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商幫壟斷多個行業 起底忠門鎮建材系發家史

2020-12-20 閩南網

  「魏則西事件」將莆田系推到了輿論的風口。而掌握著全國80%民營醫療市場的莆田醫療系,僅僅是莆田商幫中的一個分支。

  5月10日,忠門鎮豪宅林立,不少人在豪宅一層租下門臉房,經營家具建材。記者 朱自潔 攝

  5月10日,在莆田市北高鎮埕頭村,正在建設的莆田國際珠寶產業園。 記者 朱星 攝

  5月11日,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裡面有大量莆田人從事經營活動。記者 王嘉寧 攝

  記者在福建莆田實地走訪發現,除了民營醫療,莆田商幫還壟斷著其他多個行業的市場份額。比如,以忠門鎮為主的建材系,以北高鎮為主的黃金珠寶系,以常太鎮為主的重慶雞公煲系,等等。

  通過地域和血緣構成的宗族文化,莆田商人大都以家族為單位,一旦發現商機就會以「傳幫帶」的形式帶動周圍的親人朋友一起做,並慢慢打通所在行業產業鏈上下遊。逐漸形成了「一鎮一產業」的抱團經商模式,活躍在全國各地。

  經商,是莆田人的傳統,在當地有句老話,「無莆不成市」。

  記者以莆田系忠門鎮的建材幫為採訪樣本,試圖還原莆田商幫從外出求生到發家致富的路徑。

  忠門人是莆田最早走出家門的商人群體,據統計,莆田人大約佔據了全國70%的木材市場。

  為了生計外出

  建材幫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莆田忠門鄉下的蒸籠生意。

  家住福建莆田東埔的李國寶,被孫輩們稱為忠門人走出家鄉闖碼頭的「活化石」。

  「我1972年就開始走出家門,當時才20歲出頭。」5月10日晚間,67歲的李國寶在其家中對記者講述了他的發家史,「當時家裡吃不飽,為了不挨餓,只能跑出去。」

  東埔鎮原屬於莆田市忠門鎮,1997年,忠門鎮一分為四,除了保留原來的忠門鎮外,增設山亭、東埔、月塘3個鄉,2000年,東埔撤鄉設鎮。

  雖然在行政劃分上東埔已經不屬於忠門鎮,但李國寶一直還是以忠門人自居,其個頭不高,戴著眼鏡,皮膚黝黑,寬闊的肩膀微微前傾。

  「當時出去就是做蒸籠,挑著工具擔。」李國寶稱:「這是我家祖傳的手藝,我爺爺是做蒸籠的。」

  據《莆田縣誌》推算,忠門鎮的蒸籠工藝始於明代中葉。雖然有祖傳的手藝,但走出去最初的原因,多位商人都稱,是為了生存,沒得選擇。在莆田,像這樣依靠著一門手藝出門闖的,除了忠門鎮,還有做珠寶黃金首飾的莆田北高鎮,該鎮被稱為「中國珠寶黃金之鄉」;東莊鎮也是依靠陳德良發現的一個治療痔瘡的偏方開始走街串巷,最終衍生出了今天龐大的民營醫療體系。

  據李國寶稱,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對人口遷移管理得很嚴格。一旦在外地被發現外鄉人身份,就會被「遣返」。

  那個時候出門之前,要先去大隊開一個證明,上面寫著「某某出去做蒸籠」之類的,就算是一個通行證明。

  「先去的江西南昌、九江,再到武漢、北京。全中國我都跑遍了。」李國寶笑著說,為了防止暴露外地人身份,自己和同伴走在同一條路上時,都會一個走在路東,一個走路西,防止一說話,用了鄉音,被當地人發現。

  李國寶介紹,當時,全國別的地方的蒸籠是柳木的,他們做的是福建這邊特有的杉木,蒸出來的饅頭更香。「挨家挨戶推銷,按他們的要求的大小做,像那種蒸小籠包的,一個三四塊錢,大的可能一兩百。」李國寶說著張開雙臂比畫著。

  對於收入,李國寶稱,當時一年能賺到1800塊就很好了。

  李國寶稱,那時候,想的就是怎麼吃飽飯,從來沒有想過商業兩個字。更沒有想過,自己的後輩們,如今會在全國的木材、瓷磚、衛浴、不鏽鋼等建材行業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

  至於彼此間的競爭,李國寶不願意多聊,其稱,建材市場規模很大,而且都會和廠家約定好,像一個小一點的城市,一個品牌只有一家代理商。「大家都很重義氣,都是一個地方的人,有什麼問題一起溝通」。

  一位忠門商人稱,出現競爭矛盾了,都有幾個行業的老師傅出面,他們不一定最有錢,但有聲望,一般情況下會居中調停。莆田人講的是能者生存,做不起來還可以退下來到老鄉那裡一起幹,這樣的人才很受信任和歡迎。

  靠木材生意起家

  「改革開放」之後,商業政策逐步放開,忠門鎮的人離開家門的越來越多。

  李國寶稱,1979年,他帶著隔壁家的一個年輕人一起來到北京做蒸籠。晚上住在郊區,白天坐車到城裡。3年之後,李國寶陸續把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帶出來做生意。開始做木材生意。

  「當時,我主要在湖南、福建等地找原材料,發貨到北京,孩子們在北京負責加工銷售。」李國寶稱。

  李國寶介紹,忠門人做一個行業,是會打通整個產業鏈,有的尋找原材料,有的進行運送,有的做加工,有的銷售。整個產業鏈上都是我們的人。

  忠門人帶著木材進京,還被當時的媒體報導記錄了下來。據《法制日報》1994年的特刊曾發表的《「遊擊隊」與「正規軍」的較量——記莆田農民躋身全國木材市場的歷程》中報導,1982年春,莆田人從江西、湖南、廣西等地大批運松木到北京。

  當時的北京正在進行大規模城市建設,木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

  1985年,國家開放了南方集體林區木材市場,允許林農和集體的木材自由上市,實行議價議銷。

  《法制日報》的前述文章稱,1986年春,1000多名忠門人就到雲南思茅、大理等地,分割包圍各地主要產材縣和部分國有林業局的經銷部門,通過「拉關係」、「走後門」,包銷了當地的大部分木材。1986年3至10月,忠門人平均每天發運一百個車皮木材,為北京亞運場館建設輸送了大量木材。

  不過,在當時,木材還屬於國家重要生產資料,並不允許個人或未取得許可的單位經營、倒賣。

  帶著木材進京的忠門人遭遇了政策難題。

  《法制日報》的文章中,記錄了忠門人的解決方法:1985年底,忠門商人帶著從莆田開具的外出許可證和當地工商部門核發的「經銷竹木製品及半成品或南方木材」的營業執照,和曾有過業務往來的中國農建公司北京分公司達成「掛靠」協議:由莆田人組織木材資源,尋找經營場地,自行銷售,每戶每月繳納1200元管理費和百分之三的營業稅。農建公司北京分公司則為莆田人經營代籤合同,蓋租地章,提供銀行帳號和發票。

  除了從南方運木材外,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莆田人湧向大興安嶺,把過火的木材全都買下來、運出來,從中賺了大錢。

  李國寶稱,莆田人中從事木材行業的,又大部分是忠門人。時任福建省省長蘇樹林曾在2013年稱,據統計,莆田人大約佔據了全國木材市場70%的份額。

  「傳幫帶」下遍地開花

  莆商闖市場往往是「一個人帶一家人、一家人帶一族人、一族人帶一村人,」2013年,蘇樹林在莆商回鄉創業大會上講話時總結道,於是便有了忠門人制蒸籠、東莊人辦醫院、榜頭人雕紅木、北高人打金、江口人做電子表,形成了親友相幫、協作互補。

  李國寶稱,最初大家都是和熟人一起出去,也更放心。掙了錢都是平分。

  一位不願具名的忠門商人表示,由於獨特的村文化衍生出最開始的傳幫帶文化。

  莆田當地一位官員也告訴記者,當地宗族觀念比較強,所以出去做生意,一般都是帶著親戚或者要好的朋友一起,而結婚嫁娶,早前一般都在一個村子或鎮子內。

  蘇樹林曾總結莆田人過年回家必須做的幾件事中,其中一件就是回家娶妻。「莆田人講,出去錢掙得再多、官當得再大,也要回莆田娶妻。」

  「獨特的姻親關係導致了一個鎮一產業的現象出現。」鄭國賢對記者表示。鄭國賢是莆田當地人,當忠門鎮還是忠門鄉時,其就做過該鄉的副鄉長,之後也曾在北高鎮任職。鄭國賢目前是莆田市委宣傳部調研員、福建省作協主席團成員。1997年,鄭國賢完成長篇報告文學《漂迫的家園》,該書描述了莆田忠門人走出家門創業的歷程。

  1991年李國寶和子侄們,從木材行業轉向瓷磚批發。

  「當時是四川那邊的瓷磚生產廠家,願意給我們墊資開店,賣他們的瓷磚,從那時候起,全家人就都轉型做瓷磚生意,一直做到現在。」李國寶稱。

  目前,僅在北京,就有許多忠門商從事建材貿易,他們主要集中在東三環外的十裡河閩龍,以及昌平地區的回龍觀建材城。

  在十裡河地區的「閩龍陶瓷總部基地」,是北京最大的陶瓷專業市場,市場商戶百分之八十來自福建,其中大部分來自莆田市。

  來自莆田忠門鎮的陶瓷經銷商戶張林(化名)大部分同鄉從事陶瓷衛浴、不鏽鋼、瓷磚等建材等行業。「莆田人在外做生意多『傳幫帶』,使得莆田的產業分布呈片狀,」張林的老家村子裡大部分人從事陶瓷行業方面的生意。

  張林和很多老鄉一樣,在「傳幫帶」的商業模式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當初張林由同村人帶著入行,自己生意做大後,再帶親戚朋友入行。如今,在張林的帶領下,張林的大部分親戚都在從事陶瓷生意。

  張林最初跟著父親做建築材料生意,2001年左右,陶瓷生意火爆,張林決定跟隨同村人做陶瓷生意。

  「佛山人做瓷磚,我們莆田人賣瓷磚,」張林介紹,其老家所在的忠門鎮的同鄉多從事建材、陶瓷、木材、鋁合金等建材行業。「都是一帶三,三帶五,金字塔一樣慢慢發展壯大。」

  「關鍵是看一個地方的氛圍,你周圍的人做什麼,你可能就會做什麼生意,」張林說。

  「從無到有」的莆田商人

  李國寶的轉型做建材只是忠門鎮商人的一個縮影。一位忠門商人表示,開始做木材生意時,國家正致力於推動城市基礎建設,是個很好的時機。

  對於莆田人為什麼可以在一個行業中佔據領先地位,李國寶分析稱,主要是走出家門早,在改革開放之前就開始全國跑,積累了經驗,大家抱團發展,上下遊都有我們的人,發展的快;還有就是能吃苦,敢幹。

  對於現狀,該商人稱,現在市場整體規模在縮小,意味著進入全面轉型時代,金融業、IT業等都是選擇的方向,「大家開始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人脈、資金儲備等因素而做不同選擇。」

  同為忠門人的北京通廈投資開發集團董事長陳春玖,早先在京、津、冀從事木材經營,1996年也向建材業轉變,在北京建設了建材城、綜合市場、家居與花卉市場等。

  北京京奧港集團董事長王子華,同樣來自於莆田忠門,其於上世紀80年代初到北京,從木材生意起家,1996年成立京奧港集團,業務向鋼材產業轉型。2000年涉足金融領域,投資了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首汽集團。2014年,京奧港集團旗下的北京京奧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進軍能源行業。此外,王子華還涉足了融資租賃和基金行業。

  1983年開始創業的忠門人郭加迪,成為了忠門人中的一個「另類」,其1989年前往匈牙利,從事國際貿易,並於1994年進入鞋業。1999年,郭加迪又進入房地產業。

  蘇樹林曾稱,莆田人「精」在無中生有。莆商善於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在一窮二白的地方,創造了「無醫生醫、無木生材、無金生金、無鋼生鋼」的商業奇蹟,湧現出一批「醫藥大王」、「木材大王」、「珠寶大王」、「鋼鐵大王」。

  67歲的李國寶已不再擔心操心這些:「現在都是孩子們做主,我主要在家養老。」2006年,李國寶也在家鄉建了一棟大房子,有一個簡單的庭院,一樓牆邊還有一個小假山。

  這也符合莆田人另外一個特點:回家建大房子,光宗耀祖。這一點,從東莊鎮、忠門鎮和北高鎮的房屋中都能看到,一棟棟4層甚至更高的別墅密密麻麻矗立在各個鎮上。

  【記者手記】

  沉默的莆田商幫

  在外界眼中,莆田系成為了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從事醫療行業的莆田人的代名詞。但從事醫療行業的,只是莆商中的一部分人。

  2015年12月落馬的福建省前省長蘇樹林,在2013年「歡迎莆商回鄉創業大會」上稱莆商是閩商的精英,並歷數莆商從事的行業,從北高鎮珠寶、東莊鎮的醫療到忠門鎮木材。

  不過,相較於莆商走出家園之早和取得的成績,莆商一直躲在輿論關注的背後,除了莆田醫療系,其他行業的商人鮮被外界關注。

  在魏則西事件中,莆商也是一如既往的沉默。不僅僅是風口浪尖地醫療系,其他從事木材建材、珠寶黃金行業的商人,面對記者的採訪也都諱莫如深,還未等發問就直接掛掉電話。

  一位商人稱,最近氣氛比較緊張,整個莆田系都受到輿論的關注,大家都不願意出來說話,怕成為眾矢之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害怕得罪莆田醫療系的人。或許還因為,熱點總會被新的熱點取代。

  相較於外界輿論的關注,以及來東莊鎮探訪的一波又一波媒體,莆田顯得很安靜。

  從某種意義而言,莆田也算是一個外出打工人口居多的城市,只是,很多打工者成為了老闆。雖然豪宅林立,但像東莊鎮、忠門鎮、東埔鎮,家中都是留守老人居多。

  當地計程車司機表示,莆田平時不堵車,一到過年或者清明,外地的莆田人都開車回鄉後,城市就開始擁擠。

  在莆田開計程車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短短幾天,記者就遇到3個來自江西宜春的計程車師傅。其中一位司機表示,開計程車現在賺不了錢,他打算也開個網店,從安福點商城拿貨賣鞋子,「一雙有100塊的利潤」。

  經商的風氣也致使莆田民營經濟發達,2015年1-10月,非公經濟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90.6%,是莆田工業的主要支柱。一位政府官員表示,莆田這邊是民間比政府有錢。

  2013年,莆田市政府召開莆商回鄉創業大會,希望在外的莆商能夠回鄉創業。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莆田北岸忠門鎮:精心打造家門口的袖珍公園
    秀前村解放路主幹道擴寬東南網莆田7月28日訊 漫步在莆田北岸忠門鎮的街頭巷尾,轉角就能遇到綠地、公園。據悉,近期忠門鎮著力整合公共空間資源,利用邊角地打造「四化工程」,提升村莊整體顏值。一方面,狠抓道路硬化、村道擴寬、花圃修繕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迷你景觀提供容身之所;另一方面,在村道兩旁就地植綠、見縫插綠,種植米蘭、香樟、茶花、三角梅等植物820株,在文化牆牆角、房前屋後等小空間種上小花小樹苗,讓人文與自然在此處相映成趣,一個角落便是一處特色精品。
  • 莆田北岸忠門鎮:掀起「十賢百孝」推選大熱潮
    東南網莆田12月7日訊 何為孝:貧窮的父母,錢到為孝;病弱的父母,出力為孝;孤單的父母,陪伴為孝;脾氣暴躁的父母,理解為孝;勤儉持家的父母,勤快為孝;病患的父母,照顧為孝;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忠門歷來就是「忠」「孝」之鄉,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志士仁人,他們身體力行不斷發揚和傳播忠門的優秀傳統文化。
  • 莆田北岸忠門鎮:改善空氣品質,打造美麗忠門
    東南網莆田11月20日訊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鞏固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持續推進空氣品質改善,忠門鎮圍繞「控塵、控車、控燒」三大行動,啟動揚塵、道路運輸與城鎮面源汙染集中整治,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有力改善了轄區的空氣品質。
  • 一段30年前的莆田忠門的視頻,原來以前農村長這樣!
    忠門鎮是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北大門。早前,東埔鎮、山亭鄉、月塘鄉都屬忠門鎮管轄。忠門鎮與東莊鎮並稱莆田最有錢地區之一,和東莊鎮靠醫療起家不同,忠門鎮很多有錢人都是靠建材起家。在莆田,忠們絕對是一個熱度非常高的地名。
  • 莆田北岸:王義勇到忠門鎮瓊山村參加「十賢百孝」推選工作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東南網莆田11月23日訊 為深入挖掘和弘揚北岸孝賢文化,充分發揮新時代「孝」、「賢」先進典型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引領示範作用,11月22日下午,忠門鎮瓊山村召開「十賢百孝」推選工作座談會。忠門鎮黨委主要領導及瓊山村「十賢百孝」推選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老協會代表、平安協會代表、老黨員代表、教師代表、企業家代表、村民代表等40餘人參加座談會。座談會上,忠門鎮及瓊山村就「十賢百孝」推選工作開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進行了匯報。隨後,與會人員暢所欲言,就「十賢百孝」的宣傳發動、組織推薦、公示評議、典型培樹等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座談會氣氛熱烈。
  • 莆田北岸忠門鎮瓊山村:建設文化服務中心 打造村民精神樂園
    服務中心象棋室東南網莆田12月15日訊(通訊員 張瓊 任群霞 本網記者 朱豔貞)「現在村裡建成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有地方娛樂日前,在莆田市北岸忠門鎮瓊山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民張大姐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據悉,北岸瓊山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由張厝老人協會牽頭籌資建設,目前已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服務中心分三層樓,總面積180平方米,內設農家書屋、老人活動室、兒童之家、文娛活動排練室等,並添置了圖書、電腦、健身器材等硬體設施。
  • 魅力莆田歡迎您!
    根據歷史資料,莆田人的經商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其足跡開始涉足東南亞。漸漸的,莆商逐漸形成有規模的商幫,並活躍在省內外各地,經營著從修鞋到錢莊諸種行業,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最先被稱呼為東方猶太人的是潮汕人,莆田是絕大多數潮汕人的祖籍地)。民間很早就有了「無興(指興化商幫)不成鎮」,「無莆不成市」之說。
  • 除了東莊醫療幫 莆田還有這四大幫
    除了醫療幫,另外四個也並非等閒之輩:其中,忠門木材幫此前就被媒體曝出壟斷了全國90%的木材交易;安福則被稱為世界假鞋之都,有媒體稱目前淘寶八九成的假鞋都產自安福的小區作坊。忠門木材幫:壟斷全國90%木材交易與醫療幫相似,木材幫同樣是以家族為單位,上下遊聯動,最終建立一個商幫。
  • 莆田北岸忠門瓊山村搶抓晴好天氣紮實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莆田北岸忠門鎮瓊山村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東南網莆田3月6日訊 搶抓晴好天氣,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連日來,莆田北岸忠門鎮瓊山村以推進實現「五清楚」為出發點,以整治「亂擺放」問題為重點,村委會出動機械設備、組織人員對村內「髒亂差」以及「亂擺放」問題進行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據悉,該村還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發動群眾自覺清掃房前屋後衛生,大力實施「門前三包」責任制活動,實現由過去「幹部掃地」到現場「幹群一起掃」的良好局面。
  • 梧桐葉茂迎鳳歸——福州市莆田商會考察團積極響應開啟「莆商回鄉...
    產品廣泛應用於鞋材、服裝、家紡、電子、家居、汽車等多個領域,成為多個國際一線運動品牌戰略合作夥伴。    ■市博物館 內設《莆田歷史文化陳列》《莆田民俗文化陳列》《莆田歷代書畫藝術陳列》《莆田木雕藝術陳列》《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等專題陳列。
  • 莆田忠門鎮瓊山村:在紅色的老房子裡吹海風看月亮訴情懷
    瓊山村東南網莆田11月9日訊 冬的蕭瑟尚未抵達,陽光裡已然少了夏的毒辣,柔和的溫度中略帶一絲涼爽,對出遊的人來說,剛剛好。(忠門鎮 張瓊 任群霞 報導)
  • 莆田忠門鎮村民捐資完善校園校舍
    海峽網9月11日訊  為給教職工營造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提升幸福感,激勵他們紮根沿海,愛崗敬業,連日來,忠門鎮瓊山小學正緊鑼密鼓地為教師宿舍安裝空調與熱水器。昨日,筆者在現場看到,樓道外放滿了剛採購回來的空調與熱水器,安裝師傅們有的在懸掛空調外掛機、有的在調試機器運轉、有的正在查看電路安裝情況……忙得熱火朝天。
  • 起底莆田系P2P平臺:醫界貸成交超26億
    (原標題:起底莆田系P2P平臺:醫界貸成交超26億 借款方多為莆田人)  「魏則西事件」將莆田系醫療和百度送上了風口浪尖,而和莆田系醫療相關的產業和公司都開始受到了關注。  近日,莆田系投資的一家P2P平臺——醫界貸也浮出水面。
  • 莆田:網購包郵鞋子 申通快遞送件得另收錢?
    東南網11月19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盛鍾)近日,有網友向海都莆田版新浪官方微博@海都莆田新聞反映稱,他在網上買了雙包郵的鞋子,快件通過申通快遞送到莆田忠門鎮後,快遞員發簡訊通知他去代辦點取件,否則物品將被退回,他並表示
  • 莆田市北岸忠門鎮秀田村:清淺時光,歲月靜好
    鳳凰巖景觀帶東南網莆田12月26日訊(通訊員 張瓊 任群霞)初冬的小鄉村與城市不同,它是溫和的。沿著莆田北岸忠門鎮秀田村整潔的村道,兩側別墅式樓房整齊劃一,小院裡茶花傲然開放,清渠裡緩緩水流,籃球場上運動的青年和孩子,榕樹下閒聊的老人……初冬的陽光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溫柔一股腦兒地傾瀉在這畫卷上:清淺時光,歲月靜好。 若移步村居安頂山上,遊覽西面鳳凰巖景觀帶,可見綠林環抱,曲徑通幽,禪風濃鬱,山形錯落似鳳凰,故稱鳳凰巖,享有「法開龍象無雙地,寺鎮鳳凰第一山」的美譽。
  • 佛山商幫籌建清遠佛山商會逐鹿清遠
    編者按:佛山商人、溫州商人、福建商人,甚至香港商人、臺灣商人……外來商幫在清遠陶瓷、房地產、家居建材、酒店等很多領域都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開創了許多清遠人單靠自己的力量可能無法做到的行業。外來商幫深度影響著清遠的經濟生活,有力地推動著清遠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的發展,演繹出了新的商業傳奇。
  • 莆田第十三中學: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
    9月10日下午,莆田第十三中學舉行了主題為「弘揚新時代尊師風尚,增強教書育人使命感」的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全體教師滿懷著激動的心情,共同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區管委會副主任黃福泉、忠門鎮有關領導,愛心企業家、鄉賢卓萬祥先生出席表彰大會。學校黨支部書記陳震主持表彰會。
  • 大清之風:獨佔北方的「商幫」
    山東商幫也稱作「魯商」,在十大商幫中雖然不像晉商、徽商那樣富甲天下,但也獨佔了北方的優勢,在東北地區更是佔盡地利、人和。山東商幫在興盛時期控制了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綢緞布匹、糧食銷售以及餐飲行業等,可以說是縱橫「商場」,聲名顯赫。
  • 中國最「低調發財」的商幫,這個行業佔據國內80%,每年賺上千億
    導語:中國最「低調發財」的商幫,這個行業佔據國內80%,每年賺上千億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騰飛,國內湧現出來一大批的優秀企業,然而我們通常會把一個企業所在的地方用一個名稱來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