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2021-01-15 王老師講感統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一邊是家長們恨鐵不成鋼的深深期望,而另一邊卻又是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或者更是手足無措。

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各方面協調能力差,動作緩慢,學習拖拖拉拉?

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朋友們可要注意了,這些問題可能與孩子的本體覺發展障礙有關係,而不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的問題。

與前庭覺和觸覺不同,本體覺是較不為人熟悉的感覺系統,但它在人的發展中常被譽為「智慧的象徵」。

本體覺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身體空間位置的感覺,它也被稱為身體地圖或身體形象,是人體本身具有的固定感覺,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來的自動自發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用盯著身體看,大腦就可以隨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

良好的本體覺可以讓你知道手正搭在別人的肩上;可以讓你朝著想要的方向投物;可以讓你在摔倒時迅速調整身體姿勢;可以讓你平穩地走路、快跑、爬樓梯、提箱子、坐下、站立、伸展和躺下。

1、常常摔跤或絆倒,甚至撞到桌椅或人;

2、肌肉耐力不佳,很容易感到疲憊;

3、分不清楚怎樣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禮貌距離,常讓人有種被侵犯的感覺;

4、如果不用眼睛看,可能會連一點點小事都做不好,比如穿衣服、扣扣子;

5、沒有辦法靈巧地操作日常用品,文具用品,經常好心辦壞事;

6、動作僵硬,不協調;

7、動作常常慢一拍或者不記得動作;

8、玩球時無法準確地接到球,或者容易被球打到;

9、手眼、手耳、協調性差;

10、不能很好的對高度進行把握;

11、當身體處於一種高速運動的狀態時,常出現對稱性的緊張性頸部反射,導致全身僵硬。

以上這些都是本體覺失調的表現。

那麼如何訓練孩子的本體覺呢?

球 類 運 動

這些球類運動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身體協調以及靈活度。

一般情況下,4歲的孩子要會單手拍球,隨著年齡的增大,羽毛球、桌球、籃球都可以讓孩子練起來。

手 部 精 細 動 作

根據孩子的年齡,可以讓孩子自己洗手、洗臉、握筆、拿筷子、繫鞋帶、扣紐扣。

這些動作都可以快速幫孩子建立良好的本體覺。

力 所 能 及 的 家 務

適當的家務活動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還能夠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增強孩子身體動作對大腦的刺激。

翻 跟 鬥

讓孩子進行翻跟頭遊戲,進行前滾翻和側滾翻,對孩子身體協調能力以及肢體柔韌性有非常大的幫助。

手 影 遊 戲

用手做成一些姿勢,通過燈光在牆上映照出有趣的圖案,吸引孩子模仿,可以大大提升大腦對手指的控制能力,這也是增強孩子的本體覺的好辦法。

臥 地 推 球

讓孩子趴在地上,距離牆面50-70公分,雙手將球水平推向牆壁,待球彈回後,手接住,再次推向牆壁,如此反覆,通過該遊戲不僅可以提升孩子手眼腦協調能力、對距離的判斷能力,還能夠刺激孩子前庭覺。

向 上 接 拋 球

向上拋球自己接住,要求拋球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拋出的球要高於頭頂,手臂不用高於頭頂,連續拋球20個左右不掉。

本體覺訓練並不在於單一訓練量達到多少個單位,而在於刺激訓練是否多元化,刺激是否到位。

希望大家也能留意生活中的細節,隨時隨地為孩子創造訓練機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本體覺,一點一滴地積累與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相關焦點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與前庭覺和觸覺不同,本體覺是較不為人熟悉的感覺系統,但它在人的發展中常被譽為「智慧的象徵」。良好的本體覺可以讓你知道手正搭在別人的肩上;可以讓你朝著想要的方向投物;可以讓你在摔倒時迅速調整身體姿勢;可以讓你平穩地走路、快跑、爬樓梯、提箱子、坐下、站立、伸展和躺下。
  • 本體覺失調的表現與訓練方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所謂的本體覺就是指我們身體的肌、腱、關節等一些的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感受器官產生的感覺,就例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一樣。
  • 家長必讀 | 孩子本體覺失調的表現及10個家庭訓練方法
    然而這些狀況並非孩子故意的,很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引起的,需要對他做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才能改善。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家庭中哪些遊戲可以改善本體覺失調?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學習方面的表現1.肌肉控制力較差孩子身體的活動幾乎都是靠肌肉伸縮來幫助完成,而本體覺失調會讓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減弱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但其實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一、什麼是「本體覺」百度百科對「本體覺」做出解釋: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指感受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等深部結構的本體感覺,即肌肉是處於收縮或舒張狀態;肌腱和韌帶是否被牽拉以及關節是處於屈曲還是伸直的狀態等的感覺。
  • 可不光是本體覺失調!(附改善方法)
    本體覺失調我們都知道本體覺是我們身體的「地圖」,有了本體覺,我們才可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依然能夠輕而易舉的用手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那麼本體覺失調的孩子,他的動作計劃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孩子各種動作的模仿。運動計劃也稱運動企劃,是指個體在完成一些列動作前,中樞神經系統整合視、聽、觸、味、嗅、本體覺、前庭覺等基礎做出的運動設計,這個過程稱為動作計劃能力。
  • 孩子前庭覺失調,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親測有效!
    一.什麼是前庭覺?我在前面發布了很多關於感統訓練的內容,那麼前庭覺是感統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多家長問我,希望提供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那麼今天就講一下,前庭覺失調的幾種行為症狀和遊戲活動方法!前庭覺可簡單理解為人類大腦的門檻,起到過濾信息的作用,掌控身體的平衡感,和空間感。前庭覺與兒童語言發展、動作規律息息相關。並對視知覺、聽知覺的發展產生影響,當身體受到外界刺激,前庭覺神經系統獲得信息,使身體做出反應。
  • 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附檢測方法
    上一章我們學習了本體覺的概念、結構和基本功能,本章我們將繼續學習本體覺,了解本體覺失調的表現。本體覺是後天形成的,它必須通過視、聽、嗅、味、膚等感覺系統交互運作才能產生的一種結果,再加上前庭覺的完整,才能保證本體覺系統的正常運作。
  •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可以參考這六條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一些孩子走路總是磕碰到桌子,寫字總是歪歪扭扭等。其實這都是本體覺失調所造成的。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本體覺失調的六大類常見表現,對照這些表現,家長和老師可以簡單判斷出孩子的本體覺發展水平,並在發現不足時及時通過訓練加以改善。
  • 孩子總是弄髒衣服,可能是本體覺失調,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招訓練
    像朋友家的孩子這樣比其它小朋友經得住磕磕碰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膽子大,他們也不是不愛乾淨,很有可能會是"本體覺失調"。何謂本體覺?我們可以試著做這樣一個動作:雙眼輕輕閉上,保持安靜,慢慢的呼吸,能否感覺到自己的手指尖?
  • 孩子邋裡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父母別因草率而冤枉他
    孩子本體覺失調會為他們帶來怎樣的影響1.動作緩慢,反應遲鈍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只會對孩子一些比較明顯的病症進行求醫治療,比如感冒,發燒,咳嗽等。但如果類似自閉,抑鬱,本體覺失調這種在明面上沒有太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的病症,一般家長很少會在意。
  •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和"本體覺失調"有關,而不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只會疏離親子關係,而不會起到真正作用。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了會怎麼樣?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孩子"本體覺失調"要怎麼引導。
  • 孩子每天把衣服弄得髒兮兮,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失調
    實際上,並不是苗苗不愛乾淨,是因為她的身體協調性較差,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本體覺」吧!
  • 孩子總是弄髒衣服,可能是本體覺失調,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招訓練
    本體覺非常重要,直到孩子長大以後要適應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到孩子日常的一旦孩子的本體覺失調,常常會呈現這樣的狀態:行為較笨拙、靈敏度不高、教導的站姿不標準、整個人缺乏自信、面對事情總是有挫敗感、沒有創造力。只有正確的認識了自己,才會增強自信心和創造力,這是需要家長普遍重視的大問題。
  • 孩子常常玩得一身髒,並非不愛乾淨,可能是受「本體覺失調」影響
    孩子常常玩得一身髒,並非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協調性比較差,可能是受"本體覺失調"影響,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夠造成的。"本體覺"是指當身體的肌肉和皮膚處於不同環境時產生的不同感覺,本體覺發達則代表著對自己身體的操控能力也比較強。那麼,本體覺比較弱的孩子會有什麼表現呢?
  • 孩子容易變得髒兮兮,其實是「本體覺」失調了,孩子拒絕背鍋
    「本體覺」失調就是說感覺傳遞的路沒有順暢,導致人體對於一些行為的感知沒有那麼靈敏,會出現行動跟不上思維,變得遲鈍的情況。小孩子髒兮兮的回到你面前的時候,是因為孩子老是亂跑,不愛乾淨嗎?其實這些可能都不是他們的本意,只是因為「本體覺」失調了,才導致他們老是挨磕磕碰碰,除了這些,「本體覺」失調對孩子還有許多其他影響。
  • 由孩子本體覺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可以用這4個方法訓練解決
    本章是本體覺的最後一章,主要介紹本體覺失調的訓練方法本體覺並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形成的,它必須通過人體的不斷訓練,結合視、聽、嗅、味、膚等其它感覺器官,不斷地反應,然後再結合現實環境的反饋,再修正,才最終實現對自身各部位的控制自如
  • 感統失調-本體覺功能失調常見現象及改善要訣
    小名:阿俊性別:男年齡:3周10診斷:感統失調康復前通過課後與家長的溝通中和課堂表現情況來看,阿駿主要表現為前庭反饋不足,本體感也反應不足。康復期根據阿駿的感統失調問題,針對性設置如下訓練內容:第一步,培養安坐能力:通過前期的肢體輔助幫助阿駿坐下來,讓阿駿維持數秒之後,再給阿駿玩具強化。
  • 本體覺與學習能力
    本體覺是指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等來自自己身體的一種感覺。肌肉的收縮特別是對反抗阻力的收縮,是促進本體感受信息輸入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方法。所以本體覺失調的孩子,就容易手腳笨拙,動作緩慢拖拉,消極,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脾氣暴躁,粗心大意。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家長別因草率誤解了孩子
    後來我才了解到,孩子玩得身上髒兮兮的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本體覺出現了問題。一、什麼是本體覺其實本體覺就是我們對自己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位,包括肌肉等感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能夠清晰地感應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 新穿的衣服出趟門就髒了,不一定是孩子不愛乾淨,可能本體覺失調
    實際上問題沒這麼客觀,不一定是孩子膽子大、不愛乾淨,很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0101什麼是本體覺?這就是本體覺,也叫作深度感覺,它是在人們運動或靜止狀態,關於身體肌肉、腱肌,各個關節等運動器官產生的正確反應和內在感覺。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學步初期,家長訓練他走下最後一級臺階,大部分孩子都會停頓一下,腿部關節會不自覺用力,準備做下樓梯的動作,這就是本體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