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帶古鎮是「中國水蜜桃之鄉」主辦地,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

2020-12-24 七月初旅遊

洛帶鎮素有「東山重鎮」之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裡85%以上的人是客家移民的後裔,明末清初時期的移民運動和「湖廣填四川」的歷丸,使這些來自於異鄉的客家人在洛帶繁衍生息,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風俗和客家文化。現存於街上的「廣東會館」、「湖廣會館」和「江西會館」等,便是洛帶客家文化的標誌與見證。

洛帶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處在龍泉山脈中段的二峨山麓,是一個客家古鎮。它原名甑子場,據說是因蜀國後主劉禪不小心把玉帶掉入八角井中而得名「洛帶」。實際上,洛帶是以文化味很濃的會館而成名的,那些歷史傳說不過是人們為洛帶增添的一分顏色;鎮上居民中客家人佔全鎮人數的9成,故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

洛帶會館包括廣東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川北會館。洛帶會館建築群宏偉壯觀,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築風貌,又結合川派建築特色,內部構件細膩精巧,各種雕飾圖案栩栩如生,技藝精湛。為研究會館建築的珍貴資料。2006年,洛帶會館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末清初,四川因戰亂、災荒而人煙稀少。統治者為鼓勵移民入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遷移,持續時間達一百多年。四川是中國大陸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入川落籍的客家人以會館為中心,是客家同鄉聚會議事和祭祀的重要中心,是移民們的棲息地。

客家會館大多以中軸線對稱布局,坐北朝南,寓意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之情。其中廣東會館位於洛帶古鎮的上街,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會館佔地3000多平方米,由山門、前中後三庭和左右廂房構成,是國內現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會館之一。

江西會館位於洛帶鎮中街,又叫萬壽宮,坐北向南,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由江西籍客家人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捐資興建,其主體建築由大戲臺、民居府、牌坊、前中後三殿及一個小戲臺構成,復四合院式。

湖廣會館為湖廣籍移民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捐資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稱「禹王宮」,主要建築有牌坊、戲臺、耳樓、中後殿、左右廂房等。

五鳳樓,又名鳳儀閣,建於三國時期。遊玩洛帶,除領略客家文化外,還可到此品三國文化,尋蜀漢遺風。老建築翻新,算是洛帶古鎮的又一座地標。五鳳樓裡是個小型的博物館,展示的都是過去的農具一類的。

很多人去過洛帶古鎮,或許很少知道在旁邊的玉帶湖,原住農民很多被集體安置到城鎮,或者自己在成都安家了。很多枇杷果園也就無主,可以文明摘取。那裡四季景色都很不錯,如果趕上早春是一種享受。油菜黃得耀眼,李花如雪,桃花燦若雲霞,竹林依依的農家小院恬靜幽深別有一番情趣。

由於洛帶古鎮保存有完整的客家文化,走入其間便能感受到濃鬱的客家傳統。這裡的主要居民是來自廣東、湖南、江西、川北等地的客家人,他們保持著各自的傳統、語言和習慣,這也使得洛帶古鎮保存了諸如廣東會館、川北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等許多帶有客家人風格的建築。

除了會館眾多,洛帶古鎮的客家民居也很有特色。它們雖然沒有會館的規模宏大,但清新素雅,為單四合院式,「二堂屋」結構,門外為曬壩,門內為天井,天井上正中為堂屋。居民的通風和採光都很好,並且冬暖夏涼。門前則大多挖有荷塘,再遠處是竹林和菜地。「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這裡擁有自得其樂的客家生活,每一處都透露著寧靜淡泊的現實生活。

穿梭在洛帶古鎮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偶爾還會聽到這些來自異鄉卻又早已在此生根發芽的客家人,用他們的方言在交談著,笑聲和歌聲早已深深地融入這靜謐的古鎮。

相關焦點

  • 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重遊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龍泉驛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之客家文化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洛帶古鎮還有這中國西部第一客家鎮這樣的美譽,卻是為何?300年前,明末清初,川渝兩地歷經動亂之浩劫,人口荒蕪,百業荒廢,於是就有了湖廣填四川的歷史事件,一部分客家人就來到了洛帶,在這裡艱辛耕耘,生根發芽。
  • 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匯聚客家文化,建築堪稱「古建奇葩」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數不勝數的人文古鎮。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座客家小鎮,被世人稱為「天下客家」,它就是洛帶古鎮。 它是我國古代建築"大觀園"中的一支奇葩,以客家公園最為出名,廣東、江西、湖廣、川北會館在此匯聚。 且洛帶古鎮作為世界客屬第二十屆懇親大會的核心分會場之一,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因此得以確立。
  • 四川這個古鎮,被譽為「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卻少有人知
    四川天府國,已是我國著名的旅遊省份,國內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每年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古鎮不像江浙一帶那樣是一座小橋流水人家,但也有河邊的風情,比如,上裡、黃龍溪、閬中等等,許多古老的城市都有寧靜的古鎮,90後都是客家人,被稱為「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
  • 西部客家第一鎮:龍泉驛區洛帶鎮
    被譽為「西部客家第一鎮」的洛帶古鎮,坐落在四川龍泉山脈中段的二峨山麓,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洛帶古鎮,東漢成街、三國興市,相傳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帶」,後因「落」「洛」同音,後人取鎮名為「洛帶」。
  • 中國內陸神奇的客家王朝,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感受原生態客家文化
    洛帶古鎮之客家文化 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洛帶古鎮還有這中國西部第一客家鎮這樣的美譽,卻是為何? 300年前,明末清初,川渝兩地歷經動亂之浩劫,人口荒蕪,百業荒廢,於是就有了湖廣填四川的歷史事件,一部分客家人就來到了洛帶,在這裡艱辛耕耘,生根發芽。
  • 四川古鎮90%是客家人,譽為「客家第一鎮」,很少有人知道
    洛帶古鎮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始建於三國時期,是成都周邊十大古鎮之一,素有"東山鎮"之稱。關於洛帶的名字,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三國時期,蜀主劉禪曾在古鎮讀書。一天,他在八角井邊玩耍時,不小心把一條玉帶掉進了井裡。後來一直沒有找到,就把古鎮命名為洛帶,後來演變成了洛帶。
  • 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開幕 千年洛帶「綻放」客家風情
    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開幕 千年洛帶「綻放」客家風情  9月30日上午十點,由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龍泉驛區委宣傳部、龍泉驛區文體廣新和旅遊局、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主辦,龍泉驛區洛帶鎮人民政府、成都洛帶華僑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我心歸處·洛帶為安」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正式啟幕,千年客家古鎮迎來又一次文化盛事。
  • 客家人的大遷移,造就了這座美麗的川西客家古鎮,成都洛帶古鎮
    學術界統稱為「東山客家」。古鎮內傳說眾多,古蹟遍地。據考證,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國中原一帶,因社會變動及戰爭等原因,曾有5次大規模的南遷,於中國南方逐漸形成客家民系,成為漢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至清末民初,奠定了客家人分布的基本範圍。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
  • 匠心傳奇助力好物市集 | 國慶節,來洛帶尋客家文化之旅
    素有成都「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的洛帶古鎮,是離成都市區最近的古鎮,客家人聚集地。東山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紛至沓來。2018/9/28-10/7,金秋時節臺灣客家文化藝術長廊即將亮相洛帶華僑城好物市集·臺北&成都雙城季
  • 四川「天下客家第一鎮」 9成人口竟為客家人
    有著3200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眾多的歷史名勝古蹟更是數不勝數,其文化積澱之深,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座文化名城。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洛帶古鎮創建於三國時期,是成都周邊十大古鎮之一,素有「東山重鎮」之稱。
  • 四川有數百萬的客家人,至今講著客家方言,廣東客家人快來認親
    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這些客家人舉家遷往了四川,並在四川生根發芽,繁衍至今有數百年。但是他們的語言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客家話也一直一代代的相傳,及至今天,四川地區的客家話依舊能和廣東地區的客家話順暢交流。當然,也有很多客家人也被四川方言所同化,在現今的客家話當中,也融入了很多四川的方言。其實客家人也是正統的漢族人,是我們漢族的一個分支。
  • 成都洛帶古鎮文化產業邁向國際化 布局兩大主題
    近年來,龍泉驛區在洛帶古鎮建設中,堅持抓住文化這個根本,不走「古鎮同質化、過度商業化」老路,充分激活社會力量、市場元素和民間資源,藝術洛帶闊步邁向國際化。以「休閒娛樂」和「旅遊藝術」兩大主題進行商業布局,全面升級洛帶文創旅遊產業。如今的洛帶古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享受生活,享受文化藝術……千年客家文化的根脈上生發出現代藝術之花,藝術洛帶由此走出了「古鎮泛濫、千鎮一面」的困局。
  • 四川有座客家古鎮,住著很多其他省的客家人,既有文化又有美景
    成都是四川的省城都會,也是一個遊覽都會,成都的網紅景點有許多,光是古色古香的街道就有錦裡和寬窄巷子,能夠說這兩個都是來成都嬉戲必去的都會,但在成都四周,另有一個面積跨越兩萬平米的古鎮,也是來成都值得一去場所。
  • 19條客家之最,身為客家人,你知道幾個?
    客家人最多的省份廣東省據有關學者估計,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客家語也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梅州廣東省梅州市總人口約500萬,其中客家人佔97%,享有「世界客都」之稱。
  • 「客家之最」身為梅州客家人,你知道幾個?
    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梅州  梅州廣東省梅州市總人口約500萬,其中客家人佔97%,享有「世界客都」之稱。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客家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在客家人的生活中,釀豆腐久負盛名,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是中原傳統飲食習慣與遷徙地特殊產生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典範食品。
  • 洛帶廣東會館:借力龍泉國際桃花節展客家文創風
    廣東會館是洛帶古鎮的標誌性建築,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宏大的會館之一,其風火牆建築風格在四川少有。明末清初,四川因戰亂、災荒而人煙稀少。統治者為鼓勵移民入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運動,持續時間達一百多年,四川成為中國大陸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入川落籍的客家人多以會館為中心,同鄉聚會議事和祭祀,是移民們的棲息地。
  • 電影《大魚海棠》的場景,在成都能看見的客家建築,遊客搶著要去
    洛帶古鎮位於成都市龍泉車站區境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是成都城郊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鎮,被稱為「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古鎮內千年古街,客家居民完全保存,並且古鎮的「一街七巷」結構,馬路兩旁商店林立,傳說,洛帶的古鎮是三國蜀漢時代建造的,據說是因為蜀漢之後,主劉禪的玉帶掉到了鎮旁邊的八角井
  • 愛成都·迎大運 2020成都洛帶·HAKKA50越野賽完賽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12月27日,四川最後一個馬拉松賽事——2020成都洛帶·HAKKA50越野賽在洛帶的五鳳樓廣場起跑開賽,賽事設置了遊龍舞·50公裡組、25公裡組和親子組三個組別,規模近千人,吸引了四川眾多越野跑愛好者,其中不乏國內頂級越野跑選手
  • 洛帶古鎮:四川山水相融的客家文化小鎮,風景優美
    儘管在成都生活多年,但卻是第一次遊覽洛帶古鎮。洛帶古鎮是成都「東山五絕」之一,古樸而繁華!四川的古鎮很多,遍及全省,都頗具特色,帶有一種古樸、休閒的氣息。像四川人一樣,熱情、低調!而且洛帶古鎮是成都近郊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古鎮,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走在古鎮裡會產生時光倒流的錯覺,一股濃濃的客家文化氣息一進入洛帶古鎮就會撲面而來。
  • 洛帶古鎮:一街七巷的休閒,融合在四川山水的客家文化小鎮
    雖然在成都多年,但還是第一次去洛帶古鎮遊玩。洛帶古鎮是成都「東山五場」之一,自古繁華!四川的古鎮有很多,遍布省內各地,都頗有特色,帶著一種質樸,休閒的氣息。如同四川的性格,熱烈而低調!而洛帶古鎮是成都近郊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鎮,文化底蘊非常厚重,行走在古鎮中會有一種時間倒流的錯覺,一進入洛帶古鎮一股濃濃的客家文化氣息就撲面而來。據說,以鎮子為中心,方圓十多裡的村鎮居民近九成都是客家人,他們說著很有特色的客家話,也叫做「土廣東話」,聽起來雖然不太懂,可是軟軟糯糯的感覺很舒適,絲毫不遜色於江南的吳儂軟語。反正和潮汕話有些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