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是為了闔家團圓,而有個寶寶了,更是拗不過老家長輩親戚的深切呼喚。我們自然以為回家過年是格外歡喜的,可對於我的同事小李來說,去年的回鄉經歷並沒有想像中那樣愉快。
一開始,小李小兩口考慮到倆人工作都忙,假期也就不到10天,所以要帶的行李還是一切從簡。當小李收拾東西碰到了寶寶常用的餐桌椅時,雖然它看著笨重,不過,小李仍舊毫不猶豫地把它給帶上了。因為小李好不容易訓練好寶寶獨立吃飯,哪怕要回老家了,也不能間斷啊。
可是真正回家時,小李的如意算盤卻沒能奏效。原來,當時在親戚家待到晌午,要準備吃飯了,小李便準備從車裡拿下餐桌椅,可沒想到家婆的好臉色立馬掛不住了,她趕緊抱起寶寶哄逗著餵米粥,觀察到寶寶樂呵呵地笑了,家婆還不忘回敬小李一個得意的眼神,而身旁的老公只會附和著傻笑,一點兒不站在自己這邊。
小李只好像個洩氣的皮球,聽之任之了。小李現在想起那段場景,都感到心生委屈。在同情小李遭遇的同時,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帶寶寶回家過年,所帶的物品要考慮周詳,我們才能安心。
那麼,帶娃回家過年,我們該準備好哪些必帶的物品呢?
1.寶寶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要帶齊全,數量上不必太多。
比如像連體服,厚的薄的,純棉的或是燈芯絨的,多備幾件。因為寶寶新陳代謝旺盛,經過舟車勞頓和走親訪友,身上難免會汗溼,我們察覺到要及時更換,以免寶寶受涼引起感冒、發熱。當然有髒衣服了肯定要有兒童專門洗衣液登場,換下的當天抽空洗掉。
又比如說寶寶的洗漱品、沐浴露和護臀膏,這些寶寶要一直用的,所以寶寶到哪兒它們就得跟到哪兒。這裡有個小妙招,瓶瓶罐罐太大,還容易漏出來,不如把液體擠出來,裝在潔淨的小瓶裡,類似適用裝的大小。其實寶寶用不了太多,按需供給也能省卻不少麻煩。
最後一點,給寶寶帶上可以手提的餐桌椅,一旦寶寶學會了獨自吃飯,就不要因為某個特殊時刻而打破。因為反反覆覆改變,寶寶會跟不上節奏的,到時候只能我們吃苦頭。
2.攜帶常見的藥膏和膠囊,只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首先,帶好體溫計和溫度計。如果感覺寶寶發熱了,拿體溫計來量更準確,而溫度計可以測到房間的溫度和溼度,知道了溫度給寶寶搭配衣物更科學,而房間太溼寒了,要及時開窗通風。
最主要的是,退燒貼、感冒靈顆粒、消毒軟膏和葡萄糖口服液要備齊。萬一老家比較偏僻,又趕上大過年的,到時候真不好買藥,還是自己隨身裝著放心。
尤其要提的是葡萄糖口服液,萬一寶寶水土不服了,食欲不振,補充上營養液不可或缺。
最後,最好帶上小兒浴盆,要是家裡洗浴條件不好,沒有浴霸,那還是給寶寶用浴盆吧,大冬天的,受凍的滋味可不好受,如果寶寶生病了就別提多愁人了。
3.寶寶會怕生、認床,我們要盡力給他營造出安全感。
一方面,寶寶睡習慣的枕頭、床單、小被子帶著,就算寶寶想要帶上巨大號的玩具熊,我們也要滿口答應。因為寶寶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除了依賴爸媽,這些熟悉的生活用品便是他最後的依戀。
而另一方面,寶寶表現得很抗拒,那我們只能晃悠起他愛吃的零食或者喜愛的玩具了,以此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隨著時間推移,寶寶最終會慢慢適應。就算不能自來熟,但比最開始要自在許多。
「兵不在多在於精」古話說得好,因此我們回家過年時,為寶寶拿上的東西夠用就行,畫蛇添足大可不必。
你覺得帶娃回家過年,我們應該帶好生活必需品,家庭醫藥箱和寶寶偏愛的物件嗎?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分享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