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
本體覺是什麼?
「本體覺」是指人們的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的狀態下產生的感覺,比如,運動時、靜止時、閉眼的時候能夠感知身體各個部位的位置。「本體感覺」的位置較深,又稱為「深部感覺」,它是人們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感覺的重要部分,是一種自我身體操控能力。本體感覺系統幾乎與皮膚感覺系統一樣的龐大,它的感覺器官是一些藏在肌肉、肌腱、關節裡的本體感受器,此外,在本體感覺傳導的路徑中,還傳導皮膚的精細觸覺,比如辨別兩點距離和物體的細小文理粗細等等。
我們不用看臺階,也可以輕易上下樓梯,不用照鏡子,也能夠用手直接摸到眉毛和鼻子,開車的時候,我們不用低頭去看,可以隨時用腳去踩換油門和剎車,有蚊子接觸到身上任何一個位置,我們不用眼睛看,也可以較準確的判斷位置用手或者物品去拍打蚊子,這些,都是本體覺的作用。
本體覺是全身肌肉關節的感覺輸入,正常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張力的感覺輸入使人能夠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以及全身的靈活運動,本體覺的英文成為Body map,就是身體地圖、身體形象,好像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張我們自己身體的地圖,不用反覆看,重複看,大腦可以隨時掌握我們身體的任何部位。本體覺是一種高度複雜化的神經應變能力,也是大腦可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這是關節、肌肉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的自動自發的能力,在我們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本體感的成熟較慢,只有前庭平衡覺和觸覺發展正常了,本體覺才可能發展正常,如果前庭平衡覺、觸覺不良,本體覺便很難健全地發展了,從最簡單的吃飯、穿衣、寫字、騎車到難度較高的體操、舞蹈等體能動作的學習掌握都需要本體覺的功能。
本體覺的主要作用?
本體覺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1、辨識方位,例如方向感、空間感;
2、控制運動,主要是大肢體運動和小肌肉運動;
3、大腦中的「身體地圖」;
4、自信心和創造力,這是本體覺的延伸作用。
為什麼說本體覺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源呢?
人類身體的活動,大多是在不知不覺下進行的,每個人只有不用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才能靈活,心情才不會緊張、焦慮,也才能有足夠的自信心,那些本體覺發展良好的人,大腦功能才能發揮自如,觀察力敏銳、反應迅速,輸入輸出能力強、學習執行能力強,人生中重要的想像創造能力也才能隨之豐富地發展起來。
本體覺對神經組織的物理作用,幾乎是自動自發的,沒有捷徑、沒有學理,只有不斷地活動自己的身體才能使本體覺發展成熟。
那些從很小就不喜歡活動,動作緩慢且笨拙,經常容易跌倒、碰傷,坐、爬、站、走、跑跳都很晚才能學會的孩子,一定要關注其本體覺的發展情況,因為這些都是本體覺失調的表現,本體覺發展不佳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出現不運動、計劃能力差、學習接受新事物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反應遲鈍、自我驅策力差,做任何事情不積極等現象,輕者學習能力差,重者會產生自閉,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問題。
結束語
家長們,老師們,本體覺不成熟的孩子,收到的挫折一定會很多,如果我們沒有掌握好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各種問題,他們一定會經常遭受責備,自信心也會非常低落,從而對自己的形象定位會很差,一旦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樣的孩子各項能力都會受阻,更不要說學習能力了。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定要鍛鍊孩子自主動手能力,從最簡單的自己吃飯喝水、自己穿衣脫衣、自己整理物品,到後來的清洗自己的衣服、自己獨立完成作業、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們控制住自己的保護欲,放心大膽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挑戰,允許孩子犯錯試錯,從各種困難錯誤障礙中摸索學習,真正的實際的經驗經歷,才能讓孩子主動地生活學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