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因在同性戀議題上的不小心應對,而被藝人馬友蓉「踢館」(資料圖)
「九合一」選舉倒計時,候選人忙翻天,希望抓住每一張選票。與候選人一樣忙乎的,還有各類有特定訴求的社會團體。借候選人不敢輕易得罪選民的時機,不少這樣的團體最近都忙著進行串聯表達訴求,甚至逼候選人就某項議題表態。這種「不支持我們的訴求就是對不起選民」的邏輯,也讓很多候選人進退兩難,生怕按下葫蘆浮起瓢,顧此失彼。而這種看似有趣的選舉現象,背後其實也隱藏著臺灣選舉政治與民粹傾向的複雜糾葛。
各類社團訴求花樣多
候選人點頭或搖頭都得小心
競選縣市長,候選人的施政主軸被認為是關心民心向背的「硬貨」。不過,在原本施政主軸之外,藍綠陣營的候選人還經常遇到社會團體的「政策點菜」,不少社團點的「菜」還相當「小眾」。昨天,關注青少年教育的家長團體就召開記者會,要求各候選人表態,讓「性解放教育全面離開校園」。臺灣環境保護聯盟等20多個社團也向所有縣市長候選人表達訴求,要求他們對保護老樹、核電廠延役等環保議題表態。
不過,回應社團訴求也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為,在藍綠對立的選舉生態中,一方主張的政策常常遭到另一方的抨擊,候選人點頭或搖頭都得小心,否則容易惹麻煩上身。不久前,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遭到力挺「同志」的藝人馬友蓉「踢館」,就是因為他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不端正」。其實,連勝文並沒有反對「同志權益」,只不過他的臉書專頁上刪掉了一條「若當選臺北市長,會保障同志權益,將臺北打造成更性別友善的環境」的帖子,就被相關團體痛批「消費同志」。對此,連勝文的競選團隊只能選擇「沉默是金」,以免遭受更多「附加傷害」。
為「感化」臺北市的軍公教票源,連勝文近來強打軍公教年終慰問金議題,多次公開表態會「保障軍公教福利」。這一舉動,就被民進黨痛批為選舉考量,「走回頭路」。而另一項尋求動物保護團體認可,主張流浪狗「零安樂死、不撲殺」的政見,也被柯文哲陣營認為是「典型天龍國態度」。
支票多跳票也多
究竟是民粹還是「綁樁」?
面對社會團體的進逼,多數候選人為了左右逢源皆大歡喜,拒絕的少應承的多。於是,各種「選舉支票」滿天飛,等到候選人當選,就變成沉重的施政負擔,甚至被選民認為是「跳票」。其實,在群體利益高度分化的臺灣,利益群體涉入選舉政治之深,根本無須諱言。但此種選舉亂象對臺灣社會乃至經濟民生的影響,卻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近年來,臺灣經濟發展遇滯,社會矛盾激化,世代、階層間的公平正義成為全臺關注的核心問題。在此背景之下,民粹情緒有所抬頭,候選人不時為此所迫,在原有政策主張上讓步。另一方面,候選人為了爭取票源而制定的政策,也總會有利於某些階層或團體。看在對手眼裡,就認為是社團願打、候選人願挨,是你情我願的政策買票,選舉「綁樁」。至於到底誰是誰非、誰情誰願,裹挾在選戰的喧嚷中,也從來沒有人能分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