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300塊,我在杭州最好吃的馬路菜場「大馬弄」吃成了球!

2021-02-17 末末很會吃

今天,來轉一篇我最近剛寫的馬路菜場。

杭州的菜場千千萬,但大馬弄最特別。這個片區,一半是生活氣,一半是文藝感,從菜市場逛到咖啡館,感覺自己被幸福感餵飽了。

今年的新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多數人可能都要「原地過年」了。

對於留在杭州過年的朋友,我想來跟大家推薦一條比較特別的馬路:大馬弄

大馬弄被稱作是「杭州最後的馬路菜場」。我們小時候,其實是有很多馬路邊擺攤的菜販。但規範化管理之後,菜場就統一建了樓,方便採購。

而大馬弄,算是保留了比較淳樸的樣子。它有點像是過去的市集,商販集中在馬路兩邊,裡面有售賣新鮮的蔬菜水果、年貨類的商品(醬鴨、乾果)、手工點心(蛋餃、滷豆腐、醃菜)等,中間還夾著幾家門面不大的麵店和點心店。

整條街只有200米,但熱鬧非凡,來逛的大多都是本地的大爺大媽,隨處都可以聽到麻溜的杭州話。

每年的新年前,我都願意去這邊逛一逛。因為這一帶真的是好吃又好買。來到這不僅能買到年夜飯必備年貨,還能吃齊各路杭州老底子小吃。周邊還有藏著很多寶藏咖啡館的大井巷,逛上一天也不膩。

300塊帶來的購買幸福感,絕對比商場買衣服強多了。

各類戰利品

接下來,就來詳細跟大家聊聊大馬弄片區的逛吃路線。

大馬弄的逛吃行程,可以從察院前巷開始。

因為我是打算要買年貨,所以選擇了開車,車可以停在察院前巷這裡。路的兩邊是有停車位的,不過車位不多,要靠運氣。早晨過來的時候巷子最熱鬧,四周都是電瓶車(我開得幾乎要崩潰)。

如果只是打算來逛逛的話,我建議地鐵出行。

城南一直是老杭州聚集的片區,這裡背靠吳山,面朝錢江,進入察院前巷,你就像進入了另一個杭州。

小巷的一邊靠著「臨安城遺址」,有一大片廣場。廣場上跳舞的阿姨們絡繹不絕,不少大叔穿著時尚的睡衣就出來聊天。

另一邊,則是各類年貨店。

對於杭州人來說,過年少不了醬貨,杭州製作醬貨的歷史有千年之久。

住在「皇城根」下的老杭州人,尤其懂得生活。每年冬天一到,他們就開始買食材做醬貨,小區窗臺隨處可見懸掛著的醬肉。

文娟醬鴨-每年賣出6000隻的醬鴨傳奇小店

地址:察院前巷14號

察院前巷的醬鴨店,以文娟醬鴨、祝君醬鴨和付大姐醬鴨這三家最有名,每一家都是經營了十年以上的老店。

三家店都是老闆娘在前吆喝,雖是競爭關係,但三家關係也不錯,各自所擅長的部分不同。

文娟醬鴨的名氣最大,阿姨說話也很實在。

「我們開了有17年,不少杭州的小朋友都是吃著我家的醬鴨長大的。不會亂殺價騙人的!」

阿姨說,店裡的醬鴨年年都是他們自己來做,一年要做6000隻醬鴨!

做了這麼多年,她也總結了不少經驗,比如醬油要用袋包裝的馬大嫂醬油,做出來的東西比湖羊的要鮮。

醬好的肉和鴨子要放在缸裡,醬汁要沒過肉,並且用一塊大石頭壓好,為了入味還要定期翻缸。

我問了幾家的價格,她家的應該是最高的。

根據鴨子的品種,130-170元/只不等。醬鴨的品質還是不錯的,我買了170那檔(以160成交),回家讓父母用生薑、燒酒來蒸,蒸好的時候醬香味十足,肉色棗紅,肉質也是比較緊實。

祝君醬鴨-陳列很好看

地址:文娟醬鴨旁

文娟旁邊的這家祝君醬鴨,品類感覺更全一些。

各類醬貨都非常整體地陳列在外面的窗口,而屋子裡裡則密密麻麻地放了幾排醬鴨,讓人很饞,很有購物慾。

醬鴨130-150元/只不等,香腸則是65元/斤,要多少可以隨意剪。

除了這些外,還有適合燉煲仔的醃雞和魚乾。買好的醬貨,如果要寄回家的話可以讓阿姨幫忙發貨,他們會統一發順豐快遞,省內一兩天就到了。

無名店-慈谿豆乾很好吃

地址:祝君醬鴨旁

在祝君醬鴨旁邊,還有一家沒有招牌的小店,門口掛著一塊小黑板:寫著售賣豆酥糖和蛋餃。

阿姨在店內做蛋餃,桌前還擺著豆乾,11元/斤,色澤好看。

阿姨說,這是慈谿的豆乾,這類豆乾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切條來炒韭黃、肉絲。

我買了一袋,十塊錢,晚上拿出家炒,果然很有嚼勁,豆乾有茶香味,但又不會過鹹,買回去的豆乾,家裡人也很喜歡吃。

察院前農貿市場-福緣居隱藏菜單的食材,都出自這

地址:察院前巷30號

杭州有一家開了十多年的杭幫菜館,叫福緣居,熟客來福緣居都不愛點菜,而是習慣性地問老闆:「今天店裡有什麼?」

而他們的老闆,就常來察院前農貿市場和大馬弄一帶淘食材。

老闆說,這總有很多有趣的食材,比如從富陽過來的小販,他家自製的臭豆腐特別地道……

這裡的菜市場給人的感覺是既人情味十足,又十分乾淨整潔,逛起來很舒服。

進入菜市場,首先看到的就是春卷的攤位。丈夫在攤皮子,妻子在包餡。餡料有薺菜餡、鹹菜餡和肉餡。

素餡都是12元一盒。

接著,可以看到兩個在做千張包和油豆腐嵌肉的阿姨,這些本地人冬天都喜歡在冰箱存一些,拿來放湯喝,價格我記得是20元/斤。

除了這些外,杭州的特產魚圓,攤位也有賣,1.5元一個,要多少自己取,可以在裡面放入一些湯(煮湯的時候一起放入)。

回家的話魚圓可以搭配青菜燒湯,會特別鮮美。

這家菜場真的是太好買了。

大多商販們的態度都很好。賣粉絲的攤位,山藥粉絲7元/斤,攤主爺爺是杭州人,特別擔心我吃不完,一開始只給我拿3元的量,讓我吃了好吃再買。

我再三要求,才給抓了一大把,回家煮了後,果然很有韌勁。

此外,下沙的奶油草莓、光頭滷鴨(杭州菜市場網紅滷鴨店)、新鮮的馬蹄、板慄、寶塔形狀的包菜……在這都能找到。

我和小夥伴的購物慾在這完全被激發出來,我們兩個很少做菜的姑娘,當下估計都腦補了自己做一桌大餐的場景。

結果發現,其實大衝動也不好,有一些菜還是大馬弄路邊的攤販賣得更便宜,比如草莓……

大馬弄蔣師傅酥魚

地址:察院前巷225號

杭州人愛吃酥魚,而好吃的酥魚店,總是藏在菜市場附近。

一大早,蔣師傅的酥魚店門口就圍了一群叔叔阿姨,來吃的都是老客。


蔣師傅在杭州待了有三十年了,這家15平米的酥魚小店經營了也有十多年,之前開這家店是在大馬弄的,後來才搬遷到了旁邊的察院前巷。

小店是開放式的廚房,走進等候區,製作過程一目了然。空間裡瀰漫的醬汁味,讓人忍不住想要試試。

桌子上放著新鮮的魚塊、雜魚,半斤起稱。

接下來,入大鍋炸,能聽到「噼裡啪啦」的響聲,這裡的魚炸得特別酥脆,據說是要復炸,炸兩次。

出鍋後澆上醬汁和蔥,醬汁是糖醋口感的,帶點酸,很解膩。(有一些酥魚店,是鹹味的醬料,我更喜歡加醋的)

一定要趁熱吃,魚骨都炸得脆脆的。

酥魚店的對面就是大馬弄,入口處有一塊醒目的牌匾。

走進去後,果然熱鬧非凡,大馬弄裡,從杭州的醬貨到紹興的老酒再到諸暨的年糕,想要買什麼樣的年貨這裡都能買到。

除了常規能見到的特產外,還有一些有趣的攤位。

佛手、冬醃菜

新鮮的佛手,來自金華,15元/個。

佛手果看起來像是人的手掌, 自唐宋興起、至明清大盛,它就是文人的「案頭專供」。

它的味道清新,買來除了可以觀賞外,日常也可以燉湯、泡水來喝。

一旁的冬醃菜,則是杭州人過年必備。杭州人對鮮味的追求,有一半是要靠醃製品來完成。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這是杭州人過冬的儀式感。冬醃菜的鮮美,會在炒筍、肉絲中釋放。醃菜炒筍我們年年吃,晚上吃完,早餐我們還要配著泡飯一起吃。

醬貨店

大馬弄有不少醬貨店,而且跟察院前巷相比價格更實惠,我是比較衝動直接就買了,建議大家可以貨比三家,多問問價格。

據店家說,大馬弄的醬貨,從來不存在工業化生產這一說。

整條街其實隨處可以見到晾曬的醬貨,規模有大有小,有的掛著水果的招牌,牌匾下全部掛了一排醬鴨,有的則是店內店外通通鋪滿了醬貨。

鴨子的品種也有很多,有的用的是紅頭番鴨,有的用的是本地2年的呆頭鴨(學名叫疣頭鴨),讓人眼花繚亂,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眼力勁了。

不同的鴨,口感也不同,如果來買的話可以多跟賣家交流一下。

比如老鴨的肉質比較緊實,而呆頭鴨皮厚、油厚、口感相對嫩一些,給老人買,我就會先選呆頭鴨。

挑選的時候,可以先看顏色,一般來說,好的醬鴨的醬色是比較自然的,不會特別紅。其次,可以聞一下,好的鴨子醬香味十足,而如果沒有醬到位,有的鴨子是會有鴨騷味的。

如果生活經驗不足,那只能像我一樣,就跟著老客買,雖然文娟的醬鴨比較貴,但味道真的還不錯。

鹹鴨蛋、魚丸店

路口還有兩家賣鹹鴨蛋的店也挺吸引我的。

鹹鴨蛋、腐乳、醬菜等,都是杭州人喝粥的靈魂伴侶。只有有這些輔食在,再平常的白粥,也能喝出幸福感。

這些的攤位上有各色的蛋,那種偏青的,就是鹹鴨蛋。

相比於超市的鹹鴨蛋,我更愛吃這些農家自己來醃製的鴨蛋,相對口感會淡一些,也更新鮮。

在這裡同樣看到了春卷和魚圓,逛的時候真的感受到了濃鬱的年味。


甲魚、草莓店

大馬弄水果店的草莓真的是又大又便宜,價格25元/斤,比察院前巷便宜了1/3,而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特別誘人。

這個時候,我真的是恨不得再買一斤。


草莓店旁邊,還有一家專賣甲魚的門店。

過去,在杭州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中,甲魚也是必定會登場的新年重量級硬菜。

望江門千張包

大馬弄的前半段以醬貨、年貨居多,後半段,則會有一些新鮮蔬菜的攤位。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望江門千張包。

講究的老杭州人都知道,武林門外魚擔兒,艮山門外絲籃兒,鳳山門外跑馬兒,清泰門外鹽擔兒,望江門外菜擔兒。

提到望江門,大家都會知道那邊露天菜場的千張包。

這裡的千張包肉多、個頭大,肉餡的比例也特別講究,現包現賣,吃的是新鮮。

丸子、蛋餃

除了這些外,同是新年必備的還有各類丸子和蛋餃。

做蛋餃需要有耐心,雞蛋液要小火慢煎,肉餡要比例得當。這個我沒有在菜場買,因為每年過年家中都會做。

做好的蛋餃可以凍在冰箱裡,放湯或者紅燒吃,小朋友都很喜歡。

我們爺爺奶奶那輩人,其實不少都喜歡坐著公交車跑幾個菜場比價,在他們眼中,跨越半個城市集齊的酥魚、雪菜、千張包,就是菜市場的「米其林三星」。

這也是生活的樂趣,如果感覺生活有點悶,偶爾從職場抽身來逛逛菜場,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出了大馬弄,接下裡就來到了城隍牌樓巷。這是老底子南宋皇城下的老社區,同樣熱鬧非凡。

到這,我就挪不動步了,因為這一帶有太多好吃的小吃店了。

過去杭州必吃的早餐遊埠豆漿(現已搬遷至中山南路,也不遠)、周萍大肉粽就在這一帶。

要吃要趁早,這些早餐店基本都會在下午一兩點關門。

釜山小吃-這裡的生煎好吃

地址:上十五奎巷社區城隍牌樓巷107號

以前每次去吃遊埠豆漿,我都會去旁邊的釜山小吃打包生煎包過去吃。

這的生煎包1.5元一個,比寶美貴,但個頭更大。生煎包的底焦脆,肉厚實。吃起來超級香,可以蘸著醋和紅辣醬一起吃。

周萍粽子店-粽子的個頭像拳頭那麼大

地址:城隍牌樓巷17號

這家的肉粽店門口來買的客人絡繹不絕。

我剛跟旁邊的姑娘說了一句:「要十塊錢一個。」

一旁的大叔就說:「小姑娘,真的不貴,外面七塊錢一個都沒什麼肉,他家的十塊錢的粽子比人的拳頭都大,我們都是老客,經常買了。」


確實,這是我在杭州見過個頭最大的粽子,吃一個粽子估計能抵一頓飯。

而且粽子店門口超香的,包粽子的大叔一邊包一邊跟我們聊天,說:「大個頭的粽子還只有我們的鍋能煮,自己回家很難煮的。」

來買的都是附近的居民,我買了一個,本來想中午配生煎、餛飩一起吃的,無奈實在太大了。

第二天早晨當早餐,我也只吃完了半個,這家非常推薦大家來吃。

楊記燒賣-皮子都要自己加工過

地址:城隍牌樓巷104號

我們的午餐是在楊記燒賣吃的,這家比較特別的是燒賣,他們家的燒賣皮子特別薄,包起來像花兒一樣,特別好看。

老闆娘說,買來的皮子都要自己用擀麵杖再壓過,這樣才能有好看的褶子。

店裡的燒賣和餛飩都好吃,主要是皮薄、肉厚實,搭配店裡自製的油辣子,稍微放一點,就很香了。

燒賣的餡料中,還有薺菜肉餡的,這個我之前比較少吃到。

由於吃得太飽了,所以最後我們又步行穿過了中山南路,來到了大井巷。

這條巷子裡面有不少寶藏小店,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咖啡器皿店:Random。

Ceremorning&Random-好看又好喝的咖啡館

地址:大井巷6-10號

這家店我關注了很久,他們每期發布的器皿我都有追,裡面有售賣一些他們設計的文創品以及景德鎮、日本藝術家的陶藝作品。

走進Random,店裡的陳列就讓人覺得很舒服。不過,周一併沒有供應咖啡(周二到周六才有)。

店內有兩層,一樓以咖啡為主,咖啡豆的品類很豐富,有一個小玻璃瓶是可以讓你聞味道的。

二樓則像一個藝術空間,裡面有最近正在布置的展覽以及官網上售賣的各類手工藝品。

Random選品的眼光真的很好,而且藝術家的作品也不貴,基本在200-1000的區間,還是很好買的。

而Random的對面還有一家資董窩璽,這家咖啡館之前瓜瓜同學有推薦過,這裡的手衝特別棒,但價格不低,適合點一杯和朋友一起慢慢品。

手工瑰夏賣88一杯,喝完的確讓人讚不絕口。

如果你喜歡小動物,對面還有一個逗柴屋·柴咖

柴犬超可愛,可以抱在懷裡互動,不過店裡的飲品不太好喝。

一些總結

就這樣,從菜市場逛到咖啡館,我和瓜瓜同學超級治癒的一天就結束了。

大井巷一帶其實還有很多不錯的咖啡館和書店,但由於今天的主題主要圍繞大馬弄來,我就不延伸開講了,有機會我會單獨來講講河坊街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後,如果需要就地過年的朋友,我真的挺推薦大家來逛大馬弄的。

去這裡不僅僅是為了買年貨(畢竟淘寶也能買),而是可以近距離地了解杭州的一些在地文化、生活方式。

希望杭州這所城市能帶給你溫暖,在回不去的時候,我們也能認真過好這個新年。

🍗 

/ 剁手清單 /

文娟醬鴨 160元購入 (1隻 按只賣)

千張包&油豆腐嵌肉 20元 (20元/斤)

鴨舌 50元(100元/斤)

香腸 59元(65元/斤)

老蔣酥魚 20元(34元/斤)

薺菜、鹹菜春卷 24元 (2盒)

下沙奶油草莓 20元 (35元/斤 這個買貴了)

手打魚圓 20元(20元/斤 大約有22個)

山藥粉絲 8元(7元/斤)

周萍大肉粽 10元 (10元/只)

馬蹄 7元 (7元/斤)

實際花費398元(雖然嚴重超標,但買得高興哎)。


一個從小愛寫稿的姑娘

從記者圈跳入財經內容圈

從財經圈又到了傳統手藝圈

採訪匠人 市民 生活家 / 撰寫故事 財經欄目 遊記

對寫作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好奇從未消失

願在這條路上死磕到底 

相關焦點

  • 在這17個地方 你能找到最好吃的杭州
    你看這是頂新鮮的蠶豆,弄點小蔥炒炒多少鮮,等到「眉毛彎」變黑了,就只能剝豆瓣了。  一連10天,跑了17家菜場,有幾個還是二刷、三刷,我記得每一個可愛的細節。杭州的菜場,早就不是我想像中亂糟糟、鬧哄哄的樣子,它們可以漂亮到讓我們只想自拍,豐富到可以用壯觀來形容,整齊到所有的青菜都比別處精神,好吃到一路吃撐,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色。
  • 東山弄賣菜30年 一對杭州夫妻經歷的菜場浮沉
    1994年大雪封路,強哥去進貨,愣是從三裡亭到東山弄,推著三輪車走了一晚上,最後菜是進來了,但是車子壓壞了:「回到東山弄太陽也出來了,菜還賣不掉……」最崩潰的還有一次,一天辛辛苦苦賺來的50元,被小偷偷了。
  • 來杭州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走走,人少景美又地道!
    這些地方去走走,你會發現人真很少,又很有老杭州的味道。 1.皇城腳下的鳳凰山腳路上的饅頭山社區 這裡可以說是杭州最老的社區,走在小巷子裡仿佛回到了80年代。
  • 漫步老街巷:23坊,重現老杭州的煙火氣
    杭州歷史學會常委理事丁雲川說,南宋時候,十五奎巷裡曾有劇院、有街頭戲劇表演、街頭雜耍等,是繁華的娛樂場所,堪稱南宋的「百老匯」。  經過整修,十五奎巷的馬路平均被拓寬兩米,從路口望去,整修一新的瀝青路面讓人覺得視野清爽開闊,與老底子馬路狹窄、髒亂的印象不可同日而語。  這條巷子北面的住宅大多面街背山、臨街設店面,內部兼做起居室。
  • 爆鱔面、豬肝面、三鮮面,一幫幾十歲的老杭州,燒出了記憶中老杭州的味道!
    ~但是不要因為它的高湯底就覺得它一定貴,一碗用料十足的片兒川才12塊一碗!這好像是最能代表杭面的一碗了,也是最簡單的一碗,筍片、肉片、雪裡蕻,其實杭州面既不講究澆頭也不講究湯底,片兒川吃的就是筍和雪菜的鮮味!
  • 這麼冷的天,杭州這些人家電風扇還在使勁吹!為啥?「醬貨大戰」上演
    太廟這裡,一直富有老杭州的生活氣息。而老杭州冬天的餐桌上,怎麼能少得了醬鴨等醬貨呢?陽光暖洋洋地曬下來,面前徐徐展開一片醬貨的海洋,我衷心覺得,這一刻這種醬貨的香味,勝過了世界上任何一種香水。 大冬天開著電扇使勁吹這裡做醬貨的店很多,資格最老的要數文娟醬鴨。
  • 誰說天熱沒胃口,39℃的杭州,這些滷味店看得人流口水啊
    「一般50塊錢起送,附近幾公裡內的老客,我都會送的,遠了也影響口味。」推薦:各類滷味拌菜地址:東新路51號杭州打鐵關農貿市場1樓113號攤位老陳大腸毫無疑問,大腸在杭州人的餐桌上有著不可撼動的江湖地位,白滷、紅燒、脆皮滷……燒法不重要,好吃才是硬道理。
  • 老陳大腸、姜太公魚圓……杭州寶藏菜場茅廊巷...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見習記者 柳依然 陳馨懿 通訊員 周煒瑋如果要說,杭州市中心哪家菜場裡面臥虎藏龍的美食最多,寶藏市場之一的杭州茅廊巷農貿市場可以算一個。老陳1989年就在這附近賣大腸了:「那會兒還是馬路市場呢,大家在馬路邊支個攤子就可以做生意了。」2000年茅廊巷農貿市場落成,「老陳大腸」也從路邊搬到了室內,擁有屬於自己的攤位號「242」。「這個數字跟著我,一跟就是20年,已經變成了我招牌的一部分。」
  • 髒攤兒,匿藏在杭州的美食
    後來有個深夜,我去了北太平橋吃了一碗滷煮,真的,我就這麼形容吧。一邊吃一邊想跪在橋下啪啪給自己兩個大嘴巴:髒攤兒的東西咋就這麼好吃!油炸饃是這個世界上最邪惡的食物,沒有之一。油炸饃,顧名思義,油炸過的饃卷著油炸過的菜,蘸著西安特色的辣子油,嚯,雙倍的油炸帶來的快樂那可是成幾何增長的啊!
  • 杭州這家【小籠包】很好吃,一籠6塊8隻,一早上就賣幾百隻。
    在杭州,慶春路大學路口燕子弄上有這麼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吃店」很火爆,他們家的「小籠包」特別的好吃,一個個晶瑩剔透,皮薄肉嫩,價格也挺實惠。帆哥這天特地去這家店打卡,一到門口,只見裡面全是人擠得滿滿的,老闆娘和一位幫工小妹忙得不可開交。
  • 杭州這裡醬貨大戰開場
    太廟這裡,一直富有老杭州的生活氣息。陽光這樣暖洋洋地曬下來,面前徐徐展開一片醬貨的海洋,我衷心覺得,這一刻這種醬貨的香味,勝過了世界上任何一種香水。這裡做醬貨的店很多,資格最老的要屬文娟醬鴨。文娟一邊和客人討價還價,一邊分心對付我:「我做了幾年醬鴨了?我50歲開始做的,今年67歲了。」
  • 杭州:南宋御街·二十三坊開街 國慶節可以去走走
    杭州歷史學會常委理事丁雲川老師說,二十三坊是杭州城裡最有市井味道的街巷代表。  走過喧鬧的鼓樓,彎入十五奎巷,往坊巷深處走,車水馬龍的喧鬧鼎沸,似乎戛然而止;再往前走,越發體會到一種歲月的溫柔……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腳步慢下來,甚至想乾脆坐一會,發發呆,曬曬太陽。  二十三坊不大,一條一條坊巷走下來,一個鐘頭,就走遍了。
  • 杭州吃什麼?本地人帶你吃遍杭州——杭州美食攻略
    楠哥煎餃 人均20杭州 老牌早餐,煎餃達人已經是摯愛這家店了,每天早上五點半就開始排隊的煎餃,一口一個鮮嫩多汁,就是贊寶美點心 人均20這家真的是從小學就開始吃,老闆寶美是我大媽媽的麻將搭子~每天凌晨四點親自調的餡料,清晨小煎包配上牛肉粉絲貫穿了我一整個學生時代!!現在還會特地開車去買一袋子速凍放冰箱裡,早上拿平底鍋煎一煎一下吃10個不成問題。
  • 再見了 望江門外的「露天菜場」
    望江門外直街的這個菜場,是從什麼開始形成的,已經不可考。在這條街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王阿姨說,她記憶中,這條街市一直都在,只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菜場的規模一點點變大了。「我記得小時候過年,都要到這裡買點肉、菜。」
  • 兜裡揣著100塊喜歡吃啥就吃啥,還可以管飽
    去到外面最擔心的就是吃不飽,但要是來到這些美食之城吃飽幾乎是分分鐘的事情,還有很多的特色美食是你沒吃過的。兜裡揣著100塊喜歡吃啥就吃啥,還可以管飽。十年前的祭拜美食,是南方農村人在清明節必定會吃到的美食,它是屬於福州特色小吃,也是福州老年人在喝茶時都少不了的茶料,幾乎所有人都有吃到。現在也是只有到福州才會吃到,市面上都已經看不到它的存在。
  • 杭州哪裡的麵館最好吃?請收下這篇杭幫麵館推薦
    文章來源:24季私享家「杭州的面」其實我是吃不慣的,水煮的潮面軟塌塌的一點勁道沒有,但老杭州卻往往不以為然。 哪個要你光吃麵,澆頭才是重頭戲!為了找到杭州最好吃的麵館,我整整吃了兩天。怎麼說呢,到現在一打飽嗝都一股鹼水面味兒。也許是史上最真誠的杭幫麵館推薦,你按我說的吃就完事了。
  • 杭州最好吃的店都在這條路上!一個月我都沒能把這條美食街吃個遍
    杭州一直被外地人戲稱為美食盆地。無論是濱江的垃圾街還是河坊街旁的吳山夜市,或者是外婆家新白鹿這種連鎖店,千篇一律的味道總讓人提不起勁。直至搬到了市區附近吃了一個月後,小編才突然醒悟:原來杭州最好吃的店都在中山路上。這條路被分成了三截,橫跨了市中心和城南,三部分各有特色,美食也不盡相同。
  • 我在菜場裡,看到一些悠閒的中老年人,他們為什麼喜歡討價還價?
    小時候家住在郊區,離家不遠處的一條馬路兩邊,有好幾個攤位,售賣著一些當季水果,粉條,日常用品等等。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些農民會把菜擺放在那售賣。這些菜是住在附近的農民在自家菜地種植的,白菜,豆角,大蒜,香蔥……這些家常菜看起來賣相很好,新鮮又便宜,住在附近的很多鄰居都會去買。
  • 杭州旅遊景點攻略!
    前些天去杭州玩了半個月,把我拍的很多小視頻傳到了QQ上。被我之前一位9外教問道:是在哪裡拍到的這麼些酷酷的視頻?我還以為他沒去過杭州,便強烈推薦可以去杭州旅遊一下!結果他說去過杭州,只是感覺玩的地方不對……儘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能是個''事故'',但確實略帶喜感!
  • 上海市區最短的馬路
    上海最短的馬路王嶽雷     在上海市黃浦江西岸附近,虹口港在溧陽路與沙涇港相接的東側,沙涇港東北向東南的拐彎處,有條鮮人為知的馬路,由於該馬路很少有車輛通過,而且自行車也很少經過,偶爾有附近的居民在此經過,顯得很冷清,這就是——五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