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珍藏的出現,讓公眾有幸走進肯特公爵喬治王子殿下、肯特公爵夫人馬裡納公主殿下及其家族的收藏世界,從該家族的私人珍藏中領略其與眾不同的皇家品位。
巴黎女士便攜梳妝盒(1930年)
維多利亞時代銀茶壺(1899年)
鑽石胸針(約1880年)
1934年,馬裡納公主來到倫敦,此次之行,這位希臘和丹麥公主將與英國的喬治王子成婚。喬治王子是國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的第四個也是最小的一位皇子,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以俊秀聞名,也是首位擔任公務員的英國王室成員。他的長兄就是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
這一年喬治王子被授予肯特公爵爵位,同年11月29日與馬裡納在倫敦西敏寺舉行婚禮。西敏寺一直是英國君主(從英格蘭、不列顛到大英國協時期)加冕登基或安葬的地點。馬裡納是最後一位嫁入英國王室的外國公主,也是英國王室最後一樁門當戶對的婚事。儘管沒有豐厚的隨嫁,但馬裡納及其親屬們仍來自歐洲幾乎每一個統治王朝。
婚後夫婦倆居住在倫敦貝爾格雷弗廣場3號,在白金漢宮附近的一幢莊嚴華麗的房子裡過著幸福的生活。婚後第二年,他們的兒子目前的肯特公爵出生,隨後又有了亞歷山德拉公主(奧格威夫人)和肯特王子麥可。肯特公爵夫婦將家裡布置得溫馨舒適,頗有情調。他們喜歡收集藝術品,或許是受肯特公爵夫人娘家的影響,俄羅斯藝術在家中佔有不小的比例:1860年由黃金及琺瑯製作的俄羅斯風格的鼻煙盒,俄國皇室專輯照片,俄羅斯彩蛋,俄羅斯黃金及青金石手封,上面刻有阿爾伯特·愛德華王子和亞歷山德拉的名字。他們是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國王(在位時間,1901~1910)和亞歷山德拉王后(1844~1925)。銀器部分可以看到一件在1752年為喬治二世製作的銀盤,一隻帶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卡地亞黃金和軟玉相搭配做成的座鐘,以及一座曾懸掛在由五港同盟的Wardens勳爵手持的加冕華蓋上的喬治二世鍍銀鍾。
5件碧玉製作的陳設器(中國,18世紀)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中國的藝術品,其中一張18世紀小桌尤為特別。造型沿襲歐洲宮廷風格,材質的使用上卻別具一格,用上了當時中國最昂貴的紫檀木。記錄顯示,大約在1760年時進口了少量的紫檀得以製作而成,小桌一直陳設在白金漢宮。從17世紀開始,隨著東印度公司的成立,中西方有了貿易往來,歐洲興起中國熱,這股風潮在18世紀達到頂峰,王室、貴族、商人以擁有中國物品為榮,因此在這個時期內,他們在中國定製過用黃花梨、紫檀等材質製作的歐式家具,或印度風格的家具。現在所能看到的有黃花梨製作的英式、德式柜子,黃花梨滿嵌螺鈿的印度風格小桌,別具風格。還有6件18世紀的中國碧玉擺件,不過它們在今天的拍賣市場中並不受到追捧,因為白玉價格居高不下。想來公爵夫婦買回這些碧玉擺件時,並沒有這麼多的想法,只是將它作為眾多藝術品中的一支來收藏。
然而平靜、安逸的生活沒能維持太久,一場致命的悲劇發生了。1942年,任職於皇家空軍的肯特公爵駕駛飛機在蘇格蘭凱斯內斯墜機身亡,死時年僅39歲,此後肯特公爵夫人守寡26年。不幸的是,他的王室專款並沒有轉交給公爵夫人,而是被突然中止,大部分遺產也交由他的孩子們託管。雖然在1936年,喬治五世去世的時候,肯特公爵繼承了75萬英鎊的財產(相當於今天的2200萬英鎊),公爵夫人在公爵去世後也得到王室的照料,但她仍需要籌集資金,以維持體面的生活。1947年3月,在肯特公爵逝世5年之後,佳士得舉辦了一場為期3天的財產拍賣。這場拍賣包括英國家具、藝術品、瓷器。肯特公爵夫婦所收藏的中國瓷器在這一年的拍賣中全部售出。當時的成交額達9.2萬英鎊。《每日電訊報》在對當時拍賣的報導中稱:「我相信大批的鑑賞家和參觀者都蜂擁至佳士得,以期目睹已過世的肯特公爵的藝術珍藏……(這次拍賣)將打破以往的任何紀錄。」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