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可以參考這六條

2020-12-19 老嶽講感統平臺

本體覺是指人體肌肉、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狀態,比如運動或靜止時產生的感覺。因為產生的位置比較深,所以又被稱為深感覺。實際上,它應該屬於強大觸覺的一部分。因為它原本就是胎兒出生後最初產生的觸覺系統發展出更多的分支和網絡而下沉時,與長在肌肉、肌腱、骨膜、韌帶、關節等處的感覺接收器相結合才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是觸覺下沉的產物。

本體覺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整體感覺,可以幫助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肢體的空間位置,然後我們才可以通過這些感覺對身體進行操控。所以你也可以非常形象的理解為,它就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一幅「感覺地圖」,有了它,即使不能聽,不能看,我們也可以對全身有一個準確的掌握。現在您閉上眼睛去觸摸自己的耳朵,其實這就是本體覺在起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一些孩子走路總是磕碰到桌子,寫字總是歪歪扭扭等。其實這都是本體覺失調所造成的。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本體覺失調的六大類常見表現,對照這些表現,家長和老師可以簡單判斷出孩子的本體覺發展水平,並在發現不足時及時通過訓練加以改善。

身體概念不良

身體概念,初見這個詞你可能會很陌生。它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講就是即使我們不用眼睛看,也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手腳放在哪個位置。身體概念較好的孩子 ,他們能很好地運用自己的肢體,做出對環境的適切性反應。

一旦身體概念功能出現障礙,孩子受到的首先衝擊與影響便是本體感覺相關的問題。因為孩子的本體功能發展都是依循著發展的三大黃金原則,即「從頭到腳、從近端到遠端、從腹部到背部」,所以身體概念的障礙,就暗示著孩子在小腿、手背等(靠近腳、身處遠端、背面)身體部位的本體感覺功能比較模糊、遲鈍。所以當孩子在主動動作或被動閃躲時,都會因為這些部位的功能不良,無法有效感受多元且精確的相關信息,因而產生被撞擊、被絆跌倒或其它種類的受傷或意外。如:不能很好的分辨出自己與物體以及周圍環境之間的位置。在繞障礙跑的過程中不能輕鬆地避開障礙物,明明看到了門框,卻還是會撞上。具體表現如下: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常常摔跤或絆倒,甚至撞到桌椅或人日常生活中會遇到這類情況:有的孩子在走路或者跑步過程中容易被自己絆倒;有時候明明是平坦的路,但不知怎地孩子就是無緣無故摔倒了;在家裡或者教室跑的過程中,總會碰到前面的桌椅或者其他人;身上總是少不了磕磕碰碰的傷口......大部分家長和老師會認為這是孩子身體出了問題,於是帶孩子去檢查,但往往檢查結果也不能準確說出孩子的病因。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病了,而是本體覺失調,導致大腦對自己身體「地圖」不熟悉,造成身體概念不佳的緣故。肌肉耐力不佳,很容易感到疲憊這類孩子易出現本體覺過度反應,我們常稱之為「過度」型的孩子。本體覺過度反應的孩子,常常不願意伸縮自己的肌肉,他們的身體意識很差。此外,他們的肌肉經常會出現僵硬緊繃的現象,無法協調。在缺少「內部覺察」的情況下,往往「看不見」自己的身體在做什麼。他們不願意做跳躍、單腳跳、跳步、彈跳、爬行、滾動等會帶來許多感覺刺激的活動。也可能不願意從事某些姿勢特殊的活動,比如模仿動物走路、攀爬單槓。因為主動的移動會讓他們感到焦慮,被動的移動也會讓他們感到焦慮。所以這類孩子能躺著就不會坐著,能坐著就不會站著。分不清楚怎樣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禮貌距離,常讓人有種被侵犯的感覺這種孩子總會喜歡與人衝撞的強烈刺激,所以他們渴望主動的移動,特別喜歡推東西、拉東西、讓自己像墜機一樣摔在地上。這類孩子還比較容易「撞到」別人或者是使勁地拍打桌子等,這些行為不是孩子故意為之,而是他們很渴望肌肉與關節等部位的被動感覺刺激。所以可能會引起別人對他產生誤會,讓別的小朋友選擇遠離他。如果不用眼睛看,可能會連一點點小事都做不好,比如:穿衣服、扣扣子在孩子缺少「內部覺察」的情況下,往往會「看不見」自己的身體在做什麼。再則,由於兒童本體功能發展都依循著發展的三大黃金原則,所以孩子的動作發展也是先有四肢的粗大動作,再有一些手部精細小肌肉的發展。這就可能造成,有時即使有視覺的輔助,可孩子穿衣服、扣扣子、穿襪子的速度依然很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家長抱怨:「你怎麼這麼笨!」「你太慢了!」「你怎麼還沒有穿好衣服!」等等。然而,家長的抱怨斥責並不能讓孩子很靈活,反而會更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一無是處,久而久之就會造就膽怯自卑的心理。沒有辦法靈巧地操作日常用品,文具用品,經常好心辦壞事這類孩子在學習上可能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寫字特別慢、總會找一些藉口逃避寫作業,做事拖拖拉拉的,甚至連簡單的削鉛筆都做不到。而且他們很難掌控東西,不懂得拿捏力度,經常不是不用力就是太用力(寫字時力度過輕或者過重)。另外還可能出現:開門時門把手總是打不開,經常把玩具弄壞。活像個意外專家,總是出現一些小意外比如在吃早飯的時候總是會碰倒碗筷或者打翻牛奶。總會自己提供給身體大量刺激回饋的動作本體感覺的模糊與不足,亦會造成孩子在進行活動時,為了獲得更多有關身體狀態的信息,而產生若干代償性的行為。例如過度踮腳的行為---藉此動作增加腳跟肌肉、肌腱的張力,使得在相關的關節與肌肉處瞬間增加大量的本體刺激,以提供更多更清楚的本體訊息。他們總是不停地尋求感覺刺激,會通過咬東西,踢東西、以及具有傷害性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動作計劃能力不佳

動作計劃是指孩子在面對一個沒有玩過的新遊戲時,可以藉由過去的經驗來組織、計劃,然後嘗試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來執行這個新遊戲中的動作。動作計劃能力不佳的孩子在組織與計劃一個有順序性的動作時常發生困難,因此對於新的活動無法順利執行。在動作模仿時往往搞錯先後順序而不自覺,因此需要更多的練習機會。

動作計劃不良的兒童,通常前庭神經及觸覺神經也會有發展不良的問題,因此他們對自己身體各部位的知覺及掌握也相對偏弱。具體有以下表現: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動作僵硬,不協調這類孩子主要是因為家長在帶養過程中保護包辦過多,孩子缺乏肌肉關節運動覺刺激,從而導致身體動作僵硬緩慢。對於不熟悉而且複雜的動作有學習操作上的困難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第一次騎腳踏車時,總是找不到方法,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技巧。學習了很久還是不能掌握的很好。每次學習新的內容時,都比別人要更加努力才能做好。動作常常慢一拍或者不記得動作當孩子在跟著音樂跳舞時,他的動作總是慢半拍,甚至會出現忘記動作的情景。其實這都是由於孩子對新的動作不能立刻做到反饋,並且當大腦在指揮肌肉、關節時,身體因缺乏經驗而導致動作拖拉的緣故。玩球時無法準確地接到球,或者容易被球打到運動企劃能力不佳的兒童,不能在球彈起的時候立刻做出有效的動作,往往會出現慢半拍的情況。甚至不能根據球拋過來的距離做出接球動作並精確地接到球。在過馬路時不能抓住正確的時間點通過馬路自主能力差沒有辦法由自己主動開始做事,需要其他人輔助才可以。比如說穿鞋子,繫鞋帶等。對於大人的決定經常抗拒不配合因為兒童的神經系統沒有辦法快速地適應改變,所以他總是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按著自己的方式進行。很難接受別人對他的建議,因此這類孩子比較固執,執拗。發音不清、口吃、大舌頭

這裡主要是說兒童舌頭力量以及口輪匝肌力量不足,造成兒童吐字發音不清晰。

學習能力差

本體覺整合失調導致的兒童學習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手眼協調性差手和眼睛如果不協調,那麼輸入的視覺信息通過手部動作的反應就會存在偏差,眼睛看見的和做出來的往往不一致。具體表現在:抄錯題,寫字顛倒。手耳協調性差與手眼不協調類似,手和耳朵不協調會導致兒童聽到的和寫出來的不一致。如:常記錯作業,在聽寫方面出現問題。身腦協調性差這類兒童身體往往不受大腦的控制,常常會無意識地做出動作,讓人摸不到頭腦。在上課時經常會扭來扭去,一刻也安靜不下來。出現非順序性反應

非順序性反應是個體要實現的特定目標超出了合理的範圍,並且發出目的性的動作也無法達到目標的不正常反應。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當兒童活動遇到阻力時,會收縮肌肉來進行反抗,這一舉措對促進本體覺輸入中樞神經系統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重力一般是兒童遇到的最大阻力,所以兒童會加強對頸肌的收縮,這就是一種順應性反應。若本體覺失調就會出現非順應性反應,如:抓物體時不能控制手部力量的大小。

大腦的信息傳送紊亂

本體覺想要發展的較為成熟,大腦和神經體系之間的信息傳送就必須準確且暢通無比,這是做出正確性反應的前提。而本體覺整合失調的兒童,大腦對信息的傳遞經常混亂不堪,所以不能對信息做出很好的歸納整合:這一現象在傳遞高度信息和速度信息時十分明顯,以至於大腦對外界環境的理解嚴重失常。具體表現如下:

不能很好的對高度進行把握常常出現由於頭部位置及重力方向發生變化時,中耳迷路感受器受到刺激,經延髓前庭核、前庭脊髓束傳到脊髓束,產生軀幹、四肢肌張力發生變化的反射,導致慌亂緊張的心理,並伴隨大喊大叫的現象。當身體處於一種高速運動的狀態時,常出現對稱性的緊張性頸部反射,導致全身僵硬錯誤的本體覺將會使兒童的動作行為嚴重失常,令兒童產生挫折感,失去信心,進而生成惱羞成怒的情緒,形成一個惡循環。對待這類兒童,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化身體信息反應,給大腦創造更多辨別和修正本體覺的機會。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體覺失調表現眾多,原因也不盡相同,以上列舉是一個大致分類,如果您想準確判斷孩子的本體覺以及觸覺、前庭覺等多個方面的能力發展水平,建議您通過專業的感統測評來進行。您也可以加入老嶽講感統家庭訓練指導班,獲得測評與訓練的全面指導!

-The End -

相關焦點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但其實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一、什麼是「本體覺」百度百科對「本體覺」做出解釋: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指感受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等深部結構的本體感覺,即肌肉是處於收縮或舒張狀態;肌腱和韌帶是否被牽拉以及關節是處於屈曲還是伸直的狀態等的感覺。
  • 孩子一出門就渾身髒兮兮的,不是不愛乾淨,可能是本體覺失調
    有的衣服甚至都讓孩子磨的有些破了,但是孩子們絲毫不在意,臉上還是掛著笑意。有的孩子跑得太快,摔了個狗啃泥,孩子站起來,拍拍塵土,追上夥伴。我和同事邊走邊聊,同事感慨說,孩子們很勇敢,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就是這也太不愛乾淨了,我的孩子出去一趟就渾身髒兮兮的。我回答道,孩子可能不是勇敢,不是不愛乾淨,很可能是因為本體覺失調。
  • 孩子一出門就渾身髒兮兮的,不是不愛乾淨,可能是本體覺失調
    有的衣服甚至都讓孩子磨得有些破了,但是孩子們絲毫不在意,臉上還是掛著笑意。有的孩子跑得太快,摔了個狗啃泥,孩子站起來,拍拍塵土,追上夥伴。我和同事邊走邊聊,同事感慨說,孩子們很勇敢,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就是這也太不愛乾淨了,我的孩子出去一趟就渾身髒兮兮的。我回答道,孩子可能不是勇敢,不是不愛乾淨,很可能是因為本體覺失調。一,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什麼是本體覺呢?
  • 家長必讀 | 孩子本體覺失調的表現及10個家庭訓練方法
    然而這些狀況並非孩子故意的,很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引起的,需要對他做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才能改善。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家庭中哪些遊戲可以改善本體覺失調?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而本體覺失調會讓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減弱。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良好的本體覺可以讓你知道手正搭在別人的肩上;可以讓你朝著想要的方向投物;可以讓你在摔倒時迅速調整身體姿勢;可以讓你平穩地走路、快跑、爬樓梯、提箱子、坐下、站立、伸展和躺下。以上這些都是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那麼如何訓練孩子的本體覺呢?球 類 運 動這些球類運動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身體協調以及靈活度。一般情況下,4歲的孩子要會單手拍球,隨著年齡的增大,羽毛球、桌球、籃球都可以讓孩子練起來。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良好的本體覺可以讓你知道手正搭在別人的肩上;可以讓你朝著想要的方向投物;可以讓你在摔倒時迅速調整身體姿勢;可以讓你平穩地走路、快跑、爬樓梯、提箱子、坐下、站立、伸展和躺下。以上這些都是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那麼如何訓練孩子的本體覺呢?球 類 運 動這些球類運動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身體協調以及靈活度。
  • 孩子容易變得髒兮兮,其實是「本體覺」失調了,孩子拒絕背鍋
    很多父母應該都會遇到同樣的無奈,穿的漂漂亮亮的孩子,一不注意就把自己弄髒了,這到底是要怪孩子粗心大意,還是要怪父母沒看緊呢?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小孩子髒兮兮的回到你面前的時候,是因為孩子老是亂跑,不愛乾淨嗎?其實這些可能都不是他們的本意,只是因為「本體覺」失調了,才導致他們老是挨磕磕碰碰,除了這些,「本體覺」失調對孩子還有許多其他影響。
  • 孩子每天把衣服弄得髒兮兮,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失調
    實際上,並不是苗苗不愛乾淨,是因為她的身體協調性較差,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本體覺」吧!
  •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家裡一買了新東西孩子就很容易碰壞,家長總是不免要大發脾氣,結果又要沉浸在"為啥我家孩子就這麼鬧"的不解和憤怒中。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和"本體覺失調"有關,而不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只會疏離親子關係,而不會起到真正作用。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了會怎麼樣?
  • 孩子邋裡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父母別因草率而冤枉他
    其實,如果孩子長久對整潔沒有太多概念,很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即自我本體感覺的失調,精細觸覺無法發揮作用,出現感知不到某些行動,大腦對此喪失感應。比如有的孩子走路經常摔跤,但摔跤後和其它孩子反應不同。他們沒有感覺到衣服沾到了地下的灰塵,更沒有感覺到疼痛。
  • 本體覺失調的表現與訓練方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所謂的本體覺就是指我們身體的肌、腱、關節等一些的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感受器官產生的感覺,就例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一樣。
  • 新穿的衣服出趟門就髒了,不一定是孩子不愛乾淨,可能本體覺失調
    這就是本體覺,也叫作深度感覺,它是在人們運動或靜止狀態,關於身體肌肉、腱肌,各個關節等運動器官產生的正確反應和內在感覺。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學步初期,家長訓練他走下最後一級臺階,大部分孩子都會停頓一下,腿部關節會不自覺用力,準備做下樓梯的動作,這就是本體覺。
  • 孩子邋裡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父母要注意不要錯怪孩子
    霖霖媽為此也是很頭疼,平時也不是沒有對孩子進行衛生這方面的教育,但是每次問孩子,不是說是沒注意,就是看到了但是反應慢就碰到了,經常一身髒兮兮的回家。平時她自己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也經常會這樣,沒注意看著就摔了。
  • 孩子學不會跳舞?可不光是本體覺失調!(附改善方法)
    本體覺失調我們都知道本體覺是我們身體的「地圖」,有了本體覺,我們才可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依然能夠輕而易舉的用手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可以在駕駛汽車時,一邊觀察前方路況,一邊控制離合和剎車,可以在打球時做出各種動作而不丟球。那麼本體覺失調的孩子,他的動作計劃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孩子各種動作的模仿。
  • 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附檢測方法
    擁有了本體覺,我們才能正確的感知我們身體各組織的位置、運動等信息,才能保證我們即使在眼睛看不到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動作 。那麼,當孩子本體覺失調時,有哪些具體表現呢?(3) 動作不協調本體覺系統失調的孩子因為孩子不能正確、及時的感知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等的運動狀態,因此孩子在各種運動時就容易表現為學習模仿能力差,運動能力差。有的孩子學習各種舞蹈、打球、跆拳道等各種動作,怎麼教的不會,即使會了也動作難看、走形,這就是明顯的本體覺失調。
  • 孩子常常玩得一身髒,並非不愛乾淨,可能是受「本體覺失調」影響
    實際上,真的是孩子不愛乾淨嗎?孩子常常玩得一身髒,並非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協調性比較差,可能是受"本體覺失調"影響,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夠造成的。"本體覺"是指當身體的肌肉和皮膚處於不同環境時產生的不同感覺,本體覺發達則代表著對自己身體的操控能力也比較強。那麼,本體覺比較弱的孩子會有什麼表現呢?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家長別因草率誤解了孩子
    很多人認為,我們天生下來就有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但實際上感知能力和本體覺概念完全不同,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感知能力其實會影響孩子的本體覺,但是並不能完全決定本體覺。並且,每個人的本體覺程度都和所受的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有些人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手指、腳趾。
  •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及時進行感統訓練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方法非常簡單。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與本體覺七大感官。 本體覺統合失調的兒童 肢體不協調,多數不會跳繩,跑步跳躍動作不協調,容易受挫,笨手笨腳,口吃。
  • 孩子總把自己弄一身髒,並非是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
    孩子總把自己弄一身髒,並非是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頑皮,當他們還處於比較小的年齡時,大部分孩子幾乎都還沒有比較強的自我意識,對於講衛生這個概念十分模糊不清。因此就會出現出門前一身光潔靚麗,回家後滿身汙跡斑駁的情況,是孩子本質上就不愛講衛生,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 孩子半天就變得邋裡邋遢,不是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在作怪
    經過了解,老師告訴寶媽並不是因為孩子被人欺負多了,而是因為在相處、玩耍的過程中,孩子比較容易摔倒、磕碰,經常會不留意周邊的環境,這才使得身上沾染了灰塵等。實際上,這是幼兒本體覺失調的重要信號:當你的孩子莫名其妙變得邋裡邋遢,多半是因為本體覺失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