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關稅,日本汽車技術領先、故障率低、口碑和品牌價值高,使得日本汽車在世界各地都能暢銷。陸地巡洋艦這樣的耐用到變態的車,也就只有日本造(至於陸巡,途樂是這麼把吉普,悍馬,路虎,奔馳G乾死的,以至於中東,西藏,非洲,極地,沙漠這些需要長期惡劣的環境使用的車下幾乎由途樂,陸巡,海格拉斯皮卡霸佔,大家自己去百度,其實就是越野車最重要的東西:耐操性起關鍵作用,沒有這個你越野性能再好也是白搭,其實越野性能是越野車中最好做的,日本越野改裝廠可以把你的車幾乎改裝成「坦克」,但可靠性這個是越野車中的難點,在荒無人煙的地區,車子壞了,就是等死的節奏,在戰場車子壞了,就是生命終結的時候,所以你們可以看到中東打仗,ISIS恐怖分子全部用得是豐田的越野,皮卡。)
但日本汽車還不能像本田摩託那樣統治世界,因為在世界各地存在「民族感情」,存在地方保護,存在關稅。這些地區的汽車關稅,也能很好的反映一個地區汽車產業水平。關稅越低,說明本地汽車的競爭力越強。還有人那福特來說話,說福特在歐洲也賣得很好,這是這隻其一不知其二,福特1908年就在歐洲建廠了,可以說跟歐洲車廠一起成長起來的,100年的耕耘,這是所以後來的車企無法企及的。
中國進口汽車平均關稅21.5%
歐盟進口汽車關稅10%
美國進口汽車關稅2.5%
日本進口汽車關稅0%
日本進口汽車零關稅:歐洲、美國、韓國生產出的汽車,再多付一些運費就可以到日本市場銷售,無任何關稅。但日本汽車銷量的前20名不會有外國車,因為那些外國車不是日本車的對手。 美國進口汽車關稅2.5%:這個關稅只為阻礙日系車在美國的擴張,因為其他地方的汽車相對於底特律的製造工藝還有不足。即便這樣, 2008年美國的汽車產業還是垮了。三大汽車倒閉了兩個,另一個也大幅虧損。
於是,美國政府發難豐田,直到三大汽車重新盈利,才還豐田一個清白。整個過程無疑在說,美國汽車已經敗給日系車,現在受美國政府保護。。。。
歐盟進口汽車關稅10%:歐洲汽車看似堅強,其實是發達國家中競爭力最弱的。與日系汽車的品牌少產業基礎雄厚相反,歐盟的汽車產業是品牌多而基礎薄弱(背本趨末,造不計成本的豪車還可以),因此歐盟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汽車關稅。甚至在歐盟內部之間,也存在著地方保護,所以德國人大多開大眾、寶馬、奔馳,法國人大多開標誌、雪鐵龍、雷諾,義大利人大多開菲亞特。
歐盟對日系、美系甚至是韓系,任何一個地方敞開關稅,都會引來不幸的災難。近年來歐盟與韓國的自貿協定生效,歐盟對來自韓國的汽車關稅降低兩個百分點到8%,看似微小的變動,卻使韓國車在歐洲銷量劇增40%,這還是歐盟車市整體下滑的情況下取得的。
歐洲車的品質比起日本來說差太遠,歐洲車的賣點是品牌積澱,奔馳100年的品牌積澱,可以讓其揮霍50年了。日本車從誕生開始,雖然品牌積澱不夠,但僅僅用了幾十年就佔領了全世界的市場。
日本車差在不會歐洲車會營銷,會吹(日系7大車廠都有自己的黑科技,技術儲備達到了恐怖的地步,比如寶馬最近吹它的自動駕駛技術,可業內都知道自動駕駛技術儲備最牛的是豐田,可這貨總是要在技術成熟能量產後才拿出來。)就像為什麼勞斯萊斯賣這麼貴?因為是身份的象徵,雖然勞斯萊斯是一個英國破產了的沒落戶,但你奔馳S級在這個破產貨的面前,自覺低了一等。這就是B格,跟技術,品質無關。日本車當然沒有這種先天的優勢,所以走的是實用路線,什麼能買足客戶的需求,我造什麼,什麼能賺錢我造什麼!(馬自達是個異類,只能說馬自達不死,轉子不死)。
比如要操控,性能,你可以選斯巴魯STI,日產GTR,370Z ,本田S2000,Type-R NSX,雷克薩斯LFA,豐田Supra,86,,三菱EVO,馬自達rx7,3MPS ,MX5,豪華運動阿庫拉,英菲尼迪等。家庭用車可以選擇卡羅拉,飛度,軒逸,凱美瑞,天籟,雅閣,漢蘭達,奇駿等。越野你可以選霸道,陸巡,途樂,超級維特拉,吉姆尼。把需求嚴格劃分,並把每種需求推到極致,並做到最優,這就是日本車。看到有些人說什麼日本車操控不行,底盤不行我就笑了,拿買菜車比歐洲這些需求劃分不清的車,奧迪的操控四驅來比比謳歌的SH-AWD試試?來比比斯巴魯的全時四驅試試?
其實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日系這麼強大?。日本工具機超精密加工,高新材料技術,鋼鐵技術,冶煉技術,新型陶瓷,精細化工,稀土冶金(日系混動技術領先世界的關鍵,知道為什麼中國限制稀土,只有日本受影響嗎?只有日本才懂得稀土怎麼用,對歐洲老來說,稀土就是土!稀土是混動汽車上馬達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更是製造眾多高科技產品的重要元素。)。世界頂尖中的頂尖,這個是汽車製造業的基礎。這才是日本車真正強大的最大秘密。。。隨便舉幾個公司大家可以去查查:東麗(全球碳纖維領域霸主),新日鐵(全球鋼鐵行業霸主,中國鋼鐵行業之母),松浦機械(超高精度發動機加工),馬扎克(美國波音,NASA供應商,英國麥拿輪的唯一cnc供應商),三菱化學,住友化學,旭化成 ,JFE,信越化學,三井化學,三菱麗陽,旭硝子,帝人樹脂,NHK。等等幾十家企業都是全世界材料,化工領域的頂尖企業。更別說數量世界第一的日本的中小企業,日本很多只有10多個人的小作坊生產的產品。精度,科技世界唯一,那才是日本企業的特色和根基。汽車的差距其實就是工業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