「信用」謀變
    再添新玩法,信用借貸能否解決眼下困局?為了打破阻礙發展的藩籬,去中心化借貸正悄然進化。而例如基於本體(Ontology)公鏈的DeFi項目Wing推出的首個信用借貸產品「Inclusive Pool」,可真正意義上讓用戶可體驗到「不足額抵押」,實現「以九貸十」的信用借貸。 在Inclusive Pool中,其創新性地引入本體用戶自管理評分體系OScore。OScore是基於本體區塊鏈平臺數據形成的由用戶自我管理的評分體系。
  • 鎖倉超2億美金 Wing開啟第二階段Flash Pool Uniswap中文社區AMA
    Nick:Wing 基於本體開發,是首個融合信用要素的 DeFi 跨鏈平臺,基於本體去中心化身份與去中心化評分體系,Wing 構建的 DeFi 平臺,支持不同 DeFi 產品的跨鏈協同交互。Nick:Wing 是DeFi領域首個融入信用機制的借貸平臺,無私募、無預挖、無團隊預留,完全靠挖。
  • 媒體報導 | 本體創始人李俊參與圓桌討論:本體探索DeFi的新路在於...
    作為「馬拉松季拉力長跑首場9月 DeFi 篇」的線下啟動日,本次活動匯聚了項目方、技術極客、資深投資人、社區愛好者、投研機構、媒體等一線從業者,討論當下最熱 DeFi 領域,共同探討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發展之路。在本場活動的圓桌討論一:《DeFi 火爆,公鏈何去何從?》
  • 管理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基於本體詮釋學的視角
    三、對症之策:基於新易學本體詮釋學的剖析從追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病源到分析管理中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病變,我們發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對症之策需從「人」這一關鍵因素著手。人,既是病源,又是病體,更是解藥。
  • 中國的人類學本體論轉向及本體政治指向
    英戈爾德將自己對海德格爾「棲居」(dwelling)一詞的重新詮釋稱為「棲居視角」(Ingold,2003:157-171)。他和肯恩都使用生態心理學家吉布森(James Gibson)的核心概念「可供性/示能」(Gibson,1979:127)來描述概念圖式或傾向性等如何形成。這一可供性—棲居進路與基於圖式的結構—視角論形成兩種對立的本體論進路。
  • 聯通主義:「網際網路+教育」的本體論
    基於對該本體論的認識,「網際網路+教育」的創新實踐包括三條核心思路。其一為學習視角層面的聯通,即認知、概念、社會三類網絡的聯通與創新;其二為教學層面的聯通,即以資源共享、開放大學與混合式學習為代表的創新;其三為組織生態層面的聯通,即以自組織、社區化教育等新業態發展為代表的教育新生態。研究最後分析了聯通主義本體論的價值以及教育理論創新的方向。
  • ONTC本體金即將登錄WBF交易所
    本體金(Ontology Cash)是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結合了大數據、雲計算和AI技術,以商業信任機制為核心理念,以商家孵化機制為應用場景,以數權革新機制為運行方式的生態體系。本體金(Ontology Cash)圍繞「信用」這個商業核心痛點,來構建讓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理想。
  • 潘德榮:本體詮釋學與本體論詮釋學
    質言之,海德格爾的實事性詮釋學乃是基於此在的新本體論,而成中英的「本體」概念植根於中國的思維傳統,並將本體與方法兩者,視為一個具有關聯性及其可轉換性的互動互攝之整體。通過一種比較研究的方式,可以釐清這兩種詮釋學的內在特徵與區別,以及成中英本體詮釋學的理論貢獻。
  • 幣種學習資料——本體(ontology)
    生態應用本體信任網絡在分布式實體與數據信任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拓展的生態與應用,將信任的應用擴展到很多的維度,從實體認證到數據交換,從分布式流程到分布式社區,從分布式交易到分布式聲譽,結合底層的區塊鏈分布式帳本體系,聯合各類服務夥伴在不同地域、不同領域提供多樣化的信任服務,形成新一代的全球信任網絡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生態體系
  • 本體推出全方位生態加速器計劃 – Ontology Olympus Accelerator...
    新一代公有基礎鏈項目及分布式信任協作平臺——本體(Ontology)今日宣布推出本體Olympus加速器計劃(Ontology Olympus Accelerator, OOA) ,邀請各領域的技術、產品專家團隊開展分布式創業協作,基於本體新一代基礎公有鏈平臺,構建新的分布式商業應用,不斷擴展本體生態,共建一個開源、開放、協同的分布式信任生態。
  • 什麼是本體論?
    從廣義說,它指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這種本性需要通過認識論而得到認識,因而研究一切實在最終本性為本體論,研究如何認識則為認識論,這是以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稱。    從狹義說,則在廣義的本體論中又有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為宇宙論,後者為本體論,這是以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稱。
  • 本體創始人:Aristotle 2020 突破與前行
    自本體問世以來,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取「本體 Ontology」這個名字,我解釋說:「本體」這個名字在不同知識領域具備一些基礎性含義,它既是對特定領域之中實體概念及其相互之間關係的形式化表達;也是哲學意義上講的「本體論」,對世界本源的探究;同時還與信息科學中的數據、語義、知識圖譜等技術緊密相連,具有計算機科學上的意義。
  • 本體Ontology一周年:一場關於信任的砥礪前行
    本體生態拓展總監溫萌萌曾表示,技術積累是本體的核心,本體將全力通過前沿技術的研發邁向新的高度。社區為核 多維並進從本體Ontology立項起,其創始人李俊就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要把新一代分布式信任生態做大,不僅需要項目團隊的全力付出,更需要依靠社區的力量。放眼望去,區塊鏈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和生態發展壯大,核心在於社區。
  • 從「重寫」到「本體論」
    20世紀末的「重寫」思潮對傳統狩獵採集社會研究進行反思,這種不同的研究視角和近期人類學的「本體論轉向」使得狩獵採集社會研究重新煥發生機。儘管狩獵採集社會在地球上日漸減少,但人類學對狩獵採集社會的相關研究卻在近幾十年間恢復勃勃生機。這是因為人類學家發現,現代人可以從狩獵採集社會中獲得啟迪。
  • 本體論及其應用(上)
    本體論用於描述領域(domain)的結構,即概念化體系。概念化體系描述領域相關的知識,但不包括領域中所發生事件的具體狀態。換句話說,概念化體系不會變化,或者變化非常少。本體論就是針對這種概念化體系的規範——概念化體系通過使用特定的建模語言及特定的術語來進行規範。為了能夠處理本體以及能夠基於本體進行自動化操作,就需要形式化規範。
  • 本體視角的法律方法 l 法學中國
    質言之,人之模式設定有賴人之本體生存,故棄本體生存之人而尋訪人之模式,無異逆水行舟、緣木求魚,不可得也。本體者,事物之本原也。近世以來,崇尚實證之科學思潮遽行天下,人類之本體關懷,困頓於笛(卡爾)氏之主、客對立。兩難之間,世人常舍人文而取科學,乃至以科學替人文、以物質代精神(所謂「一份錢財、一份精神」是也)。
  • 本體和知識圖譜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隨著語義應用程式成為業界越來越熱門的話題,客戶經常來EK詢問有關本體和知識圖譜的問題。具體來說,他們想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本體和知識圖譜是一回事嗎?它們有何不同?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在這篇博客中,我將引導您了解本體和知識知識圖譜,講述它們之間的區別以及它們如何組織大量數據和信息。
  • 論亞里斯多德的本體思想
    這與其說是海德格爾的一種揭露形上學神學性質的現代派觀點,毋寧說是海德格爾以其敏銳的視角揭示了在古希臘哲學中潛行的生命底蘊。以此為契機,我們會發現在亞氏的表述中,潛行著的是一以貫之的生命主線。我們知道,本體論(Ontology)的詞根就是on, on 是希臘語系詞einai的中性現在分詞(即英語的to be→being)。
  • ...國際標準中的本體概念與定義及其協同議題國際學術研討會」
    她分析了國際標準和代表性文獻中22個關於本體的定義,總結出6種關於本體的概念關係,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統一本體概念體系的構想,並利用現有智慧城市本體標準進行了映射,論證了所構建的統一本體概念體系應用於智慧城市領域的可行性及其未來研究的空間。
  • 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
    「本體感覺」的位置較深,又稱為「深部感覺」,它是人們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感覺的重要部分,是一種自我身體操控能力。本體感覺系統幾乎與皮膚感覺系統一樣的龐大,它的感覺器官是一些藏在肌肉、肌腱、關節裡的本體感受器,此外,在本體感覺傳導的路徑中,還傳導皮膚的精細觸覺,比如辨別兩點距離和物體的細小文理粗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