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本體覺功能失調常見現象及改善要訣

2020-12-19 美露老師

小名:阿俊

性別:男

年齡:3周10

診斷:感統失調

康復前

通過課後與家長的溝通中和課堂表現情況來看,阿駿主要表現為前庭反饋不足,本體感也反應不足。而且沒有呼名反應,眼神對視能力弱。

在語言方面孩子單字咬字不清晰,沒有主動性語言,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康復期

根據阿駿的感統失調問題,針對性設置如下訓練內容:

第一步,培養安坐能力:

通過前期的肢體輔助幫助阿駿坐下來,讓阿駿維持數秒之後,再給阿駿玩具強化。

在多進行幾個回合之後,阿駿可以稍微的坐在椅子上,但坐不了多久又開始想跑,而且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在之後的授課過程中慢慢跟孩子培養情感,讓他一邊玩一邊介入項目。

第二步:增強孩子的課堂規則意識及配合度。

阿駿的指令性以及配合度較弱,沒有課堂規則意識。

老師會先讓他去玩,然後再讓他來手勁撐10秒,如此反覆讓他來慢慢建立課堂常規和配合度。

當阿駿能夠較好的配合做項目後,再變化項目增強感知覺輸送。

在訓練期中,阿駿對於不想做或者困難的項目老師會適當減少時間讓他適應,並鼓勵他堅持完成訓練。

第三步:改善孩子的前庭覺。

因為孩子前庭反饋不足,所以設置蕩鞦韆和蹦床項目對孩子進行幹預訓練。

利用蕩鞦韆的變速轉動來刺激改善他的前庭反饋不足,再讓孩子進行蹦床這樣結構化及循環化的訓練調節孩子的感知覺,而且在安坐方面孩子也在慢慢得到改善。

第四步:開始學習動作以及動作技巧。

阿駿下肢力量較弱,一開始我先設置比較簡單的力量型項目。

從簡單的蹲起和蹦床等項目來加強他的下肢力量,提高彈跳能力。

孩子的手指小肌肉力量偏弱,我會設置插小積木、穿珠子、夾豆子等項目訓練他的精細動作,以及小肌肉力量 。並結合四肢爬項目提升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通過這些動作來滿足孩子的感知需求以及兒童對課程的興趣度。

康復後

在經過十個月的感統訓練之後,現在的阿駿有了很大的進步。

01:在課堂規則意識上及指令性和配合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基本上老師設置的項目都能夠很好的完成,很好的聽從老師發的指令,不在有反抗的情緒,能夠很好的安坐在地墊上和椅子上,即使老師走開也能夠很好的坐在原地。

02:阿駿能夠做到不在像以前那樣不停的亂跑,會懂的慢慢的走路,不在會爬上爬下,有較好的安全意識。

03:專注力方面和眼神對視有很大的提升:從剛開始做項目專注力較差,眼神會四處看,能夠較為專注的進行項目且時間能夠維持較久,專注力的穩定性有所改善。與老師互動的時候,眼神對視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04:在前庭覺方面,孩子現在不會再在感統課室裡亂跑,會聽從老師的指令穩定的安坐在椅子上。

05:在本體方面,通過每節課不斷的訓練,在體能方面有了明顯進步,從一開始做手推車做一圈都會累的情況,到現在能夠完成老師所設置的訓練量,孩子的肌耐力以及四肢的力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協調性平衡感也比之前好的多。現在,孩子能做到不需要老師在旁監督都可以高質量且快速完成項目。

現在寶貝的各個能力都有較大的提升,紀律性和配合度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項目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並幫助老師收拾教具,能夠看到孩子有著明顯的進步也是大家都所希望的。

特教老師心語

幸福是見證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孩子的每一步不僅僅是他自己有成就感,我們也很快樂,能夠見證孩子的成長並幫助到他更多的是驕傲,讓我感到很欣慰。

家長感謝信

陪著你一起長大一起進步是我在當老師的過程中最棒的經歷,希望你在今後的日子裡能夠愈發的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解讀自閉症:如何通過觀察感統失調判斷自閉症程度?
    而這種感覺與真實作用的偏差,就叫做感統失調。換個話講,你的大腦撒謊了。 百度百科描述,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本體覺失調、前庭感統失調、視覺感統失調、聽覺感統失調,以及觸覺感統失調。 等等,是不是漏了什麼?
  • 娃的這些鬧心行為,可能是「感統失調」惹的禍,不幹預影響一生
    1、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統失調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這一過程,任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形成孩子感統失調的現象。本體覺失衡:方向感差、不愛寫作業,笨手笨腳,概念理解慢,語言表達弱。觸覺失衡:適應力差、缺乏自信、膽小敏感等。2、為什麼孩子會存在感統失調?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34;。這一過程是否能有效完成將會對寶寶的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
  • 南開感統失調訓練線上課程_星寶上學教育
    為了使身體在運動中保持平衡,需要多個感覺器官共同協助,例如本體覺(肌肉和關節的協調)、視覺、前庭覺。3歲小孩感統失調康復訓練怎麼做?3歲兒童感統失調康復訓練需要兩頭抓:補差、培優。補差主要是將0-3歲缺少的感覺統合刺激補回來,使兒童達到3歲兒童的感統能力。代表其在平臺內的綜合表現越好。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這樣一想,便把孩子的這些行為認為是"正常現象"了。但其實這種現象在醫學上,不是一種正常現象,而是被稱為是一種"病"。這個說法是由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麗斯博士提出的,她認為孩子可能會受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即感統失調。
  • 感統系統失調
    1、坐不住、小動作多。2、注意力不集中。3、寫作業拖拉。針對2-12歲語言發育遲緩、社會交往障礙、感統失調等現象的兒童及能力提升的培優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升培優機構。臻愛暖陽在教學實踐上,設計課程有感統訓練課、注意力訓練課、情商沙盤課、音樂感統課、感統滑課、邏輯思維訓練課、生活認知課等,採用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包含認知訓練、語言訓練、思維提升、社交交往訓練、行為幹預、音樂舞蹈、奧爾夫音樂、感統、認知大課、語言交流、生活自理、桌面手工、精細操作等。
  • 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在「玩」中訓練改善?
    上面這些問題,與感統失調都有很大關係,我發布了很多關於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的人往往在運動、協調、判斷、處理、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其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感統失調隨著年齡、身體的發展,會有相應的改善,但如果不及時幹預訓練,成年後仍然會存在,身體協調差、易疲勞、情緒差,計劃和組織事務,存在相應困難的問題。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金色雨林稱感統失調不是個別現象將消弱孩子的認知與學習能力「感統失調並不是個別現象,每個孩子都可能需要科學的感統訓練。」金色雨林宣稱,感統失調將消弱孩子的認知與學習能力,造成孩子學習效率的低下或學習效果不理想。
  • 家長必讀 | 孩子本體覺失調的表現及10個家庭訓練方法
    然而這些狀況並非孩子故意的,很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引起的,需要對他做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才能改善。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家庭中哪些遊戲可以改善本體覺失調?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學習方面的表現1.肌肉控制力較差孩子身體的活動幾乎都是靠肌肉伸縮來幫助完成,而本體覺失調會讓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減弱
  • 感統失調家長知多少?
    Q:什麼是感統失調?A: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會接受各種感覺信息,我們需要運用多個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比如視覺、聽覺、嗅覺、本體覺等,大腦對於感覺信息的收集、篩選、處理和整合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的過程。
  •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及時進行感統訓練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方法非常簡單。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與本體覺七大感官。 本體覺統合失調的兒童 肢體不協調,多數不會跳繩,跑步跳躍動作不協調,容易受挫,笨手笨腳,口吃。
  •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可以參考這六條
    其實這都是本體覺失調所造成的。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本體覺失調的六大類常見表現,對照這些表現,家長和老師可以簡單判斷出孩子的本體覺發展水平,並在發現不足時及時通過訓練加以改善。身體概念不良身體概念,初見這個詞你可能會很陌生。它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講就是即使我們不用眼睛看,也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手腳放在哪個位置。
  • 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這些孩子經過專業全面的測量評估後,大多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去年CCTV央視新聞頻道,就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話題做了詳細的報導。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又有哪些表現呢?感統失調的全稱叫感覺統合失調。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感等從環境中獲取信息,並由大腦對其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進而做出適應性反映的能力。
  • 感統失調孩子上學後遇到的五大主要困難_濟寧眾艾感統
    感統失調——簡單來說就是,大腦與身體相互協調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使得孩子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近年來,隨著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等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包辦溺愛、過度限制和保護等帶養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感覺體驗不足,感統失調的現象愈加普遍。  很多家長以為,感統失調等孩子長大了就好,其實不然。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本章是《30節感覺統合訓練課》第三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訂閱,帶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及其相關訓練方法。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大體介紹了感統失調的原因,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帶領大家從內因到系統分析感統失調的原因,並認識感統失調的7大類別。
  • 孩子兩歲半上幼兒園感統失調 家長這些感統訓練可以提前做
    一個家長反映:孩子剛兩歲半,進入幼兒園第四天情緒變的焦慮嚴重,膽小怕生,不合群,感統測評前庭覺重度失衡,觸覺重度失衡,本體覺中度失衡。觸覺、本體覺,這種感覺的體驗越多,對以後的感覺學習能力就會越強。
  • 本體覺失調的表現與訓練方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所謂的本體覺就是指我們身體的肌、腱、關節等一些的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感受器官產生的感覺,就例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一樣。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
    金色雨林 稱感統失調不是個別現象 將消弱孩子的認知與學習能力 「感統失調並不是個別現象,每個孩子都可能需要科學的感統訓練。」金色雨林宣稱,感統失調將消弱孩子的認知與學習能力,造成孩子學習效率的低下或學習效果不理想。
  • 預防感統失調,從孩子0-3歲做起
    其實,這是「感覺統合失調(感統失調)」的現象,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還做過專題報導!感覺統合就是大腦接收身體各感覺系統的信息,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經過整合後再支配身體做出精準反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