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覺——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

2021-02-08 騰訊網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一邊是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深深期望,而另一邊卻又是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或者更是手足無措。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動作就特別慢?寫作業拖拖拉拉、邊寫邊玩,自覺性、自制力特別差?

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與孩子的本體感發展障礙有關係,而不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的問題,所以家長怎麼嚴厲的打罵孩子都是沒有用的。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

·什麼是本體覺?

是指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是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產生的感覺。因位置較深,又稱深部感覺,是個體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感覺,能告訴我們自己身體的位置、力量、方向和各部位的動作,以及有助於統合觸覺與前庭覺的一種感覺訊息。

本體覺失調的影響

1、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控制

本體覺就好像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一副感覺地圖,有了它即使不能聽不能看,我們也可以對全身有一個準確的掌握,例如,閉上眼睛,我們依然可以用手準確的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上下樓梯時,我們不用可以去注意腳下,也不會出現踩空的情況,當夏季蚊蟲叮咬時,我們可以準確判斷出叮咬的位置並進行驅趕。這些行為的完成都依賴於本體覺。

2、對肌肉的控制能力

手指肌肉控制力較差的孩子在寫字繪畫時效率非常低,而且寫出來的字也不工整,畫畫的線條也是歪歪扭扭的。口腔肌肉控制力較差的兒童容易出現語言障礙,嘴唇舌頭和聲帶都不是特別靈活,所以會在說話時口齒不清,令人難以理解。我們的身體活動幾乎都靠肌肉的伸縮來幫助完成。

3、和前庭覺共同影響身體的協調性

手和眼睛如果不協調,那麼輸入的視覺信息通過手部動作的反應就會存在偏差,具體表現在寫作業時常常抄錯,抄寫課文時也經常顛倒。手和耳朵如果不協調,會導致兒童聽到的和做出來的不一致,例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常常記錯或者漏記。身體和大腦如果不協調,就會無意識的做出一些動作,上課時身子扭來扭去,注意力不集中。

4、為大腦皮質運動進行複雜的分析綜合創造條件

在運動中,兒童藉助本體感受器感知每一動作中肌肉、肌腱、關節以及韌帶的縮短、放鬆和拉緊的情況,為大腦皮質運動進行複雜的分析綜合創造條件。良好的本體覺,那麼對肌肉運動的分析能力、運作時間的判斷能力就會很強,自然也會擁有出色的運動能力。

5、向大腦傳遞當下環境的一些信息

使大腦和身體神經體系之間的信息傳送暢通無阻。例如:當身體處於一種高速的運動狀態時,常出現對稱性的緊張性頸反射,導致全身僵硬,在站立時,大腿以下肌肉常常難以伸展或彎曲,在坐電梯、摩天輪等空間不穩定移動的活動時,會出現全身僵硬,無法動彈的現象。

家庭遊戲中訓練方法

1、從小抓起,多多運動

多注意手部的小肌肉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可以根據孩子年齡與能力特點,自行設計抓、握、捏、扔等小遊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等。還要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上幼兒園以前要學會洗手、擦臉、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

2、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的協調以及迅速反應和靈活度是很有幫助的。三歲左右的孩子要訓練他拍皮球,要求他左右手交替拍。由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堅持下去,對注意力,手眼協調以及將來的學習能力有很好的好處。

3、多多表達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交談、講故事,鼓勵孩子表達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漸學會準確描述身邊的事物,善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的想法,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細小的進步,進行表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學做家務

適當的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培養意志力、責任心、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4歲左右的孩子有積極參與家務的要求,家長要抓住這個契機,要耐心的教會孩子逐漸從事各種家務,並在一定程度讓孩子長期承擔某項任務。

5、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運動

感覺統合能力就是在適宜的感覺信息刺激和適宜的運動中逐漸培養的。孩子玩耍或咬自己的手、腳、摔東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從事有益的活動。

The end

相關焦點

  • 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
    本體覺是全身肌肉關節的感覺輸入,正常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張力的感覺輸入使人能夠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以及全身的靈活運動,本體覺的英文成為Body map,就是身體地圖、身體形象,好像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張我們自己身體的地圖,不用反覆看,重複看,大腦可以隨時掌握我們身體的任何部位。
  • 如何幫助兒童建立自信心?最好的辦法,是從本體覺入手
    因為爬行除了能夠促進兒童的大腦雙側分化,刺激前庭覺的發展,而且能夠鍛鍊兒童的本體覺,這一點很重要。本體覺不是天生的,每個孩子出生後形成的初始觸覺系統會發展出更多的分支和網絡,然後下沉到皮膚深處,與長在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等處的本體覺接收器相結合,就會形成本體覺。
  • 孩子自信不自信,取決於它—本體覺
    想要學習好,必須注意力集中去學習,影響注意力的是前庭覺;想要孩子玩得好,那孩子必須肢體非常協調靈活,擁有超級的自信心,才能和別人玩耍的時候融入進去,才會招大家的喜歡。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自信心?又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身體靈活性呢?答案就是本體覺。什麼是本體覺呢?本體覺對孩子的成長又有哪些影響呢?
  • 原來是因為本體覺
    孩子的手眼協調、雙側協調性以及身體所有感官的自然協調性發展都依賴於本體覺,對運動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切運動技能都建立在本體覺的基礎上。在生活中,本體覺失調的人很容易表現出「笨手笨腳」的樣子。2.思緒靈活、有彈性,抗壓性高本體覺能夠改善兒童固執的想法和固著的行為,促進調適的神經功能、彈性有變通的思考方式,能夠提升兒童挫折忍受度,減少憂慮、緊張及害怕的情緒,促進兒童自我調節的功能。
  • 本體覺與學習能力
    本體覺是指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等來自自己身體的一種感覺。人體依靠這種感覺進行動作和行為的調節,有目的地控制肌肉的收縮和鬆弛,由此所產生的自身狀態和運動,都是來自自己身體刺激信息經本體覺處理的結果。
  • 孩子總是弄髒衣服,可能是本體覺失調,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招訓練
    這種本體覺會告訴孩子,上樓梯的時候,每個關節位置,用勁的強弱,身體方向以及各個部位相互要配合。換種說法就是,本體覺,正在協調著整個身體的適應環境能力。同時,本體覺在所有感覺的綜合能力中發育較慢,只有當保證了前期的平衡工作以及觸覺發育的正常,它才能夠正常運作。本體覺非常重要,直到孩子長大以後要適應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到孩子日常的飲食穿著、動手寫字,這些都需要本體覺。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朋友們可要注意了,這些問題可能與孩子的本體覺發展障礙有關係,而不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的問題。與前庭覺和觸覺不同,本體覺是較不為人熟悉的感覺系統,但它在人的發展中常被譽為「智慧的象徵」。本體覺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身體空間位置的感覺,它也被稱為身體地圖或身體形象,是人體本身具有的固定感覺,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來的自動自發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用盯著身體看,大腦就可以隨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
  • 孩子總是弄髒衣服,可能是本體覺失調,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招訓練
    這種本體覺會告訴孩子,上樓梯的時候,每個關節位置,用勁的強弱,身體方向以及各個部位相互要配合。換種說法就是,本體覺,正在協調著整個身體的適應環境能力。飲食穿著、動手寫字,這些都需要本體覺。一旦孩子的本體覺失調,常常會呈現這樣的狀態:行為較笨拙、靈敏度不高、教導的站姿不標準、整個人缺乏自信、面對事情總是有挫敗感、沒有創造力。只有正確的認識了自己,才會增強自信心和創造力,這是需要家長普遍重視的大問題。
  • 本體覺失調的日常訓練方法,簡單實用
    與前庭覺和觸覺不同,本體覺是較不為人熟悉的感覺系統,但它在人的發展中常被譽為「智慧的象徵」。本體覺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身體空間位置的感覺,它也被稱為身體地圖或身體形象,是人體本身具有的固定感覺,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來的自動自發的能力。
  • 新穿的衣服出趟門就髒了,不一定是孩子不愛乾淨,可能本體覺失調
    其實很多家長應該都和這位朋友一樣,覺得是孩子「堅強」,比別的孩子更經得住磕磕碰碰。實際上問題沒這麼客觀,不一定是孩子膽子大、不愛乾淨,很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這就是本體覺,也叫作深度感覺,它是在人們運動或靜止狀態,關於身體肌肉、腱肌,各個關節等運動器官產生的正確反應和內在感覺。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學步初期,家長訓練他走下最後一級臺階,大部分孩子都會停頓一下,腿部關節會不自覺用力,準備做下樓梯的動作,這就是本體覺。
  • 本體覺失調的表現與訓練方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所謂的本體覺就是指我們身體的肌、腱、關節等一些的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感受器官產生的感覺,就例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一樣。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但其實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一、什麼是「本體覺」百度百科對「本體覺」做出解釋: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指感受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等深部結構的本體感覺,即肌肉是處於收縮或舒張狀態;肌腱和韌帶是否被牽拉以及關節是處於屈曲還是伸直的狀態等的感覺。
  • 孩子平衡感差、上課走神、不自信~原來是本體覺惹的禍!
    本體覺也叫做運動覺,是指人對自己身體的肌肉、關節、韌帶的活動及身體的位置、力量、方向及姿勢的感覺。本體覺又稱身體地圖不用看鏡子,我們可以正確摸到鼻子、眉毛;不用看階梯,我們可以靈活上下樓梯;騎自行車、遊泳、雙手雙腳及身體雙側協調,動作自如,這便是本體覺。
  •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家裡一買了新東西孩子就很容易碰壞,家長總是不免要大發脾氣,結果又要沉浸在"為啥我家孩子就這麼鬧"的不解和憤怒中。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和"本體覺失調"有關,而不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只會疏離親子關係,而不會起到真正作用。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了會怎麼樣?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家長別因草率誤解了孩子
    後來我才了解到,孩子玩得身上髒兮兮的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本體覺出現了問題。一、什麼是本體覺其實本體覺就是我們對自己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位,包括肌肉等感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能夠清晰地感應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 孩子總把自己弄一身髒,並非是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
    其實孩子不愛乾淨,都是有一個共同原因,即是由「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
  • 本體覺訓練,從家庭小遊戲開始
    下面是在家可以做的本體覺訓練小遊戲,趕緊做起來咯。 枕頭大作戰 【遊戲玩法】 1、孩子把枕頭當炸藥包向對方扔過去,爸爸要快速躲閃。
  • 孩子一出門就渾身髒兮兮的,不是不愛乾淨,可能是本體覺失調
    我和同事邊走邊聊,同事感慨說,孩子們很勇敢,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就是這也太不愛乾淨了,我的孩子出去一趟就渾身髒兮兮的。我回答道,孩子可能不是勇敢,不是不愛乾淨,很可能是因為本體覺失調。因為本體覺會合理地分配好各個器官的職責,腿部用力的大小,身體的擺動幅度等等,能夠調整身體,很好地適應環境,但是本體覺也在眾多能力中發展的緩慢,因為在身體觸覺和前庭平衡覺正常發育時候才能夠正常運轉發育。如果本體覺失調,就會導致孩子身體不協調,做一些動作非常不協調,甚至走路的時候都異常的笨拙,缺少自信,坐姿不端正等等,家長們需要基於正確的認識和重視,夠保證孩子本體覺正常發展。
  • 孩子一出門就渾身髒兮兮的,不是不愛乾淨,可能是本體覺失調
    我和同事邊走邊聊,同事感慨說,孩子們很勇敢,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就是這也太不愛乾淨了,我的孩子出去一趟就渾身髒兮兮的。我回答道,孩子可能不是勇敢,不是不愛乾淨,很可能是因為本體覺失調。一,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什麼是本體覺呢?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然後感受一下自己的,手指頭或者是腳趾頭是否存在,人在靜止或者是運動的狀態下,對於自己本體器官的知覺就叫做本體覺。
  • 孩子每天把衣服弄得髒兮兮,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失調
    實際上,並不是苗苗不愛乾淨,是因為她的身體協調性較差,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本體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