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見習記者 柳依然 陳馨懿 通訊員 周煒瑋
如果要說,杭州市中心哪家菜場裡面臥虎藏龍的美食最多,寶藏市場之一的杭州茅廊巷農貿市場可以算一個。
「老陳大腸」,「小缽頭甜酒釀」,「姜太公魚圓」……這些在吃貨心目中大名鼎鼎的美食,幾乎伴隨了杭州人30多年,口味久經時間考驗。
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經過3個多月的施工,在臨時性經營場所過渡的茅廊巷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已經完成,今天(8月30日)開始全新回歸。
1】寫得一手好字的牛肉攤主周師傅,馬上要回老家了
「喲,這麼巧,你也回來了啊。」一位熟客拎著菜,和黃牛肉攤的攤主周理寧打招呼。
「對啊,前些天剛回來的,今天第一次來。」
周理寧是菜市場的「網紅」,因為喜歡書法而出名,曾經被不少媒體報導。但今天,他並沒有帶上自己心愛的宣紙和毛筆。
「我準備回老家江西玉山照顧母親了,這個將近二十年的攤位,要交給兒子打理了。」周師傅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剛回的杭州,就是為了趕上菜市場搬家。
到了新的攤位,他大概還能和老主顧們打上十幾天的交道。「還沒和他們說呢,以前春節經常給大夥寫對聯。」
周師傅在老家江西玉山已經開了一家早餐店。「剛開的,我也經常給周圍的學生們寫對聯。」
像周師傅這樣的老牌攤位不少,今天都回歸了。
2】「老陳大腸」還是原來的味道,今天鋪了紅毯
在農貿市場門口,擺放著一排顯目的花籃,一條紅地毯徑直鋪到了「老陳大腸」的店門口。
「都是同學送的,今天算是新開張第一天,儀式感還是要的。」老陳1989年就在這附近賣大腸了:「那會兒還是馬路市場呢,大家在馬路邊支個攤子就可以做生意了。」
2000年茅廊巷農貿市場落成,「老陳大腸」也從路邊搬到了室內,擁有屬於自己的攤位號「242」。
「這個數字跟著我,一跟就是20年,已經變成了我招牌的一部分。」這次改造升級,市場重新調整了攤位號,老陳的攤位變成了「132」,但是他在招牌上依舊印著242:「少了這個數字,我怕尋過來的食客覺得我們不正宗。」
「今天開業我準備了四個新菜。」這次改造提升之後,老陳的攤位比原來長了一截,為此,他特意準備了一些新菜,「糯米藕、涼拌菜、豆腐包以及正宗的蕭山梅乾菜扣肉。」
這些菜以後也會變成「老陳大腸」的新招牌?
「歡迎新老食客,肯定好吃。」老陳很有信心。
老陳大名叫陳偉強,是個老杭州,馬上要60歲了。年輕的時候,老陳是在城站附近的立交橋下開小飯館的,現在這一味滷大腸的配方,就是那時候老陳一邊看著廚師燒菜一邊琢磨出來的。
後來飯館關張,老陳就端著洋鐵鍋,到馬路市場賣大腸了,等到茅廊巷農貿市場重建,「老陳滷大腸」就一直走到了現在。
他家的大腸有多好吃呢?
「我家老客很多的。有些從下沙、城北也會趕過來買。最多的時候一天賣出800斤也是有的,家裡親戚都叫來幫忙的。」
3】有商戶特意穿了紅裙子,「新店新氣象,要喜慶點」
「老陳大腸」對面,是一家主賣雜糧的小店。老闆娘金大姐今天特意穿了一襲紅衣長裙,「新店開張,要喜慶點。」
金大姐的店也是開了30年,起初在馬路市場的時候,她只有一個小貨架,上面擺著自家的黑芝麻和芝麻油。
「後來顧客說熟芝麻直接吃不易消化吸收,我們就自己研究了這臺磨機。」這一整就整成了附近知名小店,如今已經有100多種貨品了。
30年來,愛學習的金大姐研究了不少食療的配方,也吸引了一票老顧客。
「剛改造那會,不少顧客說找不到我的店,我的電話都被打爆了。」
就在記者採訪的五分鐘,就來了三四位顧客。
金大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還沒完全弄好,過兩天來更好。」
這次,金大姐準備好好調整一下食譜,「新的菜單下午就會到,新店新氣象,變化中才能有好發展嘛。」
4】這家老菜場的前身成立於90多年前,整個改造全部完工還要一個月
茅廊巷農貿市場經理傅鵬洲告訴記者,本次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一共投資近480萬元,以荷花為主要文化元素進行設計,通過重新裝修吊頂、整理線路、提升消防、油汙分離改造、安裝空調、增加智慧系統等,提高消費者的舒適感和安全感。
市場裡的荷花元素
「目前我們一共有攤位256個,經營戶175戶。」一樓主要是肉製品和生鮮,像大家熟悉的「老陳大腸」、「小缽頭甜酒釀」都集中在一樓的東側。二樓是蔬菜、豆製品以及雜貨。
傅經理介紹說,改造提升後,攤位位置基本沒變,基本都還在老地方。「我們只對部分攤位進行了微調,比如說水產攤位原本過小,泡沫箱放不下,我們就加大了攤位,以實用為主。」
「營業前我們都對商戶們進行了培訓。」傅經理說,市場給商戶配備了新電子秤,所有信息都會上網,每家攤位前也安裝了電子屏,「菜價、營業執照都會上網備案,顯示在上面,未來還考慮增加二維碼,方便顧客查詢。」
據了解,茅廊巷農貿市場作為杭州市最早的國營菜場,1927年開始營業,算起來已經90多歲了。「最早叫茅廊巷菜場,1999年現在的市場開始修建,2000年正式由馬路市場搬入室內。未來我們也將通過市場的文化長廊介紹農貿市場的變遷以及消費方式的轉變。」
目前,市場內部硬體改造已完成,軟體配套還在進行中,預計9月底將全部完工。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