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覺失調的表現與訓練方法

2021-03-02 至善教子家長學堂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一邊是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深深期望,而另一邊卻又是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或者更是手足無措。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動作就特別慢?寫作業拖拖拉拉、邊寫邊玩,自覺性、自制力特別差?

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與孩子的本體感發展障礙有關係,而不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的問題,所以家長怎麼嚴厲的打罵孩子都是沒有用的。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

所謂的本體覺就是指我們身體的肌、腱、關節等一些的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感受器官產生的感覺,就例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一樣。簡單來說就是自我身體控制能力,而又因為這些感受器藏在肌、腱、關節等深部位置,所以本體覺又稱為深部感覺。


對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協調,手—耳協調,身—腦協調,動作靈活和靈巧等等都屬於本體覺能力範疇。如果大腦對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孩子寫什麼事當然要慢,寫字寫不好,容易出格;手—眼不協調的,看到的和寫出來的就會不同,常出現抄錯數、寫字顛倒等問題,家長要數落:怎麼照著抄還會出錯?手—耳不協調的,聽到的與寫出的不一致,聽寫就容易出問題;身—腦不協調的,大腦對身體控制不良,上課、寫作業時身體老轉來轉去,不安地亂動,小動作多等。另外,因為控制小肌肉和手—腦協調的腦神經與控制舌頭、嘴唇肌肉、呼吸和聲帶的神經是相同的,所以,本體感不足的孩子,大腦對舌頭、嘴唇、聲帶的控制不靈活,容易造成語言障礙,如語言發育遲緩,發音不清,大舌頭、口吃等。大小肌肉的不充分發展,將可能會出現不能很好地解紐扣、取物、抓物,不能根據對象物的性質、掌握用力的輕重,常常將東西弄碎、弄壞。本體覺失調可能會出現包括肌張力的過高或過低、協調能力的不足、身體形象認識的不到位等,所以說本體的失調直接影響到了動作品質的好與不好。而這對於我們常見的大運動、精細遊戲是不利的。如:體操、踢球、手指遊戲等,特別是在競賽的規則下。感受一下,看到別人很自如的踢球、跳繩、跑步,而自己卻完成的很艱難,或者說不能玩的比別人好,事事不如人的情況時,我們能舒心嗎?我們能對自己有信心嗎?


主要表現:動作協調能力差,笨手笨腳,容易受挫,容易跌倒或撞牆,做事拖拉、磨蹭,語言表達能力差,發音不佳,語言發展緩慢,缺乏自信,消極退縮,不敢表現,寫字無法在框內,筆畫經常顛倒。


針對上述問題,在家庭中遊戲與訓練方法如下:


1、從小抓起,多多運動

多注意手部的小肌肉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可以根據孩子年齡與能力特點,自行設計抓、握、捏、扔等小遊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等。還要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上幼兒園以前要學會洗手、擦臉、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以後還要練習握筆、塗鴉、拿筷子、系扣子、剪紙、繫鞋帶等。


2、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的協調以及迅速反應和靈活度是很有幫助的。三歲左右的孩子要訓練他拍皮球,要求他左右手交替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訓練他們打桌球和羽毛球,由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堅持下去,對注意力,手眼協調以及將來的學習能力有很好的好處。


3、多多表達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交談、講故事,鼓勵孩子表達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漸學會準確描述身邊的事物,善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的想法,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細小的進步,進行表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學做家務

適當的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培養意志力、責任心、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4歲左右的孩子有積極參與家務的要求,家長要抓住這個契機,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或者做的不好,就剝奪了他們練習的有利時機,包辦代替只會導致孩子笨拙、懶惰、意志力差、缺乏自信及沒有責任心。家長要耐心的教會孩子逐漸從事各種家務,並在一定程度讓孩子長期承擔某項任務。


5、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運動

感覺統合能力就是在適宜的感覺信息刺激和適宜的運動中逐漸培養的。孩子玩耍或咬自己的手、腳、摔東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從事有益的活動。因此,父母千萬不要為了避免事後收拾麻煩,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點的小碰傷,就會全面禁止孩子活動,而應以積極的態度,使孩子得到適當的活動。


3~4歲,訓練重點是記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加強語言能力的訓練,豐富詞彙量。5~6歲是培養孩子練琴,學畫畫的最佳階段,這時候孩子的求知慾開始強烈,只要正確,科學的引導孩子的成長曆程,您將會看到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在茁壯成長。總之,兒童早期要多撫摸、多搖抱,儘量母乳餵養,多和孩子說話,多逗笑,增加語言信息刺激,4歲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裹嘴、咬毛巾被,只要保持清潔,唇部的運動有利於語言的發展。4歲後,隨著注意力開始逐漸指向外界,上述問題會自行緩解。要讓孩子有機會哭,練習聲帶發音。這無疑對語言的發育有利。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問題,參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重點明確的、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然後進行訓練。感統訓練一般要經過2至3個月的時間堅持下去做,才會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如果孩子在此期間有什麼問題,應該及時打電話諮詢專業指導老師。

相關焦點

  • 家長必讀 | 孩子本體覺失調的表現及10個家庭訓練方法
    然而這些狀況並非孩子故意的,很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引起的,需要對他做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才能改善。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家庭中哪些遊戲可以改善本體覺失調?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1.肌肉控制力較差孩子身體的活動幾乎都是靠肌肉伸縮來幫助完成,而本體覺失調會讓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減弱。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一邊是家長們恨鐵不成鋼的深深期望,而另一邊卻又是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或者更是手足無措。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各方面協調能力差,動作緩慢,學習拖拖拉拉?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朋友們可要注意了,這些問題可能與孩子的本體覺發展障礙有關係,而不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的問題。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一邊是家長們恨鐵不成鋼的深深期望,而另一邊卻又是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或者更是手足無措。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各方面協調能力差,動作緩慢,學習拖拖拉拉?與前庭覺和觸覺不同,本體覺是較不為人熟悉的感覺系統,但它在人的發展中常被譽為「智慧的象徵」。
  • 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附檢測方法
    上一章我們學習了本體覺的概念、結構和基本功能,本章我們將繼續學習本體覺,了解本體覺失調的表現。本體覺是後天形成的,它必須通過視、聽、嗅、味、膚等感覺系統交互運作才能產生的一種結果,再加上前庭覺的完整,才能保證本體覺系統的正常運作。
  • 可不光是本體覺失調!(附改善方法)
    本體覺失調我們都知道本體覺是我們身體的「地圖」,有了本體覺,我們才可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依然能夠輕而易舉的用手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那麼本體覺失調的孩子,他的動作計劃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孩子各種動作的模仿。運動計劃也稱運動企劃,是指個體在完成一些列動作前,中樞神經系統整合視、聽、觸、味、嗅、本體覺、前庭覺等基礎做出的運動設計,這個過程稱為動作計劃能力。
  • 孩子每天把衣服弄得髒兮兮,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失調
    實際上,並不是苗苗不愛乾淨,是因為她的身體協調性較差,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本體覺」吧!
  •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和"本體覺失調"有關,而不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只會疏離親子關係,而不會起到真正作用。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了會怎麼樣?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孩子"本體覺失調"要怎麼引導。
  • 本體覺與學習能力
    其實這些問題與孩子的本體覺發育不良有關係,而不是學習態度問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再理性分析孩子的表現,千萬不能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籤。肌肉的收縮特別是對反抗阻力的收縮,是促進本體感受信息輸入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方法。
  •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可以參考這六條
    其實這都是本體覺失調所造成的。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本體覺失調的六大類常見表現,對照這些表現,家長和老師可以簡單判斷出孩子的本體覺發展水平,並在發現不足時及時通過訓練加以改善。身體概念不良身體概念,初見這個詞你可能會很陌生。它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講就是即使我們不用眼睛看,也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手腳放在哪個位置。
  • 感覺統合的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之間的聯繫
    截止本章之前,感覺統合我們已經講了感覺統合六大感覺系統中的主要三大感覺系統:前庭覺、觸覺、本體覺的基礎理論和訓練方法,有興趣了解的翻看下之前的專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些主要感覺系統之間的關係。一種失調表現,往往是多個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在設計訓練時,我們就要考慮各個系統的協調訓練,才能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其實從之前各個感統失調表現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很多時候,不同的感覺系統失調會有一種共同的失調表現。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但其實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一、什麼是「本體覺」百度百科對「本體覺」做出解釋: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指感受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等深部結構的本體感覺,即肌肉是處於收縮或舒張狀態;肌腱和韌帶是否被牽拉以及關節是處於屈曲還是伸直的狀態等的感覺。
  • 孩子總把自己弄一身髒,並非是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
    其實孩子不愛乾淨,都是有一個共同原因,即是由「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
  • 感統失調-本體覺功能失調常見現象及改善要訣
    小名:阿俊性別:男年齡:3周10診斷:感統失調康復前通過課後與家長的溝通中和課堂表現情況來看,阿駿主要表現為前庭反饋不足,本體感也反應不足。康復期根據阿駿的感統失調問題,針對性設置如下訓練內容:第一步,培養安坐能力:通過前期的肢體輔助幫助阿駿坐下來,讓阿駿維持數秒之後,再給阿駿玩具強化。
  • 由孩子本體覺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可以用這4個方法訓練解決
    本章是本體覺的最後一章,主要介紹本體覺失調的訓練方法本體覺並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形成的,它必須通過人體的不斷訓練,結合視、聽、嗅、味、膚等其它感覺器官,不斷地反應,然後再結合現實環境的反饋,再修正,才最終實現對自身各部位的控制自如
  • 孩子常常玩得一身髒,並非不愛乾淨,可能是受「本體覺失調」影響
    孩子常常玩得一身髒,並非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協調性比較差,可能是受"本體覺失調"影響,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夠造成的。"本體覺"是指當身體的肌肉和皮膚處於不同環境時產生的不同感覺,本體覺發達則代表著對自己身體的操控能力也比較強。那麼,本體覺比較弱的孩子會有什麼表現呢?
  • 孩子邋裡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父母別因草率而冤枉他
    孩子本體覺失調會為他們帶來怎樣的影響1.動作緩慢,反應遲鈍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只會對孩子一些比較明顯的病症進行求醫治療,比如感冒,發燒,咳嗽等。但如果類似自閉,抑鬱,本體覺失調這種在明面上沒有太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的病症,一般家長很少會在意。
  • 孩子前庭覺失調,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親測有效!
    一.什麼是前庭覺?我在前面發布了很多關於感統訓練的內容,那麼前庭覺是感統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多家長問我,希望提供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那麼今天就講一下,前庭覺失調的幾種行為症狀和遊戲活動方法!我們不論走路、站立、坐下、躺下、吃飯、洗澡、讀書、寫字等都依賴前庭覺的協調。前庭覺感覺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對孩子的姿勢動作與平衡能力發展、視覺與聽覺學習及情緒控制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 孩子總是弄髒衣服,可能是本體覺失調,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招訓練
    像朋友家的孩子這樣比其它小朋友經得住磕磕碰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膽子大,他們也不是不愛乾淨,很有可能會是"本體覺失調"。何謂本體覺?我們可以試著做這樣一個動作:雙眼輕輕閉上,保持安靜,慢慢的呼吸,能否感覺到自己的手指尖?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因此,應該重視孩子的早期運動能力訓練。若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現象,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活動帶來不便,因此家長應對這方面加以重視。感覺統合訓練時通過特殊、專業的器械,配上特殊設計的運動刺激矯正失調孩子的神經系統的不協調現象。
  • 原來是因為本體覺
    這些都是「本體覺」的表現。孩子的手眼協調、雙側協調性以及身體所有感官的自然協調性發展都依賴於本體覺,對運動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切運動技能都建立在本體覺的基礎上。在生活中,本體覺失調的人很容易表現出「笨手笨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