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hop的熱度應該是從2017的中國有嘻哈開始聚焦的。一個音綜把一個音樂風格類別帶到大眾視野,席捲出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從喜歡某個導師/某位選手/某首歌,到遍地的freestyle和rapper,衍生出眾捧眾嘲的社會效應。這其中悄然的改變,遠遠不止討論音樂這麼簡單。當然今天,我並不是要討論嘻哈歷史或者本土化這樣的問題。
最近偶爾我還會打開中國有嘻哈的第一季的比賽看看。並不是無聊,而是看得挺有目的。這個習慣是:喜歡打開幾年前的選秀節目,或者打開幾年前的我是歌手。在流動的時間軸上去看某個時間點的某一場比賽,都有一些驚喜的發現。不過拉長時間線,我仔細想想這個節目於對我嘻哈的理解,其實並沒有什麼出入。
在此之前,我覺得中國的rap就是熱狗的《差不多先生》,倫妹的《雙截棍》,宋嶽庭的《Life's a struggle》。看完節目後,我依舊覺得中國的嘻哈於探討吃火鍋還是吃火鍋底料這個問題無意義,與單押雙押三押的比拼也沒有絕對聯繫,當然會有diss和peace以及love和憤怒,但這不是靶向到人。
抨擊個人,表達憤怒也許是嘻哈的表層。而由人及眾,發洩自我或許才是嘻哈的真相。沒錯,這次我用的是」發洩「這個詞。情緒有時是無用的,你不能強求別人聽你表達什麼,聰明的人總是願意先和自己建立對話。所以作為一個表達者,總想著傳遞給什麼的人常常不得其門,反而是懂得發洩的自我會讓聽眾沉浸。這兩者的區別,光通過文字也許比較抽象,我這次選了三段視頻。也許完整看下來的朋友們會得到答案。
細究一下,或許嘻哈從來不該是地下的狂歡,而是需要見光的震撼。有時候光從rapper唱一首歌,你很容易就能get到一個rapper的好壞,好壞不僅僅在於能力,也在于格局。當然這只是我在自己這口井望出去的小小天地,非常主觀且個人的感受。
在我沒開始聊Life's a struggle這首歌之前,可以先去網易雲聽一遍。
先聽音樂,再決定有沒有興趣探究一下背後的故事;比先聽故事再聽音樂來得真實的多。宋嶽庭的經歷稍微聽一點嘻哈的朋友們或許都能如數家珍。不重複的3000個字的rap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悟。這一份一口氣順到底的佳作濃縮了他短短23年的人間一趟。關於宋嶽庭的經歷有很多自媒體號寫過,其實都是他某種音樂背後的衍生物。因為他的歌,才有人去認真聽到了他對生命真實又直白的解讀。
14歲患鼻竇炎而因此來到的美國,接觸到了嘻哈文化。19歲因為一群「豬朋狗友」而陷入被動境地,被背叛陷害而判入獄3個月,緩刑3年。22歲被確診為骨癌晚期,23歲便英年早逝。坎坷唏噓的一生,也因為他的藝術天賦給世界留下了一些很珍貴的東西。很多人都說宋嶽庭是中國嘻哈的先驅者,有時候你很難想像,自身的能量是如何傳達轉化為別人的能量和信仰。但確確實實那是音樂可以做到的事情。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藝術天賦,是一種努力不來的東西。所有天才的命題似乎都與表達有關,從小憑藉一手超出年紀的繪畫功底坐穩「天才兒童」身份的宋嶽庭,因為覺得漫畫不能完全表達他自己了,而從此轉向可以更好表達他想法的音樂。很難想像,他其實是一個都沒怎麼接觸過Keyboard的孩子。也很難想像,沒有學習過音樂的宋嶽庭,可以從作曲演奏到編曲再到演唱,都可以一手包辦。
《Life's a struggle》據說是在監獄中迸發的靈感。錄製設備也僅僅靠一臺錄音機和一個keyboard。似乎不得不承認的是,有時候苦難帶給人的不止是透徹的反思,還有無與倫比的體悟和創作環境。那些邊緣性時刻,也往往是最接近真理和生命真諦的時刻。而音樂在作為一個自救的出口,給予創作者發洩的途徑。這種自救並不是我憑空杜撰,而是確確實實在很多我喜歡的創作歌手身上看到過。只要你還願意去表達,那靈魂的控訴和吶喊就還沒停止,只要還有聲音,那麼希望就沒完。
很多人都說聽完歌很難受,但是從我感受上來說,這其實是一首很積極的歌。宋嶽庭其實並不是出身於社會底層家庭,所以他在歌裡表達的東西也沒什麼局限感,他聊的是關於人生這個宏偉的命題,談論的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想這也許是眾人口中的real。我能從他堅定地吐字,節奏以及器樂中感受到的是他正直的觀念和積極的生活的態度。某些真實其實並不會讓人感受到喪氣,我們無法否認這個世界的某些黑暗與絕情,逃不開的命運和打擊,但是至少還是有選擇的,在每一個細小的節點上,我們都還有著微弱但是很重要的選擇。
從Life's a struggle聽到hiphop,在和自己的生命和命運較勁。在這股較勁裡,有著中國嘻哈應該有的模樣。真實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