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轉一篇我最近剛寫的馬路菜場。
杭州的菜場千千萬,但大馬弄最特別。這個片區,一半是生活氣,一半是文藝感,從菜市場逛到咖啡館,感覺自己被幸福感餵飽了。
今年的新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多數人可能都要「原地過年」了。
對於留在杭州過年的朋友,我想來跟大家推薦一條比較特別的馬路:大馬弄。
大馬弄被稱作是「杭州最後的馬路菜場」。我們小時候,其實是有很多馬路邊擺攤的菜販。但規範化管理之後,菜場就統一建了樓,方便採購。
而大馬弄,算是保留了比較淳樸的樣子。它有點像是過去的市集,商販集中在馬路兩邊,裡面有售賣新鮮的蔬菜水果、年貨類的商品(醬鴨、乾果)、手工點心(蛋餃、滷豆腐、醃菜)等,中間還夾著幾家門面不大的麵店和點心店。
整條街只有200米,但熱鬧非凡,來逛的大多都是本地的大爺大媽,隨處都可以聽到麻溜的杭州話。
每年的新年前,我都願意去這邊逛一逛。因為這一帶真的是好吃又好買。來到這不僅能買到年夜飯必備年貨,還能吃齊各路杭州老底子小吃。周邊還有藏著很多寶藏咖啡館的大井巷,逛上一天也不膩。
300塊帶來的購買幸福感,絕對比商場買衣服強多了。
各類戰利品
接下來,就來詳細跟大家聊聊大馬弄片區的逛吃路線。
大馬弄的逛吃行程,可以從察院前巷開始。
因為我是打算要買年貨,所以選擇了開車,車可以停在察院前巷這裡。路的兩邊是有停車位的,不過車位不多,要靠運氣。早晨過來的時候巷子最熱鬧,四周都是電瓶車(我開得幾乎要崩潰)。
如果只是打算來逛逛的話,我建議地鐵出行。
城南一直是老杭州聚集的片區,這裡背靠吳山,面朝錢江,進入察院前巷,你就像進入了另一個杭州。
小巷的一邊靠著「臨安城遺址」,有一大片廣場。廣場上跳舞的阿姨們絡繹不絕,不少大叔穿著時尚的睡衣就出來聊天。
另一邊,則是各類年貨店。
對於杭州人來說,過年少不了醬貨,杭州製作醬貨的歷史有千年之久。
住在「皇城根」下的老杭州人,尤其懂得生活。每年冬天一到,他們就開始買食材做醬貨,小區窗臺隨處可見懸掛著的醬肉。
文娟醬鴨-每年賣出6000隻的醬鴨傳奇小店
地址:察院前巷14號
察院前巷的醬鴨店,以文娟醬鴨、祝君醬鴨和付大姐醬鴨這三家最有名,每一家都是經營了十年以上的老店。
三家店都是老闆娘在前吆喝,雖是競爭關係,但三家關係也不錯,各自所擅長的部分不同。
文娟醬鴨的名氣最大,阿姨說話也很實在。
「我們開了有17年,不少杭州的小朋友都是吃著我家的醬鴨長大的。不會亂殺價騙人的!」
阿姨說,店裡的醬鴨年年都是他們自己來做,一年要做6000隻醬鴨!
做了這麼多年,她也總結了不少經驗,比如醬油要用袋包裝的馬大嫂醬油,做出來的東西比湖羊的要鮮。
醬好的肉和鴨子要放在缸裡,醬汁要沒過肉,並且用一塊大石頭壓好,為了入味還要定期翻缸。
我問了幾家的價格,她家的應該是最高的。
根據鴨子的品種,130-170元/只不等。醬鴨的品質還是不錯的,我買了170那檔(以160成交),回家讓父母用生薑、燒酒來蒸,蒸好的時候醬香味十足,肉色棗紅,肉質也是比較緊實。
祝君醬鴨-陳列很好看
地址:文娟醬鴨旁
文娟旁邊的這家祝君醬鴨,品類感覺更全一些。
各類醬貨都非常整體地陳列在外面的窗口,而屋子裡裡則密密麻麻地放了幾排醬鴨,讓人很饞,很有購物慾。
醬鴨130-150元/只不等,香腸則是65元/斤,要多少可以隨意剪。
除了這些外,還有適合燉煲仔的醃雞和魚乾。買好的醬貨,如果要寄回家的話可以讓阿姨幫忙發貨,他們會統一發順豐快遞,省內一兩天就到了。
無名店-慈谿豆乾很好吃
地址:祝君醬鴨旁
在祝君醬鴨旁邊,還有一家沒有招牌的小店,門口掛著一塊小黑板:寫著售賣豆酥糖和蛋餃。
阿姨在店內做蛋餃,桌前還擺著豆乾,11元/斤,色澤好看。
阿姨說,這是慈谿的豆乾,這類豆乾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切條來炒韭黃、肉絲。
我買了一袋,十塊錢,晚上拿出家炒,果然很有嚼勁,豆乾有茶香味,但又不會過鹹,買回去的豆乾,家裡人也很喜歡吃。
察院前農貿市場-福緣居隱藏菜單的食材,都出自這
地址:察院前巷30號
杭州有一家開了十多年的杭幫菜館,叫福緣居,熟客來福緣居都不愛點菜,而是習慣性地問老闆:「今天店裡有什麼?」
而他們的老闆,就常來察院前農貿市場和大馬弄一帶淘食材。
老闆說,這總有很多有趣的食材,比如從富陽過來的小販,他家自製的臭豆腐特別地道……
這裡的菜市場給人的感覺是既人情味十足,又十分乾淨整潔,逛起來很舒服。
進入菜市場,首先看到的就是春卷的攤位。丈夫在攤皮子,妻子在包餡。餡料有薺菜餡、鹹菜餡和肉餡。
素餡都是12元一盒。
接著,可以看到兩個在做千張包和油豆腐嵌肉的阿姨,這些本地人冬天都喜歡在冰箱存一些,拿來放湯喝,價格我記得是20元/斤。
除了這些外,杭州的特產魚圓,攤位也有賣,1.5元一個,要多少自己取,可以在裡面放入一些湯(煮湯的時候一起放入)。
回家的話魚圓可以搭配青菜燒湯,會特別鮮美。
這家菜場真的是太好買了。
大多商販們的態度都很好。賣粉絲的攤位,山藥粉絲7元/斤,攤主爺爺是杭州人,特別擔心我吃不完,一開始只給我拿3元的量,讓我吃了好吃再買。
我再三要求,才給抓了一大把,回家煮了後,果然很有韌勁。
此外,下沙的奶油草莓、光頭滷鴨(杭州菜市場網紅滷鴨店)、新鮮的馬蹄、板慄、寶塔形狀的包菜……在這都能找到。
我和小夥伴的購物慾在這完全被激發出來,我們兩個很少做菜的姑娘,當下估計都腦補了自己做一桌大餐的場景。
結果發現,其實大衝動也不好,有一些菜還是大馬弄路邊的攤販賣得更便宜,比如草莓……
大馬弄蔣師傅酥魚
地址:察院前巷225號
杭州人愛吃酥魚,而好吃的酥魚店,總是藏在菜市場附近。
一大早,蔣師傅的酥魚店門口就圍了一群叔叔阿姨,來吃的都是老客。
蔣師傅在杭州待了有三十年了,這家15平米的酥魚小店經營了也有十多年,之前開這家店是在大馬弄的,後來才搬遷到了旁邊的察院前巷。
小店是開放式的廚房,走進等候區,製作過程一目了然。空間裡瀰漫的醬汁味,讓人忍不住想要試試。
桌子上放著新鮮的魚塊、雜魚,半斤起稱。
接下來,入大鍋炸,能聽到「噼裡啪啦」的響聲,這裡的魚炸得特別酥脆,據說是要復炸,炸兩次。
出鍋後澆上醬汁和蔥,醬汁是糖醋口感的,帶點酸,很解膩。(有一些酥魚店,是鹹味的醬料,我更喜歡加醋的)
一定要趁熱吃,魚骨都炸得脆脆的。
酥魚店的對面就是大馬弄,入口處有一塊醒目的牌匾。
走進去後,果然熱鬧非凡,大馬弄裡,從杭州的醬貨到紹興的老酒再到諸暨的年糕,想要買什麼樣的年貨這裡都能買到。
除了常規能見到的特產外,還有一些有趣的攤位。
佛手、冬醃菜
新鮮的佛手,來自金華,15元/個。
佛手果看起來像是人的手掌, 自唐宋興起、至明清大盛,它就是文人的「案頭專供」。
它的味道清新,買來除了可以觀賞外,日常也可以燉湯、泡水來喝。
一旁的冬醃菜,則是杭州人過年必備。杭州人對鮮味的追求,有一半是要靠醃製品來完成。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這是杭州人過冬的儀式感。冬醃菜的鮮美,會在炒筍、肉絲中釋放。醃菜炒筍我們年年吃,晚上吃完,早餐我們還要配著泡飯一起吃。
醬貨店
大馬弄有不少醬貨店,而且跟察院前巷相比價格更實惠,我是比較衝動直接就買了,建議大家可以貨比三家,多問問價格。
據店家說,大馬弄的醬貨,從來不存在工業化生產這一說。
整條街其實隨處可以見到晾曬的醬貨,規模有大有小,有的掛著水果的招牌,牌匾下全部掛了一排醬鴨,有的則是店內店外通通鋪滿了醬貨。
鴨子的品種也有很多,有的用的是紅頭番鴨,有的用的是本地2年的呆頭鴨(學名叫疣頭鴨),讓人眼花繚亂,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眼力勁了。
不同的鴨,口感也不同,如果來買的話可以多跟賣家交流一下。
比如老鴨的肉質比較緊實,而呆頭鴨皮厚、油厚、口感相對嫩一些,給老人買,我就會先選呆頭鴨。
挑選的時候,可以先看顏色,一般來說,好的醬鴨的醬色是比較自然的,不會特別紅。其次,可以聞一下,好的鴨子醬香味十足,而如果沒有醬到位,有的鴨子是會有鴨騷味的。
如果生活經驗不足,那只能像我一樣,就跟著老客買,雖然文娟的醬鴨比較貴,但味道真的還不錯。
鹹鴨蛋、魚丸店
路口還有兩家賣鹹鴨蛋的店也挺吸引我的。
鹹鴨蛋、腐乳、醬菜等,都是杭州人喝粥的靈魂伴侶。只有有這些輔食在,再平常的白粥,也能喝出幸福感。
這些的攤位上有各色的蛋,那種偏青的,就是鹹鴨蛋。
相比於超市的鹹鴨蛋,我更愛吃這些農家自己來醃製的鴨蛋,相對口感會淡一些,也更新鮮。
在這裡同樣看到了春卷和魚圓,逛的時候真的感受到了濃鬱的年味。
甲魚、草莓店
大馬弄水果店的草莓真的是又大又便宜,價格25元/斤,比察院前巷便宜了1/3,而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特別誘人。
這個時候,我真的是恨不得再買一斤。
草莓店旁邊,還有一家專賣甲魚的門店。
過去,在杭州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中,甲魚也是必定會登場的新年重量級硬菜。
望江門千張包
大馬弄的前半段以醬貨、年貨居多,後半段,則會有一些新鮮蔬菜的攤位。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望江門千張包。
講究的老杭州人都知道,武林門外魚擔兒,艮山門外絲籃兒,鳳山門外跑馬兒,清泰門外鹽擔兒,望江門外菜擔兒。
提到望江門,大家都會知道那邊露天菜場的千張包。
這裡的千張包肉多、個頭大,肉餡的比例也特別講究,現包現賣,吃的是新鮮。
丸子、蛋餃
除了這些外,同是新年必備的還有各類丸子和蛋餃。
做蛋餃需要有耐心,雞蛋液要小火慢煎,肉餡要比例得當。這個我沒有在菜場買,因為每年過年家中都會做。
做好的蛋餃可以凍在冰箱裡,放湯或者紅燒吃,小朋友都很喜歡。
我們爺爺奶奶那輩人,其實不少都喜歡坐著公交車跑幾個菜場比價,在他們眼中,跨越半個城市集齊的酥魚、雪菜、千張包,就是菜市場的「米其林三星」。
這也是生活的樂趣,如果感覺生活有點悶,偶爾從職場抽身來逛逛菜場,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出了大馬弄,接下裡就來到了城隍牌樓巷。這是老底子南宋皇城下的老社區,同樣熱鬧非凡。
到這,我就挪不動步了,因為這一帶有太多好吃的小吃店了。
過去杭州必吃的早餐遊埠豆漿(現已搬遷至中山南路,也不遠)、周萍大肉粽就在這一帶。
要吃要趁早,這些早餐店基本都會在下午一兩點關門。
釜山小吃-這裡的生煎好吃
地址:上十五奎巷社區城隍牌樓巷107號
以前每次去吃遊埠豆漿,我都會去旁邊的釜山小吃打包生煎包過去吃。
這的生煎包1.5元一個,比寶美貴,但個頭更大。生煎包的底焦脆,肉厚實。吃起來超級香,可以蘸著醋和紅辣醬一起吃。
周萍粽子店-粽子的個頭像拳頭那麼大
地址:城隍牌樓巷17號
這家的肉粽店門口來買的客人絡繹不絕。
我剛跟旁邊的姑娘說了一句:「要十塊錢一個。」
一旁的大叔就說:「小姑娘,真的不貴,外面七塊錢一個都沒什麼肉,他家的十塊錢的粽子比人的拳頭都大,我們都是老客,經常買了。」
確實,這是我在杭州見過個頭最大的粽子,吃一個粽子估計能抵一頓飯。
而且粽子店門口超香的,包粽子的大叔一邊包一邊跟我們聊天,說:「大個頭的粽子還只有我們的鍋能煮,自己回家很難煮的。」
來買的都是附近的居民,我買了一個,本來想中午配生煎、餛飩一起吃的,無奈實在太大了。
第二天早晨當早餐,我也只吃完了半個,這家非常推薦大家來吃。
楊記燒賣-皮子都要自己加工過
地址:城隍牌樓巷104號
我們的午餐是在楊記燒賣吃的,這家比較特別的是燒賣,他們家的燒賣皮子特別薄,包起來像花兒一樣,特別好看。
老闆娘說,買來的皮子都要自己用擀麵杖再壓過,這樣才能有好看的褶子。
店裡的燒賣和餛飩都好吃,主要是皮薄、肉厚實,搭配店裡自製的油辣子,稍微放一點,就很香了。
燒賣的餡料中,還有薺菜肉餡的,這個我之前比較少吃到。
由於吃得太飽了,所以最後我們又步行穿過了中山南路,來到了大井巷。
這條巷子裡面有不少寶藏小店,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咖啡器皿店:Random。
Ceremorning&Random-好看又好喝的咖啡館
地址:大井巷6-10號
這家店我關注了很久,他們每期發布的器皿我都有追,裡面有售賣一些他們設計的文創品以及景德鎮、日本藝術家的陶藝作品。
走進Random,店裡的陳列就讓人覺得很舒服。不過,周一併沒有供應咖啡(周二到周六才有)。
店內有兩層,一樓以咖啡為主,咖啡豆的品類很豐富,有一個小玻璃瓶是可以讓你聞味道的。
二樓則像一個藝術空間,裡面有最近正在布置的展覽以及官網上售賣的各類手工藝品。
Random選品的眼光真的很好,而且藝術家的作品也不貴,基本在200-1000的區間,還是很好買的。
而Random的對面還有一家資董窩璽,這家咖啡館之前瓜瓜同學有推薦過,這裡的手衝特別棒,但價格不低,適合點一杯和朋友一起慢慢品。
手工瑰夏賣88一杯,喝完的確讓人讚不絕口。
如果你喜歡小動物,對面還有一個逗柴屋·柴咖。
柴犬超可愛,可以抱在懷裡互動,不過店裡的飲品不太好喝。
一些總結
就這樣,從菜市場逛到咖啡館,我和瓜瓜同學超級治癒的一天就結束了。
大井巷一帶其實還有很多不錯的咖啡館和書店,但由於今天的主題主要圍繞大馬弄來,我就不延伸開講了,有機會我會單獨來講講河坊街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後,如果需要就地過年的朋友,我真的挺推薦大家來逛大馬弄的。
去這裡不僅僅是為了買年貨(畢竟淘寶也能買),而是可以近距離地了解杭州的一些在地文化、生活方式。
希望杭州這所城市能帶給你溫暖,在回不去的時候,我們也能認真過好這個新年。
🍗
/ 剁手清單 /
文娟醬鴨 160元購入 (1隻 按只賣)
千張包&油豆腐嵌肉 20元 (20元/斤)
鴨舌 50元(100元/斤)
香腸 59元(65元/斤)
老蔣酥魚 20元(34元/斤)
薺菜、鹹菜春卷 24元 (2盒)
下沙奶油草莓 20元 (35元/斤 這個買貴了)
手打魚圓 20元(20元/斤 大約有22個)
山藥粉絲 8元(7元/斤)
周萍大肉粽 10元 (10元/只)
馬蹄 7元 (7元/斤)
實際花費398元(雖然嚴重超標,但買得高興哎)。
一個從小愛寫稿的姑娘
從記者圈跳入財經內容圈
從財經圈又到了傳統手藝圈
採訪匠人 市民 生活家 / 撰寫故事 財經欄目 遊記
對寫作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好奇從未消失
願在這條路上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