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

2020-12-13 無處不在的Js老師

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

本體覺是什麼?

「本體覺」是指人們的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的狀態下產生的感覺,比如,運動時、靜止時、閉眼的時候能夠感知身體各個部位的位置。「本體感覺」的位置較深,又稱為「深部感覺」,它是人們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感覺的重要部分,是一種自我身體操控能力。本體感覺系統幾乎與皮膚感覺系統一樣的龐大,它的感覺器官是一些藏在肌肉、肌腱、關節裡的本體感受器,此外,在本體感覺傳導的路徑中,還傳導皮膚的精細觸覺,比如辨別兩點距離和物體的細小文理粗細等等。

我們不用看臺階,也可以輕易上下樓梯,不用照鏡子,也能夠用手直接摸到眉毛和鼻子,開車的時候,我們不用低頭去看,可以隨時用腳去踩換油門和剎車,有蚊子接觸到身上任何一個位置,我們不用眼睛看,也可以較準確的判斷位置用手或者物品去拍打蚊子,這些,都是本體覺的作用。

本體覺是全身肌肉關節的感覺輸入,正常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張力的感覺輸入使人能夠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以及全身的靈活運動,本體覺的英文成為Body map,就是身體地圖、身體形象,好像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張我們自己身體的地圖,不用反覆看,重複看,大腦可以隨時掌握我們身體的任何部位。本體覺是一種高度複雜化的神經應變能力,也是大腦可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這是關節、肌肉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的自動自發的能力,在我們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本體感的成熟較慢,只有前庭平衡覺和觸覺發展正常了,本體覺才可能發展正常,如果前庭平衡覺、觸覺不良,本體覺便很難健全地發展了,從最簡單的吃飯、穿衣、寫字、騎車到難度較高的體操、舞蹈等體能動作的學習掌握都需要本體覺的功能。

本體覺的主要作用?

本體覺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1、辨識方位,例如方向感、空間感;

2、控制運動,主要是大肢體運動和小肌肉運動;

3、大腦中的「身體地圖」;

4、自信心和創造力,這是本體覺的延伸作用。

為什麼說本體覺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源呢?

人類身體的活動,大多是在不知不覺下進行的,每個人只有不用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才能靈活,心情才不會緊張、焦慮,也才能有足夠的自信心,那些本體覺發展良好的人,大腦功能才能發揮自如,觀察力敏銳、反應迅速,輸入輸出能力強、學習執行能力強,人生中重要的想像創造能力也才能隨之豐富地發展起來。

本體覺對神經組織的物理作用,幾乎是自動自發的,沒有捷徑、沒有學理,只有不斷地活動自己的身體才能使本體覺發展成熟。

那些從很小就不喜歡活動,動作緩慢且笨拙,經常容易跌倒、碰傷,坐、爬、站、走、跑跳都很晚才能學會的孩子,一定要關注其本體覺的發展情況,因為這些都是本體覺失調的表現,本體覺發展不佳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出現不運動、計劃能力差、學習接受新事物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反應遲鈍、自我驅策力差,做任何事情不積極等現象,輕者學習能力差,重者會產生自閉,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問題。

結束語

家長們,老師們,本體覺不成熟的孩子,收到的挫折一定會很多,如果我們沒有掌握好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各種問題,他們一定會經常遭受責備,自信心也會非常低落,從而對自己的形象定位會很差,一旦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樣的孩子各項能力都會受阻,更不要說學習能力了。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定要鍛鍊孩子自主動手能力,從最簡單的自己吃飯喝水、自己穿衣脫衣、自己整理物品,到後來的清洗自己的衣服、自己獨立完成作業、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們控制住自己的保護欲,放心大膽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挑戰,允許孩子犯錯試錯,從各種困難錯誤障礙中摸索學習,真正的實際的經驗經歷,才能讓孩子主動地生活學習。

——END——

相關焦點

  • 原來是因為本體覺
    』(又稱深感覺)是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通俗來講,就好比大腦中有一張身體地圖,可以協調出來自動自發的能力。孩子的手眼協調、雙側協調性以及身體所有感官的自然協調性發展都依賴於本體覺,對運動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切運動技能都建立在本體覺的基礎上。
  • 本體覺——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
    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 ·什麼是本體覺? 是指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是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產生的感覺。因位置較深,又稱深部感覺,是個體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感覺,能告訴我們自己身體的位置、力量、方向和各部位的動作,以及有助於統合觸覺與前庭覺的一種感覺訊息。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朋友們可要注意了,這些問題可能與孩子的本體覺發展障礙有關係,而不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的問題。與前庭覺和觸覺不同,本體覺是較不為人熟悉的感覺系統,但它在人的發展中常被譽為「智慧的象徵」。本體覺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身體空間位置的感覺,它也被稱為身體地圖或身體形象,是人體本身具有的固定感覺,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來的自動自發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用盯著身體看,大腦就可以隨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本體覺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身體空間位置的感覺,它也被稱為身體地圖或身體形象,是人體本身具有的固定感覺,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來的自動自發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用盯著身體看,大腦就可以隨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
  • 本體覺與學習能力
    其實這些問題與孩子的本體覺發育不良有關係,而不是學習態度問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再理性分析孩子的表現,千萬不能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籤。本體覺是指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等來自自己身體的一種感覺。
  • 最沒存在感的本體覺,對於孩子的注意力卻有著重要影響!
    前面我們學習了人體三大感覺系統的前庭覺、觸覺,本章我們將學習最後一個感覺系統----本體覺。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一天,一隻青蛙碰到一隻蜈蚣。這影響蜈蚣穿鞋的能力就是本體覺。本體覺概念本體感覺最早由 Shrington於1906年提出,是指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是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產生的感覺。
  • 最好的辦法,是從本體覺入手
    因為爬行除了能夠促進兒童的大腦雙側分化,刺激前庭覺的發展,而且能夠鍛鍊兒童的本體覺,這一點很重要。本體覺不是天生的,每個孩子出生後形成的初始觸覺系統會發展出更多的分支和網絡,然後下沉到皮膚深處,與長在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等處的本體覺接收器相結合,就會形成本體覺。
  • 孩子平衡感差、上課走神、不自信~原來是本體覺惹的禍!
    本體覺也叫做運動覺,是指人對自己身體的肌肉、關節、韌帶的活動及身體的位置、力量、方向及姿勢的感覺。本體覺又稱身體地圖不用看鏡子,我們可以正確摸到鼻子、眉毛;不用看階梯,我們可以靈活上下樓梯;騎自行車、遊泳、雙手雙腳及身體雙側協調,動作自如,這便是本體覺。
  •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可以參考這六條
    本體覺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整體感覺,可以幫助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肢體的空間位置,然後我們才可以通過這些感覺對身體進行操控。所以你也可以非常形象的理解為,它就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一幅「感覺地圖」,有了它,即使不能聽,不能看,我們也可以對全身有一個準確的掌握。現在您閉上眼睛去觸摸自己的耳朵,其實這就是本體覺在起作用。
  • 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附檢測方法
    上一章我們學習了本體覺的概念、結構和基本功能,本章我們將繼續學習本體覺,了解本體覺失調的表現。本體覺是後天形成的,它必須通過視、聽、嗅、味、膚等感覺系統交互運作才能產生的一種結果,再加上前庭覺的完整,才能保證本體覺系統的正常運作。
  • 可不光是本體覺失調!(附改善方法)
    本體覺失調我們都知道本體覺是我們身體的「地圖」,有了本體覺,我們才可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依然能夠輕而易舉的用手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那麼本體覺失調的孩子,他的動作計劃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孩子各種動作的模仿。運動計劃也稱運動企劃,是指個體在完成一些列動作前,中樞神經系統整合視、聽、觸、味、嗅、本體覺、前庭覺等基礎做出的運動設計,這個過程稱為動作計劃能力。
  • 本體覺訓練,從家庭小遊戲開始
    下面是在家可以做的本體覺訓練小遊戲,趕緊做起來咯。 枕頭大作戰 【遊戲玩法】 1、孩子把枕頭當炸藥包向對方扔過去,爸爸要快速躲閃。
  • 本體覺失調的表現與訓練方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所謂的本體覺就是指我們身體的肌、腱、關節等一些的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感受器官產生的感覺,就例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一樣。
  • 孩子自信不自信,取決於它—本體覺
    想要學習好,必須注意力集中去學習,影響注意力的是前庭覺;想要孩子玩得好,那孩子必須肢體非常協調靈活,擁有超級的自信心,才能和別人玩耍的時候融入進去,才會招大家的喜歡。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自信心?又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身體靈活性呢?答案就是本體覺。什麼是本體覺呢?本體覺對孩子的成長又有哪些影響呢?
  • 三大感覺統合:本體覺、觸覺、前庭覺(收藏文章)
    廣泛的來說,感覺統合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是指個體將自己身體和周遭環境的接觸,透過感覺系統,進而傳遞給腦部作出分析,從中獲得學習,再命令身體的運動系統作出反應。 所謂本體覺,劉姸廷治療師表示就是個體在閉眼的狀態下,能否靠自我身體的感覺去執行動作,像是當小孩趴在一部推車上,如果車子歪掉了,他是否能感覺到這樣的改變,並且移動身體做出調整。
  • 感覺統合的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之間的聯繫
    截止本章之前,感覺統合我們已經講了感覺統合六大感覺系統中的主要三大感覺系統:前庭覺、觸覺、本體覺的基礎理論和訓練方法,有興趣了解的翻看下之前的專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些主要感覺系統之間的關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結合之前學的各個系統的理論知識,根據它們的功能來推理,找到具體的原因,然後才能設計有效的訓練方法,針對性的訓練。總之,大家知道,前庭覺、觸覺、本體覺這三大主要感覺系統,再加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共同構成了人體的感知系統,然後再配合大腦、神經元的統合管理,就組成了人體的感覺統合整體。
  •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本體覺、觸覺、前庭覺【收藏】
    廣泛的來說,感覺統合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是指個體將自己身體和周遭環境的接觸,透過感覺系統,進而傳遞給腦部作出分析,從中獲得學習,再命令身體的運動系統作出反應。 所謂本體覺,劉姸廷治療師表示就是個體在閉眼的狀態下,能否靠自我身體的感覺去執行動作,像是當小孩趴在一部推車上,如果車子歪掉了,他是否能感覺到這樣的改變,並且移動身體做出調整。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家長別因草率誤解了孩子
    後來我才了解到,孩子玩得身上髒兮兮的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本體覺出現了問題。一、什麼是本體覺其實本體覺就是我們對自己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位,包括肌肉等感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能夠清晰地感應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但其實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一、什麼是「本體覺」百度百科對「本體覺」做出解釋: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指感受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等深部結構的本體感覺,即肌肉是處於收縮或舒張狀態;肌腱和韌帶是否被牽拉以及關節是處於屈曲還是伸直的狀態等的感覺。
  •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孩子笨手笨腳,其實是"本體覺失調"如果我直接用具體複雜的概念來解釋"本體覺",你可能會雲裡霧裡,但是我如果說,本體覺其實是我們生活時時刻刻都需要用到的,你可能會明白。比如:當我們上樓梯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用低頭盯著臺階,甚至可以邊和家人朋友聊天;當我們從口袋裡拿東西的時候,也不用低頭找口袋在哪裡;當我們吃飯的時候,也不用刻意去想筷子要拿高几公分……這些都是"本體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