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記者餘梅 通訊員徐愛雲
「每次聽到新鮮而恐怖的名詞,尤其告誡千萬不要去查的時候,我總是華麗麗的手賤!」「一出門就會不停地翻手機、錢包、鑰匙,五分鐘一翻。」……最近,很多網絡論壇上和微博紛紛轉載一組名為《細數現代人12個症候群》的塗鴉漫畫,可愛的形象、幽默的畫風還有直擊要害的網絡對白,將很多現代人的一些「壞習慣」進行了總結,很多網友看過之後,紛紛對號入座,看自己中了幾個,更有人表示「我全有」。
而這些所謂的「症候群」到底是不是一種病呢?難道是自己真的出了問題,會不會對大家的工作有影響呢?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湖北省中醫院精神心理科的副主任醫師王小鹿。
症候群之1
絕症臆想症
30歲小夥金生(化名)是武昌廣埠屯電腦城的一名經銷商,家住洪山區關山街,金生從外地到武漢打拼,如今已經結婚生子,並按揭買了房,但是平時還貸和養家的壓力非常大,為此,他非常努力工作,但是電腦經營行業的激烈競爭,仍然讓他喘不過氣來。上周在工作中,金生突然覺得心臟不舒服,心跳加速,心慌氣短,呼吸不上來,要求同事緊急將其送到醫院,並馬上用吸氧器,到醫院檢查心電圖等,一切體徵都正常。後來醫院並未進行任何處理,二三十分鐘後,金生的所有症狀都自行消失了,並能自行回家。
專家解析:
王小鹿稱,這是明顯的急性焦慮導致的,驚恐發作,讓他有種瀕死的感覺,很難受,一口氣上不來,喉嚨有異物感。但這種情況一般半個小時內就可自行消失。由於大腦焦慮,還有些人會出現心慌、手抖、手麻等與心臟病發作情況一樣的症狀。
王小鹿解釋,絕症臆想症,一般是人在焦慮、壓力下心理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靈敏和敏感,對身體的不舒服比過去更加關注和在乎,感覺也比過去強烈和深刻,對身上不舒服的解讀更加負面,同時,對自己的健康更在乎,也更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最近,王小鹿也接診了好幾例與金生類似的這種絕症臆想症患者,有的患者的父母都因冠心病去世,自己也覺得心慌,並且特別在乎心臟的狀態,一有異樣就懷疑自己是否也得了絕症。
王小鹿稱,這些人認為哪裡不舒服就以為是哪裡有了毛病,其實都是因為過於緊張導致的。
症候群之2
拖延症
湖北省中醫學院一畢業生小藍(化名),雖然大四一開始,老師就催著他寫開題報告,寫畢業論文,但他的畢業論文一直交不上去。每次到交論文的時候,他總是想各種辦法,找理由或者裝病不願交,也遲遲不寫,每次老師都會特批寬限他一段時間,然後小藍下次又找理由不交。直到臨近畢業,再不交論文不通過答辯就沒法畢業了,小藍覺得自己精神上快要崩潰了,卻沒法再找理由要求延期了,只好硬著頭皮,三天三夜不睡,趕著完成了論文,並最終順利畢業了。
專家解析:
其實人人都有拖延的時候,如果這些事情只是偶爾發生一兩次,那還算正常,可如果你總是找藉口,內心確實不願意做事,那很可能患了拖延症。王小鹿稱,產生拖延有9個原因:壓力過大無法紓解、害怕失敗、完美主義、不懂自我控制、父母專制經常指責,有尋求刺激、焦慮、沮喪、強迫傾向。
拖延症有著很多危害,耽誤工作或學業,影響情緒,破壞團隊協作和人際關係,它甚至會拖垮身體。德國研究表明,慢性長期的拖延行為,暗示著潛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亂。一拖再拖,讓他們錯過了體檢,錯過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療的時機。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強:這些人通常習慣晚睡,喝酒和吸菸者也更多。同時還伴隨失眠、胃部問題,感冒和流感的機會也更高一些。同樣,他們即便決定要戒菸、運動、減肥等,也很難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王小鹿稱,拖延症多是意志力薄弱的體現,越「宅」的人意志力就越薄弱。而網友們所謂的拖延症,則只是一種習慣,大多數人都有拖延的習慣,有些心理疾病也會導致拖延,如意志力減退、抑鬱、精神分裂都會有拖延的表現。
王小鹿建議,可以通過吃苦、體育鍛鍊或者是有針對性的拓展訓練,或是做一些自己曾經不能跨越的事情,來增強意志力,也可以將大任務分成小任務,一步步來克服拖延這個壞習慣。同時,還可以關掉QQ,關掉音樂,關掉電視……將一切會影響你工作效率的東西統統關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與朋友互相監督;在心中設定一個目標去完成一件事,不要給自己太長時間。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去看看心理醫生。
症候群之3
手機恐懼症
害怕出門忘記帶某樣東西,一出門就會不停地翻手機、錢包、鑰匙,五分鐘一翻。王小鹿稱,網友們總結出的「出門不停翻包丟東西臆想症」,是一種強迫行為,因擔心而重複檢查的行為。也稱強迫檢查,為減輕強迫懷疑引起的焦慮不安而採取的措施,如出門時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寄信時反覆檢查信中的內容,看是否寫錯了字等等。 這些行為都是對未來的不良預期所產生的焦慮情緒所致。
專家解析:
王小鹿說,網友們總結的「手機恐懼症」:沒帶手機,就會覺得恐慌,怕漏掉重要電話,怕老婆(老公)翻查電話裡的信息,這些也都是本人對未來的不良預期,是一種焦慮的情緒。
王小鹿稱,網友所說的「出門不停翻包丟東西臆想症」是一種強迫行為,而強迫行為不一定是強迫症,一般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情況發生,只有患有抑鬱症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強迫症。這種強迫行為持續一段時間,或者到一定程度,也會影響其生活、學習、工作,以及正常的人際交往。
不管是強迫行為還是「手機恐懼症」,都是焦慮所致。焦慮是人所有異常行為中影響最大的,著急、擔心、緊張、害怕、反覆想某些問題,而網友們列出的12個症候群大多數都是因焦慮引起的。王小鹿稱,由於工作、經濟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導致生物鐘紊亂,焦慮病人幾乎佔湖北省中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患者的40%,失眠患者中10個人有8個人都是因焦慮引起的,這些人都是對未來的不良預期產生焦慮。
現代人症候群並不都是病
「原來並不是我一個人有這些『毛病』,心裡寬慰多了。」也有網友這樣慶幸著。王小鹿說,這張漫畫中列舉的各種所謂的「症狀」,並不能被稱為「心理疾病」,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過這種情況,所以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並沒有那麼恐怖。「手賤症候群患者」、「絕症臆想症」、「手機恐懼症」等漫畫羅列的多數症狀都是因焦慮引起的。
焦慮並不可怕,關鍵是要自我調解,保證樂觀的精神和充足的睡眠很重要。王小鹿建議,有焦慮情緒的人,可進行一些慢運動:如釣魚,瑜伽、太極拳等來以柔克剛;平時心裡有事多與家人交流,家人的支持愛護非常重要;可以和朋友結伴旅行來調解心情;養成正面積極地想問題的習慣,每天自己「找樂子」;飲食上,可多食用蘑菇等真菌類食物抗焦慮;同時,要少喝酒,太甜太油膩的食物不要吃,多吃青菜。
有焦慮情緒的人很多,但是不能歸納為症,王小鹿稱,一般的焦慮都是一時的很容易驅散,如「浮雲」一般,一陣風吹過就散去。而焦慮情緒比較嚴重的,則需要看醫生。
連結
網絡上總結出的現代人的12個症候群:
1.手賤症候群患者:每次聽到新鮮而恐怖的名詞,尤其告誡千萬不要去查的時候,我總是華麗麗的手賤!
2.絕症臆想患者:總是懷疑自己得了什麼絕症,LG早已對我這種行為相當無奈了。
3v出門不停翻包丟東西臆想症:一出門就會不停地翻手機、錢包、鑰匙,五分鐘一翻。
4.恐懼掉頭髮患者:為什麼掉這麼多?總是認為自己就要禿掉了。
5.手機恐懼症患者:出門發現忘帶手機了,於是這一天都活在沒有手機的陰霾中。
6.數樓梯強迫症患者:強迫自己數樓梯、電線桿、地磚,數錯了,必須原路返回再數一遍。
7.推延症患者:考慮到一會兒還有這麼多事要做,不如先上一小會兒網再說。
8.撓牆症患者:撓牆、撓黑板……這種感覺簡直就是……不如再多撓兩下好了。
9.密集恐懼症患者:不小心看見了一群螞蟻,於是走到哪裡都感覺螞蟻在身邊在眼前。
10.耗著不睡覺患者:其實有時上網上到半夜已經相當無聊了,可還是不想睡。
11.心理飢餓患者:已經明明撐得不行了,手還是不停下,默默安慰自己:我不飽,我餓,我餓,我餓。
12.強迫對稱症患者:右臉有點痒痒,左臉莫名其妙也開始癢。