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電腦網 發表於 2012-09-04 11:45:34
相信我們經常看到測試所說到,某某顯卡使用了豪華的幾相供電,每相採用了多少個容量的多少電壓的電容,多少針腳的MOS管,什麼材質的電感等等。看著感覺超好,就是不知道有什麼用的,其實每一個原件在顯卡之中的用途都非常重要,下邊就一個一個的細說他們在電路中的作用。
下邊是一塊Geforce GTX560關羽版,光從表面上看,似乎真的看不出其所以然,但原件布置很有規律,電容一列,MOS管三列,電感一列,又有一列電感。看著非常有規律性。而顯存顆粒圍繞核心布置,合共8個顯存整整有序。
再仔細觀察一下其中的規律,會發現,若干個電容,電感,MOS管會組成一行。而其餘的五行是相類似的,其實這就像一個配方,幾個元件搭配使用即可組合成所需要的功能,而這每一組由兩個電容,三個mos管,一個電感所組成的供電部分,稱之為一相完整的供電。其組成可提供一路完整的電路輸出。
為了更加的容易明白,我畫了一副電壓流經的圖,首先電壓從兩個入口進入,然後到達輸入濾波,再進入pwm和開關組成的控制電路降低電壓。再到電感,再到輸出濾波,然後直達核心。
分別是PCIE的供電和附加接口的供電,考慮到560這款顯卡功耗並不低,因此採用了兩個6pin接口,其實6pin接口是由3條12v的線材組成的,一般來說12v配18w的線材的話,一條線可提供7.5A左右的電流,而一個6pin接口有3條12v,合計約22.5的供電,當然這是理論數值。除此之外,PCIE也會提供75W的供電支持。我們可以看到,在箭頭方向,6pin的供電直接引到了最邊邊的一排電容上,且PCB的銅箔比較厚,可見其承受電流比較大。
這就是第一排的輸入濾波電容,從型號上可以看到是FP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富士康電容,270uf 16v,作為第一道工序,輸入濾波電容的作用是對電源所提供的12V電進行過濾,電容直接安裝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以濾除直流電源中的交流部分,提升直流的波紋穩定性。
經過第一道工序後,直流電的質量有了提升後,進入了供電的很重要的環節,我們都知道,核心的工作電壓是很低的,如GTX560這個核心,實際工作電壓也就是0.9v-1.2v之間。因而從12v縮小12倍,這個過程,就是通過下邊的幾個元件組成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製器和至少兩個的MOS(MOSFET)場感應管組成。PWM通過控制MOS管的開關,形成一波一波的脈衝電壓,通過對脈衝電壓的頻率調節,即可調節出所需要的電壓。
我們可以看到,上橋的MOS管為1個,下橋的MOS管為2個。這是什麼道理呢?其實很簡單,上橋和下橋的工作是不同步的,到了下橋,電壓下降了,電流提升了許多,MOS管所需要的性能就要提升很多,因而下橋採用了兩個MOS管的設計。而調節電壓需要不停地開關控制mos管,這個過程mos管的發熱是非常恐怖的,而SO8,俗稱的八爪魚內阻比較低,因而發熱量也相應低,大家知道八爪魚的作用了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PWM,安森美的NCP5395T。
經過mos管電壓調節後,到達了電感處了,我們剛才說過,在經過pwm和mos管的電壓調節後,電壓雖然低了,不過形成了一波一波的脈衝電流,這個時候電流並不穩定,直接給核心很容易掛掉,因而必須要經過電感和電容進行處理,電感就像一個儲水池,把脈衝電流儲存到電感裡邊後,再放出,由於有水池的穩定作用,出來的電流就相對較為穩定,而不是進去時候的脈衝狀。
最後一個工序和第一個工序是類似的,電容再次濾波。
然後經過顯存旁邊的大通路,爽快的輸送到核心處。
當然,我們可能看到核心旁邊已經沒什么元件了,難道過了固態電容就到達目的地?顯然不是的,我們可以看到顯卡背部有好多小小的元件,其實他們也是電容,只是容量比較小,在核心部分會有多次的濾波,不同容量的電容會過濾掉不同頻率的雜波,保證輸入到核心的電壓最為穩定。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