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然壽命可達170歲,為什麼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只有77歲?

2020-12-22 飛哥聊科學

人和大象、老虎一樣屬於哺乳動物。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的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

大象的生長期一般為13年左右,其壽命大約為60-70歲;老虎的生長期為3-4年,其壽命可達25歲左右。

2019年全國人均預期壽命77.3歲,人的生長期一般為20-25年,按照這套理論,人類的自然壽命至少可以達到100歲,甚至可以超過170歲。其實,現在我們的人均壽命和幾千年以前相比,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

古代雖然沒有現在的工業汙染,也沒有食品安全等問題,但是古代戰亂頻繁,很多年輕人戰死沙場。再加上古代醫療技術的落後,很多現在看來很普通的疾病都無法治癒。這使得古人的人均壽命只有40歲,公元前的人均壽命僅為20歲。

還有一種推算壽命的方法,就是根據細胞分裂的次數和周期學說計算。人的一生細胞至少分裂50次以上,一個分裂周期平均是2.4年,這樣計算下來,人的壽命至少是50*2.4=120歲。

計算人類自然壽命的方法還有很多,而且存在很多爭議。但不管使用什麼方法計算,人類的自然壽命都遠不只現在77.3歲的平均壽命,達到100歲以上也是很正常的。

可事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這麼美好,全國健在的百歲老人只有4萬餘人。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平均壽命達不到理論值呢?

首先人類和一般的哺乳動物存在很大的不同。人類有兩隻腳和兩隻手,可以正常地直立行走,而一般的動物只能用四肢爬行。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樞,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類的大腦位於身體的最頂部,這麼高的位置是最容易缺氧的。

人的神經系統也比動物發達很多,光大腦內的神經元就有100億個。發達的神經系統可以使人更好地適應環境,故而人也比動物聰明許多。人有著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人們的心理狀態也在不斷變化。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之中的人,其壽命可能會變短。研究者們一致認為,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助於人長壽,那些長壽的老人,普遍對世界保持著一種樂觀的心態。當人生氣時,體內會分泌出毒素,這對心臟、肝臟等部位都有影響。

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醫療條件都對人的壽命有著很大影響。但是,影響最大的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血管一天收縮舒張10萬次左右,最終彈性纖維會老化,使得血管硬化,生命也就終止了。

人類不同的個人習慣對壽命影響頗大。工作壓力大,精神狀態差,平時沒有時間鍛鍊,導致人們的身體素質一天不如一天。而野生動物每天都要去獵食,為了生存下去,它們身上長了許多的肌肉,變得十分健壯。

作息不規律也成了壽命的助燃劑。經常睡懶覺,暴飲暴食,抽菸嗜酒等習慣也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進而導致很多疾病接踵而至。

大量的脂肪堆積在血管壁,形成的斑塊會隔斷彈性纖維,使得血管提前硬化,人的壽命也就跟著縮短了。雖然現在醫療技術很發達,但無法治療的疑難雜症也有很多。

根據著名的端粒假說,每次細胞分裂後染色體上的端粒就會縮短一部分,當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細胞就會死亡。

隨著人類對生命和細胞認識的不斷加深,也許哪一天人類破譯細胞繁殖的密碼,掌握了細胞裂變的技術,我們可能就真的能夠活到170歲,甚至更久。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人均預期壽命是什麼意思
    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20.1/10萬、8.1‰、10.7‰降至17.8/10萬、5.6‰、7.8‰,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 人均預期壽命77.3歲:我國主要健康指標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見證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提升。人均預期壽命,指某年某地區新出生的嬰兒預期存活的平均年數。
  • 2020年廣東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8歲
    (原標題:2020年廣東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8歲)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時間:2020-10-28 18: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1歲】記者從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的十三五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獲悉,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了1歲。
  • 湖南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77.1歲
    受益於此,到2019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1歲,比2018年的全省人均預期壽命76.7歲,增長了4個月,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  「十三五」以來,湖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全面落實,185家醫院開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在101家醫院開展了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全省公立醫院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比重達38.36%。
  • 中國人均壽命出爐,一年提高0.3歲,未來人均壽命或突破100歲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類的壽命也相應的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比方說在清朝時期,我國的人均壽命大約為33歲,而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則提升到了35歲,那麼,目前我國的人均壽命是多少呢?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升至77.3歲 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升至77.3歲 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2020-06-08 19:21:16 來源:人民網  |  作者:熊建 | 字號:A+ | A- 6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 2017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6.7歲
    然而,人壽命有限,能夠活到70是很少的。醫療健康是民生大事,如今,人生七十不稀奇,截至2017年統計,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6.7歲,這是記者從24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了解到的數據。財政部部長劉昆受國務院委託,向常委會報告國家財政醫療衛生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
  • 人類的自然壽命是多少年?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讓人驚訝
    如果人類不懂醫學也不懂什麼養生,遵循自然規律,人類的自然壽命是多少年呢?通過什麼辦法算出?是否靠譜?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長壽的目標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壽命的知識,看完後或會讓你大吃一驚。
  • 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
    為什麼人類會死亡呢?為什麼萬事萬物都會死亡呢?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到,未來的人類追求的將是永生。到底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人類有望突破這種壽命的限制嗎?人均預期壽命人均預期壽命就是指同一時期出生的人與其能生存的平均年數。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衛生水平的發展,近年來全世界人均預期壽命都在不斷地增加當中。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會高於發展中國家。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全中國的人口預期壽命只有35歲,是不是完全想不到。
  • 每日一詞∣人均預期壽命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見證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提升。Average life expectancy reached 77.3 years in China in 2019. That was up 0.96 years from 2015.
  • ...委發布甘肅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
    原標題: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化加快12月21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充分展現了2009-2019年甘肅衛生事業在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 法媒: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能將超過美國
    法國Atlantico新聞網1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或將超過美國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負責人羅伯特·安德森的假設,2020年因為暴發新冠疫情,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會下降2至3歲,可能被中國超越(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美國為78.8歲,中國為77.3歲——編者注)。
  • 最長壽熱帶魚有81歲!人類與動物的壽命極限怎麼計算?
    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斑點笛鯛能活到81歲,格陵蘭鯊魚能活到400歲,人的壽命則是短短幾十年。人類與動物的壽命為何不一樣,壽命的極限又是怎麼計算的?
  • 國家衛健委: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 嬰兒死亡率下降到6.1‰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所取得的成就時表示,70年來,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產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用比較少的投入解決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醫問題,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 我國人均壽命77.4歲,這才是真正的發達國家
    人均預期壽命,怎麼去評判一個國家,是不是發達國家,一個國家的老百姓是否幸福呢,收入當然是一個考核點,但人均壽命,老百姓日常生活水平,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核點。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如果經濟發展的好,醫療水平高,老百姓安居樂業,那麼人均壽命自然就會長,而一個國家如果入不敷出,老百姓食不果腹,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醫院,那麼這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一定不咋地。
  • 中國這9個地區人均預期壽命邁入80歲,其中最高的是……
    到2030年,人均期望壽命邁入80歲梯隊的地區將從2015年的3個增加到9個,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遼寧、吉林、江蘇、海南、福建、重慶。其中上海最高,其徵求意見稿提出不低於84歲。公布了這一指標的其它16個地區,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則都超過了75歲,而且僅青海和甘肅低於79歲。人均期望壽命在人口統計學上通常用來反映一個地區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
  • 沒有人能夠永生,3000歲值得期待
    研究表明各種動物的壽命期與本身的生長期有關,約是生長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長期為20至25年,那麼自然壽命應該是100至170歲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菸、戒酒、正確進行身體鍛鍊、樂觀地生活,您的壽命就會延長,生命的鑰匙就在您自己手上已知最長壽星
  • 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是多少歲?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6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資料圖:民眾在醫院參加體檢。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逐步增加,衛生人力構成進一步優化。
  •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甘肅省人均預期壽命逐年增加,2019年甘肅省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較2009年增加約2歲,預計2020年可達到《規劃》目標(規劃≥74歲)。2015年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但甘肅省人口出生率僅在2017年有小幅提升,隨即回落,截至2019年仍在下降,為10.60‰,創歷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