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開幕 千年洛帶「綻放」客家風情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開幕 千年洛帶「綻放」客家風情

  9月30日上午十點,由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龍泉驛區委宣傳部、龍泉驛區文體廣新和旅遊局、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主辦,龍泉驛區洛帶鎮人民政府、成都洛帶華僑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我心歸處·洛帶為安」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正式啟幕,千年客家古鎮迎來又一次文化盛事。張紀中、魏明倫、邱笑秋等文化名人現場出席,200餘人參與到活動中。

  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上,四川客家文化研究中心落戶洛帶,「對話客家名人講堂」等四大主題活動,讓客家風情之花在千年古洛帶「盛放」。

  客家山歌唱響開幕式

  名家講述客家文化

  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在江西龍南、江西瑞金、深圳山歌隊三支知名客家山歌隊演唱的《過山溜》中拉開帷幕。古老的客家土樓內,再次響起客家動人的旋律。圍樓三樓,身穿客家傳統服飾的男歌手,滿含深情將這首客家人上山過坡的經典曲目演繹。

  三樓男歌手的聲音尚在圍樓廊道迴蕩,二樓十餘位女歌手的歌聲又接連響起,一首反映客家人追求愛情的山歌再次吸引觀眾的注意。

  一張座椅,三次講座,著名劇作家、雜文家、辭賦家魏明倫在現場作《我之客家觀》主題演講,成為活動又一「爆點」。魏明倫用生動的語言將「巴蜀鬼才」心中的客家人、客家文化娓娓道來。

  下午三點開場的「對話客家名人講堂」則由著名導演、製片人張紀中開講,在題為《影視讓生活更美好》的演講中,他以灑脫飄逸的個人風格,把客家文化與影視文化結合在一起,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有生命的客家故事。

  非遺傳承人現場獻藝

  耕讀文化精彩展演

  上午十點半,客家擂茶非遺傳承人張漢秋,拿起傳統的磨茶擂棒,開始有節奏地旋轉擂動,一片片茶葉便變成細細的粉末,手工研磨的傳統技藝在他手中,古風盎然。

  擂茶是客家人的傳統食俗,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在客家人聚居區十分流行。將茶葉磨成茶粉,加入芝麻、花生、綠豆等配料,衝泡出來就是一碗別具風味的擂茶。

  張漢秋現場製作的擂茶,翠綠清香,如清波微瀾。「黃金周」期間前往洛帶的遊客,也可以在客家圍樓內,感受這中國最古老的茶道魅力。

  千年來,客家人以「耕讀傳家」為代代傳承的根本,開幕式上,著名主持人陳嶽叔叔攜30名天真孩童重現客家耕讀場景。隨後的兩天中,還將進行國學吟誦、朗誦詩歌、習武術、學剪紙、彈古琴等體驗活動。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落戶洛帶

  精彩活動點燃「黃金周」

  上午十一點,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開幕式現場傳來好消息,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陳世松與洛帶華僑城負責人一道,為洛帶客家博客樓四川客家研究中心揭牌,標誌著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在洛帶正式落戶。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牽手華僑城,落戶客家博客樓,這既是文化央企華僑城社會擔當的體現,也是龍泉東山客家文化研究新的開始。

  名人大咖齊聚的開幕式盛大奪目,由此開啟的本屆洛帶客家文化節更是精彩紛呈。在整個「十一」黃金周期間,講堂書會、山歌茶舞、客家舞龍等傳統活動將再現客家獨有的魅力風情,點燃整個蓉城的客家文化熱情,麥浪藝術季、鮮花集市也將助力活動點燃「黃金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王祥龍田雪皎 本版攝影劉陳平

  張紀中:打造小鎮應深挖文化精神

  9月30日,「我心歸處·洛帶為安」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正式開幕,張紀中、魏明倫、邱笑秋等文化大咖雲集。來到洛帶,張紀中有一種親切感,「雖然說是『客家』,但她是漢族一脈,特別親切。尤其坐在圍樓,有安全感。客家是特殊的族群,客家文化振奮精神,她反映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是中國的文化,今天更需要這種傳統文化的力量。」

  張紀中願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一直拍攝歷史劇、武俠劇的他,在全國建了17座影視城。走進洛帶古鎮,他像是「走進一種安詳,一種古樸舒適的感覺,走在街道上,有種寧靜。」他表示,希望自己的下部戲能來洛帶取景。

  當天下午,張紀中在「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暨對話客家·名人講堂」上開講。他以《影視文化與客家文化淵源流長》為題,與主持人展開對話,分享他對洛帶古鎮的感受和對客家文化的理解。「洛帶是客家文化第一鎮!我在洛帶古鎮瀏覽一圈,走過街道,給我一種很奇異的感覺,是古又不是古,帶有古意又有現今的建築。這裡客家人聚集,民俗風情濃厚,語言古雅,美食美景獨特。小鎮要深挖文化精神,並在深挖當中,把文化的精華創造性地表達出來。打造具有強勁生命力的古鎮,應該吸取洛帶古鎮這樣的元素。」

  談及客家文化,張紀中坦言,「她傳承了中國文化基因。幾百年來,客家人以其凝聚力和向心力,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客家建築,如住宅、村落、祠堂、廟宇以及相關選址和朝向等各方面都體現天地合一的傳統宇宙觀。」他強調,「客家人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祖宗崇拜觀念,祠堂祭祖,宗族互助。族源觀念延伸為愛國家、愛民族的精神,有著反抗侵略壓迫的革命精神。有超強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勤儉自強自律的精神滲透在客家人為人處世、立身持家中,堅強的信念意志和體魄、戰勝困難的堅毅精神讓他們有著很強的生存競爭力。」越是了解客家文化,張紀中越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喚起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大的尊敬。」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杜恩湖荀超

  魏明倫:客家人是「華人中之人傑」

  9月30日,著名劇作家、雜文家魏明倫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直言,自己與洛帶、與客家文化早有淵源,「我多次到洛帶,自己雖不是客家人,但對客家、客家人非常仰慕,因此對客家文化有所研究,有所了解。」8年前,魏明倫還應邀為洛帶博客小鎮創作了一篇碑文《客家賦》。

  開幕式後,魏明倫在「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暨對話客家·名人講堂」上開講。他以《我之客家觀》為題,與主持人展開對話,講述他對客家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在他看來,客家是「特殊民系,優秀群族」。西方學者認為客家人是「牛乳中之乳酪」,他則稱其為「華人中之人傑」。「西方猶太人是上帝選民,東方客家是衣冠士族。」經過幾次移民潮的客家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落地生根,漢族融畲族;拓土開基,他鄉即故鄉。」

  此次對話就在客家圍樓,魏明倫稱這種圓形結構正是客家人團圓、團結的體現,「沒有高低貴賤,體現了一種平等。圍樓無頭無尾無始無終,這些優點,都屬於我們人性的美。客家人人性可嘉,陋習較少。比如客家女舊時絕不纏小腳,無三寸金蓮陋習。」他還列舉了古今名人,「正氣文天祥,忠魂袁崇煥,熱血劉光第,烈焰彭家珍」,以及郭沫若、陳寅恪等,力證客家人才井噴現象。最後,他以客家最大特點——「有海水處必有華裔,有華裔處必有客家。縱橫八十國,累集一億人」結束對話,贏得現場觀眾及來自全國各地客家人的熱烈掌聲。

  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上,魏明倫還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張紀中,「十幾年前,我們『華山論劍』時見過。」再次相見,兩位老友相談甚歡,張紀中還專門為魏明倫題字祝福:「昨日華山論劍,今朝再逢洛帶,祝魏大師健康。」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訪談

  龍泉驛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劉澤雙:

  洛帶客家文化節是傳承新載體

  9月30日,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上,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劉澤雙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客家人波瀾壯闊的遷徙歷史,為文藝創作留下了豐富的素材,洛帶客家文化也將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貢獻力量。洛帶客家文化節的舉辦,是客家文化傳承的一個新載體。

  劉澤雙說,首屆洛帶文化節有寬度也有厚度,有全國客家人聚居地的文藝代表參加,也邀請了國際友人出席。客家文化節有客家傳統文化展示,也有與現代藝術的碰撞,非常有利於客家文化傳承與創新。

  洛帶華僑城總經理助理、新聞發言人黃豔紅:

  讓藝術家在中國藝庫續寫精彩

  作為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的主辦方之一,洛帶華僑城總經理助理、新聞發言人黃豔紅說,在國內成功打造多個文化主題小鎮後,華僑城瞄準了成都洛帶古鎮,瞄準了這裡的客家文化,並在這裡打造中國藝庫,邀請眾多藝術家入住,讓文創與古鎮碰撞出精彩。

  華僑城落子洛帶,率先響應成都「東進」戰略,為千年客家古鎮開啟了騰飛的巨大引擎。洛帶華僑城以客家文化為核心,依託當地優質生態資源、鮮明的地域特色,秉承生態東進、文化東進、文創東進和生活東進的理念,傾力打造洛帶客家文化旅遊生態區。

  「我們梳理了客家文化,挖掘客家非遺文化。」黃豔紅說,文創激活了千年古鎮的文化基因,讓這座離成都市區最近的古鎮充滿了魅力,遊客到達十分方便。

  國家一級美術師、客家畫家邱笑秋:

  客家話是唐代「普通話」

  9月30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客家畫家邱笑秋親臨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開幕式。邱笑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客家話是唐代「普通話」,對研究漢唐語言文化有重要意義,在洛帶,聽到客家年輕人還在說客家話,他感到非常欣慰。

  邱笑秋說,客家語言、建築、民歌等是客家文化的標誌。客家年輕人仍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客家語言,「也側面反映出洛帶在客家語言保留、傳承上做得很好。」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田雪皎 王祥龍

相關焦點

  • 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重遊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龍泉驛洛帶古鎮
    朋友看過照片說這種感覺很像是瀘沽湖古鎮一樣,平坦的街道,兩旁是整齊的古老建築,古色古香,兩旁的店鋪裡各色物品琳琅滿目,店主們也在熱情地招呼這街道上往來的遊客,而給我留下特別印象的,則是街道中這條引水渠,渠中水流歡快,清澈見底,據說是從遠山之上引來的清泉,孜孜不倦的潤養這洛帶古鎮千年。
  • 洛帶節日 龍騰盛世的客家笑語
    從中原到嶺南,再嶺南而四川,客家人從千年之前的歷史深處走來,從千裡之外的故土家園走來,篳路藍縷,歷盡艱辛,最終像一粒粒飽滿的種子,紮根在了蜀地這片茂密的土地上。  千年遷徙,千年尋夢,他們是不忘根脈的遷徙者,更是勤勞的耕耘者和堅韌的奮鬥者。「客而家焉」,就是要視異鄉為故鄉,在陌生的土地上建設出一個嶄新的美好家園來。
  • 中國內陸神奇的客家王朝,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感受原生態客家文化
    朋友看過照片說這種感覺很像是瀘沽湖古鎮一樣,平坦的街道,兩旁是整齊的古老建築,古色古香,兩旁的店鋪裡各色物品琳琅滿目,店主們也在熱情地招呼這街道上往來的遊客,而給我留下特別印象的,則是街道中這條引水渠,渠中水流歡快,清澈見底,據說是從遠山之上引來的清泉,孜孜不倦的潤養這洛帶古鎮千年
  • 成都龍泉驛洛帶小學:了解、認同、傳承、發揚客家文化
    中國網9月22日訊(宋得恩)什麼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築、飲食等方面。客家文化進校園怎麼做?位於洛帶古鎮的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小學校交出了答卷。
  • 華僑城洛帶連拿兩地 大洛帶新版圖呼之欲出
    佔地7平方公裡 華僑城再造洛帶洛帶依山傍水,背靠龍泉山,直面成都平原,千百年來繁衍生息,傳承古蜀三國遺風,流淌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目前緊鑼密鼓建設中的5環,更將這個千年古鎮直接與成都主城相連,這個離成都最近、以客家文化、生態為核心古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 成都洛帶升級 打造「客家文化名鎮、人文旅遊重鎮、公園城市美鎮」
    據洛帶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雕塑名為「生生不息」,通過將客家圍屋與莫比烏斯環藝術結合,展現出客家人文化傳承、生活繁衍、創業奮鬥生生不息的內涵,「這裡也是很多遊客來到洛帶的打卡點。」 「我今年上半年來洛帶耍,都還沒有見到這個雕塑。」正在雕塑前留影的市民周睿說,他常來洛帶,這次又見到了好多與過去不一樣的地方,「這裡真是一個常來常新的地方。」
  • 洛帶廣東會館:借力龍泉國際桃花節展客家文創風
    攝影供稿 曾和平蜀地千年古驛龍泉桃花香飄四方,客家會館情系「南絲路」開門迎嘉賓。3月19日,地處成都龍泉驛區的古鎮洛帶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東會館經過一段時間的閉關修繕開門迎客。19日下午,位於洛帶古鎮甑子場中街的廣東會館大門一打開,館內遊人如織。從古鎮主街一側入門,穿過小巷盡頭低矮的過街樓,約500平方米的前院展現眼前,豁然開朗,33屆成都龍泉國際桃花節之「賞龍泉桃花,展客家風採」系列展演活動在這裡舉行,活動現場賓朋滿座。
  • 洛帶古鎮:四川山水相融的客家文化小鎮,風景優美
    儘管在成都生活多年,但卻是第一次遊覽洛帶古鎮。洛帶古鎮是成都「東山五絕」之一,古樸而繁華!四川的古鎮很多,遍及全省,都頗具特色,帶有一種古樸、休閒的氣息。像四川人一樣,熱情、低調!而且洛帶古鎮是成都近郊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古鎮,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走在古鎮裡會產生時光倒流的錯覺,一股濃濃的客家文化氣息一進入洛帶古鎮就會撲面而來。
  • 客家文化,成都東進文化要素的集中代表
    洛帶風光  首屆洛帶客家文化節方案公布,贏得了省內多名客家文化研究專家點讚。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振之認為,「客家文化」正是成都東進文化要素的集中代表。省社科院研究員、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陳世松說,客家文化節就是客家文化的活態再現。客家文化研究專家陳世松:  客家文化節是活態的文化再現  省社科院研究員、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陳世松研究客家文化超過20年,參加過各類客家文化活動。在他看來,華僑城「中國客家文旅小鎮」的靈魂就是客家文化,而通過文化節的方式宣傳客家文化,就是活態的再現。
  • 洛帶古鎮是「中國水蜜桃之鄉」主辦地,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
    洛帶鎮素有「東山重鎮」之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裡85%以上的人是客家移民的後裔,明末清初時期的移民運動和「湖廣填四川」的歷丸,使這些來自於異鄉的客家人在洛帶繁衍生息,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風俗和客家文化。現存於街上的「廣東會館」、「湖廣會館」和「江西會館」等,便是洛帶客家文化的標誌與見證。洛帶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處在龍泉山脈中段的二峨山麓,是一個客家古鎮。它原名甑子場,據說是因蜀國後主劉禪不小心把玉帶掉入八角井中而得名「洛帶」。
  • 客家人的大遷移,造就了這座美麗的川西客家古鎮,成都洛帶古鎮
    雖然時代發展的很快,但是在洛帶古鎮這裡,至今保留著客家人的鄉音、鄉貌、鄉情、鄉風,90%以上的居民為客家人,至今仍講客家話,沿襲客家習俗。這裡客家民風民俗、客家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有人就稱它為西蜀客家第一鎮。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
  • 洛帶古鎮:一街七巷的休閒,融合在四川山水的客家文化小鎮
    而洛帶古鎮是成都近郊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鎮,文化底蘊非常厚重,行走在古鎮中會有一種時間倒流的錯覺,一進入洛帶古鎮一股濃濃的客家文化氣息就撲面而來。據說,以鎮子為中心,方圓十多裡的村鎮居民近九成都是客家人,他們說著很有特色的客家話,也叫做「土廣東話」,聽起來雖然不太懂,可是軟軟糯糯的感覺很舒適,絲毫不遜色於江南的吳儂軟語。反正和潮汕話有些相通。
  • 成都網紅洛帶 有個客家家風館
    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早已是一個網紅地標;而小鎮上的一個客家風格的土樓,是一處著名的景點。這個土樓,完全按照福建永定的土樓1:1還原,面積8600平方米。日前,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走進這個土樓,感受客家家風家規;與客家後代子孫們聊家風對自己成長、做人的影響。
  • 匠心傳奇助力好物市集 | 國慶節,來洛帶尋客家文化之旅
    素有成都「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的洛帶古鎮,是離成都市區最近的古鎮,客家人聚集地。東山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紛至沓來。2018/9/28-10/7,金秋時節臺灣客家文化藝術長廊即將亮相洛帶華僑城好物市集·臺北&成都雙城季
  • 旅遊:洛帶客家會館茶座上,以鄉音相互交談的老者,古韻隨之漾開
    在這個四川境內客家人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背井離鄉的憂傷已成為過去,坐在古鎮客家會館的茶座上,看那些聽戲喝茶,以鄉音相互交談的老者,洛帶的古韻隨之漾開。廣東會館是洛帶鎮標誌性建築,黃色的琉璃筒瓦、高拱曲起的封火牆,氣勢恢宏、古樸莊嚴。蜀漢前的洛帶,名為甑子場,場內池塘中有一眼八角井。
  • 成都洛帶古鎮文化產業邁向國際化 布局兩大主題
    就在洛帶古鎮,你可以到集林演藝鎮欣賞到異國風情演出,到畫家趙彌的沃洲山咖啡館品味別樣生活,或到已成功舉辦上百場展覽的展覽廳欣賞各種藝術珍品,體驗DIY手工製作、品一店一景的小吃,再或與大自然展開一場零距離的溼地之戀……  古鎮要盤活,文化是靈魂。
  • 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匯聚客家文化,建築堪稱「古建奇葩」
    成都是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這座千年古都,匯集燦爛的古蜀文明金沙遺址,馳名中外的熊貓基地,歷史悠久的三國遺蹟武侯祠。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數不勝數的人文古鎮。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座客家小鎮,被世人稱為「天下客家」,它就是洛帶古鎮。
  • 愛成都·迎大運 2020成都洛帶·HAKKA50越野賽完賽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12月27日,四川最後一個馬拉松賽事——2020成都洛帶·HAKKA50越野賽在洛帶的五鳳樓廣場起跑開賽,賽事設置了遊龍舞·50公裡組、25公裡組和親子組三個組別,規模近千人,吸引了四川眾多越野跑愛好者,其中不乏國內頂級越野跑選手
  • 你知道,洛帶客家人的來歷嗎?
    客家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了,而近年興起的客家文化熱,更是讓我們對客家文化多了了解,也逐步對客家文化產生了興趣。2006年,剛來洛帶的時候,對洛帶客家文化一無所知,聽到客家人講話個咯個攏的就感覺好笑,後來多聽慢慢也習慣了,並且還能學著去聽懂客家話,去說一句客家話,對客家人的感受也更深一層。洛帶鎮政府著重在打造客家文化,在洛帶仿照福建土樓興建了博客樓土樓,打造了博客小鎮、中國藝庫、溼地公園等景區。
  • 醉美洛帶桃花樂活節 好物市集領銜文創擔當
    3月16日,「暢遊春日 桃鯉歡心」好物市集在洛帶華僑城中國藝庫街區熱鬧開市,無論從現場氛圍的營造還是市集的繽紛物件都帶著濃濃的桃花元素,引來大量遊客圍觀打卡。眾多來自各地的人氣coser和二次元愛好者齊聚洛帶,成為這場浪漫春日盛會的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